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动手实践在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实验;动手实践;主动探究
一、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根基,是构成各个数学知识系统的基本元素,是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概念不理解,其他一切都免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但长期以来,由于中、高考选拔制度的影响,造成老师和学生在数学的教和学上表现轻概念、重解题,轻过程、重结论,轻探索、重讲授的现象。教师与学生的此种表现情况,与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已严重背离。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如何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找回一些学习数学的兴趣,寻找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慢慢爱上数学,让数学学习步入有效的学习轨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浅谈自己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椭圆》是人教A版选修2-1的内容,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讲解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推导。椭圆的定义是这节课的重点。在椭圆的定义这个知识点上我最初的教学设计是由我和一名学生共同配合用绳子、图钉和硬纸板在黑板上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概念。后来我想,这个实验需要的器材非常简单,为什么不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呢?于是我在我所教的其中一个班,为每桌的同学准备了一根细绳。在椭圆的概念教学课上,我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圆,那么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我把准备好的绳子发给每桌的同学,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同学将绳子的两端固定在纸上的两个定点处,另一个同学用笔尖将绳子拉直,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看能画出怎样的图形。结果有的同桌迅速画出了椭圆,有的同桌却画不出椭圆。于是我让他们思考、讨论、分析画不出椭圆的原因。结果同学们自己发现只有当绳子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时候才能画出椭圆。然后让他们自己总结椭圆上的点有什么特征?它是怎么形成的?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哪些量是不变的?进而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椭圆的定义:即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探索能力,通过现象发掘本质的能力,归纳总结以及应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在椭圆的概念教学中,我不断给学生设疑进而完善椭圆的定义。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发现,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在与同桌合作画椭圆的时候,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兴趣高涨,也会认真地动手去做、去尝试。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难点。推导过程分为两个步骤:(1)建立直角坐标系;(2)在建好的坐标系下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在课堂上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凭自己的经验去建系,让他们充分暴露出自然思维,让他们在自己认为比较简洁的坐标系下建立椭圆的方程。通过展示同学们不同的建系及标准方程的化简过程,让同学们明白怎样建坐标系才是最合适的。最后,通过学生间的对比发现只有充分利用好椭圆的对称性的特征,也就是:以直线F1、F2为x轴,以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才会使得标准方程的化简过程更加简单。而不是一来就直接告诉他们该怎样建系。这样,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究得到的结果与老师直接灌输给他的结论相比较,前者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得多!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观察发现的、思考探究的、动手操作的,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这节课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而同样是相同的内容,我在我所教的另一个班,我就采用了由我用绳子来做实验而学生看的方式,结果效果大不相同。最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兴趣还比较浓厚,但不一会儿,许多同学就开始开小差,甚至有同学开始睡觉,我感觉就是自己一个人在那儿表演,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其中。并且,在课后的作业中,两个班反映出来的情况也完全不一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班作业完成情况比另一个班好很多。
三、对高中数学概念课的一点建议
我认为在数学教材中能让学生亲自参与来进行的概念教学,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分析、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教师不要因实验的条件限制而放弃实验,也不要为教学进度所累,要放弃繁难习题的演练,采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教师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实践、观察、猜想、论证、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动手实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实践也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2011年版.
[2]齐秀珊.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及案例分析[J],2014.
作者:曾永丽 单位:重庆市璧山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