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8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升华

一、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导入法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主要是针对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在新课伊始,运用简单明了的设问或者叙述把新旧知识连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设计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能明确学习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生活化,而且还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内容时,可以这样导入:《三角函数》这节内容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初次接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有吸引力的言语进行导入。新课开始伊始,教师可以先用目光扫视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再把手里的木块在讲台上,开始精彩的语言导入:边角角边细推算,弧长面积巧周旋:小小三角多奥妙,品味佳酿越千年:古有九章勾股法,今看函数正余弦。教师的这个开场白,犹如评书一般精彩、有趣,学生的积极性迅速被点燃,但是并不知道教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再迁移出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学生们也会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起来。简洁有力的导入设计,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寥寥数语还能把本章学习的内容勾画出来,且完整清晰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再借助新颖的表达形式,迅速吸引注意力,这样的导入能收到抛砖引玉之效果,学生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

二、设置悬念导入法

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讲解新知识前,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问题悬念,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新知识,而且还能明确、清晰学习的目的。也能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新鲜感。例如,在教学“排列组合中的隔板法”时,可以这样导入师:把4本相同的书分别给3位学生,每人至少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组成方法呢?生:有3种方法。师:如果把20本相同的书分给3位学生,每人至少一本,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呢?鉴于数字太大,学生很难用枚举法一一举出,由此对其产生疑问,留下悬念。教师再顺势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究当中,教学效果则是非常理想的。在数学教学中,制造悬念,能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另外,恰当的悬念犹如一注兴奋剂,调动学生的积极探究意识。因此,教师在新课开始时就先设下悬念,一定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的。

三“、引经据典”,故事导入的艺术性方法

数学课堂也应该是文化教育的课堂,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引经据典”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前设计教学时,把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充分挖掘出来,而且还要深度去了解文化背景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将其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在一起,运用到导入环节当中。例如,在讲授“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法国的两位大数学家——帕斯卡与费马的赌注分配问题说起,由于随机变量表示的是一种随机的现象,这种随机的现象肯定会涉及到概率,其中,分配赌注的问题也是概率问题的起源,“引经据典”设计导入有助于学生在故事中体味数学的魅力。再如,在探究“二项式定理”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我国古代著名南宋数学家杨辉发现“杨辉三角”的艰苦历程,介绍给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再顺利导入新课,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复习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主要就是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迁移出新知识,这样能有效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复习导入法的设计思路:复习和新知识(新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学生己学过的知识),然后再结合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关点,围绕着新课主题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教师再顺势点题、导入新课,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教学法之一。例如,在分析“反函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学步骤是预先、复习、提问一一对应、函数定义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以及与本节相关联的基础知识,接着再用物理学中学生较为熟悉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顺利导入到反函数的探究当中。既能及时复习旧知识,而且还能结合新旧知识间的各种关系,巧妙设置问题的难点、疑问,让学生思维短暂性出现困惑,遇到阻碍,为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做好充分准备,而且还能为教授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契机。使新知识的讲解更自然、和谐,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性。高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多且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弱,这一因素也导致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基于此,数学教师既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也要重视新课的导入环节,选择恰当的方式,精心设计导入内容,在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而优化课堂导入,为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春杰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生活化的例子和环境,是学生将一些难懂和枯燥的数学变得具体化,直观化和生活化。

而不再一味的为学数学而学习。要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后,能确立应用数学的信心,是形成良好数学意识的重要条件。应打破从概念到概念,从课堂到课堂的数学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去理解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作用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观察,分析具体事物的认识。如函数概念,学生觉得特别抽象,甚至有的学生学习一学期也不懂什么是函数。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死搬教材中的定义,可以先从对应说起,关于对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也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抽象的概念获得了生活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了一番梳理和提炼,自然而然的上升为学生自己的理论。学生理解函数概念就比较容易了。还有像对数,负指数,诱导公式的教学,都需要教师总结方法,是学生彻底理解,学生做题就容易了。重视基础教学,注重讲练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基础,吃透教材。

二、鼓励质疑,活跃思维,激励自主探究。

时地点拨,能升华学生的学习所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开阔,善于质疑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幂函数时,教师在引入幂函数的方程后,就要让学生根据指数的不同来比较幂函数图像的变化,当然这中间学生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像二次函数y=x2,y=x3,反比例y=x-1的图像就可以归纳出幂函数图像的两种情形来。再比如学习等比数列时,首先通过一些立体让学生了解怎样求通项公式,怎样求公比,其次让学生自己想问题,自己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等比数列的概念,含义及解题规律,从而达到更加熟练运用目的。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灵活掌握,学生灵活运用。

数学课堂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适合的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例如,第一种传统型教学模式,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要负责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点。传统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老师传授的知识点比较系统,但也有致命的缺点就是形成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变得思维更加懒散,失去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积极性。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种讲练配合型。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的优点是将进程放缓,配合练习,有利于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成绩。第三种以练为主,以讲为辅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符合现代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引导,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台变成学生们自由施展发挥的舞台,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更有积极性地参与进教学活动中。现在很多教师都在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但是从根本来说大概分为这三种。这三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分裂开来的,而应该互相弥补,有机统一。教师应该根据自己讲授的内容选择适合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化内容,首先老师要做的还是系统的讲解,给学生深入浅出的普及知识点。否则老师不讲,学生看不懂,不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展开,例如函数的定义。老师的讲解过后,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老师就没必要再反复的讲,容易引起学生的烦躁情绪,也无谓地消耗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而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内容,老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不能再一把抓的将自己的思想贯彻给学生,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第三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

四、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时代跳动的脉搏,用心创造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在《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学大纲》理念的指引下让学生真正做学习数学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人,享受数学课堂,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学生人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建华 单位:渭源县第三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课堂案例刍议

一、案例讲解要重数学知识素养“基础”

案例是数学知识点内涵要义的概括和体现。数学案例讲解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习对象借助于数学案例探析,实现对数学知识重点难点内涵要义的理解和掌握。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中生只有积淀深厚的数学知识素养,才能更加深入、更为有效的进行探究、研析、解决数学问题活动。众所周知,课堂案例设计的目的,是为本节课教学活动“服务”。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案例讲解时,要将数学知识点巩固强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引导高中生感知案例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内容基础上,有意识的组织高中生在此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反刍”和“咀嚼”,深入研析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点,及时巩固和升华高中生数学知识素养。如在“已知|a|=2,|b|=4,并且a,b之间的夹角为120°,试问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多少时,a+kb和ka+b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案例讲解活动,高中生通过研析问题条件活动,认识到该问题条件中主要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有向量的数量积性质和运算律的应用等,此时,教师没有急于就问题的解答思路进行讲解,而是,组织高中生对该问题所涉及到的向量的数量积性质和运算律的应用等知识点内容进行复习和回复,并进行深入的讲解和交流,以此强化高中生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深切认知和掌握,从而为解题思路推导活动的开展提供知识“支撑”。

二、案例讲解要重主体学习技能“锤炼”

教育实践学认为,数学案例具有显著的发展功效,锤炼特性,是锻炼和培养学习对象数学学习技能和素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象更加有效的学习实践,更加有效的提升技能,更加有效的树立品质。学习能力培养始终是新课改的核心和精髓,提出了“学习能力培养第一要义,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目标要求。案例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必须要遵循和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案例讲解活动,就不能忽视高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将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活动与课堂案例讲解活动进行深度融合,对问题条件的探析、解题思路的推导、解题过程的指导以及解题方法的归纳等环节,教师不能以讲代练,而应该提供一定的时间,组织高中生进行探究研析活动,让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有锻炼和提升活动时机,从而锤炼和培树良好的数学学习技能。

三、案例讲解要重高考政策要求“渗透”

实用主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为新课程改革教育实践“服务”,同时也是为高考要求“服务”。教师开展课堂案例讲解时,应树立“整体、发展”的教学理念,认清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将高考政策要求渗透于平时的案例讲解活动之中。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认真研究和梳理近几年来数学学科高考政策要求的考点和标准,其次要求遴选典型试题,将近年来的典型高考模拟试题进行汇总和归纳,为平时课堂案例讲解提供丰富的“素材”。在案例讲解时,在原有案例讲解基础上,拓展和延伸课堂案例外延,将相关的典型高考模拟试题展示给高中生,向学生提出近年来高考政策对此方面的考查要求,使高中生通过点滴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和品质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案例讲解活动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引导他们开展深刻的自我反思解析过程和评析他人解题效果的实践活动,保证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在案例讲解中提升发展。

作者:李波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一、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生活化教学所具有的意义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许多教师都开始在课堂上采用生活化教学,渴望通过生活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上使用生活化教学,这就使得教师不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然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都开始采用生活化教学,那么生活化教学就必定有着一定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并没有将生活中的内容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如果教师没有将生活中的内容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就会很难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的是讲解数学方法,他们希望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讲解下理解数学方法,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但是数学方法比数学知识更抽象,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抽象的知识的。而生活化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理解问题,因为高中生已经有着足够多的生活经验,他们非常容易理解生活中的内容,因此只要教师将生活中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学生会很容易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数学知识,所以说生活化教学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上课的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只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他们在讲台上进行机械化的讲解,学生座位上不动脑筋的记录,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数学课非常无聊,慢慢地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而生活化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因为生活化教学中有许多与生活有关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对生活中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就使得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二、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一)教师需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内容

既然是生活化教学,那么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就不能够与寻常的教学方法相似,教学内容的转化应该成为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抽象概念所采用的方法就是解剖概念,将完整的数学概念剖析成散杂的部分,让学生从零化整,在了解细节部分之后再从整体上理解数学概念。虽然说这种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效果,但是收益非常慢,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讲解。但是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通俗的生活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快地从整体上了解数学内容,然后在逐步细节化。比如说在学习《圆锥曲线方程》的时候,笔者将生活中的隧道、拱桥等生活中的内容加入到了教学中,让学生从这些生活中的内容中学习抽象的曲线知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数学知识。再比如在学习《概率与统计》的时候,笔者就将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统计自己的体育成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己统计数据的时候非常积极,很快速的就掌握了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整体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教师要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化教学的主旨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内容进行教学,但是要想取得生活化教学的高效率,教师仍然需要确保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达到最高。笔者觉得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积极地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构建一个浓烈的学习气氛。比如说在学习《直线、平面、几何体》的时候,学生就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于是笔者对学生说“:在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物品,现在大家能不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看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过这些直线、平面呢?”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回答问题。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地数学教学方式,它能够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上课的兴趣,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笔者觉得我们教师应该要注重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率,明确生活化教学对教师、学生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打下基础。

作者:蔡红艳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思考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重视学生差异化发展,让学生形成学习风格与方法,从而更加会学习,为之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但是,有些教师只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这样一来,缺少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没有太大进步,多数只是在“原地踏步”,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良好的教学过程应该由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合理引导组成,缺一不可。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有疑惑或者有困难时,教师要加以合理地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在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也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正确的方向和较高的效率。

(二)课堂上缺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与学习,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丧失了学习信心或失去了学习兴趣的学生要多多鼓励,让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但是有的教师在进行鼓励与表扬时过于盲目,没有将赞美与批评结合起来。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思想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能够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三)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缺乏平衡性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即学生自主观察、实践、猜测、推理、验证等,学生之间展开合作与交流,但有的教师过分参与,成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新课改强调课堂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认为教师就是课程。因此,教师不仅要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还要善于建设与开发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创新与个性,提倡学生对学习有自己的感情,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毕竟认知不足、经验有限,应在一旁进行合理引导,而不应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应该走到学生中去,去了解、理解学生,与他们在某一方面达成共识,改善师生关系。

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难度进一步加大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难度似乎有所降低,但是新教材加入了许多新内容,难度增加不少。甚至有的知识点是按照重点高中的学习水平安排的,没有考虑到成绩差的学生。例如算法初步内容中,涉及许多计算机语言的知识,这些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专业性,如果没有计算机基础会很难理解,这就使得有些农村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较为吃力。新课程数学教材分成五个模块,高中学生需要学习完成这五个模块外加两个选修模块,这样一来,教学内容就大大增加,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加快了教学速度,忽视了课堂活动,这使得学生缺乏实践,“消化不良”,知识不够巩固,了解也不全面,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新课改背景下淡化了教学素材的作用

新课改要求教师利用网络等渠道搜索课外知识,对教材进行补充,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完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但是,有的教师缺乏整合知识的能力,对搜索到的资源未能合理运用,无法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导致教学内容空、大,没有中心点,学生的学习云里雾里。对于这种问题,教师首先要提高现代化教学能力,学会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其次要利用教材配套的光盘,利用光盘扩充课堂内容,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制作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三)过分强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结合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在教学常用手段。例如,高中几何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就能很清楚地演示几何的立体形状,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是,有的教师无论什么教学内容,都用计算机进行教学,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平衡点,进行有效整合。

三、总结

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仍旧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作者:刘阳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二中学

第六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探索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兴趣不论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来说都至关重要,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更是如此,长久以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兴趣不高,介于高考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学而学,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卷面上的分数,这样的学习固然没有错,但是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首先还是要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并在学习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知识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二、创设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

长久以来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氛围的缺乏,很多对于数学很感兴趣的学生有着想要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但是却怯于参与,第一是课堂氛围的缺乏,其次就是师生关系的生疏。同样是由于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味的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安排进行,这就导致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主观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再加上教师的工作也是非常的紧凑,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鸿沟。所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这样不仅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得到了保证,同时由于师生之间的彼此沟通和了解,教师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非常关键。

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参与的空间

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不仅需要意识和思想上的保证,同时也需要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很多教师为了切实有效的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而将课堂安排的过于紧凑,内容也安排的过满,这使得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完全是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丧失了参与的欲望,完全成为了被动接受的木偶。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课堂,在内容的安排上要保持适度的宽松性,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之下自发的进行思考和学习,而不是完全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够保持一定的活跃性,这对于学生对于课内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教师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参与度的保证,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实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工作的提高和改进收集反馈信息,从而不断的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也要做出一番思考,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这样只会让学生的积极性更受打击。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分作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这样既能够有效的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够非常良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数学课内知识的学习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重视对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意义非凡,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必然会带动学生思维活跃性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非常有效的保证,同时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还能够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的结合起来,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不断的为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提升指引方向。

作者:王强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

第七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探析

一、教学环节科学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创设教学情境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教学内容的手段。相比纯粹依靠语言创设的问题情境,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图像、动画、影视等多媒体手段,并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融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距离,促进学生实现能力迁移。同时,教师还要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优势提高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学习《圆柱、圆锥、圆台和球》时,学生对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几类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和性质兴趣不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中播放了一段电影作品。电影以废弃工厂的枪战为背景,先后出现油桶、沙堆、台灯、铁球等以圆柱、圆锥和球体为原型的生活物品。在播放结束后,教师将这些物品集中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四类空间几何体的特点。在电影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纷纷主动参与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使这节课的教学变得高效而生动。

(二)课前置疑,自主探究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有让学生自发、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几何画板等工具进行辅助,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娱乐中得到探究结论。在这一环节,教师除了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和时机,还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学法指导,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探究学习进行调控。在学习《直线的方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先给出“想要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应知道哪些条件?”的探究问题。然后利用信息技术的绘图软件画出一个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出的条件进行试验。学生在思考后利用绘图软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有的学生设定了两点确定直线;有的学生设定了斜率和一个点确定直线……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信息技术成为验证学生猜想的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三)点拨引导,总结提升

高中生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高中生的自控能力不够强,在自主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随意性。为了防止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维持自主学习的有序进行,并通过展示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每节课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幻灯片演示等形式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展示和回顾,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大的知识体系中,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规律,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时,教师发现,学生大多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这些公式的变化记忆下来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先利用信息技术将各个三角函数的图像展示出来,然后通过不断±π/2探寻图像变化的规律。很快,学生发现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了“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记忆口诀。

二、知识整合系统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各章节的知识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数学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生发而来的。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并通过互联网搜集教学资源和课件,整理出主要的信息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演示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复习旧知识——探寻新旧知识整合点——形成新知识”中有序展开,使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接受新知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例如,在学习解析几何《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教师以“直线的斜率”这一旧知识体系导入,先利用绘图软件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几条斜率相同的直线。然后又绘制几组斜率积为“-1”的直线。结果发现,斜率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重要条件,也是新旧知识的整合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又讨论了斜率不存在和斜率为零等特殊情况。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学生加深了对直线方程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构建准确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突出重、难点知识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理念和手段,若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和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就算上得再独特,再有新意也难以称得上成功。重、难点内容的学习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轻松标明重、难点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动态变化演示出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些知识。而且信息技术能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后通过学校论坛、邮件等形式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惑。在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学习中,直线与平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是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将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判定定理的推理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很大的自主权,让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猜想,然后利用信息技术的绘图软件逐一对这些假设进行验证。通过信息技术,原本枯燥无味的判断定理变得有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概念演示具象化,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展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学习和解题的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看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忽略了对概念生成的讲解。学生对枯燥单调的数学概念大都缺乏兴趣,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和应用缺乏深刻认识。这种教学观念的形成不仅是因为教师追求习题讲解最大化,还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数学概念性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时难以通过直观体验形成准确的数学概念认知,只能依赖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各类教学辅助软件对数学概念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变式教学等形式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数学概念。

(二)体现立体图形的动态变化

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大难点。学生在刚刚接触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空间观念还不是很强,在学习时大都感到很吃力,不仅不知道如何画立体图形,对立体图形中的线面位置关系也难以准确找出。为此,教师在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利用绘图软件绘制立体几何图形,并将其设计为动态效果,通过不断变化立体图形的观察位置和角度加深学生对图形中线面位置关系的理解。这种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认识立体几何图形的各类位置关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正多面体时,当多面体的面数较多时,不仅难以画得准确,即便画出来了也很难辨认清楚。于是教师便选择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面体进行演示。教师分别以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为例,将其设计成旋转动态的情形。这样,在不断旋转中,学生全面地观察到了正多面体的特征,同时,这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信息技术凭借其直观、便捷、生动、有趣等优点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它改变了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观念,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在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相信随着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将会和数学课堂教学愈发契合,做到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作者:于健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

第八篇:高中数学课堂多媒体CAI思考

一、归纳教学难点,集中进行分析讲解

多媒体有着强大的功能,不仅能够展示文字,还能够以图像、动画的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另外强大的软件功能也能够有效的辅助数学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肯定会有很多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讲解的难点,教师利用板书或者语言的形式很难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计算机能够展示静态和动态的图形,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变化的过程,创设一种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的。特别是数学当中的立体几何,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立体感以及想象能力,一些想象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这一阶段的内容时会感觉非常吃力,不明白图像的变化以及真实的空间位置,因此很容易造成解题的错误,这主要是学生还没有清晰的概念造成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直观的展示一下图形的空间位置,让学生知道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比如,在学习空间坐标系的时候,学生不明白在纸上的坐标系为什么是立体的,不知道将图形放在坐标系的什么位置上才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俯视图、左视图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旋转观看,模拟真实的空间位置,让学生能够具体的观察到图形的真正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另外在学习图形割补计算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实际的模拟,将割补的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明白这一过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二、增加师生互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高中数学课堂之所以沉闷枯燥主要就是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学生低着头听课,师生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和互动,教师没办法检验教学的效果,学生也不是很清楚自身的掌握情况,会觉得当时听的懂,但是自己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多媒体CAI的应用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师生之间的、有了更多的互动交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能够接受更多的知识,同时师生感情也会逐渐的升温,课堂气氛不再是沉闷枯燥的,在和谐融洽的氛围内,学生会感觉比较舒适自在,更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学习“随机抽样”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随机抽样的题目,然后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际的操作,比如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在纸箱中抽取不同颜色小球的试验,那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道具,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进行验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随机”这一概念,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知道原来概率的计算是这样的原理,让学生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数学课堂并不是一味的听,还可以和教师一起动手来实践,这对学生来说充满了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对学习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三、进行相关延伸,提高学生知识范围

高中生思想独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材上的知识,毕竟课堂教学以及教材上的内容都是有限的,本着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CAI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延伸学习,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灵活。教师不能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一成不变的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延伸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延伸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长期练习能够让学生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也会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知识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画出y=sinx的图像,让学生现在纸上自己动手画出来,然后同时利用多媒体制图软件在电脑上画出来,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这一图形的特点,然后继续画出“y=2sinx和Y=sin2x”的图像,在电脑上将这三个图形画在同一坐标系当中,这样就能够清楚的观察到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三个图形之间存在着拉伸以及平移放大的位置关系,通过变换表达式当中的变量,能够改变图形的横向或是纵向,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变量的控制因素,找出相对应的规律,对三角函数的图像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同时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提高教学的质量。

作者:谢小双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