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历史在学生的眼中可能是老古董,陈旧而死板,缺乏时代感。其实不然,历史是鲜活的,是与时俱进的,而造成学生形成这一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积极探索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形成了“提问—质疑—讨论—总结—拓展”的授课思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大展拳脚,正所谓不拘一格,妙解课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实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和探究精神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要激发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针对特定的课题,主动探究,大胆质疑,通力合作,并分享探究成果,升华个体情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快乐,懂得团队精神,领悟了求真务实的内涵,历史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一、提问,创设探究情境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对历史知识、观念的实际应用,富有趣味性和操作性。探究式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让他们享受研究、钻研的乐趣,从而激发历史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从“学会”逐步过渡到“会学”,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这一切都是从提问开始的。在《新文化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大屏幕展现了的场景,将学生带进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新文化运动是在何种背景下发生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不时互相商量。第一小组的学生说:洋务运动、相继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还找不到一条出路,中国何去何从?于是,爱国知识分子掀起一场生机勃勃的新文化运动。第二个小组的学生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光是从身体上拯救国民是行不通的,一定要从思想上改造国民。这次运动的发生是必然的,是中国人民探索出来的新的自救之路。就这样,他们自发地整理新文化运动内容,包括主要内容、成果、意义等,并分条记录在任务表中,一目了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历史教学中的助燃剂和推动剂,亦是让学生燃起探究欲望的动力。在巧问妙引下,高中生透过历史现象看到更多深刻的道理。
二、质疑,鼓励个性发言
传统历史教学过于沉闷,教学过程总是一成不变,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剥夺学生的发言权,导致课堂缺少波澜。“尽信书不如无书”,高中生思维敏捷,有自己的认识,希望找到一个表达的平台。在探究式学习中,我将这个权利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畅所欲言,甚至会包容他们的“奇思怪谈”。这样一来,学生学会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在质疑中提高认知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技迅速发展,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倍增,朝着共同体的趋势迈进。大屏幕上,海尔集团北美总部在纽约成立,这意味着什么?有的说,这说明中国制造已经开始迈进世界商圈,中国企业正在与世界接轨。就在这时,一个学生说:中国企业能与国外的企业抗衡吗?另一个学生随声附和道:中国敞开国门,会不会“引狼入室”,将大蛋糕分给那些世界企业吃,中国自己吃什么呢?面对学生的种种思想,我鼓励大家继续深入探讨,经济全球化面前,有了困难,我们就知难而退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呢?高中生喜欢挑战,喜欢“鸡蛋里头挑骨头”,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敢于表达个性见解,激发潜能,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讨论,碰撞思维火花
“独木难成林”,探究式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就某个知识点展开讨论。交流的机会增加了,他们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将自己的感悟告诉大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达成共识。这种团队的氛围和分享的乐趣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比拟的,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努力、坚持、分享、成功等,收获颇丰。在《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中,内容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及罗斯福新政的意义。本着“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原则,学生们思维非常活跃,从归纳、演绎到交流、讨论,课堂上绽放思维之花。“他推翻的先例比其他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其他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其他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怎样评价罗斯福呢?一个同学读了搜集到的罗斯福身残志坚的故事,让大家认识到罗斯福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伟人。一个同学拿出了1929~1933年间经济危机的数据,说明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指出罗斯福力挽狂澜。大家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各有亮点。讨论让历史教学向纵深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锤炼。课堂上越是有不同的声音,越能证明他们在思考,教学效果自然大大提升。
四、总结,评价学生表现
总结环节是师生合作的时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概括,梳理出一条脉络。同时,对于各个小组的表现,我也会给予中肯的评价,由我和学生一起评出本堂课的最佳表现小组和个人,为他们点赞。学生的努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自信心增强了,对历史学习的投入更多了。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探究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从促进因素、农业技术、土地制度、劳动能力等,找到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轨迹。对于他们的表现,我给予了中肯的评价。第二小组的学生说: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从大禹治水、都江堰的修建到王景治理黄河……思路清晰,事例丰富。第三小组的学生说,如果没有繁重的赋税,古代农业发展水平可能会更高。不得不说,他们从反面做了思考。总结,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开始。在总结中,学生夯实了基础,同时也会提出新的疑问,这样探究就会继续下去,没有止境。
五、拓展,做到学以致用
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功底后,我们会开展各种拓展训练,有时是习题训练,有时是历史材料实证,有时还会为他们预留课下实践课题,让他们将探究的触角延伸到社会中、生活中,锻炼搜集、鉴别、整理、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学以致用。在《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有了时空观念,全面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重点探讨了儒家思想。我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论语》《孟子》等儒家作品的读书活动,举办了读后交流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21世纪,孔子的思想必将更加璀璨。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肯定,更是对儒家思想的肯定。那么,你怎么看呢?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仁是基础,这样才能做到爱人。正所谓天下归心是也。有的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典型的民本思想,是先进的执政理念。还有的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很科学,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学古知今,历史的魅力正是如此。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不拘一格,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探究”为武器,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有思考,有合作,有发言,有争论……我相信,高中历史教学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在那里迎接我们的是旭日东升,是朝霞满天。
作者:邓金龙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杨敏.高中历史基于“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25).
[2]唐晶.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