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研究

一、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是充分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能力、个性和精神世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其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水平不同,必须面对与其相适应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发挥其主体性。为此,在教学中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关注学生的独特性,研究各类教学内容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任务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充分思考的空间。例如,在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中,学习后进生重点参与怎么做的问题,学习中等生重点解决为什么的分析,而学习的优秀学生重点解决规律的总结概括反思问题。

(2)还原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本来面目

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具有主体性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多种角色。首先,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与学生作为特殊认识活动的主体处在不同的主客体关系中,学生作为主体,其客体为高中数学课程,而教师作为主体的客体是整个教学活动,包括活动情境、内容、方式等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也包括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因此,相对于学生主体来说,教师是帮助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外部因素,决不能代替学生去获取发展。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学是否有效,就看学生主体参与是否有效。其次,教师有时作为主体参与到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活动中,成为一名参与者。这时,教师与学生都是这一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成为以共同客体高中数学课程为中介的主体间的协同、交往关系。这时,教师仍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平等的讨论、沟通、分享达成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因此,在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打破对教师和教材等权威的盲目崇拜,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师生关系,教师是师长,又是参谋、朋友、顾问。教学中“指导到位而不越位”,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3)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开展好主体参与式教学活动

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置于主体的位置上,学生意识到面临的对象和问题,意识到主体需要、所处的主体地位、任务和作用,形成主体意识,学生才能切实弘扬主体性,发挥全部智慧,鼓足最大勇气。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断改进,使问题与任务得到解决,从而实现主体参与教学。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尊重学生的需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创设激发参与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学设计,诱发、激活学生内在需要,强化形成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动机,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产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行为,实施主体参与教学。

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适合学生主体性水平。学生主体性水平包括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水平和主体参与能力的水平。如果学生主体性水平较低,而将大量的时间交由学生自主安排,必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徒有参与形式,没有实质参与,教学效率低下;如果学生主体性水平较高,而教师主导过多,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较少,也会束缚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中,用心观察学生,适时调整教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学生主体性水平一方面有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具有个体性、时效性、情境性。即学生主体性水平可能因教学内容、学生上课时的身体、心理及偶发事件的影响而不同。

二、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是在问题引导下,学生主体参与数学活动和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合作交往为基本形式的教学

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认为,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表现,在活动中发展。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自觉的建立起来。学生的参与活动是把主体教育理念转变成学生主体人格的有效机制。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强调,学生的内在的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概念、规律,其分析、判断等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参与活动的结果。前苏联的列维鲁派强调不仅是认知的发展起源于活动,非认知的发展也同样源于活动。因此,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对其认知、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人是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来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既是活动的主体,又是活动的客体,而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人的中介。活动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人主体性的发展,而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是通过人的活动。通过活动而促进人的参与和交流,因此,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设计活动化,使学生学习思维外显化,组织开展数学活动,数学学习活动,学生作为主体参加数学思维活动、数学观察活动、数学运算活动、数学阅读活动、数学记忆活动、数学联想活动、数学想象活动、数学推理活动、数学抽象活动、数学归纳活动、数学反思活动等。通过数学活动,实现对数学即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建构和自身的发展,实现数学学的过程、数学教的过程和学生发展过程的统一。主体与主体间的相互交往的特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主体在群体中的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完整的发展。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情感的交流过程,人际的交往过程。

在教学交往中,民主平等、合作融洽、尊重信任、共同参与共同承担的师生、生生关系,在学生主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中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合作。这种集体生活中的单干户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合作学习是教学交往活动的主要形式。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通过数学活动和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学生正是在这种合作交往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促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主体性的发展。合作建立于独立思考、独立体验基础上,个性化感知、解读、领悟是有效合作的成长基点,“真正的合作学习一定是自主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认识、感受,带着自己的疑虑问题才有合作的愿望,期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也才有资格帮助他人。

在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中,要处理好合作参与交流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否则,创设了合作参与学习的氛围,学生一有问题就问,讨论变得十分热烈而自觉。学生表面上在学,但很多问题并没有真正弄懂,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实践中,要先自主再合作,尽最大努力不合作,自主解决不了就一定了合作解决,合作是为了自主,合作学习后,也要自主内化。在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自主数学活动和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合作交往活动中,数学问题都起着重要作用。问题是创造之源,问题是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也是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深化的阶梯。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借助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生成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没有问题情境就没有数学活动的主体参与,教学中要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进一步激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提出——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去;合作学习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需要合作,能否形成有价值的问题,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无问题,不需合作,无真实的问题,难以开展实质性合作,合作难于持续和深入。

三、总结

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就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高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要将教学过程问题化,让数学问题引导师生进行自主数学活动、数学学习活动和合交往活动:老师提出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活动;学生提出问题、展现困难、暴露错误,通过老师,引发全体学生数学活动;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直接问同学,引发学生间的数学活动。

作者:邬开友 李迎新 单位:重庆市江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