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实践途径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科学探究是高中生物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需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以科学、适当的方式,优化教学流程,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新课标下,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探究,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其中,在进行科学探究实践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提升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素养,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高中生物是学习和掌握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既需要认识自然的种种现象,也包括对其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及解析过程的掌握,即除了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体系化生物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具有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鉴于此,新课标提出: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学习中实现课堂目标,深入知识理解,进以取得更高层次的认知。同时,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在明确重点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学习的探究权更多地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进步。结合教师的核心点拨,学生对学习感受进行总结、互相讨论,以让学生具有更多参与感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感和兴趣,进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将意识培养与动手实验相融合,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好地培养其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方向
除了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在对生物科学的探究性学习中,具有探究意识特别关键。这就需要实验与有效提问同时并举。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应当巧妙进行课堂设问,辅以启发学生的思路,让其能够根据以往知识累积,通过实验找到答案;当碰到较难问题时,教师应辅助学生寻找解答方法,比如大题化小、小题分步,让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够独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学习时,假设学生是科学家,让学生自行准备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去大胆质疑科学家的实验。辅以柳苗生长之谜介绍,让学生思考海尔蒙特的实验有何不足、怎样进行改进,学生需设计新的实验来进行补充。在问题抛出方面,教师要注重教学中的设问把握,不宜过难,使学生积极性受挫;也不宜过于简单,使学生觉得没有思考的价值,而应以综合权衡、灵活设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模式。
三、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上生物科学资源也愈发丰富。因此,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还可以在授课前给学生一些科学探究问题或提示引导,让学生去提前了解、收集资料,设计科学解决方案。在正式开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先进行交流,为此可建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中,先让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并以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相关探究课题交流与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整个探究性教学的过程包括学生的自主探究、同学之间的互动辨析、教师与同学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合意识、创新能力,更将帮助其巩固生物的知识要点,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科学探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现代高中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相对有限,为改善高中学生存在的知识面较窄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与生物科学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一方面使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更具体化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未来生涯规划以及对职业和学习方向的选择。例如,可将日常生活、医药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与生物有关的信息广泛地介绍给大家,列举杂交水稻、生物肥料及基因工程与安全等实例,让学生身处现实进行生物学学习,明确了解生物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探究生物科学。时代的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试卷分数的高低只能片面地反映问题,除了对知识的学习,更应建立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正向思维模式、创新的能力及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优秀的综合型全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菊,刘恩山.基础教育理科课程中科学探究概念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2012,47(1):32-35.
作者:柯文伟 潘素云 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 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