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以兴趣来诱发,积极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兴趣当做一剂良药,来诱发学生的迁移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精神,认真钻研知识间的联系,构架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从两方面来做。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用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学生喜欢上这个教师,肯定喜欢上这个教师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身素质过硬,学生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师生关系会十分融洽,学生才肯学和乐学。

2.多举生活中的实例,把数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因实例而充满趣味性。数学中的许多定义、定理、原理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来源,并能应用到生活中去。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秉承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把课本搬到实际生活中来,实现数学理论知识的大迁移,会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欢乐愉快。

二、不忘基础教学,让“双基”成为“迁移”的条件

首先,不管在什么时候,基础都是重中之重,加强基础教学,是实现迁移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论基础,那么迁移就好比空中楼阁、水中月亮。因此,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把关,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根本,是数学解题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双基,并且在练习时不断加以强化。领会数学基本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三、培养学生数学概括能力,是学生能够数学学习迁移的前提

迁移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概括总结,越是基础浓缩的知识,它的迁移范围、迁移面就越是广阔。数学思维发展等级标准之一就是一个人的概括水平,它在数学思维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数学知识进行高度概括是迁移的先决条件。教师应在概念形成、解题练习、复习等过程中提高概括能力。另外,教师要倡导“主动”的学习方式,实现高效的学习,改变过去学生的“被动填鸭式学习方式”,改成“主动参与学习和意义建构”。比如可以在学生中建立固定的数学小组,开展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数学知识的课外学习。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让迁移成为学生学习的正能量。小组活动可以针对作业中的难题进行小组讨论,可以针对练习中的错题、一题多解等进行研究,可以在组员之间进行订正互查的合作等等。

四、教师选取恰当方式,课上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1.教师在备课时,要选取恰当、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迁移。当教师的问题情境充满趣味性、生活性,并且具有引入向往的悬念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处于欲罢不能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兴趣,会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渴望。

2.用好课本中的例题,举一反三。课本是死的,人是活的,课本中的例题就那几道,学会那几道例题不等于是把知识学会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迁移能力,学会举一反三,不仅能把课本上的例题弄懂,更能把例题进行拓展,把同类题型全部掌握,真正实现从课本到课外的迁移。

3.让“错误”不要成为我们的负担,而是成为我们学习的另一种资源。课堂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我们不能把错误当成洪水猛兽,它也有好的一面。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适当地利用“错误”资源有助于防止负迁移,形成正确的认识,利用知识的掌握,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五、认真选择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应认真选择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概括总结所学内容,让学生形成自动化的技能,实现学习知识的“类化”。教师在讲完一节课后,要选择性地布置一些练习题,这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可以为举一反三创设条件。

六、总结

总之,教师通过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张雅丽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