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摘要:

为了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分类标准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整理和论述,提出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基本准则:科学性、层次性和现实性,并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关键词:

历史教学;问题设计;高中

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因此,问题教学法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质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发现、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进而形成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问题教学法有效与否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基本历史知识的传授、学生智力的开发、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观的培养。另外,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更加注重以“论从史出”为核心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和运用。因此,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问题设计的好坏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健,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一、问题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学依据

问题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著名的“五步教学法”当中。杜威提出,儿童在教学中的思维发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是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二是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三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四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推断哪一个假设能解决问题,五是通过实践、实验等验证与修改假设。他主张“儿童中心主义”,强调儿童要“从做中学”,教学应当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他认为,儿童学习的动机首先是在活动中感到疑难或发现问题,并通过学习解决问题进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问题设计就成了解决困难、“从做中学”的前提。

(二)教育心理学依据

课堂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必定会有心理活动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首先,问题设计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产生的。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取的最直接的手段,良好的问题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梯度有层次的内容,能激发其兴趣和潜力,使学生超越自我,迈向下一个最近发展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问题设计最重要的心理学基础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某种环境下依靠他人的援助和必要的学习材料,主动通过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习得的,而不是依靠教师传授被动接受。建构主义学者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关于改革教学的思路和设想,但以问题解决为建构知识的基本途径是他们的基本思路。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划分标准

(一)从封闭式问题到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指在设计问题的同时预先设计好不同数量的备选答案,受访者必须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答案,在历史教学中主要指回忆性或识记性问题。例如,“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主要指挥官是谁?”等。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构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得到答案,或是教材只提供了资料而没有结论的问题。它与封闭式问题的本质区别在于探究的宽度更广,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多层面的收获。在设计这类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且更形象的历史细节以及更新的史学界的研究成果等。

(二)从记忆性问题到实用性问题

教育心理学认为,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表象到本质是人们认识问题的基本规律。同样,有效的历史课堂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梯度。问题设计的梯度是由问题本身的深度决定的。依据问题深度的不同,可将历史课堂问题分为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和实用性问题。其中,实用性问题又可分为对比性问题、论证性问题(史料分析性问题)和历史评价性问题。对比性问题又可细分为历史人物的对比、历史事件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和中外历史的对比。当然,关于历史课堂问题类型的划分远不止这些,但无一不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上的。因此,从问题类型角度来说,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必须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切记要善于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类型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将问题设在学生知识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准则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之前,必须要清楚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准则。所谓准则,就是人们在进行某种行为时所必须遵循的标准和原则。历史教学是通过历史学习来培养人的活动,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历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坚持科学性、层次性和现实性的问题设计准则,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防止历史教学偏离为学生服务和促进素质教育的轨道。

(一)科学性

相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获取历史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史料、阅读史料和鉴别史料的能力,进而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整理、对比和总结,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这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历史学科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思维,它要求历史教师科学地设计历史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思维。同时,科学性和严谨性是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这也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在史料分析试题比重不断增大的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也必须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学科的科学性特征。可以说,历史问题的科学性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首要原则和必要前提。

(二)层次性

首先,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是建立在历史学科特点之上的。历史学科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史实的掌握,第二层次是史实材料的运用,第三层次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扩展。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历史学科能力发展规律,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层次性原则,从易到难设计问题。其次,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也体现在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力水平。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年级层次。高中历史学习主要可分三个层次:高一阶段为基础掌握层次,问题设计主要以记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为主,注意与现实结合,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了解历史学科特色。高二阶段为知识运用层次,问题设计应适当增加理解性问题的比重,并依照教学内容加入实用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做好准备。高三阶段为能力扩展层次,由于进入高考备考阶段,学生经过前两个层次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能力,因此,这一层次的问题设计主要依据高考命题趋势,以实用性问题为主要形式。二是班级层次。在同一个班级当中,虽然学生处在同一个年级层次,但由于智力、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均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问题的设计要量学生之力,分步设疑,逐层递进。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所有的问题设计不能因为片面追求教学进度而仅考虑一部分学生。否则就会出现学生总是“启而不发”的现象,反而会降低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现实性

历史即过去发生的一切事物,它不能复制,更无法重演。高中学生没有真正接受过历史专业的熏陶,通常会有历史与现实无关的想法,认为历史是很遥远的事情,无法正确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要求具有现实性,以现实和历史之间的联系为出发点提出问题,缩小学生与历史的距离。问题设计坚持现实性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探索历史问题的现实空间,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总是前后相继的,今天的事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只有理解了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实,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

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关于问题设计的讨论,实际上就是为了回答“问什么”和“怎么问”两个问题。其中“怎么问”对应的就是问题设计的策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就是为了指导高中历史教师解决“怎么问”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将问题设计的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际中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疑问

问题情境是指预设情境与学生己有知识产生冲突,激发学生急需解决疑难问题的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建立在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层次性和现实性基础之上的问题设计策略,是问题设计的核心。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能自发地生成各类疑问,形成探究问题答案的动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展示各种形式的史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文物等。我国历史悠久,史料浩如烟海,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相较于其他学科,情境创设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有显著优势。例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8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一节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时期的一些资料。材料一:区党委: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和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全柳州区各级党组织和三百四十万各族人民解放了思想,以冲天的干劲,大搞群众炼铁运动,并全面开展了共产主义大协作,截止十月十八日不完全统计,全专区生产生铁35万6千6百45吨,完成区党委给予我区今年全年产铁15万6千吨的百分之二百二十八点六。在群众炼铁运动中,出现了日产二十多万吨生铁的鹿寨县,日产六万多吨生铁的环江县……我们将继续大力贯彻小、土、群的方针,力争在月底前超额完成全年炼钢任务,以及超额完成煤、铜、石的任务,坚决发射炼钢卫星三天,特此报喜。中共柳州地委1958年10月21日———《广西日报》柳州地委向区党委报喜:超额完成今年产铁任务一倍多材料一通过夸张的数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鉴阅史料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让学生产生疑问并跟随教师的思路,以时期的“浮夸风”为切入点,深刻理解是左倾冒进的产物,其错误的根源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也可作为辅助手段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或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带领学生跨越时间,亲身感受历史人物的所感和所想。但无论以哪种形式,都要注意判断所选材料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符合教学主题和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突出重点,拒绝形式

“为提问而提问”是传统教学方法中问题设计的“症结”。有些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满堂问”的形式,导致枝节横生,重点不清,或所提问题与教学主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维活动,影响教学质量。实际上,这种症结的“病根”就是这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设计的含义。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预算的一个过程,换言之,设计应该是精心的,是符合实际的,是思想与目标的结合体。因此,设计是问题设计的中心,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精髓。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力对设计的问题进行有机整合,突出重点,联系实际,使学生能从问题中有所收获。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更具体一些来讲,就是教师要在教学的核心处和热点处设置疑问,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学生积极思考非常有利。

(三)主次分明,积极参与

为了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需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心理。由此才能保证所设计的问题主次分明,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来。与此同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求异”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求异”,就是质疑,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索,主动创新。这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加强自主设计的意识,而且要善于鼓舞和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历史教学问题的设计,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寻找问题的洞察力和生成问题的执行力。让学生不仅在疑处解疑,更要在无疑处生疑,这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不懈追求。总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关系到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把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层次性和现实性,设置适度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同时,教师也要通过问题设计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克礼.历史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丁念金.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邱云青.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及其问题[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王明强.论历史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119.

[5]竺剑英.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6):56-57.

作者:姚远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