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程下薄弱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逐渐成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针对薄弱高中语文教育来说,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薄弱高中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基于此,优化和改进教学模式,构建薄弱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就成了一线教师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对薄弱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简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高效课堂的内涵提出了具体的构建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薄弱高中;高效课堂;语文教学
与发达城市的高中语文教学相比,薄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学生自身语文学习能力低下、“应试性”教学模式更明显、教学目标集中在知识层面上、以知识灌输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因此薄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甚微,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无法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基于此,薄弱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努力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程背景下薄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第一,学生对语文学科认知不科学,学习态度被动。农村地区薄弱高中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知存在多种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应付考试,在高考的压力下不得不学习,在这种认知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极强的被动性;还有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在语文学习中听讲、完成作业不认真;尤其语文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学习中存在极强的畏难情绪,甚至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兴趣。第二,学习评价方式滞后,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受到挫折。教师受到滞后教学理念的制约,薄弱高中语文教学基本上都是采用“一卷式”的方式进行评价,以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认为学生卷面成绩越高,语文能力就越强。这种评价模式存在极强的片面性,进一步将薄弱高中语文教学推向“唯考是重”的泥潭,不仅无法满足语文新课程背景的要求,也间接打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第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方法单一。薄弱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由于被滞后的教学理念束缚而过分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导致教学手段单一,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难以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
二、新课程背景下薄弱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一)加强新课程研究,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背景下,薄弱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之余,加强学习和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明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结合新课程背景的要求,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念:一方面,结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重新设计教学目标,在“基础知识层面”上,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手段,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背景下,薄弱高中语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还必须从传统的“灌输式”“讲解式”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结合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能力等,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学习状态等,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及个体差异性。同时,还可以借助问卷调查法、座谈会等,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学习中面临的疑惑点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后作业等,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针对性的教学中有所发展。其次,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依据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分组讨论学习法、情境学习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借助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激活语文课堂氛围,唤醒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最后,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薄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还应结合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灵活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此方能给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彻底转变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弊端,显著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2]。
(三)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强化语文教学效果
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课内知识学习和课外活动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薄弱高中学校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时,还应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跳出教材的限制,在语文课内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便于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陶冶自身情操,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如此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一方面,教师应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外活动。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指定辩论话题,指导学生开展辩论会;可以某一篇文章为载体,将其改编成剧本,指导学生以角色演绎的方式进行表演等。另一方面,灵活多样地开展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之余,可以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读书知识竞赛、书法比赛、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等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知语文知识的魅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开展社会调查、撰写社会报告等,使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3]。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于薄弱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低下的现状,教师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时,首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打造高效课堂、实现高效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更加认真、专注,显著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基于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情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变: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前预习单或预习微视频等,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标注出重难点、疑惑点,以便课堂上针对性地听讲。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认真听讲,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在有效的思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最后,让学生养成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的习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还应指导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后练习中完成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五)指向综合能力发展,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应紧紧围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等,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和改进教学评价:一方面,评价多元化。从评价内容上来说,应逐渐抛弃“考试成绩”唯一的传统评价内容,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中其他方面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语文学习态度、学习进步情况、学习中形成的态度和情感等,使教学评价内容全面、客观,能够精准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评价的主体上来说,应在传统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将学生这一主体纳入教学评价中,给其适当的“话语权”,指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优化教学评价。教师应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借助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持续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及学习自信心,结合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评价标准等,旨在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4]。
三、结语
新课程的实施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薄弱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满足语文新课程背景的教学要求。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优化教学手段,坚持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真正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张彬丽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