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课堂模式中高中生物实验改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根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相关解读,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而高中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生态课堂”模式的呈现,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改进与创新,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从而体现生物学科价值。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平时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是生物学课程的灵魂,是生物学教学创新实践的试金石,更是促成学生达成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法宝。教学实践证明,生物学实验教学,不能再停留在原先的重概念略实验、看过程轻能力、重验证轻探究上了,教师应该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励学生动手开展更有意义的实验改良和创新实验。众所周知,“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唤醒和激励生命。“生态课堂”与传统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它强调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研究“生态课堂”的原则,我发现“生态课堂”与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的目标是吻合的。因此,将“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生物实验教学中,定会使实验课堂展开新的局面,达到新的成效。
一、应用“民主平等”原则
这里的“平等”不仅包括生生平等,还包括师生平等。一些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是,实验设施落后、教学观念陈旧、实验教学方法乏味单一。再加上高中生物课程任务较重,为了避免学期末出现抢时间、赶进度的情况,很多时候生物实验课摇身一变,就演变成了教师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汇报课。这样的长期下来,师生潜意识中就认为高中生物考点只要大家按考试要求记忆一些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然后默写出来就行了。到最后,我们学生的思维都被固化,成为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这样的教学,是毫无培养想像力和创新力意义的。因此,教育各层次都应当响应新形势要求,加大生物实验室建设、设施设备要投入,改变传统观念,认可实验教学的价值,不能只求结果和结论,要重视实验过程,目的是使师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动手实验的乐趣和必要性。
二、应用“自然和谐”原则
在平时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很多学生不热衷实验的原因主要两方面:(1)平时考试的内容,基本上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已知结果和结论,还去做实验,是浪费时间。(2)有些实验操作较繁琐,不知该怎样动手实验。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实验课成为鸡肋,更不能让它成为学生的负担课。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个很重要的环节,师生不愿进行实验是教学不和谐的表现。在求知的过程中,实验就是个探索、寻求的过程,而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结果和结论,而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而生态课堂追求的是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遵循着“以生定教、先学后教、能学不教、以学促教”的原则。教师要学会放手、相信学生,让学生有质疑和求知的需求,让学生懂得尊重、敬畏和热爱生命,从而更加自主探索生命奥秘。
三、应用“自主与合作”原则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参与实验的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制定实验计划和方案,鼓励教师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生态课堂不是传统课堂的满堂灌,教师要改变以往实验教学模式,要先研究教材,再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方案,并运用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进行实验前,可以先完成教师设计好的导学案,做到先交后教。导学案主旨是引导学生的自主地去学。导学案的编制应包括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自学、授课、教学效果验证和方案总结完善等四个部分。进行实验教学时,鼓励学生自主分组实验,相互学习,教师坚持做能学不教。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及时汇报和分析,教师做好反思,以学促教。
四、应用“探究与生成”原则
现用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经典实验、验证性实验,我们按照教材提供的材料、原理、方法等进行实验,多数结果是显著的。但是这样的实验,却缺乏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进实验材料,只要掌握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目的,实验材料的选择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其实在探究和改进实验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实验效果好实验材料和操作性强的实验步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发新的实验资源。实验结论的形成,先是大胆猜想,再产生假说,最后进行验证的。而改进实验方式,可尝试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由检测已知的过程变成在探索未知的过程,给学生亲自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实验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实验效果。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个验证性实验,可以改进为一系列探究性实验。该实验通过对实验材料、画滤液线法和层析法改进等环节进行改进和创新后,使学生对这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他们的质疑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应用“开放与选择”的原则
高考改革即将来临,学校将要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多种课程建设。学生自主选课是必然的,而生物学科作为一个综合学科,相信选择生物学科的学生应该不少。生物学科很适合跨学科融合,重视STEM,就是融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等。生物有些实验会存在材料采集难或反应速度慢,持续时间过长等客观情况,甚至有些实验在普通条件下是难以进行的。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新实验材料、方法或新仪器来消除教材实验中的弊端,缩短实验前后耗时,简化实验、优化实验。平时,教师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本土资源为依托,广泛应用到实验中。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时,大家会发现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选用的金丝雀虉草、燕麦等实验材料在本地是很难找到。如果改用玉米、黄豆等种子进行实验,实验就容易进行了,也能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在课堂内外,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创新,应用物理知识和仪器进行研究、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绘图等。当学生逐渐发现生物学科其实是很多个学科的交联点时,他们也能大大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六、应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与个性发展”原则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存在差异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会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能力,要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师在设计实验导学案时,可根据实际设置一定的难度梯度的实验,分为基础探究实验和进一步的拓展探究实验,从而检测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小组实验和个人实验的评价有所不同,学生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呈现的评价也有所不同。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中,我们一贯提倡在评价方式上,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总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构建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未来指明方向。今后的教育总趋向是为实现学生能自主选择发展方向、能为学生差异发展、个性发展创造机会、提供平台。我们通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初步证明,它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是符合当今教学的要求的,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会成为今后高中教学新常态,助力学生多样化发展。
作者:梁小丽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