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引课方法浅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引课方法浅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数学引课方法浅谈

摘要: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几种引课方法,包括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入、电视节目或新闻事件引入、文学引入、数学史引入。通过几种引课方法的实际应用,对实际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引课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引课方法;课堂教学

1问题提出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高中进行新课改也是在推行素质教育,从中学生角度考虑,部分高中生在心里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方面出现以下几个特征:(1)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缺乏兴趣。(2)听课被动,不愿意积极思维。(3)不会理解性记忆,知识离散不全。(3)思维定势,不会知识间的迁移(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基于这些特点,要想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成绩,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应该培养他们的兴趣。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从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引课入手,通过精心设计每一节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利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创设情境。在上课第一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最终实现学生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2理论基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常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设计好的引课方案,会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从而实现有意义的教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态”。而艺术的,形象的,趣味的引课,便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唤起求知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智者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最能考察或验证一个人具备智慧多少的一门学问或学科”!从小学到高中,对它情有独钟的大有人在,且大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种事实: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时期的数学成绩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了数学上。虽然他们高中也很想学好数学,可数学成绩就是提不上来,于是折射形成了“最怕”见高中数学老师的现象。

3引课方法介绍

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学习优秀生”将学业成功更多的归结为积极原因,有兴趣,肯思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而“数学学习困难生”则是态度消极,对数学完全无兴趣,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每一节的数学课的导入,我都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非常有趣,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中,共总结了7种引课方法,并展示一些课堂实例,供大家探讨。

3.1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入:

在《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教室内的物体,找出所有的两条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很显然有的位置关系是不能用平面中的相交与平行来描述的,有必要引入另外的名称,从而引入异面直线的概念。

3.2电视节目或新闻事件引入:

《平均变化率》一课引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奋力拼搏的视频,解说员后来补充道:刘翔在整个跑道上的平均速度是8.52m/s,老师问:他是不是每秒都跑了8.52m,学生回答:不是。老师再利用图像说明刘翔在100米内速度不同的变化过程,引出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因为刘翔是学生喜欢的公众人物,用这段新闻引入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主动的学习。

3.3利用文学作品引入:

为了体现数学语句的逻辑简约美,可以引用鲁迅名篇《秋夜》的第一句:“在我的后花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你如果慢慢体会,就会感觉到一种孤寂。文学语言可以这样写,数学就不可以了,如果你说这里有两个图形,一个是三角形,另一个也是三角形,那就会让人笑掉大牙,因为太罗嗦,数学之美在于简洁。

3.4数学史背景引入:

《集合》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课,看似简单,其实是很抽象的,在讲新课之前,我特意介绍了集合论的历史背景。集合论是在19世纪后叶,由布尔和康托这两个人发展起来的,布尔是英国的一个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康托生于俄国圣彼得堡,后全家移民至德国。康托和他的门徒在1874年至1895年间奠定了现代集合论的基础。但是,在他生前,德国数学界却未能认识他的贡献,最后他因患有抑郁症而死于精神疗养院。集合论对20世纪数学地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现代数学诞生的标志,因为集合石数学的基本语言,它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在第一章里,我们将要学习关于集合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而引入集合含义的学习,这样的过渡就显得简单自然。

4成果探讨

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们有了明显的变化,最初他们害怕上数学课,现在却变成了他们喜欢上的课。因为他们深刻感到数学再也不是高深莫测,虚无缥缈,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基础学科;他们由最初上课时的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积极预习,主动研究。他们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自然成绩也在不断提高,班级平均成绩由年级倒数第一名变成了年级前5名。年级前100的人数从高一入学时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13人,年级后100名的人数从10名减少到2名。及格率从40%上升到81%。而其他班级都没有取得这样大的进步,这充分说明恰当的引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兴趣,建立信息,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5小结

本文从引课背景,理论基础,必要性及实施方法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着重介绍了7种常用的引课方法。对几个中学数学中教学情境创设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恰当的引课把纯数学变成联系实际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的实用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人人都能乐于学数学,会学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作者:刘丹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胡书军,陈云平.对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有意义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5

[3]雷晓莉.新课引入的教学研究。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