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非语言因素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传统阅读过程中,高中生及高中英语教师对语言因素十分重视。为了引起师生对非语言因素的关注,研究运用了文献法,结合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探讨了主要的非语言因素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产生何种影响。研究发现,阅读动机直接刺激了阅读理解的开展,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起到了铺垫及架构作用,情感因素促进能促进阅读理解水平的正常发挥。最后,研究提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有利于促进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关键词:非语言因素;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建议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高中生进行英语学习、获取外界信息和资源的主要方法就是进行大量阅读。英语阅读不仅是对字词句进行简单的、被动的解码,例如判断和解释词汇的中文意思或分析长难句,而是一种复杂的“psycholinguisticguessinggame”(KennethGoodman,1967),即“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也就是说,在英语阅读理解时要弄清楚隐含在字面背后的深层意义,是需要读者与作者、文本进行交际的,高中生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些语言以外的因素的影响,即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1非语言因素的定义
非语言因素是指除了语言符号本身以外的所有成分,主要包括动机、背景知识、阅读习惯、阅读策略、情感或心理状态、阅读环境和师生关系等(张媛,2009)。此外,学生个人的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思维方式等也属于非语言因素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三大非语言因素——阅读动机、背景知识和情感态度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2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非语言因素的研究有很多。Dong-shinShinandTonyCimasko(2010)指出非语言因素主要用于书面表达。学生们使用非语言因素来表现文化和民族认同,并表达与所写主题的情感联系。根据FrancaMarcioPezzini(2014)的研究,非语言因素与语音习得和口语密切相关,尤其是促进幼儿园学生的口语习得。此外,在中国,一些学者也对非语言因素和英语学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赵若英(2010)认为,非语言因素在现实中往往被忽视,但它们能够极大地激活和引导英语学习。根据徐扬伟和闫克(2017)的研究,非语言因素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非语言因素的辅助作用,如辅助语义转换、文化表达和情感培养等。尽管上述研究承认了非语言因素在不同领域的作用,但很少提及非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因此,本文对非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3非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3.1阅读动机与英语阅读
阅读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在动力,阅读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主要包括学生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欲望和获取知识的需求等,而外在动机主要有老师的表扬、考试分数的提高和外界的压力等。过于依赖外在动机也许会在短期内看见良好的阅读效果,但是会阻碍内在动机的培养和形成。只有在内在动机的作用下,学生才能激起和维持长期的阅读行为。在内在动机中,影响最大、最为活跃的又是阅读兴趣。当学生真正地投入阅读时,他们才会充分调动记忆和思维。然而,过强的阅读动机并不总是有利的。一旦阅读动机强度过大,就会对阅读行为和效果产生反作用。
3.2背景知识与英语阅读
语言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ThomasScovel,1998)。其中图式理论(SchemaTheory)是解释阅读理解的心理认知过程的重要理论。图示就是储存在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同时也是一种思考方式或行为方式,它描述了人如何将信息组织分类以及各部分信息之间的关系(ChristineNuttall,2000)。当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如果文本中的内容是他们所熟悉的,他们就会更好地理解文章。因为文章激活了学生脑海中已有的图式,学生的背景知识帮助和支撑了阅读理解的过程。学生能成功地将文本与自身认知与经验结合起来,达到了与作者、文本进行语言交际的目的。英语和汉语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这些不同之处主要来源于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果高中生不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些差异就会成为阻碍他们阅读理解的因素。
3.3情感与英语阅读
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情绪、态度等心理因素是影响语言习得的重要部分。他表明“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Krashen,1985),语言输入通过了情感过滤,才能成为语言的习得和吸收。在高中阶段,学生最容易受焦虑和缺乏自信心这两种情感的影响。产生这些负面情感的原因可能来源于学生自身,例如对阅读材料不甚了解、不相信自己的理解能力、急于求成、盲目攀比或害怕丢面子等。当然外部的原因也会造成学生的焦虑和自信心缺乏,如阅读材料过于艰涩难懂、教师给予的时间过短、营造了激烈竞争的阅读环境、教师与家长施加压力等。消极的情感会使学生无法发挥自己原有的阅读理解水平,总是陷入害怕自己出错的担忧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关注阅读内容,而是情绪紧张,出现了畏难心理,产生脑袋一片空白的现象。而充满积极情感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他们性格乐观、自信从容,往往更加容易熟悉阅读的环境,并更快地投入阅读理解过程。
4非语言因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4.1激发和维持阅读动机
许多教师都明白阅读动机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在动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1.1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教师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它与高中生的阅读兴趣联系最为紧密,而兴趣又是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枯燥乏味的阅读材料会消磨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达到激活内在动机的目的。教师应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阅读材料,或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科兴趣出发选择材料。其次,阅读材料的难度应该遵循“i+1”理论。学习者习得语言是在自然环境下通过大量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文秋芳,2010)。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阅读材料有利于学生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给予了学生适当难度的挑战,是让学生持续阅读的良好助力。
4.1.2营造良性竞争的阅读氛围
在成就动机的作用下,课堂比赛和游戏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求胜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求胜欲,创造良性竞争的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提高阅读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阅读理解的问题,看哪些同学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或者在阅读理解之后的讨论环节,设计一些口头表达的小比赛,例如辩论或演讲,看哪一组同学能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竞赛活动要难易兼顾,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
4.1.3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理解的效果进行评价,并给予恰当而科学的反馈,因为阅读动机影响阅读理解的效果,阅读理解的效果也会反过来影响阅读动机。当学生表现优秀的时候,表扬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阅读成果,产生激励作用,这样学生会更乐意阅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学生有不足的地方,教师给予了温和的指正,不断鼓励学生,他们就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了上进心。不管是表扬还是指正,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努力,关注学生的进步,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归因于学生自身的付出,而不是外界其他因素。
4.2丰富背景文化知识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入丰富的背景文化知识时,要遵循相关性、适量性和可理解性三个原则。相关性是指教师介绍的背景文化知识要与阅读材料本身紧密联系,适量性是指背景知识所占的比重要合理,可理解性是指背景文化知识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4.2.1重视阅读理解的导入环节
许多教师会认为导入十分浪费时间,所以省略了这个部分,其实这一做法是不科学的。在开始正式的阅读之前,教师应该设计一个导入或热身环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视频、音频、图片或幻灯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写作背景、社会现象、风土人情、历史事件等,给予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为学生阅读理解做好铺垫和准备,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
4.2.2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这两种文化的异同点,从而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减少汉语或中式思维方式对阅读的干扰,这样有利于学生揭示阅读材料背后的深刻内涵。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让学生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沟通交流,给学生介绍优秀的、值得学习的西方文化,并鼓励学生怀揣一颗包容的心,从多种角度看问题,从而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也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4.2.3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对高中生来说,课外的英语阅读材料作为课本的补充,起着扩展学生知识面、巩固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优秀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阅读多样的读物,并加以引导,简单讲解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学生读的东西越多,积累的背景知识就会越丰富,阅读理解水平就会越高。
4.3树立健康的情感态度
在英语阅读中,过于紧张的和松懈的情感态度都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理解水平,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4.3.1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
首先,阅读材料的难易应该是有梯度的,学生在阅读了相对容易的文本之后取得良好的效果,产生了成就感,才会有继续阅读的勇气。其次,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表扬表现好的学生,鼓励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参与阅读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最后,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归因,让学生明白自己取得阅读理解的进步是因为自身的努力,而不是其他外界因素,激励学生完善自我,积极进取。
4.3.2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般情况下,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更好地阅读理解,特别是在文本难度大的情况下,轻松的氛围能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当阅读文本比较简单时,教师可以适当严肃,防止学生过于松懈,出现偷懒、粗心等不良现象。
4.3.3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在情感发展和心理状态上都各有不同,这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多方面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并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在阅读上、学习上有态度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单独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心理品质。
5结论
阅读理解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与作者、文本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它不仅受语言因素的影响,也受阅读动机、背景知识、阅读习惯和情感态度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充分发挥这些非语言因素的作用,教师可以改进阅读教学的观念和实践,使学生成为动机明确、方法得当、积极进取的阅读者,让阅读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黄露怡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