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模块教学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选修模块教学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生物选修模块教学初探

一、教师提出学习模块的具体要求

在教学中,提出教学要求是很重要的,当学生选好具体的模块学习内容,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方向,这样选修模块的学习才能获得有效提高。以选修模块一为例,教师要明确本模块是以实验、实践、探究为主的课程,包括4个主题,各主题间相互独立,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基于这个特点,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学习的具体要求,可以任选主题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要强调,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才能直接接触生物,感受生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设计组织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不断地在实验中研究生命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验中,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实验原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在对实验结果做出理论上的分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生物实验的价值,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验中得到有效锻炼。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选择引导学生进行模块教学

在选修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模块学习。在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主要安排的有三个方面的模块内容,如果教师把选修课程当成必修课程来讲,时间上不允许的同时,也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将对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产生极大的抵制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选修教材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比如《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选择性很强,只要学生可从教材中列出的16项课题中选做5~7项,即获得2学分。多选是可以的,但不会计入分值,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这一点,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同时,教师把所有的内容都讲给学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教师可根据各课题的难易程度,核定每个课题的学分,这样,学生如果选择较容易做的课题,需要选满7项;如果选择较难做的,5项课题即可。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不但要考虑学校现有条件,对于一些不允许的生物实验,教师没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这个模块的实践性很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就完成了。

三、结合选修模块的特地,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选修模块学习与必修模块的学习有很大差异,最主要的是必修模块的每一点内容,学生都要有效掌握,都属于考察范围,而选修模块则不同,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学习,同时,选修模块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拓展,是对必修模块的补充和超越。在进行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选修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比如《生物技术与实践》模块突出实践和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为主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实验,教师没有必要强调学生把每个实验都做完,而《生物技术与社会》模块又突出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引导学生关注建立良好的生物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重在介绍生物科技理论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自行学习这部分内容,使学生的生物理论获得提升。可以说,选修模块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无论对生物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个较大的挑战,教师只有根据选修模块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能在选修模块的学习中得到有效发展,学生的生物素养才能得到有效锻炼。

例如,在教学《生物技术与实践》的模块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自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设计并组织实验,鼓励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要求学生写出报告,引导进行口头交流,在相互讨论提高认识。教师要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务不是详细讲解模块内容,而是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及必要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实验。但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验,也可以参加和辅导学生的讨论。但学生依然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无论是选择实验还是设计开展实验,教师都要鼓励学生自行或者是合作完成,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构思,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手段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学习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总结

总之,选修教学不同于必修教学,学生的选择空间很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学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行选择学习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选修模块学习。教师在组织选修模块学习时,要使学生了解各个选修模块的内容和价值,通过指导,提高选择性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有效提高,使学生的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潘良飚 单位: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