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措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措施

一、情境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探索能力

良好的情境创设会让学生产生“我想要去探究”的欲望,同时还会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从而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答能力等给予有效的培养。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与研究发现,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探究性强的知识点,在此就借助其中一个知识点作为案例,旨在加强本次论述。

如学习《细胞膜———系统边界》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分别向两个烧杯内注入开水和自来水,然后在烧杯中分别插入一朵鲜花,让学生仔细观察鲜花在烧杯中的变化情况。这时,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被激发了,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烧杯,有些学生甚至发出了惊讶的声音。当观察结束之后,我问学生总结出了哪些结论,学生告诉我:热水中的鲜花的细胞死了;自来水中的鲜花没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说它的细胞应该是活着的;相对于高温来说,常温更适合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具备趣味性,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知识、学到知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起传统的满堂灌方式更为人性化,而且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何不将此当作一项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加以利用呢?

二、实验探究,延伸学生良好的问题挖掘途径

实验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实验不仅会让教学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我们必须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探究出正确答案的同时,提高他们对生成问题的理解能力,从而强化他们对概念的认知,进而延伸良好的问题挖掘途径。

如在一次测验中,有这样一道实验题: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染色体时,不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的原因是(  )。A.缺少龙胆紫染色的辅助B.无染色体形成C.染色体的结构被试剂破坏了D.显微镜倍率低按常理来讲,这道题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混淆,也就是分不清“没有”和“看不清”的区别,从而导致许多学生都选择了A、B、D项,且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是缺乏染色体,故而看不到染色体。

因此,为了全面解读这道题,我在还原其实验过程的同时进行了合理的诠释:“染色体为细胞有丝分裂时其染色质展开高度螺旋而生成的一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我们是可以看到染色体的。不过,当细胞停止分裂的时候,它的内部形态会以染色质为主,所以看不到染色体。同理,洋葱表皮细胞缺乏分裂,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不存在染色体的。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C。”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合理的实验不仅仅是辅助问题解答的方式,同时也是延伸学生认知、提高知识掌握度、强化问题发现能力与解答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总结

总的来讲,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自行探索为主,重在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与解决能力,从而间接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水平与成绩,进而实现对思维能力与自主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不过,探究式教学法的历时较长,并且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知识点。对此,生物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做好筛选工作,以便让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沈红 单位:江苏启东市江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