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于预习方法的高中数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数学课预习的概述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可适当作一点提示,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感到兴奋,使整个课堂中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新问题,研究新思路,创造新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预习和复习,提高自学能力。
数学课课前预习特别重要,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听课,老师可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使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解决这些问题,听课效果比没有预习要好很多。预习也就是课前自学,学生如果能认真预习,听课就比较认真,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就会主动地预习下一部分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预习,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先阅读数学课本,初步了解要学的新内容,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是一种自学的活动。预习的目的,一是了解新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二是根据自己以前掌握的知识,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一些较难的问题留待上课解决,检验自己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自学。
2具体措施
2.1宣传预习的重要性和好处,感受预习的魅力。
加强预习指导,明确预习目标和任务,发预习提纲的讲义,提供预习方法。统一时间讨论提问,上预习指导课。
2.2增强学生预习意识,促使学生预习。
减少作业,提供专门的预习时间,或是课堂时间的一部分。每天检查,强制作为作业的一部分。课上(前5分钟)提问、抽查或随堂测试。将测试结果算入平时成绩,或者加分。
2.3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组织预习兴趣小组,相互提问,小组竞赛,制造氛围。预习提问要有趣味性,不要老是罗列知识点。开展预习成果竞赛。课上进行小组抢答竞赛,激发预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3预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提供适当的练习。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
3.1.1学生在预习时,首先要复习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
可以阅读上节的课堂笔记帮助回忆,或者浏览学习小结增加印象。教师可利用这个时机进行复习,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3.1.2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成功地解答一些问题,老师要表扬他们,同学们会投来关注的目光,他会因此感到高兴。他会更加认真地学习,以获得老师更多的夸奖。
3.1.3打开学生闭塞的思路、体验开窍的惊喜。
学生在预习过程在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靠自己努力仍无法解决,这时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只是指明解题方向,让学生自己去计算、分析推导,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努力寻找答案,最后发现答案如此简单,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忽然明白道理之后还需要总结,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在的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2把握好度,帮助学生正确地预习。
课前虽然有必要预习,但不能花太多的时间,预习得过细过深,影响其他环节的学习。数学课预习过细、花太多时间,如果在预习中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无所事事;预习过深,使学生感到很困难,总是解决不了那些很难的问题,自然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以后就不想预习了。
4结语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必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