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路径

【提要】所谓语文教学,其实质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语言使用逻辑,逐步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语言、使用语言,提高自身语言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不可否认的是,语文对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是有一定程度的要求的,许多关于艺术的能力和素质都会在这一时期进行培养。因此,抓好高中这个关键阶段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也需要针对这一命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并形成一套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群体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创新路径

在中国,汉语是学生的母语,语文学科主要是针对汉语的教育,但对于广大的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教师来说,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他们热爱语文学习,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增强对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这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的教学过程不应当是机械的、单一的,不应当仅仅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教师不应当仅仅着眼于简单的分数,而应当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并以此为基点,制定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去实现教学目标。

一、激发兴趣,提升效果

如果对一门学科缺乏必要的兴趣,那么这门学科的学习也会变得异常艰难。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科,其首要的教学目标便是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同样适用于这一道理。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其内在的规律,最为关键的便是引导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自发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非常喜欢某一位老师,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对这门学科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好感,产生非常大的兴趣,进而做出比较优质的课堂表现。与之相对应的,如果这名教师与学生相处的关系并不好,学生对教师的总体观感是反感的,那么课堂的表现就会显得并不积极。从以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能够确保师生之间顺利沟通,而且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因此,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顺利沟通的前提,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注重师生间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站在公平的角度给予每位学生平等的待遇,教师才有可能收获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另一方面,教师仅仅拥有学生的尊重还是不够的,还要尝试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学生不敢或者不愿和教师交流的情况,缩短师生的距离,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培养起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二)结合生活热点,挖掘语文魅力

社会有时会产生一些热点话题,比如一些比较新潮的词汇和句子,学生往往对这些内容有着非比寻常的兴趣。教师要对新潮的事物形成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心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将这些内容同语文教学适当地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理解其中蕴藏的知识。特别是一些流行的影视作品,会对语文的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影视作品中一些诗词的普及,能够让学生领会到诗词之中的美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纯熟地加以运用,避免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

(三)丰富教学方法,闪烁智慧火花

学生并不喜欢刻板的教学方式,他们更喜欢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刻板、单薄的教学手段不会拥有好的教学效果。站在教学的层面,教师要善于开发自身的教学角色,善于引入差异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活力。比如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到授课环节中,从而更好地把握住学习的重点环节。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引用也非常重要,通过这一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取得一线的切身体验,从而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不能够仅仅做好表面文章。一方面要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打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也是知识能够得到融会贯通的最强动力。学生只有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才会下定决心去找到最为有效的手段来获取知识。教师要懂得如何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蕴藏在其中的快乐,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帮助他们找到语文学习的捷径,尽快形成知识的积累,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二、培养自主意识,强化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的提升远远强于语文知识的积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教师将在教学中扮演更多更多样化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教师诸多教学任务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在很多的方面,其中包括指导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优良习惯,无论是预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复习习惯的养成,都非常重要。学生一定要学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能一昧地等靠老师的监督。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运用,纵深挖掘内涵,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素质。自我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也在意他们的主观体验,学生通过自身观感的介入,来实现学习维度的纵深化发展。这个过程便是一个由被动接受向主动索取进化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根本所在。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才能够实现现代化的语文教学目标。

(一)专注习惯养成,促进语文学习

作为教师而言,他们最核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语文素养有针对性地提升,这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语文素养,顾名思义,它主要通过语文能力的提升来体现,具体展开来说,语文素养包含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能力,并且经过实践的沉淀,综合体现出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沉淀为深厚的语文文化。这是当下的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全国人民的综合素质需要提升,这离不开语文教学质量的紧密跟进。

(二)关注日常教导,增强理解能力

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少不了阅读的积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引导,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扩展一些课堂外的材料。阅读的好处非常多,它既可以强化知识的积淀,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逻辑的深层次理解,使学生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对语文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三、结合实践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便是加强实践环节。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客观上使得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体会到文章中的美感,了解语文的内在情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同时也要涉及课堂之外。课堂内、课堂外两部分内容有机整合,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这门学科,更多的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学习能够对许多科目的学习产生协同效应,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为未来的深化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冯学礼 单位: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