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2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习的氛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这一点.概念的学习本身就很抽象,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很多学生会听不懂.因而需要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解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例子,从而逐步引入需要学习的概念,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理解来掌握这些概念,因而学习比较轻松.教师列举的例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而言更加亲切,会比较自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一举多得.例如,在讲“算法”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算法的概念.如果只是读一读概念的内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而如果讲解生活中的小案例,学生就能一下子豁然开朗,提高学习效率.对于现代的高中生而言,手机已经十分普遍.教师可以列举手机浏览网页的案例.第一,准备好手机.第二,打开手机无线网的开关.第三,打开手机浏览器,输入要浏览信息的内容.第四,浏览信息.整个步骤就是一个算法,按照顺序一步步进行.用手机浏览网页,想必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此时再讲解算法的概念,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通过举这种生活中的实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学生灵活应用概念.

二、丰富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因而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方法,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真正掌握和理解了概念的内容,在后续的学习中才会将概念应用得更加透彻.首先是演示法.演示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在上课之前事先安排学生根据概念动手进行建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当然,这个建模任务是以组为单位,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相应的模型,不论模型构建的准确性如何,只探讨模型的实用性.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点、线、面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根绳子.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以桌面为平面,以绳子作为直线,引导学生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容易掌握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其次是比较法.比较法在课堂上应用的也比较多.比较法通常就是将数学中的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可能对某一种概念理解得比较透彻,对于另一种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讲解一下,学生自然也会比较容易理解.在使用比较法教学时,教师要掌握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讲得更加透彻,让学生探讨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这样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例如,集合、子集、全集、补集、并集、交集等内容的学习,这些都属于集合的内容.这些不同的集合之间,有相似,但也有不同.在学习概念的时候,学生可以先学习最基础的,然后根据这些不同点深入学习更加复杂的集合.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集合的概念.

三、解决问题,应用概念

仅仅对概念进行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理解的概念应用到一些实际的题目中,才能体现出概念的作用.解决数学题目是每个学生学习的目标之一,应用学习的概念解决数学题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概念的熟练应用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很多学生表面上看已经掌握了概念的定义,但是在实际解决一些题目的时候,总是会忘记从概念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用概念来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例如,在讲“曲线的方程”时,对于“……根据题目给出的类似物理学中的平抛运动,求解出运动曲线方程”.一看题目,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但是从曲线的定义入手,借助时间函数,利用物理力学的原理,慢慢求解出几个定量.将求出的数据代入到曲线方程中,自然就可以得出运动曲线方程.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一种解题的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概念教学入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概念的能力,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从而不断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

作者:杨光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第二篇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概念大部分是借助描述给出它的定义,而描述的语言又是精炼的,进而造成数学概念存在的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对这样高度概括的语言可能不理解或者产生理解偏差.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形象的引导,往往无法达到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与掌握.数学起源于生活,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的本质特征.因此,将抽象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更好地理解概念.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境,提出与指数概念相关的问题:1.某种球菌分裂增殖时,第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第二次分裂后就得到4个,第三次分裂后就得到8个,如此循环往复如果第x次分裂后得到y个球菌,那么球菌个数y和分裂次数x所满足的关系是什么?2.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则万世不竭.”我们不妨将庄子的话具体为数学问题.一根1m长的绳子,第一次减掉绳长的一半,第二次又减掉剩余绳子的一半……如此循环往复,剪了x次后剩余绳子的长度为y,那么剪的次数x和剩余长度y满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此来看,庄子的说法是不是得到了印证呢?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强化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

学习是构建对知识认知结构的过程,是由外部的某种刺激引起的,然后经过分析、归纳、记忆等复杂的过程逐渐形成对知识的认知.在各种刺激中,自身实践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摆脱了教师灌、学生吞的填鸭式教学,依靠教学实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一个好的教学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此外,教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椭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细绳、铅笔、图钉、纸板,将细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纸板上不同的两点a,b,用铅笔把细绳拉紧,绳子尽量贴近纸板,使笔尖在纸板上慢慢移动得到一个图形.改变a,b之间的距离,观察所得图形的变化.然后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当a,b两点重合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2.当a,b之间的距离等于细绳长度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3.当a,b之间的距离小于绳长时,在画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保持细绳紧绷,那么得到的图形上的点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始终满足什么关系?4.请尝试着总结椭圆的定义.这样设计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尝试,促使学生自身经验与新知识发生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喜悦,更加顺利地构建自己对于该数学概念的认知结构.

三、进行巩固性练习

数学概念最终是作为解题的有效工具,而练习又能检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正确与否以及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也是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中,教学由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对概念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计算、变形等应用概念的技能.此外,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而使知识系统化.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在概念理解和应用方面的不足和偏差,便于及时补充和纠正,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错误,影响其他概念的学习.例如,在讲“函数的简单性质”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问题: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2,2]上的增函数,且f(x-2)<f(x2-4),求出x的取值范围;在讲“向量的坐标”后,教师可以布置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3,5),b(4,6),c(2,1),则d点坐标是什么?要想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概念解决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典型习题,根据概念内涵和外延布置各种类型的题目,同时注意有意设置易错题目,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错误并纠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客观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另外,可以根据以往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新颖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借助概念产生时发生的故事和相关人物引出数学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新概念;辨析相关概念,明确其联系和区别,扫除解题中可能遇到的障碍,避免因概念理解偏差引起的错误。

作者:李昊 单位:江苏盐城市明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