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当代小说整本书教学阅读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现当代小说相比文言小说和外国小说,可读性更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适合作为集体阅读研讨的文本。本文依据新课标要求,针对现当代小说特点,提出了“轻阅读”“素读”“巧读”“寻读”和“共读”五大阅读方法,从阅读文本挑选、阅读方法指导、研讨问题设计等方面,力图为教师提供适合的教学思路,指导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并从真实的阅读与研讨活动中走向深度阅读。
关键词:现当代小说;整本书;阅读策略;高中语文
温儒敏曾说:“整本书阅读可以起到‘磨性子’的作用,读书养性,读书能培养毅力,涵养心智。”在学生时代,理想的阅读状态就是广泛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但现今在猎奇的网络文学和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的冲击下,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读完一本好书。想要让学生改变不良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教师可以从较为贴近时代生活、可读性强的现当代小说阅读入手,立足于新课标目标要求,找到适合该类作品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建构现当代小说作品的整本书阅读经验,提升现当代文学的阅读鉴赏能力,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轻阅读打开学生阅读之门
轻阅读,即在开展整本书阅读之初,考虑到“大部头”可能给学生造成阅读上的心理负担,所以可以从篇幅较短、故事生动有趣的现当代中短篇小说入手,例如可以选择汪曾祺的《受戒》和沈从文的《边城》。在文本的选择上大致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顺序,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阅读任务后获得学习成就感,培养阅读兴趣。为了帮助学生阅读到更多好书,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师生共同荐书”活动。学生荐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目前的学生所喜爱的图书,观察00后的阅读喜好;另一方面,学生在相互交流好书的过程中对真正优秀的现当代小说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书籍优劣的甄别能力。随后,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和课标要求整理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现当代小说推荐书目”,供学生在课外参考阅读,从而打开学生阅读现当代小说的门径。
二、素读重视个性化阅读感受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在具有强大的冲击力,能够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了保证阅读过程中这种“冲击力”的力度,在第一次阅读现当代小说时,学生要避免阅读一切关于本书的内容介绍和文学评价,避免因“剧透”而降低阅读兴趣,产生先入为主的认识。此外,尽量不要在初读时提过多的阅读学习任务,以防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被“任务驱动”打断阅读思路,影响个体阅读的流畅性和积极性。不同学生在“素读”中结合不同的个体经验,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拥有珍贵的、个性化的阅读收获,从而真正做到学生的整体性“素读”。当然,如果阅读的作品是现代小说或者描写了学生较为陌生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在导读课上增加学生自主研究作品背景这一环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长篇现当代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出现了“农业学大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投机倒把”等时代性较强的词汇,需要学生在阅读前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三、巧读积累整本书的阅读经验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能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等方法阅读,并且能根据不同的内容及时切换阅读策略。阅读前,教师提供适宜的读法指导是必要的。学生在现当代小说阅读中,应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灵活运用快速泛读、批注精读、略读、计时阅读、多媒体听读、寻读等方法。计时阅读,即在每次阅读前计时直至结束阅读,记录每次阅读的页数,以此自我监控阅读量。多媒体听读,即在“喜马拉雅”等有声阅读APP上听读有声书,通过不同人声的演播,感受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感。跳读是在通读之后为解决阅读任务而运用的一种速读方法,根据情节和关键词来快速定位需要解读的文字,以提高梳理和整合的效率。教师把这些可行性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但不做硬性要求,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读书方法,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经验。除了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也可向学生提供一些能更好融入阅读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例如,引导学生在读到关键处时采用“圈画批注”策略,在值得咀嚼或有所感悟的语句旁做好批注。在阅读中不断使用以走向预想为主的“结果预测”策略,在初读后可使用以梳理文本为主的“结构分析”策略。通过富有技巧的阅读,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收获了有用的阅读经验,这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达成的目标之一。
四、寻读构建整本书的逻辑理解
在通读全书之后,学生需对文本中的情节、人物等进行整体性的梳理,这就需要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文段,弄清文本内在的多种逻辑关系。“寻读”,顾名思义,是带着任务到文本中寻找重要信息的一种阅读策略,是建立在通读之上的一种跳读。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将其作为整体理解文本的学习支架。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层级性、灵活性、可视化等特点刚好契合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多层次发展逻辑思维”“丰富和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在读完后的梳理阶段,教师可以选取某个关键词或观点,引导学生围绕核心概念进行“寻读”,再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依据信息间的层级关系,分层建立关系网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导图。例如,部分现当代长篇小说都展现了家族的命运,由于人物众多,故事线复杂,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人物谱系或重要情节。教师也可根据学情适当增加阅读任务,提升任务难度,如“结合全书故事情节,为你最喜欢的人物作小传”“梳理小说中不同社会阶级的家庭面貌以及家庭成员的个人命运”等。现当代小说的历史背景的变化影响着每个人物命运轨迹的改变,每个人物的改变也是由社会变迁造成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宏观上串联主要事件,微观上注重文本细节,从而客观准确地评价小说中的不断变化的“圆形人物”,也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因拘泥于某一个情节或细节而忽视了作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的阅读任务难度应符合学情,精简有效,避免学生花费过多时间在“浅阅读”层面滑行。
五、共读研讨“真”问题和“整”问题
(一)研讨学生阅读中真实遇到的问题
在初读全书和课下交流中,学生已经搜集了不少问题,其中一部分是共性问题。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了部分的问题,但仍有一部分问题是学生在讨论之后无法解决的。基于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学生零散的问题分为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几个大类,依照问题间的逻辑,安排难度梯度,搭建“梯式”问题链,实现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步将整本书阅读推向“深度阅读”。例如,研讨课前把学生关于“人物”的问题分类并按照逻辑的先后提出来,从对次要人物的研讨,到次要人物所衬托的主要人物的研讨,再到小说所描绘的群像的研讨,最后触及了作品的主旨,以此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面貌。
(二)研讨母题指向的“整”问题
余党绪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上一直提倡“关注‘整’”,要关注作者的立场与视角、作品的核心与主旨、文本的倾向与基调等总体性范畴。整合性的主问题的设计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初读之后,抛出母题作为学生阅读与思考的方向与范畴,以“结构性议题”来帮助学生搭建认知与思考框架。例如,对《平凡的世界》“奋斗”这一“母题”可以设计以下主问题:“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兄弟俩其实是同一个人,是路遥可以安排的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请你在这两面中各写出一个关键词,谈谈你的理解。”在之前分享交流课中,学生已经对两兄弟的人生轨迹进行了梳理,再结合两人的心路历程,学生可以得出个性化的解读,例如“孙少平象征着‘理想’,孙少安代表着‘现实’”等。此外,“爱情”这一“母题”也是学生比较关心的。《平凡的世界》中展示了众多青年的不同爱情选择。教师可以就这一“母题”设计主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姐妹孙兰花和孙兰香在爱情和婚恋观上有如此大的差异”,引导学生从社会与时代、文化程度、思想观念及性格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来阐释,从而训练思维的灵敏性和深刻性。
作者:夏雨潋 单位:浙江省安吉艺术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