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教学生命力焕发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古诗词教学生命力焕发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古诗词教学生命力焕发分析

摘要:伴随着高中语文教育体系改革进程的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落实,但是高中语文应试教育痕迹依旧明显。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方面,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法仍然在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被频繁应用。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力被阻断,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被磨灭。因此,本文探讨语文古诗词教学生命力焕发的有效途径,希望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学;生命力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且意蕴深远。不仅通过寥寥数字便可呈现优美意境,而且能够将最浓郁的情感和最深刻的哲思融汇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中,启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文学创造力,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约束,现阶段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注重对诗词文字的碎片化分析和指令性记忆与背诵。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知只停留在“考点”、“背诵”等肤浅认知层面,自然很难深刻的领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审美韵味。这就导致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生命力薄弱,课堂教学氛围僵滞,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教学效果有限,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积累不足。所以探究焕发语文古诗词教学生命力焕发的有效途径将有益于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以“演”助学,激发理解教学生命力

以“演”助学是指通过让学生演绎古诗词所描绘的故事桥段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理解,以便于焕发古诗词理解教学的生命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古诗词都适合演绎,教师应该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筛选,提炼适合学生表演的古诗词内容,将古诗词的背景、角色等融为一体,创编古诗词剧本。由教师指导学生对古诗词剧本进行研读,并分组进行古诗词的演绎。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带有鲜明的人物角色,同时具有良好的叙事特点,可以选做古诗词演绎的内容。教师可以先将《琵琶行》的背景资料进行整理,包括《琵琶行》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然后再结合诗中人物进行角色上的划分。在角色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适当的丰满人物,但是最核心的还是要突出诗文中的具体内容,将凝练的诗句以更真实的语述表达出来。通过对《琵琶行》的演绎,学生不仅能够对《琵琶行》的诗文有更直观、具体的认识,还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诗文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绪与态度,这将有效带动高中古诗词理解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

2以“写”辅学,激发创造教学生命力

以“写”辅学是指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带动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运用,锻炼学生的古诗词创作技巧,并启发学生的文学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焕发创造教学生命力。在以“写”辅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循序渐进,选择适合学生仿写的古诗词,先让学生结合古诗词的内容进行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古诗词创作的核心内涵,尤其是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凝字”、“炼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将要创作的内容以常规的语述描述出来,然后再结合语句的核心思想对整段文字进行剪裁,并以此循环、类推,最终形成一首诗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对古诗词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可以有效的启发学生对于“诗眼”、“词眼”的认知,当学生能够自己来凝练“诗眼”、“词眼”之后,学生自然而然的可以更好的把握古诗词的核心思想。随后在学生仿写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主题,由学生自由创作,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讲解,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品评。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通过学生创作意识之间的碰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可以作为学生仿写的参照诗文,学生可以以学校、家庭等诸多场景作为选择,通过对这些场景的刻画,融入自己对场景的情怀,然后再不断通过创作的磨砺,真正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3以“境”佐学,激发审美教学生命力

以“境”佐学是指在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有的各种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以便于学生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真正的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内在美感,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焕发审美教学生命力。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前应该积极的收集关于古诗词的所有影音视频资料,并且利用各种剪辑软件将这些影音资料统编在一起。尤其是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以及教学节奏的预期安排,选择适合的节点嵌入适合的影音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在古诗词教学前对班级内部的环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设,打造真实的“境”。将古诗词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区分开,以便于学生能够融入到古诗词教学的氛围中,通过多感官去认知和感知古诗词的内在美感。当然,在以“境”佐学的教学方式应用过程中,教师主要还是选择一些以风景刻画为主的古诗词内容,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学生如果没有川蜀旅游经历的话,很难理解《蜀道难》中诗中所蕴含的宏大、伟力和峻险,这也是一直以来学生可以背诵《蜀道难》却不知其所以“难”的原因。所以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影音播放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川蜀之地的层峦叠嶂,感受到险峻山峰所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去体味李白诗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所蕴含的独特的美感,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感悟《蜀道难》,并领会《蜀道难》中所蕴含的文学艺术魅力。

4以“情”强学,激发情感教学生命力

以“情”强学是指充分的挖掘古诗词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意识和情感态度,尤其是将情感作为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核心,打破传统以“字”、“词”为核心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模式,以焕发情感教学生命力。古诗词每一首都是作者心血的凝练和情感的寄托,尤其是这些流传已久的古诗词中更是承载的着历史的文化积淀和诗人深厚的情感诉求。所以教师在对高中古诗词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让学生去品味古诗中“诗眼”和“词眼”所蕴含的情感意识,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挑”出“诗眼”和“词眼”去解读其创作价值。特别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还应该有意识帮助学生将古诗词中的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意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借由生活更好的对古诗词中的情感态度进行认知,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强化学生对于古诗词内在意蕴的掌握。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该诗中流露出诗人不畏艰难,顽强不屈的阔达胸怀,并且借由生活场景的雕刻显映了诗人心中对风雨坎坷的超然态度。而对于这种情感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生活中所遭遇的难以逾越的障碍,将在这些困难面前的感受勇敢的表达出来,再引导学生用豁达的态度直视这些艰难险阻。虽然看上去诗文情感与现实情感没有必然联系,但是通过现实情感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感悟诗文情感搭建一道桥,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进入到诗文情感中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身心的成长都会有良好地促进作用。

5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下,只有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消极影响,才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深入的理解、感悟、鉴赏和创作。也才能够真正的挖掘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理解能力、创作能力、审美情趣和情感意识的培养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洪敏.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

[2]廖显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18(4).

[3]梁赫元.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J].好家长,2017(40).

[4]姚远.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文本细读的应用对策[J].新课程(下),2017(5).

作者:王美琪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