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文章分析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包括扩大词汇量,提升语言基础知识,扩展背景知识,提高文章理解能力;了解文章结构,快速掌握文章内容。
关键词:高中生;英语阅读教学;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一般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文中单词、短语、句子,采取的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1],这种现状不免令人担忧。因此,作者对实习学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着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可以对目前的现状有所改善。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础知识方面。很多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将完整的阅读材料分割成零碎的知识点,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背记这些知识点,包括词汇、句型和语法等基础知识。学生在背记单词时,大多是死记硬背,教师并没有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记忆策略,这就导致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只是短时记忆。第二,阅读相关背景知识方面。教师在教授新的阅读内容时,会要求学生提前记忆单词表中的生词,然后直接讲解文章中的语言点,并没有让学生提前预习文章,查一些相关资料,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对文章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太多了解,导致课堂的参与度很低。同时,有的学生还会出现单词认识,句子却看不懂的情况,这与学生的相关文化背景,或者对文章内容的熟悉程度也有很大关系。第三,文章结构方面。一般在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只讲解课文中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而忽略了对学生文章结构梳理等方面的训练。学生不清楚文章结构,就无法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尤其是当学生在做文章后面的一些阅读题时,不了解文章结构,就不能快速定位一些细节内容[2]。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基础知识
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言基础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很大,所以,高中生十分需要扩充其词汇量。充足的词汇量对高中学生来说,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词汇量不足就很难看懂文章,理解文章就更困难[3]。比如,在记忆英语必修三Unit2Healthyeating中的单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想与饮食(diet)相关的单词,可以包括食物的种类,烘焙方式等,如cucumber,egg-plant,roast,fryetc.这样可以使学生记住一系列的单词。同时,教师也可以教学生根据单词的构词法记忆单词。根据构词法,可以把单词大致归为合成词、派生词。如up(上,上面)加stairs(楼梯)就构成了upstairs(上楼,在楼上)这个单词(合成词)。又如power(力量,能力)加形容词后缀-ful就构成了powerful(强大的,强有力的);加否定后缀-less就构成了pow-erless(无力的,无能力的)(派生词)。所以,教师要教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词缀。
(二)扩展背景知识,提高文章理解能力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如果在阅读文章之前,能了解一些相关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文化背景,会对文章理解有帮助。因此,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与阅读文章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使学生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同时,教师也应该教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阅文章背景知识。以英语必修三Unit2Healthyeating为例,教师在讲解此单元的阅读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观看与中西方饮食文化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上网搜索平衡饮食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饮食习惯,在了解这些内容之后再来阅读课本中这篇文章,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或个人体验来帮助理解文章。
(三)了解文章结构,快速掌握文章内容
不同的文章结构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熟悉一种结构,对学生理解这种结构的文章会有很大帮助。教师应该借助课本中的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熟悉文章的体裁,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文章的框架结构,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地把握文章的大意。以英语必修三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为例,此单元的文章结构为总—分—总的结构,了解文章结构之后,学生可以很快从第一段判断文章中心内容是关于节日的,同时,后面四段都是具体介绍4个节日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很容易地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三、结语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尽量多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注重学生背景知识的积累,加强对学生文章结构的指导。学生也要注重积累词汇知识,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学会分析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罗蓉.图式理论和英语阅读理解[J].学术探索,2001(S1):208-210.
[2]夏可.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28(5):91-92.
[3]薛文梅.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4):72,74.
作者:常雪琴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