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数学史知识的融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中数学史知识的融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数学中数学史知识的融入

1注重数学史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史的呈现方式上较单一,多是以高中数学教材的文字或图片为主,不进行加工或演绎,为此,本文提出要注重数学史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笔者发现高中数学教材中呈现数学史的方式主要以文字为主,仅有少量数学史配有插图,也多以数学家照片或数学图形为主,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纯文字形式或者仅有简单照片或图形的数学史学生不太关注或者兴趣不大,反而对脉络清晰的历史线索图较感兴趣,为此,教师在呈现数学史过程中要多注重这种呈现方式的应用。此外,在数学史的信息载体上,如漫画或视频、动画这样多样性或动态的信息载体深受思维活跃的高中学生喜爱,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多样化数学史的信息载体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剪辑相关数学史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以增加高中学生对数学史和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历史时,可以利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等形式介绍其是如何走上清华园、如何开始数学生涯,如何在新中国诞生之际,毅然放弃终身教授的高薪聘用,从一名初中毕业生到人民数学家的坎坷曲折辉煌的人生历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荣誉感。

2注重显性和隐性融入形式的配合使用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史融入策略和形式的运用不尽人意,普遍较困惑,为此,本文认为应该注重显性和隐性融入形式的配合使用。简单来讲,显性融入是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史的直接引入和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较低层次的融入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史料。例如在讲“集合”这一内容时,教学开始即对集合的创始人数学家康托的治学态度和数学发展的曲折历程进行一定的引入,这个过程要注重介绍的适可而止,防止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或许将其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更为恰当。隐性融入是指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根据教学设计“历史融入”,即注重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这是较高层次的融入形式。例如在讲“算法初步”中的“韩信点兵”这一内容时,通过对韩信智慧和韩信点兵思想方法的历史介绍,进而将其的方法融入到算法学习中,取得了“两全其美”的意外效果,既了解了数学史,体会到了历史人物的数学思维和素养,又奇妙地通过这种融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概念,效果显著。

3注重教师数学史素养的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自身数学史了解不够,知识片面或匮乏,大部分教师只掌握了教材中的数学史,对外国数学史知之甚少,例如,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不清楚概率论的创始人,对“中国剩余定理”的出处也一无所知。为此,本文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其数学史素养的提高。以保证上述的数学史呈现方式和融入形式运用的“游刃有余”。为此:一是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史的教育意义,了解数学的基本发展史,精心选择和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数学史;二要谨慎地处理历史和教学,要结合其他教学要是如内容、数学理论等进行取舍;三要通过学习、交流或者观摩课、公开课等形式加强对数学史高中数学教学融入的研究。

4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知识的融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一线数学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数学史家的共同群策群力,需要高中学生有效的教学配合才能真正取得突破。

作者:戴庆辉 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西湖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