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摘要:传统文化是民族与国家的瑰宝,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发挥古诗文优势、展现课堂教学功能和发挥实践活动作用等方法,使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需要将自身学科长处发挥出来,帮助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完善高尚人格、提升爱国情感,这就使得高中语文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将视野放到更为宽广的文化意识培养视角。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情操、有情怀的高中生。

一、发挥古诗文优势

古诗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既包括了基本的伦理道德,也包括了古人的价值观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来深化学生的思想。首先,要对作品的作者给予关注。正像孟子所讲:“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在对古诗文作品进行解析时,一定要将对作者与其生存背景的解读融入学习之中。对于每一位作者来说,其写作特点、文章风格、情感维度等都与实际生活有密切关系。例如,宋代文人苏轼的作品便与其不同时期的经历与情感有关,从而使作品的意境有了完全不同的展现。如在苏轼人生前期,其作品风格气势磅礴、宏阔雄壮;在苏轼人生后期,其作品风格淡泊名利、乐享自然。在教学时,教师应以知人论世为原则,帮助学生深入探讨与作者相关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观念的形成。其次,要对语言文字给予关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语言是彼此交流的最好工具,根据这个工具,读者也能够和作者进行对话,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文言文语言文字的赏析,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指导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意蕴。古人以笔墨来阐述自身观点,发表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隐含在文字中,若不认真分析与体会,是无法领悟其真谛的。为此,学生一定要深入研究文字背后的内容,发现其中的意蕴,领会其中的魅力。比如,《劝学》这篇阅读文章,其核心思想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不可以已;二是用心专一;三是学也者,固学一之也。按照荀子的观点:完善的学习首先应当以品德与气质的修养为要务,自身要拥有专一的良好品质,从而深入到对一门技术的学习之中,以持之以恒的态度长期坚持不懈。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吟咏之后,才能深入体会到这样的意境。

二、展现课堂教学功能

在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要使课堂具有传统文化渗透的可能性,以展现课堂教学功能,实现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3至5分钟,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轮流进行演讲,并将演讲稿整理出来,和其他学生分享。无论是演讲时的语言交流,还是演讲后的文字切磋,都是知识传递的良好方法,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可以让学生找到提升语言沟通技巧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经典篇章,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另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让学生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和演讲辩论活动,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以传统文化内容为媒介,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组搜集并整理内容。教师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做,只需“袖手”期待即可。学生的创意一定会让你感到惊喜。因为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就能处处考虑周全,教师只需在活动结束时给予积极的点评,指出学生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即可。

三、发挥实践活动作用

发挥实践活动作用,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是值得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比如,《论语》《史记》《诗经》等,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采取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自身的文化品位与文学素养。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某些篇章熟读成诵,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来选择不同的篇章。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师生要对课外阅读活动做出合理的、科学的规划。教师应对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加以挖掘。在实践过程中,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整理、分类出有价值的东西,如与“地域文化”有关的内容:对联与地域性楹联文化相融合。教师首先指导学生研读文章,让学生充分了解对联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积累了平仄与对仗知识后,在欣赏了名联后,可以尝试进行对联创作。接下来再探索本地的楹联文化,对楹联进行分类,如饮食文化、名胜文化古迹、中医药等,对分类后的内容分别进行赏析和交流,从而使教材内容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满足文化意识培养要求。再比如,将古诗词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在各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古诗词内容,而在课外拓展中,学生接触的古诗词数量更多、范围更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诗词作品、作者与其所关联的地域文化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像苏轼、李清照、柳永等与开封、临安等地的关系密切,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来设计实践活动,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接受不同的探究任务,如“宋词和开封”“从开封到临安”“李清照的身世变迁”“柳永的开封市井生活”等。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不同阶段进行探究:一是搜集必要的材料,二是展开充分的小组交流,三是将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四是针对成果进行总结和交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宋词的形成与发展、宋词的不同风格流派、开封的历史故事、宋词与开封的关系等内容,受到丰富的文化感染。如在学清照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出《永遇乐•落日熔金》这篇课外阅读作品,其中描述了她南渡之后对开封热闹场景的怀念,那种对中州盛日、闺门多暇的留恋,如果结合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就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无限深情。总之,教师要对重点与难点内容加以挖掘,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最合适的切入角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文化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意蕴悠长,是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已有了广泛渗透。因此,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点”带“面”,挖掘语文学习的兴趣点,让学生学习、探索、品位其中的韵味,从而切实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魁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J].课外语文:下,2017(8).

[2]徐福兴.语文教学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4).

[3]何跃.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文化意识与人文意识的培养[J].中学语文,2012(24).

作者:汤敏敏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