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有妙招写作不费力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书中有妙招写作不费力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书中有妙招写作不费力思考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为一体,阅读是接受,写作是给予;阅读是吸收能量,写作是释放能量;阅读提供模版,写作走向新生。语言构建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之一,其培养途径离不开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师,应借助阅读、写作教学,使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以阅读教学为“输入”,以写作教学“输出”,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期望学生能够下笔如有神,写作不费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结合;写作教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出现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或者将阅读、写作进行分割,弱化学生将阅读成果转变为写作成果的意识与能力,也抑制了学生语言构建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要针对现状探索解决策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同时借助多方途径,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一、晨读积累卡,好词好句记心头

语言建构的初步能力首先是凭借语感,然后逐步走向理性,用词汇组构句子,用句子组构段落和篇章,最后形成对自我情感、观点的表达。语感作为第一步,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因素。在高中语文教育阶段,学生每日参加早自习,早已养成晨读的好习惯。为此,教师可以在晨读内容上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优秀语篇,并将其进行摘抄,形成积累卡。然后在晨读的时候,通过大声、有感情的朗读,对优美的词句进行细细品味,既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好词好句的构建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也能够强化学生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文章,学生在阅读之后,会发现其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并运用引用论证法、道理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三种方式,但是整篇文章的用词、用句也十分精准与巧妙。如“一盏孤灯一刻刀……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这短短两句话,不仅勾勒出工匠的整个世界,也点名了工匠精神。再比如,“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对美好事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索”,既说明现代社会的浮躁,也倡导我们弘扬工匠精神,专注求精、坚守务实。此外,整个文章的词语运用也堪称一绝,如“高精尖、炫彩酷、不谋而合、雕虫小技、离群索居、炉火纯青、臻于至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技进乎道……”总之,阅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能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语言“仓库”,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直接地应用,为作文增添色彩。晨读作为阅读的一种形式,在学生每天的开始之际,带给学生优秀的词句赏析,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词句积累进一步扩充,还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因此,教师要关注、指导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进行积累,在晨读中进行巩固与记忆,并在朗读的时候,对优秀素材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深度结合,也能够为自己的写作积攒素材。

二、课堂常练习,构建思维更灵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并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众所周知,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各个科目的作业每日犹如浪潮一样拍打着学生,使其不得不加快自己的学习步伐。但是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学性,需要学生静下心阅读,放下心写作,通过“咬文嚼字”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针对此现象,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语言构建的机会,既能够避免学生因为课下时间紧张出现“草草了事”的状态,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语言构建实力,并针对本班学生开展具体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在教学《拿来主义》的时候,以鲁迅犀利幽默的写作风格为主体,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让学生根据事例进行实践,检验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构建思维的发展。如“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他发了疯”,文章巧用比喻,将“送去主义”者类比尼采,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强化杂文的形象感与感染力。紧接着,教师便让学生进行思考,按照作者的思维,“送去主义”者还可以类比为谁?并随机挑选几名学生进行举例分享。此外,整个文章还运用了形象描写,妙用反语的方式,使得讽刺意味更加强烈。仿写是语言构建训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根据鲁迅的写作风格进行仿写训练,体会鲁迅创作的过程,也能够实现语言构建思维的进一步提升。例如,教师先为学生列举一个框架,用“不必说……不必说……单说……”,该句式是鲁迅常用写作方法,也是学生写作常用的结构。有的学生说:“不细说荡漾的春风,也不必说四月的暖阳,但是氤氲在空气里的花香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还有的学生说:“不必说天高任鸟飞,也不必说海阔凭鱼跃,但是在草原上奔跑的羚羊就足以让人向往自由。”其实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对学生写作而言十分有益。但是倘若教师将其作为课后作业,不少学生会将其遗忘在大量的作业中,而在课堂中则会让所有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真正地完成语言构建思维的发展。

三、文章有顺序,总结框架写完整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着众多优秀语篇文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够带给学生有益的写作经验。高中阶段,学生根据高考作文要求,通常以议论文写作训练为主,且使用“总分总”的文章框架展开论证。对于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对自己的文章创作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便开始草草地下笔,最后使文章的论点、论据十分杂乱,整个文章的写作顺序也不明显。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提前构思,导致写作内容过多,表格里放不下,让阅卷老师看起来章更加地不完整。针对以上现状,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通过阅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文章的顺序,在写作之前要提前构架框架,思考论据,然后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尝试,促进学生多样化的写作思维,推动学生语言构建思维的整体化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劝学》这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博古通今”的知识,还要从写作上进行分析与点评,如其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直接在文章的开头点明,简明扼要。然后便通过“为什么、怎么办”展开议论,逐层递进,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当教师在课堂中总结出写作框架之后,可以直接清晰地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写作框架,由此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写作方法。最后,在高考写作复习阶段,教师还可以将多种框架进行举例说明,如《师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然后通过正反分析论证,最后交代写作缘由。总之,学生只有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写作框架,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有序。

四、内容有观点,浓缩寓意好素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最为显著的是立意跑题,或者文章有观点之后,不知道如何展开论述,然后生搬硬套,最后使整个文章形式化严重,但是内容却不知所云,显得十分空洞无力。针对此现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阅读文章进行观点阐述,首先让学生自己提炼观点,培养学生的观点意识,然后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论据,并将其进行总结与归纳,内化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如此,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观点意识,还能够实现素材的积累。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秦论》时,引导学生先阅读整篇文章,将自己认为是“观点”的句子标志。阅读过后,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标注了文章结尾处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即攻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却没有相应的实施仁义,也是贾谊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总结。然后,教师围绕这一观点,让学生在文章中找论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先叙史实:兴—强—盛—亡,再分析原因: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整个文章叙议结合,形成强烈对比。经过分析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篇文章浓缩成一句话表述,或者是用简短的几句话表述。有的学生说:“本文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有的学生说:“秦朝攻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却没有相应的实施仁义,导致灭亡。”当学生表述完毕之后,教师再与学生一同总结,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哪些立意文章的素材。由此帮助学生将阅读内容有效地转变为写作素材,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高考试卷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语言构建能力的考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安排数量足够又能切实操作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最后,行而不辍,履践致远。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高考成绩,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发挥最大的实力,为自己多年的学习与奋斗交上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袁明.读写结合,提升高中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J].作文成功之路,2021(33):47—48.

[2]张敬永.依托课本,读写结合,发展语言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4):44—45.

作者:陈春蕊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