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课堂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动力课堂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动力课堂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分析

摘要:“动力课堂”作为我校的一大教学特色,体现了对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新课标理念的践行。而动力课堂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动力。本文分别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换位思考”“学科交叉”和“引进竞争”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并以教学实际证明了其对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关键词:动力课堂;高中数学;主动学习

基础教育的新课标理念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所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要以学生的学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伟大的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主动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我校在践行新课标理念精神的探索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动力课堂这一新颖教学模式。所谓动力课堂,首先是以问题情境为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教学内容开始的原动力;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动者,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求知欲成为教学内容进行的主动力;最后给予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探索精神,以期成为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驱动力。动力课堂实施的关键和根本就在于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动力”。概括来说,就是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本文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分析在动力课堂的模式下,数学教学可以怎样发挥创新。

一、换位思考,尽显“主人翁”意识

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的提问不应当是居高临下的“任务型”问题。因为这会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从而循规蹈矩按照老师的指导来进行思考和学习,缺乏自身求知的动力。课堂提问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对待学习的“主人翁”精神,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从内心生发出我渴望解决这个问题的驱动力。以笔者的教学实际为例,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恒等变换》一章中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这一节时,需要同学们掌握对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证明。而对三角函数式的处理需要掌握变角、变函数名、变结构等方法思想。笔者思考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使学生们主动而又印象深刻地掌握这些方法呢?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地教给学生,固然能在知识层面做到完整的教授,但显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不能培养他们从发现、归纳到总结问题的逻辑思考等数学核心素养。第二种方法则可以将几种恒等变换的例子一一展现给学生,等待他们的发现。第二种模式相比于前者能做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例子是老师给出的,终究还是摆脱不了预设的框架,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一旦自己转变角色,作为“出题人”,学生们顿时就有了兴趣,纷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思考。而在同学们完成以后,笔者收集了大家改编的题目并再次提问,如何对大家“编题”的思路进行分类呢?很快,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改变角,有的说改变函数……而这一切不正是本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方法思想吗!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印象深刻,掌握牢固。更为重要的是,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和思想是作为课堂的主人——同学们自己主动探索而来,尤为珍贵。

二、学科交叉,增添课堂趣味

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发现,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其它学科的内容为背景,学生们往往会更加感兴趣。因为学科之间的交叉会让同学们觉得各学科的知识并不是互相孤立的,它们可以有交集,也可以交相融会,这能给学生们一种学有所用的满足感。为此,笔者在执教必修四《平面向量》一章的第一节《向量的概念及表示》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等概念,选用了学生物理作业上的受力分析图习题,并让他们在其中寻找以上向量。事实证明,同学们显得热情高涨,“动力十足”,专注度大大地提升。

三、引入竞争,促进课堂教学

良好的竞争作为个体或者群体间胜过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内在潜能。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这一点,将其引入课堂教学,那么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一定大有裨益。在上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节内容时,笔者一开始并没有带领学生按照套路去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而是让他们分组限时自由讨论,最后轮流报告并以各组得出的结论为参考来计分。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并为了取胜而竭尽所能地从图像中挖掘函数的性质。可以看到,竞争机制的引入能够极大刺激学生们课堂学习的动力,大大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之间共同成长的探索旅程。只有源源不断对知识和智慧保持渴望的动力,这趟旅程才能够走得更远。作为新时代下的年轻教师,我们更应该发挥创新精神,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们的求知动力,让动力课堂真的“动”起来,彰显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石爱琴.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J]都市家教月刊,2017年第2期

[2]汪叶清.例谈高中数学课堂学生的动力激发[J]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2018年第4期

[3]盛燕华.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第3期

作者:李磊 单位:南京市栖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