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6篇

第一篇

一、发挥生物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实验指导与实验教学组织工作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是对实验教学或者动手能力培养的最有力的描述,也是做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准则。做好生物实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分析与研究到什么,需要如何去做,实验的探究目的是什么,等等。因此,在做好生物实验教学时,必须充分发挥生物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生物实验教师的专业性指导,达到让学生亲临其境的学习效果。每次的生物实验教学前,生物实验指导教师都对每个实验的实验环节、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和实验中将会发生的事情,做好全面的准备与分析,特别是对于实验的环节,做到逐一实验验证、逐项查排,为指导学生的实验而做好理论、实践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

比如,要做一个动物习性的观察实验,为防止学生对实验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是惧怕现象,影响到生物实验的顺利进行,先组织学生观看网络影视片段,观看已有的生物实验教育资源片,并结合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教育,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物实验观。然后,实验时,生物实验教师边对各个小组进行实验技能指导,边结合生物观察要点进行点评,边对个别学生不正确的操作做好指导。这样,一方面为学生全面做好生物实验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又为全面实施实验教学、拓展实验教育能力进行了实时的实验教学改革。

二、针对生物学习目标和特点,反复强化训练,以取得实验最佳效果

心理教育学家普遍认为,重复是学习之母,练习是学习强化之路。通过多年的生物教学深深体会到:要把生物理论及生物实验结果应用到学习中去,也必须走反复训练、强化训练之路,这对于全面实现生物实验教学,获取生物实验的最佳效果,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可信度和时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实验教师在实验讲解与示范之后,都及时发放与学生实验相配套和对应的实验材料,其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等,对于特定的实验步骤和过程,都做出重点的指导,以取得实验的最好效果。

当学生获取上述实验内容后,在掌握了本实验的特点、方法、步骤和实验过程后,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实验中去,并按照生物教师的指导与材料,结合生物实验的特点,反复强化训练,步步实验验证,严谨实验过程,积极进行实验探索。这样,学生的生物实验不仅会取得一个的理想效果,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验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熟练、有序的实验理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例如,在实验的过程中,生物实验教师可适时地指导学生进行相互检查,互相纠错,互相学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其他学生的姿势、动作和操作要领,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共同磋商的良好风气。在实验的指导过程中,生物实验教师也可针对不同学生操作和实践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并做出示范;或将实验的基本要领编成顺口溜,要求学生对症下药,提高整体实训水平。

三、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巡回指导

生物实验指导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训练和操作等做好观察与检查,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恰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行为和动作,随时给予纠正和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基本生物实验技能。否则,学生生物实验学习中的错误操作方法、实验动作一旦养成习惯,就不容易改变,这将大大影响正常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生物实验教师人人建立实验指导记录本,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操作中的问题不仅当场做好指导,还要记录在册,以备在今后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加以注意,寓实验指导与课堂生物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每一次的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每一组、每一单元都要建立生物实验指导示范组,以便于教师在指导中做好个别指导用。

四、针对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写出生物实验总结,以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验总结是巩固课本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过程,是总结实验经验,制订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环节。在每次的生物实验结束后,都组织全体学生和生物实验教师认真做好总结,并结合总结重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体会。同时,通过生物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加强生物实验的效果教育,方法很好。这样,高中学生就能学会总结,学会应用,学会发展,学会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以促进生物实验教学的立体式、全方位改革与建设。

五、总结

生物实验总结,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小结,但它的寓意深刻,为改革实验教学,推进生物实验教学向科学化、知识化、技能化、创新化方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建军 单位:寿光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培养学生指导员,让学生指导学生

培养学生的指导能力,让学生成为“小老师”亲自指导学生。例如:在上《制作洋葱表皮装片》这堂生物实验课的前一天,老师可以在课余时间挑选出五位动手操作能力和生物实验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自己选出的学生指导员。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让他们通过自学课本内容对实验操作步骤有一个大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对他们进行《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实验的操作指导和训练,最后,让他们分别作一个洋葱表皮装片,并且耐心指出每个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错误和问题。这样,老师通过五位小指导员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预先猜测出了实验课上班里的同学可能出现错误和问题,课前就针对问题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实验课上也就不至于会由于学生的各种突发问题太多而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手忙脚乱。

有了这五位老师提前培养好的小指导员,老师也增加了五个小助手,这样就可以将班里的人分为五大组,一人负责一组,老师再负责最后的全局指导,这样就把任务难度降低了很多,一个老师要负责50多人的大班级被分成了五个小班级,效率自然而然的提升很多。而且经过多次使用这种方法,不难发现每个小指导员们都想在同学面前做到最好,因而指导同学的积极性不但很高还十分认真负责。每次自己的组员遇到难点和困惑时,小指导员都立刻帮助组员解决问题,如果实在解决不了也会立刻找老师帮忙,老师也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们分析解决学生遇到实验中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学会了应当学懂的的生物实验知识与实验操作步骤和要领;对于老师而言,减轻了许多负担,老师再也不会出现只要是实验课就满教室跑的现象,而且还可以从整体上的把握全局,了解每组的实验进度,进而了解每一位组员的实验进度。

这种方法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指导员一定不要一成不变。每一次实验课之后都选出这节实验课表现比较突出和优秀的同学作为下一次实验课的小指导员,学生也就可以在这种鼓励机制中努力做好每一次的实验,而且老师还要做到心中有数,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年当中,都做一次小指导员,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位同学在公平中不断进步。这样,中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学习热情大幅度上升,主动性也随之提高了,在这种自主的动脑动手中创新能力也就随之被充分的挖掘出来了。

二、运用多媒体,弥补实验课不足

有些实验教学内容因为条件限制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实验,这时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视频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多媒体一直以其即可展示图文,又可以显示视频的优越性,极大地优化和弥补了整个教学任务中的不足。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突破了教学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还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讲授的知识。

三、总结

对于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验课,如果学生将其牢牢掌握,不仅使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激发了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近一步培养了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的素养。对于生物实验教学,只要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则会得到很多的收获。

作者:高春燕 刘淑芹 单位:德州市第一中学

第三篇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

1.实验教学设计

设计是针对每节实验课进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在教学实施前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实验类型和教学目标的差异进行设计。(1)“演示实验”的设计,我们应明确进行实验演示的目的,接着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感官,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对重点现象的观察上来,如何引导学生对重点现象进行思考,如何提高实验的对比性和可见度,避免实验失败。(2)“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设计,我们在设计时首先应思考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愿望如何激发,即用什么问题和情境导入实验探究;接着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出现的状况进行预设,实际上是教师自己在实验室反复进行实验的一种模拟估计,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思考用什么方式进行展示和进行再探究的科学引导。(3)“验证性实验”的设计,这类实验的教学设计必须对学生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进行预期,并思考与实际实验结果会产生什么样的差异,有什么改进的办法。

2.案例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的教学准备

(1)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的第一节知识,从知识结构来看,此前学生已经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本节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宏观层次对“生命系统的特征”进行探究和分析。同时,这节课不仅承前,而且启后“,种群密度”这个知识是学习后面一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知识基础。从教学内容来看“,种群密度的调查”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种群密度的调查,学习用样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2)学情分析:从学生的思维来看,由于“种群”、“种群密度”这几个概念相对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有难度,怎么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生活出发,列举生活中涉及到生物种群、种群密度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促进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笔者考虑到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相对还行,笔者在“种群密度”概念的教学设计上,在学生对原理理解后再配上例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实现知识的内化。而在样方法的调查活动时,学生是没有经验基础的,为此笔者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便于能够顺利知道学生的探究,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调查活动。

二、有效的教学活动

1.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活动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学准备也是为了教学活动服务的,实验教学的实施应结合不同实验课型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设计。(1)演示实验,应侧重于教师操作的规范、科学,注重指导性问题的设计,注重将原理讲授与实验演示恰当地配合,提问和对话应具有启发性,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实验的观察上来,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将现象观察所得到的感性认识进行概括和归纳,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建立概念和规律,并在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思维和能力的发展。(2)技能模仿性实验,这类实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实验方法的渗透,这类实验课堂活动,教师对于如何操作应该要讲清楚,而且要将原理讲透彻,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3)探究性实验,探究是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应该鼓励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上以前的实验方法的正迁移,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当然学生的设计有可能不成熟,有些是不周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好知识重组和引导,通过具体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作用的过程,具有双向性、交互性,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无论是演示还是学生自主探究,我们教师都应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情感,给学生创设适合学生思维和技能发展的学习环境。

2.案例分析:“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设计

(1)创设情境。情景1:提供“加酶洗衣粉”,用实物展台将袋子上的使用说明投在屏幕上,让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问题1:什么是“酶”的本质,为什么高于70℃,大多数酶就没有用了?与酶的活性有关吗?情景2:给学生提供几种不同消化液的PH值如下表所示。提出问题2:从表格中观察并思考为什么PH值会随着消化液的不同而不同?与酶的活性有关吗?(2)自主讨论,提出猜想。结合上述情景和问题,引导各个学习小组组内进行讨论,并结合原有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3)自主设计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想,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时,有的小组设计实验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有的则是设计实验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笔者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进行方向性指导:①你设计的实验中,变量和自变量是什么?②如何对自变量进行控制,如何观察因变量?③你估计一下,实验结果大概是什么样子的?(4)交流改进方案。每个小组完成实验设计后,不要急着做实验,应该采用组间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实验方案精细化。当然,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有些小组的设计,自己是发现不了问题的,不过经过比较、交流和讨论后,意见会趋于一致。例如,有的小组在实验设计上选择用碘检测,有的则是设计为用斐林试剂检测。那么,哪种方案好呢?将这个问题抛出去,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不同试剂的利用原理,经过一番讨论,意见达成统一:碘和斐林试剂在检测时作用不一样,前者用来测淀粉的有无,可以判断淀粉分解是否彻底;而后者可以检测淀粉的分解产物是不是还原性糖,可以用来判断淀粉有没有分解。那么,哪种检测更为科学呢?可以让学生自己试一试,通过实践来验证错误和正确。(5)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6)分析结果。数据和结果分析是从感性到理性过渡的必由之路,当然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应该引导学生从如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实验结果与你设计时的预期相差多少?②通过本实验得到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③请尝试着用图表来直观地表示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什么样子的。(7)深度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果后,还应该进一步探究,深化学习,比如这节课,笔者设置了两个思考题:①当酶的活性降低以后,想一想还能恢复吗?②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除了温度、PH以外,还有哪些对酶的活性构成影响的因素。

三、有效的实验评价

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是为生物实验教学目标服务的,通过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可以及时检测、了解、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评价要重视学生发展

传统的评价形式主要测量学生已经学过的事实性知识。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而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是次要的。但在新课程三大课程目标的背景下,学业成就的范围被大大扩展了,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此,生物教师在对生物实验进行评价时要抛弃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采用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

2.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活动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动手实践的过程,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自主参与程度高,与同伴的交流更多。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评价中,让学生本人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同伴、实验员共同参与评价,通过自评与互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3.评价要多样性

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因此在评价时,也应兼有这三方面的目标,不能只关注实验结果而忽视学生在实验过程表现出来的态度、收获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其次,评价的形式也应具有多样性。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不足之处。例如纸笔测验适宜对学生知识的评价;实验考查适宜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档案袋能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调查量表适合于评价兴趣和态度等。同样,不同的实验形式,应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表现性评价可在真实或模拟的评价练习中进行观察、评判,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能不断地反馈学生成功或失败的信息。这种评价主要应用在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实施教学后,要时常检查教学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以此来调控教学进程,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4.案例分析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评价表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评价有着较大难度,这张实验评价表,针对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评价内容真实、贴切、操作性强。特别要强调的是,只有对某一项评价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出其中的关键与具体要素后,才可以将该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提出评价的指标,以增强操作性。

作者:盛凤娟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第四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时期,学生的课业比较繁忙,生活比较单调,尤其是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知识的难度而厌倦。而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册当中有关生物种群的相关知识学习中,关于种群密度,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教师可以用50粒红豆来代表50只田鼠,用一大杯黄豆代表土地,然后把红豆撒入黄豆中混合,这也就代表了一片土地中的田鼠。而后,随机抓取一把红豆黄豆的混合品,将其中的红豆数量进行统计,而后放回杯中随机抓取第二次,将其中的红豆数量进行统计。将所得的数据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即n=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标志个体数)米m(标志个体数),计算出总数目。这个模拟实验简单易做,实验用品也比较容易搜集,与单纯依靠教师的枯燥讲解、公式分析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这种模拟实验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够充分转移到教师的课堂实验上来,最终通过这种简便易行的试验方法得出结论。

二、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模拟实验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在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册中第三章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一节,染色体组这个概念比价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在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简单讲解的基础上,采取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补充说明。我们可以采用扑克牌来模拟细胞中的染色体。将一整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即52张牌分发给四位学生,每人有13张,即一副牌分成了四等分。这52张牌代表了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总和,每一张牌都代表了一条染色体的模型,每位同学手中的13张牌各不相同,代表了13条“非同源染色体”,这13张牌就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组内不重复,每组平均分配,否则都不能构成“染色体组”。学生通过教师的初步讲解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继而通过这个实验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形象生动。

三、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模拟实验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举个例子,DNA模型的制作,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用圆球表示磷酸,用五边形来代表脱氧核糖,用四种不同形状的塑料代表碱基,继而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然而,在这个模型设计中,它并不能够反映出碱基对平面间平行的特性。此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启发学生开拓思维,找寻思路。通过一定的启发,有的学生利用其他道具表达了自己的思路,用毛线代表基本骨架,用牙签代表碱基对,从而得出了最终结论。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增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较为顺畅,同学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增强,逐渐懂得利用类比、推理等方式进行思考,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优化了学习思路。

四、总结

模拟实验的教学方法能够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清晰、简洁明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高中生物模拟实验的优势所在,并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充分利用。

作者:姜小松 单位:江苏南通市体育运动学校

第五篇

一、释疑

高中生物的知识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与抽象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没有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是很难理解这些抽象深奥的知识的。而实验可以为学生搭建通往生物殿堂的桥梁,通过具体形象的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将抽象转化成理性认知,这样便轻松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点。真实地再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全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表象与本质间建立直观认知,从而能够达到强化学生理解的效果。

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我先由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对植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蔫的萝卜放入清水中会变直挺;做菜时放入下盐会渗出水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设计实验、具体操作。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从直观事物中获取感性认知转化为抽象理论,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难点,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了此部分内容。

二、增效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探究意识、环保意识,等等。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全面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真正实现教学的全面增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除了要做好教材上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与学生学情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对教材上的实验做科学调整。

让学生从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结果的分析、突发情况的处理等全程参与到实验中来。让学生用实验来再现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来掌握观察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学会自主探究。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某一个环节出错,之前的努力就会白费,这样更能增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通过一些实验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通过不断的猜测验证、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总结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以实验为契机,带领学生一起走入生物世界,在实验探究中得到知识、技能、情感等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爱上生物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作者:张述超 王银环 王建伟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第六篇

1.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深入研究实验内容,结合教学条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组织和步骤,然后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访谈完善实验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两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同,只是两组采用教学方法不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验结束后对两班进行考试,考试内容限定于实验内容,检验实验掌握知识程度,发现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与分析

两组成绩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10.9分,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实验前两班成绩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传统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促进学生掌握实验知识的存在差异;实验后对照组变异系数大于实验组,说明实验后对照组实验内容掌握情况个体差别比较大,可能是因为实验组因为进行了小组合作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组员之间相互协调沟通比较多,所以知识掌握成度也比较集中,组间差别不大。

3.分析与讨论

3.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原因实验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领先于对照班。实验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理念上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反馈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最大潜力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课前老师认真研究教材,分解教学任务,学生之间自由分组,这种组合是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一种艺术,也是是师生交往的一种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各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锻炼各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作为生物实验集体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增进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创造能力。

3.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基本情况和教学实验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认识和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实验内容,力争教学实验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提前预设各种情况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始既定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原则上学习小组合作按学生兴趣自主分组,自己推选小组长,每组3-6人,分组要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特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通过课件、实物等形象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对实验问题的探索。确定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强调实施方案的创新型和合作性,根据信息反馈意见要求学生小组改进实验设计,最终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4.结论和建议

4.1在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条件、学生现状、实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生物实验知识点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4.2实验结果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造成教师负担过大。

作者:万娟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