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2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2篇

第一篇

一、课教方案的创新改革设计

要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编写教学教案方法,创新逐步改进有效的符合现今教学的课教,并加以实践和完善。依着为学生学习为目标努力研究和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和问题,开拓创新思维,发现高效的教学思路,服务与广大高中学生。因为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就要求教师要随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系统和全面的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课前要对教学大纲熟知,对概念,定理,推理,公式和抽象性很强的数学知识点举出特点鲜明的案例,有结构,技术性的有浅入深的给予讲解,做到使学生理解,可以加以运用的程度。例如:赋值法的应用。什么是赋值法?什么时候需要赋值?怎么取特值?赋值法应用到那类题型上好处多?等问题都应在教师课堂讲解中完成。教授中知识点不能模糊,语言要清楚简练,方可有效的给学生传授知识。此外教师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程度,不断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案和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现实相结合,学会解决生活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数学来解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从而总结规律。如果能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即能培养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的奥妙。例如,教学大纲中需要掌握的概率和数学统计问题就可以结合生活在实际教学。课堂例题:一颗子筛子连续抛三次,观察出现6点的次数。可以拿出真的筛子让同学自己动手亲自抛掷,然后进行相互讨论课上研究总结出计算方法。再如,一批产品,设一,二,三等品各占60%,30%,10%,从中任取一件,结果不是三等品,问它是一等品的概率为多少?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和帮助同学分析此类问题为条件概率,即已知取到的不是三等品的条件下,求它是一等品的概率的解决途径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相处多种方法进行合理的解答。使学生能灵活机变,培养他们发散性多向思维,让思想方向在多方面多领域延伸,获得更多的知识。加强逻辑能力和判断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实践重中之重

在这里不是强调,课后要留大量作业让学生去没有目的性的重复完成,才巩固所学知识。课后实践要有选择性有目的的训练。学生和老师都应该明确,那些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的基础点掌握程度的判定和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先打好基础,依次拔高程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在那些已经学会的知识点,可以不写或者一笔带过等,不去浪费时间,把时间用到需要的地方。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建立错题本,自主出每期的练习卷。学生之间相互评分,总结。一看一练一总结,真正学会和培养反思和总结的习惯。此方法加强了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能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水平做出相应判断,不以片盖全,做到谨小慎微,照顾到所有学习水平的学生,让所有人都能熟练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这样才是真正的课后实践和巩固知识。

四、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必不可少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和学生学习强有力的教学工具和学习运用工具。新生的FLASH,PPT等软件设计,更直观的展现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增加了动态图形,让学生在视觉上体会,认识立体构型,从而在脑海中建立模型,接受知识点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也比较容易,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例如,在圆和椭圆的教学中,在课堂上放动态的立体图形,和相应图形改变条件后逐渐变化的过程和分析图等。进行比较两图形的不同,分析离心率变化对椭圆的性状影响等问题。在教学中有递进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学趣味生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中来,营造和谐气氛,构建高效课堂。

五、总结

建立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重点探究和完善的问题。教师作为主导力量,需时刻为学生着想,创新设计教案,灵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利用先进的科技教学手段,建立立体式教书模式,发展现在高效数学课堂之路,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广大学生做出贡献。

作者:刘芸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构建数学情境,注重学生感悟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很难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概念,但是对其生活中的事例却饶有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丰富有趣的数学情境,让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将学生带进数学的理论学习上来,观察学生对数学情境的感悟,从学生的思考角度来逐步引申。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中有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时,利用是以数学小故事来开始单调性的探究:假如同学甲和你签订一个合约,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甲每天给你1万元,而你只需要在第一天给他一角钱,以后每天给他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你觉得这个合同可以签吗?同学们都高兴的表示愿意,而教师却摇摇头表示不愿意,这是为什么呢?稳定下来的学生开始运用他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每天给出的钱数,比较着哪一个更合算,一时学生的兴致也被激发到极点,都在埋头验算着自己的想法,由此发现“指数爆炸”现象,纷纷懊恼的说不可以签的,从而识破了这个骗局。整节课学生的兴致很高,相关的练习也非常流畅。在数学情境的建立过程中,学生被不知不觉带进了思考的状态,教师只需要跟着学生对问题的感受巧“点拨”就可以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结合数学教师,建立一些教学所用的教具、模型,使课堂的数学情景更形象生动,对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善于思维引导,体现互动探究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在学生身上进行落实。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误区,找到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盲点,加以纠正引导,多给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我的发现、分析、思考讨论,对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修复、增加。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时,让学生利用六根火柴看最多能搭出几个正三角形,学生对这个可以动手的题目很是积极,兴趣很浓,在相互的观摩、讨论、操作后,最多摆出了两个正三角形,还剩下一根火柴。面对学生思考的瓶颈,这时给出4个的答案,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在学生的思考中适时的给予一些暗示,引导他们向更广阔的空间考虑,聪明机智的学生就会采取相互合作的方式,将自己的图形延伸到立体的正四面体上来,可见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思考空间一下子从二维变为了三维,这时教师再向学生展示正四面体的骨架模型,就变得水到渠成,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加深了对立体几何的印象。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由于新旧知识的冲突,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可理解的疑惑。学生在急于想探究为什么的情况下,对老师的“解疑答惑”也听得格外认真,思维跟着老师的讲授转动,从根本上消除了那种“被动听课”的心理,反而变得积极主动,使整个课堂学习、探究的气氛浓厚。学习就不在是一种负担,而变为了一种“探险”,一种乐趣。

三、理论联系实践,深挖潜在能力

只有“入水”试试才能知道是否学会了“游泳”,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也只有通过与实践相联系。学生在做题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做到灵活多变、融会贯通。大多学生对乏味、枯燥的数学没有兴趣,因此在选择试题时要避开“题海战”,充分结合高考的命题原则,“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可以利用书本上的例题进行对比、联想,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增加数学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例如这样一道题:已知tanα=3/4,求sinα,cosα的值。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联想,来用多种方法解答,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感度不同,对不同的知识理解的程度也不同,很快学生就可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tanα=3/4中α在第一、三象限列出关系式、利用比例的性质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等等。学生在思维的不断跳跃中,想出来八种解题方法,而却越做越有兴趣,越做越有挑战性,不仅让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做题中来,还让学生在解题中找到了乐趣,充分地挖掘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潜在的能力爆发出来。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利用一道数学题的思考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敏感度,通过联想、类比、推广,还可以得到一些新的题目,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提高了应变能力和形成发散思维,使学生敢于面对新问题,增强联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平时的练习与高考完美对接。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营造学生参与性、探究性、思维灵活性强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学习方式各异,为学生创造提升空间,完善自己知识上的盲点,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极大的发挥。这必然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才能正真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增添“助力”。

作者:季明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