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勾连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勾连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勾连策略

[摘要]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勾连策略在这一文体的教学中极具适用性,导入、讲读、探究、拓展乃至板书都可以运用相应的勾连策略,使教与学皆可融会贯通。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勾连策略;

《行行重行行》诗歌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诵读的习惯。[1]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将当下知识与所学及未学相关知识“运用联想的规律进行接近、相似、对比、因果等多种勾连”[2]是提升学生诗歌阅读能力、激发其诗歌阅读兴趣、突破诗歌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措施之一。《行行重行行》是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下面将以其为例来探讨诗歌教学中的勾连策略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勾连策略的重要性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运用勾连策略,于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教师教授而言,运用勾连策略进行诗歌教学,可以更好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讲授过程更富条理性及趣味性,营造具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就学生学习而言,勾连策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勾连知识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更易理解,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就《行行重行行》一诗而言,运用勾连策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古诗十九首》有更深刻的了解,还可以加深对“思妇诗”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诗歌本身内容、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掌握。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勾连策略的运用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不同的环节都可以运用适宜的勾连策略,具体而言,可以将勾连策略运用到导入、知人论世、讲读分析、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作业布置及板书设计中。

(一)导入中的勾连策略运用

优质的课堂从有效的导入开始,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勾连策略进行导入,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回顾旧知识及储备诗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活跃课堂氛围提供良好开端。如《行行重行行》一诗的导入设计,由于刚刚学习了《氓》,可以利用对《氓》相关内容的回顾设疑,引入诗歌内容及主题,同时发挥学生主动性,联想相似诗句,具体设计如下:前两天我们学习了《氓》,讲述了一段并不美好的爱情故事,当然整个爱情过程并非全然失却美好,毕竟男女主人公有着美好的初恋。有的人可能会想,恋爱时两人有距离感,结婚后朝夕相处,男主人公发现了女主人公的缺点,因而慢慢变心,而也正是因为男主人公生变后,女主人公依然天天与之在一起,才会受不了这样的婚姻而选择决绝离开。如果婚后两人不在一起,是否结局就会改变呢?或许会吧,常言道“距离产生美”嘛,要有距离,必然会经历离别,离别后的距离产生的不仅仅是美,还有相思。自古便有很多文人用诗词诉说离别愁、相思苦。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所知道的有关‘离别’和‘相思’的诗句。”在学生回顾完成后,教师展示相关未学诗句,以增加学生诗歌储备。

(二)人世中的勾连策略运用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3]就诗歌教学而言,所谓“知人论世”,即在进行诗歌教学时,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作为高中生而言,已经学过较多的文学作品,了解一定数量的作家,并且有一定历史知识储备,在诗歌教学“知人论世”环节中运用勾连策略,不仅便于学生全面了解人与世,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在《行行重行行》一诗的教学中,面对陌生的《古诗十九首》虽不易勾连作者本人,但可以勾连相关历史知识,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及背景。“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那大家回顾历史,东汉中后期是什么样的状况?太后称制、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皇帝昏庸无道、卖官鬻爵,导致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所,这种社会环境下层文士自然备受压抑,漂泊蹉跎、背井离乡。游子在远方势必会思念家乡,而留在家中的妇人们自然也会思念自己的丈夫,因而也就有了“思乡”及“思妇”诗。通过预习,大家觉得《行行重行行》是哪一类诗歌?是“思妇”诗。进而介绍思妇诗及《古诗十九首》特点、地位、手法等。

(三)讲读中的勾连策略运用

讲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所运用的手法、所蕴含的感情等等。运用恰当的勾连策略,更易于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行行重行行》一诗的教学中,首句四个“行”字表达效果的讲解,可勾连李清照《声声慢》中“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使学生了解叠字运用、复沓的声调。而在讲读“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时,则可以勾连前一首诗《氓》及《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在复习这一手法的同时,更易理解本诗句。在讲读“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时,可以勾连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中所体现的相思苦。总之,无论是内容、手法还是情感,皆可运用勾连策略,便于诗歌讲读中的教与学。

(四)探究中的勾连策略运用

合作探究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环节,亦是对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的检验,《行行重行行》一诗的合作探究环节设置,让学生探究“思妇形象”,这一问题的探究需要学生勾连诗歌内容,从每一句当中透析思妇心思,并总结其所体现的感情特点。因此,要在探究伊始让学生明确探究思路,用二到四字概括思妇一个形象特点,并找出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分析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通过这一环节的勾连,能够在检验学习成果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五)拓展中的勾连策略运用

诗歌教学需要拓展延伸,以扩充学生诗歌储备,提升诗歌学习与鉴赏能力。而拓展延伸需要勾连内容相似、手法相似或感情相似的诗歌,勾连的诗歌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鉴赏性。在《行行重行行》一诗的学习中,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勾连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是代表性的思妇类诗词,作者为学生所熟知,且已经谱曲成歌为《月满西楼》,伴随着音乐旋律来让学生学习这首词,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结合本诗的学习,便于识记与理解。

(六)作业中的勾连策略运用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诗歌教学中,作业布置既要巩固知识,不脱离诗歌本身,又要有所延伸,提升学生能力。《行行重行行》一诗的作业布置,一方面要勾连所学诗歌本身,另一方面要有所拓展,勾连相似诗歌。因此,作业布置如下:(1)在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的基础上背诵全诗;(2)发挥想象,根据本诗内容,试以游子的口吻写一首思乡诗(可以描述自己在远方的状况、分别后的遭遇、对家乡及妻子的思念等等);(3)自读《明月何皎皎》,试着分析与本诗感情的异同。

(七)板书中的勾连策略运用

“精湛的板书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它渗透着教师的学识、智慧和技艺,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审美素养,反映了教师综合的教学能力。”[4]好的板书不仅要有艺术性,更要将课上所学的知识勾连起来。在诗歌教学中,需要通过板书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现整首诗歌的主题,因此,在诗歌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板书,注意勾连知识、内容、感情。《行行重行行》一诗主要围绕“别”字展开,初别之时的难舍难分、别后相隔距离之长、别时之久、别后思妇的愿望与疑虑,以及最终的自我安慰,总体而言,其感情便是“相思之苦”。在进行板书设计时,将所有内容与感情勾连到一个“思”字之中,既能够理清脉络,又能够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诗歌内涵,同时又不失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三、结语

运用勾连策略进行《行行重行行》一诗的学习,使教学内容充实而有效,同样的策略也可以运用到其他诗歌的教学当中,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提升诗歌教学效率,使教与学皆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伟清.勾连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师道:教研,2012,(10).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王晞.课堂教学技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苏宁宁 单位:惠民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