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学也发生了大众不可预估的转变,所谓的翻转课堂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教学概念。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利用课堂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思考更多的在课下,但是翻转课堂完全不同,它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知识的学习,课堂反而是教师辅助学生进行思考的地方。本文主要以北师大版本中的《交集与全集》一课对翻转课堂进行实践和反思。
一、《交集与全集》的教学实践过程
(一)录制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的录制是翻转课堂能够得以进行的非常关键的一步,在这一步当中我首先总结了《交集与全集》的知识点,将之分为关键点以及非关键点,并且进行日常教学中所需的备课,在录制教学视频的时候尽量语言诙谐,使之生动有趣,更多地将重点放在教学关键点上面,让学生能够分清楚教学重点和学习重点,提升学生对于交集和全集的认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这里我选择录制了微视频,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分清楚教学重点。所谓的微视频其特点必然是短小精悍的,最长时间不超过八分钟,这一点就比较考教师的功力,能否将知识点在八分钟之内讲解清楚。在教学视频录制完成之后,我将之上传到教学网站上以供学生观看。
(二)制作思维导图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这一堂课的学习重点,在视频之前我放置了一张思维导图,主要是绘制了教学大纲以及知识点大纲,使用了更加生动有趣的思维导图制作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明了,对课堂内容也能够更感兴趣。这一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教学任务、学习重点以及交集与全集的知识体系的构成。
(三)编写学习讲义
仅仅依靠教师的视频教学是不能够将翻转课堂发挥出其重要性和必须性的,我考虑到这一点之后就设置了学习讲义的环节。在学习讲义当中我不仅汇总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汇总了学生在学习时应当产生的思考和一些知识拓展的问题。主要思考问题如下:1、交集是什么?全集是什么?2、交集和全集有什么异同?3、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使用交集和全集做些什么?4、举一些交集和全集在生活中使用的例子。
(四)设置视频练习
我们都知道,在数学的学习当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翻转课堂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不能够进行随堂练习,学生们不能够及时的了解自己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视频练习的环节,主要是在微课视频当中加入了一些随堂训练,比如说在学习交集的知识点的时候,我就在此考了学生一个关于交集的题,这种方式主要还是为了检测学生自己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到不到位,让学生们能够心里有数,没学会的再次进行学习。
(五)进行课堂指导
以上内容全部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在课堂当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了,学生在课堂当中主要提出自身对于本章内容的疑惑,有的学生对于全集的理解不是很透彻,而有的学生对于交集的了解也不是很深。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在这个课堂当中我回答了学生们的问题,感觉学生们都有所得。
二、对于本节课堂的反思
这节翻转课堂就这么结束了,在结束之后虽然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但是因为翻转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所以在进行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第一,进行视频录制的时候不是很熟练。视频录制是翻转课堂能够得以进行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需要在录制视频的时候分清楚知识点的重点,并且能够在八分钟之内讲完这个知识点,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我在录制视频的时候却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有的重要知识点我会忍不住多讲一些,导致视频内容拖沓,超过了八分钟的界限,这对于翻转课堂来说其实是致命的。首先,翻转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视频过长会让学生感觉压力增多,导致他们对于学习也不是很积极。第二,对于思考内容的设计不是很完美。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是翻转课堂的重点,教师应当对于课堂内容进行精炼,提出一些学生必须的思考点,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被拉下,也能够提升学生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是我在进行思考内容的设计时感觉不是很精炼,也不是很具体。第三,在正式课堂中我没能完全发挥出自己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在正式的课堂当中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勇于提出问题,但是在正式的课堂当中我没能真正发挥出自身的引导者的作用。受到了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又因为这个课堂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我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敢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对我的敬畏感过多,课堂显得比较沉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了这堂课的教学之后,我总结了自身的不足,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解变得更加透彻和深入了,希望我的实践经验以及反思能够给予其他教师一些经验和教训,之后的教学当中我也会尽力地将翻转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叶燕忠.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4(5):19-20.
作者:胡灯标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