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论文(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课堂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生物课堂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尝试

一、透过有效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引导下来引发学生思考,这往往能够收获很好的教学成效。生物知识可以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具体的情境中都能够找到知识的有效渗透。对于这些好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把握,要准确抓住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并且透过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探究。这首先能够给予学生有效刺激,让大家感受到生物课程的学习乐趣。同时,这也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求知欲,会让研究性学习更好的得以展开。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野生动物园,当时海狮的精彩表演牢牢吸引住了学生注意力。身旁的同学好奇地问我:海狮怎么会“听的懂”人的话?驯兽员为什么不停地给它投食?我说,这是经过驯兽员长期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投食是不断强化它。对于我的解释,学生是比较迷惑的。不久,在学到“脑的高级调节机能——条件发射”时,我把这个话题提了出来,同学们一下被吸引住了,大家都回忆起了动物园里海狮的精彩表演。就这样,在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被激活,大家的探究性学习也能够更好的展开,这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有的形式。

二、从生活实践中展开研习探究

生物学知识不仅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以体现,很多知识还能够用于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异常现象,这些都会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有代表性的生活现象,并且挖掘其中蕴含的教学知识点。这些内容往往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大家感受到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此外,教师要借助这些生活实例的剖析让学生对于其后涵盖的知识点有良好获知,并且保障学生弄清楚了其中的一些原理。这才是研究性学习应当收获的成效,这也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的一种模式。班上有一名患白化病的男生,头发白、眉毛白、阳光下经常会本能的眯起双眼,在校内很是引人注目。一次,班上一个学生问我:患者的父母均正常,为什么会生出白化病孩子?在还没有学到遗传知识前,当我向学生回答“这是遗传的”,想必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学遗传规律时,我有意识的引入了生活中的这一实例,同学们在弄清楚了其中的遗传学原理后不禁感到,遗传规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教学这一实例的过程中,学生的提问非常积极,大家都表达着各自的疑惑。当学完相关规律后,学生们立刻能很好的体验其中的遗传学原理,也不会再有学生提从前的问题。从生活实践的探究中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这也会增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

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实验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进行实验的组织与创设时,教师可以做出一些灵活的调整,可以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这将会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空间与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设计实验来研究具体的问题,也可以有意识的给学生设计一些研究性学习任务。这些都是可以有的实验教学尝试,并且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在进行“水分的吸收”这一内容的教学前,教材安排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我在进行该实验教学时,除了按教材用30%蔗糖溶液作渗透剂进行实验外,还设计用5%、10%、15%NaCl溶液;35%、40%、50%蔗糖溶液作渗透剂分别进行分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寻求答案。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自己小组所用浓度实验完毕后,各小组间还热烈讨论、交流结果。这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过程,在这样的实验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问题思考与剖析能力,这也会让学生对于相关实验规律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不仅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会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想要深化学生的研究性学生,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好的教学情境,并且深化知识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研究性学习还可以很好的渗透于实验教学中,透过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问题思考与剖析能力,这也会让学生对于相关实验规律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作者:何海霞 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

第二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目的策略微探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新课改下,很多教师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满堂灌的填鸭式授课方法其实很难达到新课改对于教师教学的新要求标准.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监督、强制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是简单的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知识点的背诵,一旦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漫无目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学习积极性,导致科目的整体教学效率低下.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并不这么做,他们更多的是坚持“以我为主”,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往往是自己想干什么就让学生干什么,从来或者几乎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往往是上完课,马上离开教室走人.除了班主任之外,其余的教师基本不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是觉得自己把该讲的讲完,该教的教完后就万事大吉了,根本不曾真心为学生考虑过.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有的教师更是贯彻“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方针”,大脑思维如行云流水一般,学生根本无法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更何况是理解和运用呢?还有一部分教师以学校的实验器材不完备或者不先进为由,忽略了课堂实验教学的对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新课改规定,教学应当坚持将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相结合,其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充分在课堂中发挥主要作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以课改精神为指引,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简单的说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树立“引导”的教学理念,而非“逼迫”式的教学模式.

二、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情感能够充分发展的土壤,教师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创造自然和谐的互动教学环境是非常实用的教学新方法.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适当的减轻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节奏,便于与教师在相对自如的环境中交流与沟通,也利于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教学实践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如果仅靠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不进行及时的反馈,那么这个教学过程肯定效果不佳或者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时不时的给学生一个微笑的眼神,时不时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以使得学生自觉地带着问题和任务意识进入到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比如说,当教师讲到“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统一性与差异性分别体现在哪里,学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等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也离不开学生的及时呼应.唯有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序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才算完成.

三、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切记照本宣科,应该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例如,当我们讲到蛋白质,每个人渗透到一切细胞、组织的组成都离不开它,机体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的参与,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人蛋白质的摄入高,吸收好的话,那么皮肤就会有弹性有光泽,反之,则会影响人的整体美感,学生都是爱美的人,当然会关注这一类的话题,尤其是女生,对这方面会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护肤技巧就这一话题进行补充扩展教学,结合生活实际教学,讲课时不会再那么枯燥无味,学生也不会一脸茫然地看着.教学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生活中可利用的妙招:每个人日常饮食里包括瘦肉、豆类等都存在蛋白质,由此便可延伸出蛋白质的构成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它是组成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础物质,教师也可分为必需和非必需,由此可以延伸出更多知识.教师可以将课本里的蛋白质和生活联系起来教学,由此可让学生明白生物学习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都有生物这个道理.

四、课堂要散发生物“学科味”,升华学生情感

“生物”是一门机具魅力的学科,我们的课堂要让生物学科味浓郁一些,并将借此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1.挖掘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近些来,青少年的一些不良现象例如群体暴力、离家出走、甚至自杀频繁不断地发生,这是人们淡漠生命意识的一种体现,也反映出人们缺乏生命教育.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生物学知识及自身的生命认识与体验,启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从而构建正确、完整、科学的生命意识及价值观,使其努力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教师可以运用生物进化的内容跟学生讲解相关的生命起源理论.生命在浩瀚宇宙中是一个奇迹.而当讲“人类的遗传病”,可让学生体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每个人应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个性差异性.学生们的兴趣、气质、智力背景不一样,所以对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要指引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同时也通过生物学知识让学生懂得差异性的内在原因.

2.展示生物学蕴涵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在大自然中,生命体是最具有审美价值的生物学研究对象.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发现、欣赏、创造美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丽图画,让学生体验千姿百态生命体构成的自然画卷的精彩绝伦、神奇美丽.而当教“生态系统”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展示生命体的美感.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认识理解生命活动规律时感悟生命所存在的深刻的内在美.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所蕴含的对称美,DNA采用边解旋边复制的复制方式并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最大程度降低差错率的严谨的科学美.

3.挖掘生物学中的辩证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包含世界的物质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物质发展变化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学有利于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例如生命体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生物结构是细胞的基础等.这些都是世界是物质性的体现;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生物进化蕴涵物质是发展变化的观点;生物的遗传变异、同化与异化则体现矛盾统一的观点.

作者:刘燕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分析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部分生物教师依然以准备生物实验麻烦、学校仪器缺乏、学生动手能力差等种种理由为借口,在进行教学时还是照本宣科,以“学生阅读-教师指出重点-学生记忆”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却未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是很好的“调味剂”,有不少关于著名科学家研究的事例,应该加以应用。这些事例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史教育的好素材,更应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经典来加以运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实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实验中一般比较重视操作,常常忽视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重要前提,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抓住这些现象的特征,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做好准备。实验指导一定要仔细阅读,实验时按步骤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不一样,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让他们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注意到实验过程产生的现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过去由于教书育人观念的不同,以及教学条件差、实验设备不够等原因,在教学中不太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物实验教学一般是将课前由实验教师按照课本上指定的实验材料、试剂准备好。实验课一般是一边演示,一边给学生讲解。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操作实验,有时动手操作也不过是一些简单的操作过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考试的分数很高,但遇到实验操作时,往往会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办才好。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生物实验不能只用眼睛观察,还要亲手操作,而且不是机械地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指导,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步骤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不能单纯的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的作用,每一个处理的意义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大致为:“培养→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盐酸中解离的目的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通过盐酸的处理,使细胞迅速死亡,让细胞分别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二)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实验过程中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实验中的失败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四种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导致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如果在实验中结果不明显或失败,老师应引导学生查找原因。提示:①.丙酮用量过多?②.是否用的新鲜叶?③.划滤液细线时重复的次数少?④.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经被层析液体没及过?这就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最后可以得出结论。

五、总结

综上所述,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中学开始,重视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同时,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定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商小燕 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浅谈

一、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新课改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地位中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只是单向地传递信息,解决学生的疑惑,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怎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培养更为自主的思考学习方式,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物学科的重新定位,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认真贯彻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精神.另外,教师还要对新课改以后的高中生物教材熟练把握,做到烂熟于心.只有对教材足够熟悉,才能灵活把握教材中的内容,才能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更为胜任.然后,还要及时学习生物科学发展的新知识和新内容,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另外,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还应该努力掌握信息技术,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进行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让课堂学习更为生动活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条件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知识点的安排都呈现出板块的形式.所谓板块的形式,即说教材在设计上,把内容相近,或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安排在一起,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的明确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专注于某堂课,或某些课中所要集中讲授的知识点,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就可以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内容,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探讨都可以多样化,但是始终要围绕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来施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在明确的目标下进行学习,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在课堂中,教学的主体已经变成了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与开发.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地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设计和安排,既要符合教学目标,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学生学习的水平的不同,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另外,教学设计还包括对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堂提问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推进教学的手段,是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从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出发,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提问方式,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回答欲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让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效.

四、提高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

提高教学的组织能力和调控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利用课堂教学的艺术手段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为丰富活泼.教师通过课堂语言的组织,运用形象生动的话语让学生对生物世界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通过良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内学习,让学生不觉得生物学习很枯燥.另外可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课堂所学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为了解,在生物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另外,课堂教学毕竟还是严肃的学习时间,不能过于的放纵,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应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内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展和学习探究,这样才能更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保持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会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率.新课改环境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被动学习是一味灌输式的学习,往往效果不是很好.通过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提高提问的技巧,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向,把具有想象空间和一定解题难度的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开始之前便带着疑问去学习.或者是在生物教学中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设问,让课堂教学围绕问题而展开,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

2.结合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非常多,同时,来自于日常的生物知识让学生更能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与学生联系较为紧密的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太空植物与育种知识点的结合,打预防针与特异性免疫知识点,青春期与激素调节知识点等等.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之转换成课堂中的内容和问题,学生会觉得这样的学习更为有趣,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用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六、总结

总之,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结合生物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更能积极地学习生物,理解生物.

作者:刘佳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1.认真备课,做好提出问题的充分准备,注重提问的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是讲到哪儿问到哪儿,凭一时的灵感提问;也不能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随口一问。随意甚至盲目的提问常会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课程目标。因此,每一名教师都应准备好每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好每一节课中需要提问的问题。教师准备的得当,所设置的问题周密,提问巧妙,问题有趣,难而有度,才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能积极正确的回答问题,从而使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所以,在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多样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水平,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要注重提问的针对性,要事先考虑到问题的生成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想好处理办法。准备充分了,学生怎么样回答都能自然化解,课堂自然就高效了。

2.问题指向要准确,表达要清晰,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启发性。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认真设计问题,要给学生明确回答问题的方向。如果一上课就问“请大家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这就让学生没有办法回答,会直接造成冷场。或者课堂中提问“谁能回答一下基因的表达过程是怎样的?”“光合作用如何来探究?”等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是“老虎吃天,不知如何下口”,老师的提问也就成了无效提问。老师提问的问题如果缺少针对性,就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重点出现偏差,从而影响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实际来讲,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提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问题的指向如果不明确,学生就无法正确回答,甚至出现“鸦雀无声”的现象。所以说,课堂提问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我们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问的作用是启迪学生,学生通过回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认知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3.问题类型要多元化,提问角度要多样化。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类型要多元化,提问角度要多样化。比如在讲“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该注重设计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果我们吃了过咸的食物,例如嗑了过多的盐渍的瓜子,嘴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准备做饺子馅时,把芹菜或者白菜剁碎常常要放一些盐,等待水分的渗出,那么,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等等问题。但在复习细胞的渗透吸水原理时,我们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渗透装置的条件有哪些地方?(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如果先用盐酸处理洋葱表皮细胞,再做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能否出现?(3)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镜检中,30%蔗糖溶液若用KNO3溶液代替能观察到质壁分离,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人体细胞没有液泡,所以人体细胞不会发生渗透作用,这句话对不对?我们设计的两组问题都是在讲“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但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也就不同。前一组的提问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突出了趣味性。后面一组问题是复习,问题简单有序,步步提高,给学生指出了思考的方向,有效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而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力求新颖,也能使课堂高效。

4.掌握好提问的时机,给学生足够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效果的好坏牵扯到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问题,一般情况是课堂的前15分钟和课堂进行到25—40分钟时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好,因此,教师上课时应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在学生精神比较振奋、思维活动处于比较好的状态下提出问题。教师除了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外,要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在回答离题不是太远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打断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表述观点遇到困难时可以做适当点拨。如果学生对问题本身理解的不是很到位,教师可以适当重新叙述问题,或者换个角度提出问题,或者对学生不明白的做一个解释。当学生在回答前后不连贯时,教师可以提示关键性的词语或者旁敲侧击以保证学生的思路畅通。

5.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应当有合适的评价。

教师一定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这样才能使提问真正地发挥作用。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反应,听的同学也会一头雾水,起不到培养学生思维的作用。作为学生来讲,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回答究竟是对还是错?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把对学生回答的真实情况或者感受传达给学生,正确的回答就要肯定,学生的回答不完整应该鼓励,同时对答案作进一步补充说明。只有正确传达给学生信息,才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贾景荣 单位:皋兰县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出路研究

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借助于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为让学生更好了解某一个知识点,会采用问题的方式来对学生提问,而教学中发现,“有问无答”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很多教师又对该现象没有太多反思,认为是学生对知识不理解,不愿参与.其实,这体现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所提问题太难,故而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而另一方面则是问题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太多抽象而没有建立在直观引导之上,故而让学生对问题探究失去兴趣.首先,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太容易而让学生觉得失去探究的意义,也不能太难而变成了为难学生.如《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中,病毒到底是不是生物?要解决这一问题,直接提问效果不是很好,教学中可先以SAS的冠状病毒为例而引出,然后再追问“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通过问题而引出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的探究.其次,提问要借助实验、多媒体、话题等方式引出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蛋白质》为例,初中阶段学生对蛋白质就有一定的了解,故而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含有蛋白质的实物的话题来导入,引出氨基酸的概念,然后追问“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而引出对氨基酸结构特点的探究.

二、增强师生、生生交互,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目前,虽已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在国内,大多数的学校还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虽然这样会保证课堂的教学秩序,但是就教学的效果上来看,并不可靠.对于此我认为,在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应该多向美国学习,在课堂上多采取和学生对话聊天的方式进行传授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乐趣,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关系,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使学生知道的更多,记得更加牢固.另外,在学生作业上和学生进行知识性的互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办法.老师可以通过在作业上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统一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对于个别问题,老师可以单独和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改正.除了师生间的交流外,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搭建讨论、探究的平台,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讨论、辩解来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热点话题和一些疑难问题的教学方法.如选修模块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还有生物技术产品与国际贸易争端、国际视野中的“克隆人”研究、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很难简单地用“是”和“非”来回答.

三、联系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

与初中生物相比,高中生物更加注重对于系统性、理论化知识的教育,学习知识点、学习深度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依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很难收到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生活化素材的引入,运用学生常见的案例来进行课本知识的解读,拉近学生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要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例如,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上来,让他们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找到落脚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

四、做中学,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高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也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改改的便是一味地讲课的教学模式,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摸索.往常的课堂,都是老师拿着书耳提面命地灌输,但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想的那么好,学生们也一个个的成为了书呆子,只会从书本中获取现有的知识,缺乏自身主动去探索的精神.学海无涯,老师也只是一个引路人,书本也只是一个辅助作用,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就必须当代青年勇于探索、提问.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在初步讲解完理论知识后,便可带领学生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点.例如:提纯蛋白质,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析出,通过分段盐析方法,便可达到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记录,思考,提问.在以往的教学中,老是容易出现学生在老师上课时昏昏欲睡的情况,这就是由于学生对教师的上课内容不感兴趣.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喜欢通过自己实践发现生物的奥妙.这样比在书中寻找答案更有意义,这种方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五、多维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知识的可视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基础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实验,那么有效地开展实验是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尽可能开发实验资源,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二次开发.传统教学方式以演示实验为主,而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仅仅用演示实验是难以达到的,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教材中的实验多为探究实验,而高考中所涉及的也多为教材上实验的变形,所以单纯让学生学会“做”,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实验的重点应在于“设计”,所以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实际操作才是实验教学的灵魂所在.那么突破以往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关键.借助信息媒体以及动画演示完成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思路的讲解,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器材,实验细节由学生自发补充完成,最后由教师根据实验情况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打分,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只是“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六、结束语

此外,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应该及时评价反馈调节引导拓展,评价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得力措施和方法,决定了学生体验的方向,是体验的最终结果.反馈应贯穿于整个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然后再进行引导拓展.教学过程中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以更开放的思路来拓展知识.

作者:范俊 单位: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第七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环保理念渗透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联性

生物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在高中的几门学科中,生物是与环境最为息息相关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对环境教育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能通过生物课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环保意识.我国现有的环境状况较为恶劣,对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生物课主要就生物活动的本质规律进行探究,同时也就其与外在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生物必须要从外界环境获得最基本的物质所需,因而环境对生物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另外生物的各方面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反作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作用也会影响到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而高中生物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给学生教授生物知识时,使其理解到生物与环境的本质规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环境破坏问题的严重性,灌输正确的环保理念,尽可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最终引导学生能够对环保事业产生独到见解,甚至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环保方案.在现行的高生物课程安排中,从课程要求及内容上都传递了国家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其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两章更是明确地从生态系统、人口增长等角度对环境问题进行探讨.这些课程的安排也为高中生物教师在课上渗透环保理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课程教育主要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展开,让学生深切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联性.通过课程细节、社会热点新闻、户外实践活动等等方面,牵引学生更加主动地投身到环境保护的事业中去.当然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及其重要的纽带,作为高中生物老师更应该肩负起这一重责,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借助有效途径,最大程度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发挥环境教育的理想效果.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环保理念渗透的主要方式

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现有的高中生物课本中设置了多个知识点将生物与环境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借助课本,通过对教材的合理引用和拓展在课堂上更好地向学生传播环保理念.在苏教中有提到过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等环境问题,然而在书中很多时候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深入地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借助这些问题寻找相关资料,找到应对这些问题的合理办法.例如可以就现有的大气问题进行分析,利用数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倡导学生们出行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废气排放.对于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可以提倡学生们随手关水龙头,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做起.介绍生物的多样性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如今社会濒临灭绝的物种,给学生看宣传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在环境污染状况下所面临的痛苦境地,以激发起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忱.

2.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资源现状及环境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耕地较少,且耕地质量较低.在现有的耕地资源中存在着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等等问题.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森林面积约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荒漠化危害非常严重.乱砍滥伐等问题使得我国的森林荒漠化速度只增不减,我国森林正遭到前所未有的而破坏,许多以森林为栖息地的生物也受到了迫害.天然草地面积越来越小,普遍面临着过度放牧的问题.尽管我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然而人口剧增、过度使用等问题造成了我国资源正在不断流失,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就现有的新闻报道来看,大量的白色垃圾堆积、大面积酸雨、沙尘暴、雾霾等问题正在危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有多处地方出现了饮水困难的问题,全国多处生产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普及来让学生产生危机感,使得学生了解到社会现状,对能源危机、资源危机产生责任感.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危机感来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度,使得学生产生作为社会一份子应有的责任感.

3.借助课外活动,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教师可以就学生的兴趣及性格特点,开展适宜的课外拓展活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环境保护活动的热情,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行为,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加丰富化,多元化.学校可以在各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例如“植树节”可以让学生一起去郊外种植树木,“地球日”熄灯一日等.同时组织学生们进行演讲比赛,让学生们出系列黑板报来进行宣传.积极组织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居民对环保理念的认知程度.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垃圾处理厂,了解垃圾、废水的处理工艺.知识来源于实践,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可以使生物教学更好地与环保理念结合起来.保护环境不能只是流于课本,而是应该落在实处,借助课外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环境保护理念渗入到生物教学中去.

三、总结

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生物教师来说要紧紧抓住这一大方向,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科学发展观.教师通过国情普及、在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借助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在生物课堂上领会环保理念.

作者:林瑞钦 单位: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

第八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做中学应用

一、“做中学”理念的由来及价值取向

“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是由美国林那拉•德曼教授在1986年提出来的“HANDON”学习模式演变来的。2001年5月,我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在借鉴美国和法国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育情况施行了这一课题,并成为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做中学”与杜威所提出的“从做中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实用主义哲学和本能论心理学为基础,认为经验就是一切,客观规律是不可知的,否认科学实验对人的意识的决定作用。而“做中学”是以科学本身的最新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杜威的“从做中学”中的“做”指的是行动,认为一切知识都应该从“做”中获得。“做中学”中的“做”是科学教育的一种方法,并不主张所有的知识都要去通过实践来获得。杜威反对赫尔巴特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他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活动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否认教师的作用。我国的“做中学”强调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但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否认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也就是说,“做中学”理论既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肯定教师的主导地位,主张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做中学”的价值取向之一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中学”主张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做到“做中学”。

二、“做中学”的生物教学原则

1.结合生物的学科特点

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书中的实验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教师对实验课的把握不足等原因,高中生物实验开设的情况并不理想。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过度地关注实验结果,总是照着书上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而失去了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新知的意义。有的学校则认为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占据主要位置,在讲授中,教师只管将书上的内容详尽地讲解明白,学生只要带着“耳朵”听就行。这样的教学现状导致学生认为生物是一门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科目。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面向全体原则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应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做中学”过程中分配不同的任务,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更加自信地学会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应是学生所熟悉的或感兴趣、容易理解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其中。而在学生参与“做”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做中学”的角色是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并激励学生主动探索。

3.探究性原则

“做中学”活动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新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去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把结论告诉学生,不要利用自己的“权威”去强制学生做一些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三、“做中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实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三课时为例,谈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做中学”。

1.温故旧知,导入新课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因此,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关于各个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思维导图。教师针对学生画出的思维导图给予评价。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又可以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8页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资料,并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什么是分泌蛋白?科学家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呢?用什么化学元素标记了什么物质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可以锻炼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回答完多媒体展示的问题后,给学生播放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动画,并对其整个过程进行具体的讲解,从而肯定学生的结论,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教师设疑。通过播放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动画,学生对分泌蛋白的运输途径有了大致的理解。这时教师提出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哪些细胞器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扮演细胞器分工合作完成分泌蛋白合成及运输过程。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师随机叫上6位同学,分别扮演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1和囊泡2、细胞膜。扮演核糖体的同学手里拿着两张能挤出水的没有折叠的面巾纸(面巾纸代表着分泌蛋白),扮演囊泡1的同学与扮演内质网的同学胳膊挎胳膊地站在一起,扮演囊泡2的同学与扮演高尔基体的同学胳膊挎胳膊站在一起,细胞膜站在教室的门口。具体活动如下:首先,“核糖体”将手中的两张面巾纸放在一起,双手用力挤压面巾纸,使其挤出水分。然后传递给“内质网”。“内质网”将面巾纸进行折叠后递给旁边的“囊泡1”(在这个过程中两位同学的胳膊不能分开)。“囊泡1”带着折叠后的面巾纸走向“高尔基体”并与“高尔基体”胳膊挎胳膊地站在一起。“高尔基体”将面巾纸装在面巾纸袋后,传递给“囊泡2”。“囊泡2”带着面巾纸走向“细胞膜”,“囊泡2”与“细胞膜”胳膊挎胳膊,“细胞膜”将面巾纸扔到教室外。当台上同学演示相应步骤的时候,请讲台下观看的同学说出台上同学所演示的过程分别代表分泌蛋白合成中的哪个相应过程。教师设疑。在整个演示的过程中缺少了哪个细胞器?学生回答缺少线粒体。教师讲述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然后让讲台下的同学扮演线粒体,并鼓掌为台上的“细胞器们”提供能量。提供角色扮演活动,既可以将教材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也可以让学生从“做中学”,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这些细胞器为什么在功能上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呢?我们说功能与结构是相联系的。接下来就一起学习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的动画,并引导学生看教材49页图3—9: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的联系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出各个细胞器的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然后再讲授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4.设计理念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绘制关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思维导图、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做中学习到知识,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在自主的参与过程中学习到知识。

四、小结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心理学与认识的批判》中指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学生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只有学生亲自实践,才能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形象化。也就是说,具体化的思维是抽象化思维的基础,具体化的思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培养。

作者:杜秀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第九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课堂教学的展开都是以学习兴趣为前提的,生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成功的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尝试打破沉闷的课堂环境,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性知识,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诠释生物概念和生物现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应的视频,并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归纳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优化生物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虽然这样可以在一节课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有些学生并不认真听讲,也没有思考,这就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改变课堂结构和变革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尽量留出学生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时间,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发言。例如,在讲解“生物进化论”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三、联系实际生活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生物教学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提出生物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对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尤其是对于有氧呼吸的产物是容易理解的,但对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陌生的。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师:面包馒头中为什么会疏松多孔?生: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膨胀的作用。师:苹果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生答:酒精的味道。由这个问题可了解到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此基础上再问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明白另一种无氧呼吸还可以生成乳酸。如,上体育课时剧烈的运动后肌肉会有什么感觉?之后,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所提供的资料,讨论有关细胞呼吸的原理,再展开联想列举生活中应用细胞呼吸原理的其他事例并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又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使学生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四、重视实验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结论”。通过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生物概念都需要生物实验来辅助教学。例如,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检测,必须要借助相应的实验试剂。实践证明: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与教具的使用、教师的表达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等许多因素都有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尽可能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就一定能不断提高。

作者:刘海霞 单位:敦煌中学

第十篇:高中生物课堂概念图教学法应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之初引入概念图教学

对应刚刚接触甚至从未接触概念图的学生而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式的.概念图是一种使用节点、连线表示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的图形表示方法,它用来将不同知识概念进行联系并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概念图的构建实践中,先通过实践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构建概念图的基本要素和常用步骤,再结合课堂教学知识内容,让学生试着去模仿构建概念图.然后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概念图根据实际进行改进和填充.反复让学生实践修改运用,学生便能在实践中灵活地构建概念图了.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时,可以巧妙地引入概念图.在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图例,蛋白质的特性图例等边分析边画出概念图。通过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与概念图的构建,让学生充分接触课程中的每部分概念、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概念间的联系.经过概念图法在课堂中的运用,让学生对概念图的基本构图步骤和要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够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强化概念图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概念图教学法不光用于为学生梳理知识,还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在课堂预习和加强课堂针对性上也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和锻炼学生能灵活运用概念图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全面的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能轻松顺利地进行下去.为强化概念图教学法,加强学生灵活构图能力,教师在进行新课时教学时,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并根据自己对课时内容的理解、推理绘制出细胞中的糖类和细胞中的脂质的概念图.进而在课堂讲解上直接运用学生所绘制的概念图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在进行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概念图并将构建概念图的思路进行表述,然后从学生的构建思路中找出针对点进行教学,对不规范的概念图、理解有偏差的概念、关联有误的知识进行点拨并作出评价,再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补充自己的观点.通过一系列的查漏补缺,使师生、同学间有效地互动起来,充分地探索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并能联系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一章内容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本章核心概念的概念图,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和注重前后联系的良好习惯.

三、练习复习应用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

在进行生物的学习、复习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勾勒出相关概念的节点,对重点性概念在概念图上进行留白操作,教师再通过在练习、复习讲解时引导学生对空白的地方进行填充,师生共同完成概念图,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如在进行《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时的强化训练和复习时,教师可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意义进行了部分的留白,让学生在练习和复习时能快速地掌握这些重点,并产生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在进行难题解答的过程中,单凭老师的几句话,那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无法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可以巧妙使用概念图将知识和思路以图形化的界面显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日常的习题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题意构建出简易概念图,提炼题中信息间的关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做到活学活用.

四、总结

总之,概念图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运用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总结能力,还能使教师更轻松地将教学内容显现出来,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柳旭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