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聋人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聋人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一、实施方法

(一)删减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聋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在继承普校数学教材重视学科性、系统性,文字表达注重严谨、准确等优点上,删减一些次要的、用处不大且聋生接受起来较困难的内容。如,上海普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中例题2,“甲乙两幢楼之间的距离为40米,现在要测乙楼的高,所选的观测点在甲楼层中部的一窗口处。从该观测点测得乙楼顶端的仰角为32°,底部的俯角为25°。求乙楼的高度(精确到1米)。”此题中提及的测量方法在聋生的实际生活中几乎不会用到,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删除不教。

(二)重新编排

由于普校数学教材所涉及的有关知识领域的内容比较零散,教学内容往往是按课程和单元分立的,就会出现知识和技能训练难以兼顾的情况。在聋高中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要针对聋人的记忆特点,以某一数学知识点为主线,让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形成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如,将上海普校初中数学教材中第十二章“实数”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的教学串联起来,将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编选在一起。这样的重新编排有利于聋生经过思考、回忆、联想再现知识,将数学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整合

在课程实施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在学科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这样可以帮助聋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如,将数学教学与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要求聋生通过观察、分析、收集具有对称性(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图案、商标了解对称图形的应用。还可要求聋生自主设计具有对称性的图案,并进行交流,或自主设计、制作具有对称性的商标,并配上简练、到位的广告词语进行展示,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又如,运用多媒体教具介绍黄金分割的应用价值和美育价值,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聋生了解黄金分割的应用价值,进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当然,学科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要求一线数学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对知识驾驭的能力,要能宏观地把握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并能进行微观的处理,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二、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注意与生活紧密相结合

大多聋人学习数学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运用,而聋生的认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不善于记忆抽象内容,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将数学教学融入聋生生活。在此过程中,引导聋生观察比较、抽象提炼,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内涵的认识和整体感悟。在聋高中数学课程校本化过程中增加现代实用数学内容,一定要与课程容量、教学时数,聋生的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相协调,以避免基础知识欠缺或内容过浅等问题。同样,也不能使内容过深,理论与技巧性要求太高会使一般层次的聋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二)注意教材的一贯性

数学课程的知识点衔接必须环环相扣。在聋高中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课程内容的整体编排方式,注意知识的逻辑顺序,要以主线为统领,强调综合化。普校数学课本将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或专题,但由于聋人具有遗忘性较大的特点,所以在对聋高中数学课程知识进行编排时要注意各知识领域的内容需相对集中,不宜太过分散。所谓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主线统领上,而不是打乱原有的知识体系,任意组合知识。目前,上海聋高中数学课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函数为主线统整聋高中数学的内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和应用构成聋高中数学主要学习内容。另外,运算也是聋高中数学课程中具有统整功能的一条主线,可将代数运算作为一种对聋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主要方法,并作为与几何初步推理相连接的桥梁。

(三)注意课程内容“上”“下”间的衔接

在聋高中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课程内容“上”“下”间的衔接。“上”是指要满足聋生继续求学的需要,做好与聋人高职院校招生要求之间的衔接。“下”是指要满足聋生个别发展的需要,做好聋校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新入学聋生的实际学业水平。近年来,学校招生“零拒绝”,一些高一新生数学基础较差。对于这部分聋生,要摸清他们的基础,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教学内容和进度。

(四)注意数学课程的分类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的聋校数学教学内容浅近,教师课堂设计细致,教学效益较高。而在高中阶段,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讲解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教学方法相对粗犷,且聋高中生学业基础存有差异,因此,在课程实施调整过程中,要根据聋高中生的学业基础和需求,分类设置数学课程,既有最低要求的,也有较高要求的,亦有更高要求的。

(五)注意评价、反思与修正

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不是一个单向的、线性的、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始终充满反思的、不断调整的、动态的循环过程。在实施初期,教师需要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学生需求等不同方面的教学变量,通过对这些变量的分析和评估确定校本化实施的方向,以此作为起点和依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和聋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在一个小节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结束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将这一评价作为下一轮改进课程实施的重要反馈。在整个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每一步教学实践都应该成为反思性实践。前一周期形成的评价和反思将成为修正下一周期课程校本化的重要参考。

作者:江翔 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