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语文的写作提出全新的要求,《课程标准》将立德树人的思想作为写作教学的理念,充分激发思维创造力作为写作前的指导,通过审美鉴赏引导学生积极写作,以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出写作教学情怀。分析核心素养下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并提出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概念,其既满足素质教育下的教育整体性要求,又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写作教学备受影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和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具有密切关联。其中:语言建构与应用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要求学生充分理解与应用语言,经过分析、概括、总结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透彻地了解与掌握语言,并将其熟练应用;思维发展的核心素养则要求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以促使学生成为有独特思想的人才;审美素养的核心素养则要求学生积极发现美,在学习与生活当中,促进美育素材的积累,在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视野,让学生通过写作发现不同美;文化传承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语文教师给予学生恰当地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对自身、对社会、对家庭都有正确的看法,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扬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首先,语文学科的语言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写作的语言能力。就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角度看,由于语言能划分成口头语言以及书面语言,而作文就属于书面语言,且和学生自身的口头语言具有密切的联系,将口头语言通过严密思维进行整理,就成了写作的重要素材。学生会说,不代表会写,想要会写,就需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并有自身对语言文字的有效理解。如此,写作活动才可以实现顺利开展。因此,语言素养对写作水平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写作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审题与构思都与语言的建构和应用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学生只有充分掌握相关写作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应用语言进行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1]。经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既能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又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写作材料,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其次,语文学科的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的思维水平。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素养也和高中的语文写作有着密切的关联。思维作为写作的核心与基础,如果离开思维,即便是学生有充足语言材料,其写的作文也是一盘散沙,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就高中生来说,思维是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品质,任何的学科都需有缜密的思维。在语文写作的教学当中,教师需注重学生自身的思维水平提升,如学生的逻辑分析、发散性思维,这都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影响[2]。总的来说,思维贯穿在写作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进行审题立意,或是作文的整体构思,都需有清晰且缜密的逻辑思维,因此,思维和写作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教师在写作教学时,需注重写作思路与构思,关注学生所发表的理解与看法,以促使学生提高写作思维水平。再次,语文学科的审美素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的审美水平。高中生自身写作能力想要得到显著提升,需要语文教师增强审美训练,只有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审美水平,才可以写出具备美感的作文。因此,语文教师需指导学生积极发现实际生活及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以此为写作增添充足的鲜活素材。同时,教师需指导学生积极地发现美,不仅有具体的、能看见的自然美,而且还有人物精神以及人格等抽象美。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抽象或者特定的美,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以促使学生在写作的时,能呈现出自身对美的看法与理解,并在写作过程中,促进学生提高审美素养。最后,语文学科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充实写作的文化底蕴。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的学科素养,通常要求学生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以切实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才能让学生对社会、国家、自然及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与思考,从而使学生写出有积极态度且文化内涵丰富的作文,以促使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得到切实提高[3]。例如,在对《屈原列传》(节选)开展教学时,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感受屈原身上发生的事件及屈原的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珍贵的写作素材,并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屈原的性格,感受到相应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语言积累与建构
写作属于书面表达,而书面表达则是语言组合,注重语言积累以及建构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写作教学中,其教学目标就是需融入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建构。学生在学习写作时,需教师给予正确地引导,以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收集相关语言材料。同时,语文教师需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仔细地体会、观察与记录现实生活。例如,在实际生活中通常会被忽略的广告牌、多媒体中的新颖用语、社区宣传用到的标语等。需注意的是,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但是,高中生自身的辨别力尚且不足,当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学会通过利用多种途径收集到语言材料后,语文教师需给予正确的方向引导,避免遇到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价值观[4]。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能通过阅读获得更为直接的语言材料,阅读通常可分成课内与课外两种阅读,课内阅读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优秀的课文,这都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范本,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其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月光下的荷塘。通过恰当的表现手法、丰富的修辞、优美的语言,对月光下的荷塘静态美以及动态美进行了细腻的描摹,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优美片段的讲解,教师就能指导学生积极摘抄与积累,或者模仿写作,并给予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还能实现写作目标的达成,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维发展和提升
高中生书面语言表达力的提高通常需训练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从语文教材的编写结构可知,高中时期主要通过议论文、记叙文两种文体开展写作教学。因为议论文与记叙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记叙文关注的是培养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而议论文则是培养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形象思维通常更依赖于感官对外界的事物的感受,将外界的印象作为想象材料,其通常具有形象概括性、表达情感性、具体可感性等特点。通过对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为主的文本进行阅读,通常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其中,诗歌是作者自身丰富情感的浓缩,经过一个一个的意象塑造,形成意境,让读者从意境的创设当中,通过联想、想象等,体会作者自身的情感世界,并成为鲜活的诗人。例如,在学习《登高》时,诗歌前两联描写的景物,呈现一幅凄凉、悲凉的画面,以表现出被疾病缠身的一个花甲老人在重阳时节登高的凄凉、孤独的形象。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孤独情感,并依据诗歌,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写诗歌,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在晚年的孤苦无依,并实施再创造。议论文通过客观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理性的判断论证观点,便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明显不同,形象思维是直接获取事物表象,有着信息的情感色彩,而抽象的思维则是通过表面现象,找到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具有客观且理性的思维特点。在议论文的写作当中,通常会用到理性且客观的语言,而严密的逻辑思维与真实的论据,则能更好地支撑相关观点的表达。例如,在开展议论文写作的模板教学时,递进式议论文的写作模式,是由浅至深、从表及里的一个思维过程,而并列式议论文的写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还能通过总分总的写作格式,训练学生自身的分析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审美情趣培养
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当中,将文学作品当作载体的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影响,也呈现出语文学科具备的育人特色。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主要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发现与创造美的主体,创造美的基础就是学会审美,以促使学生显著提高审美情趣。第一,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呈现的语言美。在文学作品中,其语言美通常表现在作者应用的独特表达技巧,学生通过相应的表达技巧体会到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并学会鉴赏语言美。例如,在对《荷塘月色》开展教学时,文本第二自然段细致地描写月光下的荷塘,且用到了许多修辞手法,读起来更加优美动人且生动形象,让人闭上眼睛就好像是置身于荷塘之中。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时主动体会到语言创造出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描写荷塘用到的拟人、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给学生详细讲解,如果将这些修辞手法删掉,再读起来就味同嚼蜡,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本段内容实施再创作,并与原文对照,让学生体会运用修辞手法带来的语言美。第二,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呈现形象美。在文学作品中,会塑造出多样化的人物形象,在小说、叙事等体裁的学习中,分析与体会人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美感则是依据人物自带或作者赋予的情感反映,属于学习文体的难点与重点。高中时期正是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文学作品当中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能给予高中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离骚》的鉴赏中,体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忧国忧民的浪漫主义的诗人形象;在《赤壁赋》的鉴赏中,则体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心胸;在《纪念刘和珍君》的鉴赏中,则能展现作者的爱国主义的形象。经过对相关人物形象的分析,就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写作属于情感与语言的碰撞,学会体会语言的美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并通过相应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学会欣赏美与创造美,并学会通过语言传递美与创造美。
(四)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文化传承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文明生生不息且源远流长,这与通过语言文明进行文化传承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当中,需注重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感受并继承传统文化,这通常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和阅读相同,写作也需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引导学生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获得文化的认同感,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语文知识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通常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经过仔细观察语文教材,主要包含了文言文、古诗词、戏剧、现代诗歌、散文等。其中,文言文、古诗词包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是具有民族特色化的文化。除此之外,现代文的阅读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通过吸收文化,就能使文化传承有效落实在语文写作的教学当中。同时,在写作教学时,还需关注文化传承属于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并在写作教学当中予以重视。例如,2017年的高考中,全国的新课标一卷中,作文题将“中国关键字”作为材料,相关关键词都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如大熊猫、一带一路、京剧、长城、中华美食等,作文的要求则是选择2~3个关键词开展写作。因此,高考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极其重视,并通过该指挥棒,明确了在写作教学时,应注重传承文化。
三、结语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开展,不仅能促进教学改进,回归到教育本质,而且还能将学生培养成有品格、有道德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因此,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时,需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积累、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情趣与文化传承,以促使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更具逻辑性,并促使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刘佰超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