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讨(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讨(10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课堂学习法应用

[摘要]

教学方法是课堂的灵魂,高中历史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在历史课上应用合适的方法来学习历史,才能会学历史、学好历史。将“读、讲、思”学习法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感知教材,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读、讲、思;应用

高中历史教材与初中历史材料相比,其难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增加。高中生只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历史学习上有所突破。如何让学生将“读、讲、思”学习方法有效地运用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将“读、讲、思”学习方法的引导与历史知识的教授相结合,教会学生怎样认识课文、应用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读”———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

在学习任何知识前都需要先感知知识,阅读无疑是最直接的感知方式。学生通过阅读将文字转化为自己脑海中的信息,就能直观地接受所学知识。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教师就应该围绕学习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浏览,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只有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抓住课文中的重难点,收获也更多。例如,在学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1)孝文帝改革前期,提出了哪些改革措施?(2)孝文帝迁都的原因。(3)迁都后孝文帝改变了哪些风俗?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边阅读边思考,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这样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让学生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要讲授的课文,也可以是有意义的课外材料。在为学生讲解课堂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还可以为学生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片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教师在推荐或展示课外的文章或书籍时,选择的内容一定要适合高中生阅读,难度不要过高或过低,课外的知识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例如,在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查找当时报纸上的报道让学生阅读,以更好地了解新中国的科技进步,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二、“讲”———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填鸭式地为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这种方法只能收到一种“水过地皮湿”的效果,学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新课改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了上述“读”的过程,学生已经理解了相对容易的知识,教师就不必再重复讲解这些知识。教师只需作为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纠正学生错误的理解,讲解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解答学生存在的疑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还可以利用省下来的时间为学生拓展一些内容,丰富历史课堂的知识含量。教师在为学生答疑解惑时,要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感受,照顾各层次学生的需求。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章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与学生互换身份,让优秀的学生提前备课并在课堂上讲课,教师则坐在下面作为“学生”对“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学习《近代科学之父牛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提前对这一课进行学习,尽自己的能力深入地理解课文并查找相关资料,然后代替教师讲课,而教师则变成“学生”向“老师”提问:“你还了解牛顿的哪些发明?”“你为了讲解这节课做了哪些准备?”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抓重点,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思”———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有“读”和“讲”,还要有“思”。思就是要让学生思考、理解,并通过反思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正。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反思前,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同时也要监督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甚至书中的权威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在课堂上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只有通过反思,学生才能不断地进步,增强学好历史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探索未知的能力,拓展知识面,提升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例如,在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两极格局的形成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为什么苏联和美国能成为两强,它们有什么优势?”“大国强权的局面能打破吗?怎样打破?”“中国在这种形势下受到什么影响?”等。接着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不受课本限制,大胆、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总而言之,“读、讲、思”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三个步骤,互相结合、互相促进,运用好这三个步骤,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课文,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作者:闾新华 单位:江苏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历史课堂影视资料应用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量的影视资料被作为历史学习的一种方式,广泛地应用在历史课堂之中。历史教师恰当运用历史影视资料开展历史教学的途径有:巧妙导入,不露痕迹;处理好衔接,自然过渡;注重思辨,引导质疑。

[关键词]

高中历史;影视资料;精彩课堂

历史影视资料,或以电影为载体,或以电视为载体,通过演绎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将历史重现。而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源于历史却又高于历史,为了取得理想的观影效果,往往加以艺术化。但即使如此,影视资料的历史价值依旧不能忽略,它依旧是我们了解历史、反思历史的工具。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影视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历史学习的沉闷现状大为改观,它让历史“活”了。

一、巧妙导入,不露痕迹

影视资料,通过重现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课本生硬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和具体。它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比如有次上课前,笔者将影视资料准备妥当,等上课铃声响过后,笔者便直入主题,跟学生们说道:“今天,我们先不讲课,大家先看一段视频,看过视频后我们再开始今天的课程。大家要集中注意力咯!”说完后,笔者便开始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一个片段。视频看完后,学生们一个个神情凝重。有的学生愤愤地说道:“日本人太可恶了,从我们这里学了这么多的东西,反过来侵犯我们,侵略中国,害得我们损失了那么多的英雄,那么多的官兵,那么多的军舰,还逼着我们签订《马关条约》,掠夺白银,强占土地。”这时笔者开始讲述道:“这次海战发生在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描述了蓄谋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故意在中国海上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的过程。由于李鸿章等人极力主张求和,使得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而以邓世昌为首的爱国官兵则坚决抗战,与帝国主义抗争到底。最终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影视资料的恰当引入,既可以活跃课堂,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真相,加深历史印象。同时,影视资料中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好素材。

二、处理好衔接,自然过渡

历史影视资料往往可以给我们提供课本上没有的细节,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拓展视野,增长历史知识。比如在一次授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当年实业救国的情景,笔者在讲述洋务运动在近代工业上的贡献时,插入一段当时中国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学习近代技术为时三分钟的影视资料。视频结束后,笔者给学生几分钟思考视频有关内容,又继续课本内容的讲授。然后在讲述张謇实业救国时,笔者又播放一段介绍张謇的一生以及他兴办实业的过程为时五分钟的视频。这两段视频与文字内容相互呼应,学生学习效果不错,他们表示:“本来老师讲完时,我们脑中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是视频一播放,立马将我们脑海中模糊的概念清晰化了,我们更容易理解了。”讲到重难点时,一段影视资料的衔接,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还可以自然过渡,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三、注重思辨,引导质疑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电视和电影是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影视作品来观看时,对于那些歪曲历史或与历史不符的影视资料要坚决抵制,以防影响自己的价值观,甚至误导周围的人。比如在一次授课时,笔者给学生放映了影片《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再现了当年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的事实。法国作家雨果得知这一消息时十分愤怒,并为法国感到羞耻。播放结束后,笔者问学生:“我们只知道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殊不知当年的真相并不是这样。其实最先进入圆明园抢夺的是我们中国人。”学生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十分惊讶:“怎么可能会是这样呢?”笔者接着说道:“所以现在大家用十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纷纷讨论了起来,然后由笔者揭晓答案:“清朝后期政府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情绪高涨,对朝廷十分不满。当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后,为了发泄自己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民众闯入圆明园进行抢夺,甚至还为英法联军带路抢夺中国的财产。”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实。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也很近。对于历史,我们要学会分辨,敢于质疑,千万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历史影视资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的运用,要遵循巧巧妙导入、处理好衔接、注重思辨的原则,才能收到不露痕迹、自然过渡、引导质疑的效果。

作者:朱益林 单位:江苏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课堂研究

[摘要]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程度,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当中。采用组织编演历史剧本、历史知识辩论赛、专题探究这三种创新教学方式,能让高中历史教学更加高效,学生有更多收获。

[关键词]

高中历史;创新课堂;生动高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编演历史剧,并在编演历史剧的过程中展示个性,而且要引导学生开展历史知识辩论赛、专题探究,让高中历史课堂更加“时尚”和富有人文性,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外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一、组织编演历史剧,展示学生个性

高中历史教材有许多历史知识,学生应当将这些知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联系起来,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但现实中很多学生都没能掌握好这些知识。针对这种现象,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材鼓励学生自行编制历史剧本,并在课堂上表演历史剧,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展示学生的个性。比如,笔者在为学生讲解高中历史教材中《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时,先为学生大致讲解鸦片战争发生的起源。英国为扭转中英贸易的逆差,违反国际贸易道德,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这个时候,湖广总督林则徐等开始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泛滥对中国的毒害,于是便有了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从而拉开了帷幕。学生大致了解了这部分的内容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所讲述的鸦片战争内容来编制剧本,并在课堂中进行表演,展示不同小组的《鸦片战争》剧本和学生个性。其中有个小组的学生在编演这部分内容时,有几位学生分别扮演林则徐、道光帝以及清政府的其他大臣。扮演清政府其他大臣的学生与林则徐一起上书道光帝,痛心疾首地陈述鸦片泛滥对中国的危害,形象生动地呈现了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历史。还有的小组通过编制有关虎门销烟的剧本,详细展现虎门硝烟时的历史场面。通过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制剧本,并在课堂上加以演示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他们探究相关知识的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个性的平台,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组织开展历史知识辩论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某一历史事件开展历史知识辩论赛,使学生得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检验自身所学的知识是否牢固,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讨相关知识。比如,学习高中历史教材中《大众传媒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并了解学生的日常知识储备如何,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历史知识辩论赛,让学生按小组分为正反两方辩论“影视业更重要还是报刊业更重要”。学生在开展辩论赛的过程中,都会用自己的知识来反驳对方观点。学生感受到其他同学丰富的知识储备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好胜心,从而激发更多学生深度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强化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三、组织专题探究,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是纵横联系的,历史高考也不是只考某个历史事件,而是会针对某一历史事件加以延伸拓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就教材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加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开展专题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体系。比如,笔者在为学生讲解《太平天国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先为学生讲解了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天朝田亩制度》的具体内容。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这部分内容后,笔者要求学生就这一专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并在比较学习的过程中理清相关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要求学生就该课内容进行探究,弄清楚和真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真正原因,促使学生得以深刻理解该课内容。教学实践证明,高中历史教师在学生了解基本历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探究,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有关历史时间表的记忆,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具体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清楚历史的前因后果,从而从容应对各种历史考试。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师运用组织编演历史剧、历史知识辩论赛、专题探究这三种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展示自身个性,激发学生丰富历史知识储备的动力,使学生有效建构起相应的历史知识体系。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地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而是应当适当地加以创新,使高中历史教学生动高效。

作者:冯金陵 单位:江苏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第四篇:讨论式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并增加了讨论交流的时间。一些教师通过利用讨论式教学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教学效果,但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改革后的产物,在应用方法方面还不是十分科学完善,这也就使得很多教师并没有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广大历史教师只有找出影响讨论式教学效率的因素,并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讨论式教学的优势,真正实现素质化教学。

一、深刻理解讨论式教学的内涵

讨论式教学的核心在于“讨论”,这是和传统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区别。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利,引导学生们真正地参与到讨论中。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地理解讨论式教学的内涵,或是对这种教学方法理解的较为狭义,比如教师也会让学生们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发表看法。但是,真正参与讨论交流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又成了旁观者。这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讨论式教学。教师要深刻地理解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引导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教学中,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发出自己的心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后,他们学习的激情才会更加强烈。比如,在讲解“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从多角度认识对外开放,从历史角度、世界角度、发展市场经济这几方面展开交流讨论,对每个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小组划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讨论交流的可操作性,使得教师能够对整个交流讨论环节进行有效的调控,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对外开放的必然性以及对外开放的特点。除此之外,进行讨论交流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深刻地理解讨论的内涵,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丰富讨论交流的方式,有效地发挥讨论式教学的作用。

二、精心准备问题,引发学生多元化观点

为了保证讨论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进行充足的准备。首先,教师需要精心地设计问题,因为讨论不是毫无目的的,需要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阐述自己的看法。因此,问题质量的高低影响了讨论活动效率。在问题的选择上,教师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更不能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讨论交流,让学生们在讨论中获得更多的感悟。比如在讲解“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不能随便找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就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们通过学习、交流讨论这部分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让他们了解到我国为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然后,教师就需要多方面收集一些新时期外交的材料,在课上引导学生们阅读相关的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们进行讨论交流,在学生们进行内部讨论交流后,教师要让每个小组成员出一个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阐述,教师再对他们的见解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他们进行鼓励和纠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完善他们的知识系统。准备环节十分重要,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讨论式教学,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搜集资料,设计教学方法。做好了前期准备,设计好了优质的问题后,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引发学生问题多元化观点。

三、丰富指导经验,保证讨论式教学的有效实施

讨论式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权利,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讨论的过程并不是无序的,教师也不是无所作为的。相反,要保证讨论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学生讨论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能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决定了讨论式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首先,教师要善于把握开展讨论的时机,并要善于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在讲解“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我让学生们就“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对外开放的区别”展开讨论。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后,无从下手,我发现学生们讨论的效率比较低。这时,我对他们进行了引导,让他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开放前提、开放性质、开放目的、开放结果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帮助他们明确讨论的方向,有效地提高了讨论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时,对学生的错误观点不可立即否定,可以先让学生阐述发表这种观点的原因,很多学生可能会在阐述原因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广大教师要对讨论式教学方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完善讨论教学的方法,引导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交流中。同时,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引导能力,发挥出在讨论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保证讨论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者:顾梅玲 单位:江苏建湖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高中历史知识丰富,涉及中外很多的历史学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历史知识的考察越来越严格。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生要加强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出学生集体的智慧。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越来越注重合作,因为合作学习法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共享,同时能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想象,有利于高中生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注重合作学习很有必要。

一、注重学生提前预习的合作

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由于历史学习内容繁多,很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精心预习才能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游刃有余,在高中历史中涉及国内外几千年的历史知识,人物关系复杂,作为高中生而言,预习也是一件庞大的工程。高中学生应该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一起预习历史学习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工业革命的时候,涉及大量的知识点,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时间、过程、成就、影响,而且工业革命经历了两场变革,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学生还要重点找出它们的不同,如果需要预习和查找资料,一个学生的工作量就比较大,如果学生之间可以在独立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分享,就能够查漏补缺,帮助高中学生了解更多的学习内容。其次,学生也可以在预习之前就进行合作分工,几个学生分开查找资料,大家集中精力去寻找每一部分,就会更加精细,这样每个人预习完之后在正式上课之前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把所预习的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分享和交流,学生就能很快在短时间内预习到更加全面的资料和内容。合作预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前提,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能够精诚合作预习和共享资料,高中学生就能够在历史的学习中事半功倍,让历史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二、注重学生课堂交流的合作

合作学习的方式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为高中学生来说,除了要在预习之前进行学生的交流合作之外,学生自己在课堂学习中也可以进行答疑解惑。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正式讲课的时候,会根据所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以及意义等,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的时候会想到金融危机等事件,与世界很多国家的政策相联系,因而教师或者学生在课堂上都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和事件,为了让学生理清楚历史事件以及很多国家的政策原因、政策事件等,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课堂上交流的更多机会,在提到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历史事件时,可以结合中国的情况进行比对,了解一个国家决策的重要作用,高中学生的学习量大,如果自己去想,有时候不能够想通更多的历史事件和背后的原因,但是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在学习过后,就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当大家聚集在一起进行思考的时候,就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达到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前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合作的机会,让更多的高中生通过合作的方式真正学好历史知识。

三、注重学生课后评价的合作

高中历史知识繁多,很多的内容需要学生课后的积累和回顾,此外,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学生之间除了要进行预习和课上学习的合作之外,还要注重课下的合作学习。历史课程不同于数学的学习,学生很有可能就会疏忽练习和回顾,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之间可以合作进行历史课后复习的监督与检查,比如,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原因以及意义等,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进行监督,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进行提问,让每个高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重视起来,自己的学习可能就会偷懒,但是在一个团队或者集体进行复习和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对自身的学习作出更多的规划,为了自己的荣誉与团队的利益,也为了帮助自身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生之间应该定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查和监督,让团队的学生通过更多的讨论和交流得到更大的进步。其次,在历史学习中还要有一定的题目练习,高中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不论是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还是论述题等等学生都会遇到与参考答案不一致的地方,而学生之间如果在课下能够通过更多的合作分析就能有效解决自身的疑难,让更多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与交流学习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成功与进步,让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历史的考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作为高中学生,要学会在自身独立思考同时学会合作学习,不论是在历史学习的预习中还是在课上和课下的交流学习中,教师都要重视让更多的学生在课下合作学习,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自身遇到的一些历史问题,从而帮助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作者:陈?琳 单位: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二中学高三23班

参考文献:

[1]徐梦梦.构建以“合作学习”为特色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J].经贸实践,2015,(16):254.

[2]宫富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23):306.

[3]安欣娜.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思考[J].学周刊,2015,(19):100.

[4]朱霜明.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2):78.

第六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摘要】

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一大要求。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更是应该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顺应当下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潮流,并促进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作为高中生也要深入了解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且合格的高中生。本文以人教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为例,并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展开浅析。

【关键词】

自主探究能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所发起的一种挑战。纵观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早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新课程对于高中生培养的要求了,所以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深入学习历史相关知识。总之,作为教师能够将这种意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

1.1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考试

虽然当下应试教育受到了冲击,但是考试依旧是当下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不过近几年高考的题型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考察。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种检测、考试的题型,这样也才有可能在重要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而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则只能完成最基础的题型,更无法拉开与他人的巨大差距。

1.2利于学生认识生活和自我

学习高中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现在和预见未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他们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背后所暗含的精神以及文化,并对当前所生活的环境有更深的了解,甚至可以通过自主探究能力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比较合理的判断和预测。除此之外,还能够从过往历史的失败故事中吸取教训,并凭借历史中传递的社会价值观合理的分析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成功或者挫折,从而对未来自身的发展做出相应地调整。

二、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1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想要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历史教师而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就是设置巧妙的内容导入。例如,在讲到工业革命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生活的场景进行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离不开电,因为我们看电视需要电,我们玩手机需要电...由此可见,电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了。通过简短的导入,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做哪些事情还需要电,并借此提出问题:那么你知道这么重要的电能源是谁发明的吗?它又是如何改变并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呢?接着就可以趁着学生意犹未尽之余进行相关工业革命知识的讲解了。而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感觉贴近生活,激发自身的兴趣,还利于教师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

2.2让学生从基础学习法中学会举一反三

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种,而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妨从最基础的方式着手。鉴于历史知识中涉及大量的时间、人物等内容,所以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使用比较常见的谐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用此种方法,学生就能理清思路,而且加深对知识的把握。等到这种最基础的方法掌握之后,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尤其是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可以尝试探寻更多的学习法。比如:之前在记忆的时候都是将时间、人物、事情进行拆分记忆,但是掌握了规律之后,就可以把同一个人在历史中所做的所有事情,包括时间等内容进行串联,这样也就使得知识不再是零散的。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

很多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交流而得到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主导理念,而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表对于战争的看法,教师不应该一味地照本宣科,让学生做好笔记,而是要鼓励学生自由的发表言论,至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的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成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尤其是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答题的速度和质量都会得到提升。

2.4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

现在各大中学的教学设备设施都有所完善,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的加以利用,这样教学的效果才更加凸显。虽然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时间已经比较长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还是仅仅只停留在有趣的故事上。鉴于高中生对于直观性的东西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借用多媒体把历史故事通过更加形象生动、轻松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那么不仅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够有效的渲染课堂教学气氛,并在潜移默化中极大的提升学生各方面自主探究的能力。比如:教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们所造成的伤害进行教学,无论教师如何表述战争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实际都无法让学生想象的到。反之通过多媒体进行相关图片的展示,学生则能更加清楚直观的比较出第一次战争和第二次战争的残酷性。

三、结语

自主探究能力是高中生所应该具备的优良学习品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的一大表现。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不仅能促使学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虽然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最有效的是哪一种还有待探寻。

作者:范爱华 单位:启东市江海中学

【参考文献】

[1]朱汉国.高中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第七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提升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广大历史教师需要通过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能够得到学习兴趣的激发、探究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观的真正提高。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由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全面改革,新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使得教师需要通过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实现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几点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建议。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强化课堂导入质量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积极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师生在整堂历史课都处于兴奋热烈的氛围中。所以教师必须提前全面掌握教材,之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导入的设计,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目的。这是因为课堂导入的成败将直接决定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积极主动性的高低。一般而言,教师的课程导入可以通过提问问题、讲述故事、悬念设置、温故知新、开门见山等多种方法实现。

二、信息技术丰富教学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教科书和相关的历史文献进行知识的传授,很难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由于历史课程所讲授的是过去之事,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描述难以将历史史实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达,所以在这个背景下,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就显出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历史课堂,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所带来的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展现方式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拥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进而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史实,掌握其中的历史意义和内涵。举例而言,在讲解“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分别播放《鸦片战争》《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南京!南京!》等影视剧作品,让学生建立更加直观的形象,从而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当然,并非所有的历史内容都需要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在“诗歌、小说与戏剧”的课程讲解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传统诗歌的交流、诵读和赏析体会中国文学的深厚内涵,而这种精神上的积淀和积累是多媒体无法达到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应当注意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真正提高。

三、创设情境增强效果

除了多媒体,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学生对历史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很多学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因此无法体会和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而创设情境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感受到穿越回历史的现场即视感,进而能够更加设身处地产生相应的思想和情感。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体验百家争鸣的感受,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芈月传》中关于四方馆的相关片段,之后告诉学生真正的历史中这样的情景是发生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里,再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以“思想的多元与统一”为题,模仿电视剧和相关史料中的场景进行辩论和表演。一时间,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感悟到了历史,为有效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四、有效渗透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核心,一切教学的设计都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讲解历史具体内容的时候必须把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教学内容同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同类问题中进行触类旁通的分析。举例而言,学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各朝展农业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形式的异同,让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知识,诸如利用统治阶级的重农政策、兴修水利工程、改进生产工具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学生在之后的相关内容学习中有效提高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今,课堂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每个高中历史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新课改的推动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下,教师需要通过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热情,同时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真正提高。

作者:林长元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琼.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6).

[2]孙晓民.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1(10).

[3]杨晋平.浅谈多媒体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第八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用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以记录人类发展与进化的学科,涉及范围极广,包含人文、科学、艺术、政治等多个领域,是一门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学科。正是因为其内涵丰富、知识体系繁杂,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起来难成体系,学习效率低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低下是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的主要原因。高强度的学习精力的投入与低比例的学习效果的回报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一、细致科学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上课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学生的基础素养和学习内容为基础,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考试大纲,力求每一次教学都主次分明、有的放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为根据,以学生的学习素养为基础。这就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教学需求是相契合的,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不会造成教师在教学资源上的浪费。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安排,让他们事先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每一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能够达成高度一致的教学目标,进而目的明确,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造性的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立足于宏观角度对教材进行建构,并适时地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二、有趣新颖的教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需要对教学问题进行新颖而有趣的设计,以趣味性为媒介,以启发性为目的,在探索中求得真知,在思考中实现自我发展。

1.历史教学问题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历史这一门课程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更应好好把握住这一教学内容的特征,适时引入轶闻史实或者名人趣事,设计新颖有趣的探究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思维的高度集中下进行思维的锻炼和知识的积累。

2.历史教学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新颖有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第一步,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并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累历史素养是第二步。因此,教学问题的设计也应当具有启发性,以好奇心来引导学生追求知识的真理,探寻事物的本质。对于教材,教师要进行熟练的掌握和分析,以最适合设置问题的位置为切入点进行启发性问题的创设,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1.建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需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课堂中,要始终保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其中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不仅仅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引导,更需要学生从内心真正意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是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参与者。只有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才能实现课堂参与率的大幅度提高,为建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要创设开放、平等的教学方式,给予每一位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在教学方式层面,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而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新模式来塑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氛围。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脱离了教师的束缚和压力,与同学进行探究能够迸发出更多的活力,学生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乃至最终的解决问题,教师只需要在一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即可。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不断推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向前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每一位学生的自我展示,让每一位学生在获得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教无定法,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是没有可以遵循的一成不变的方法和规律的。对于教师而言,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是教学活动始终不变的宗旨和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心里需求和历史学科的本质属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乃至最终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张裕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第九篇:高中历史课堂让学引思应用

【内容摘要】

让学引思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其本质是通过教师放手,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认真投入教学活动,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探讨让学引思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的态度。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让学引思;方法策略

2016年秋学期开始,我们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提出了“让学引思”的教育教学改革行动。为此,我们高中历史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心甘情愿地“让学”,主动积极地“引思”。让教师的“教”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我们要集思广益,落实历史学习任务时要切实从严,确保学生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讲解历史问题时,我们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让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通过“让学引思”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首先,让学引思的过程也是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示范引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我们既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也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历史问题,而要注意示范,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其次,让学引思的过程更是一个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只有启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让学引思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让学引思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学习,在积极的思维中发展,在积极的思维中成长。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渴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二、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是让学引思背景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越大,他们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增大,他们的学习效果当然就会更好。再者,我们要通过史论结合,形象鲜明地呈现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史”作为历史教材,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有关历史本体的认识内容。当学生能自觉地、经常地和有针对性地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之喜悦。从而体验到历史课的真正魅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内在兴趣,尽情感受成功之喜悦。因此,践行让学引思,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要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抓手,利用好课堂45分钟。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启动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在积极的思维中找到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勇气。让学引思的课堂应以创新、实践为主线,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应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去。

三、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家都知道,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上课伊始,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把学生逐渐引入自学之门。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最优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温暖的充满阳光的课堂中获取信息,增长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同时提升创新能力。在自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比较,把历史上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比如在教高一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节《美苏争锋》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让学生了解雅尔塔体制以及杜鲁门注意和马歇尔计划,并逐步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进一步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总之,在自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巧妙提问。用丰富多样的问题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让学生把关键问题掌握准确。

结束语

总之,盐城市教育局推出的让学引思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有个性地成长提供了新的平台。作为高中历史老师,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做探究性课堂的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作者:周冬霞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

第十篇:高中历史课堂网络影像资源研究

摘要:

将网络影像资料合理融合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历史,并提高其搜集、分析、汇总信息的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和质疑精神,领悟历史学习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网络影像资源;高中课程;历史素养

对于很多高中生而言,历史就是讲述过去发生的事件,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描述和书本材料的内容,他们很难产生融入感,久而久之对学习历史会失去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中,历史教学资源的范畴不断的扩大,利用网络影视资源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对策。这些资源涉及文献纪录片、历史文化专题片、各大卫视的历史专题节目,还包括讲述历史故事的各类影视剧作品。有了它们的加入,高中历史课堂告别了过去的沉闷和机械,迎来了新鲜、活泼、丰富、多元的教学局面,高中生的历史素养也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一、创设情境,建立时间维度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网络影像资料的加入,使高中历史课堂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导入新课时,笔者为学生巧妙创建各种情境,把学生拉回到过去的场景中,产生一种“穿越”之感,感受古代的民俗风情,感受异国的民风,从而做到知世论人、论事,强化其时间维度,更好地把握特定背景、特定地域、特定环境下历史事件的原因、作用、意义等。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直接选取了《鸦片战争》的电影片段导入新课。英国侵略者将鸦片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国,中国有很多民众因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甚至一命呜呼,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也在锐减。侵略者居心叵测,要从经济上、精神上压垮中国。懦弱、胆怯的道光皇帝在重压之下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禁烟运动成功了,但却成为战争的导火索,英国侵略者趁机占据中国……十分钟的剪辑片段直接将学生带进了那段历史,他们看到民族的危亡,看到勇者的抗争,也看到政权者、逐利者的懦弱和贪婪,心中激荡着热情。当从文本中找到鸦片战争后签署的《南京条约》的内容后,学生沉默了,香港丢了,几大口岸开放了,独立权利没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让人心疼,更让人悲愤。有了影片的加入,这堂课格外的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可以说,影像资料的插入给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点燃了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领他们不断地深入历史,拨开其神秘的面纱。

二、检索资料,形象探究问题

之前,我们查阅资料,多停留在手动搜索上,费时费力。而在网络平台上,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快捷,只要输入对应的主题,各个相关资料从时间、背景到图片、过程、评价等一应俱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这一点得到突出,学生多了形象体验,便自觉地深入思考,探究更深层的问题,自己得出探究结论,从而建立起立体的历史观。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自学为主的方式,将从网络平台上检索到的资料放在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自学。这些资料包括影像资料《列宁在十月》、《十月革命》、《赤色份子》、《战舰波将金号》、《列宁在1918》等,还有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静静的顿河》,学生完成了自己的自学报告,第二小组撰写的《无产阶级的第一枪》突出重围。他们写道:一个伟大的民族,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演绎了巨大的颠覆和创造,这是属于历史的荣光。19世纪60年代,沙俄政府推进了工业化进程,但同时贫富差距巨大,社会矛盾尖锐,这都是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和条件。在电影《列宁在十月》中,作为无产阶级的领袖,列宁带领无产者发动了武装起义,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推翻了之前的临时政府,取得了胜利。不但教师备课时可以搜索影像资料,学生在自学时也可以搜索。在笔者整理的历史检索平台上,学生如鱼得水,找到了很多影像资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了。

三、印证描述,解决教学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其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就非常棘手。以前,笔者会找来很多资料,反复印证结论,可总带着一丝的强迫意味,学生反响平平。现在,利用网络影像资料印证文本的描述,来还原文本的时代,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更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更为直观可感,且对事件认识更为深刻。在《开辟新航路》一课的教学中,我们重点分析了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文本材料中说这些航海家、冒险家不远万里,甘冒生命危险奔赴东方是为了财富。这种说法对吗?有资料证明,当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当拜金主义开始盛行,全社会对财富的渴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东方就是淘金最好的圣地。《马可波罗行纪》中就记录了这些内容。有学生提出,之前不是已经有了丝绸之路了吗,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原来,当时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旧商路,导致商业危机的出现。种种证据都在印证,获取利益是开辟新航路的主因。《哥伦布》电影片段播出后,学生确信无疑,一首《Sailing》唱出了开拓者的无畏和憧憬。佐证,这是网络影像资料的又一作用。在笔者的课堂上,教学做到了有理有据,有声有色,直达人心。学生逐步养成了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的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四、甄别真伪,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不是所有的影像资料都是无可挑剔的,相反,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影像资料特别是一些影视剧会有“瑕疵”。但这也启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切入教学,即让学生发现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不再人云亦云,不再全盘接受,更逐步学会用“挑剔”的眼光来对待影视作品,敢于向权威发起冲击。笔者所设计的“影像纠错”环节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去伪存真,提高了个人的思辨能力。在《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脉络——早期的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的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国农业水平不断的提高,处处展现着劳动者的智慧和付出。在纠错环节,笔者拿出了《三国演义》中耕作的场景——刘备三顾茅庐时看到农民在田里种植玉米。有学生指出,资料显示中国在十六世纪才引进玉米,显然粗心的导演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到了“赵子龙荣归故里”片段时,父老乡亲拿了很多慰问品,其中有苹果,这对吗?苹果是明清时期才引进的水果品种。学生活用历史知识探究,堪疑纠错。正如清代学者王国维所坚持的“但顺材以求合,而不为合以验材”,认真、严肃、务实,这就是历史学习的精髓。在运用网络影像资料的时候,笔者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他们用事实来说话,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有了网络影像资料的介入,高中历史教学更加的多姿多彩、活力飞扬。把握好适度性、真实性、有效性的原则,将影像资料合理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快乐、主动、深入地学习历史,并逐步提高高中生的搜集、分析、汇总信息的能力,培养其探究、质疑精神,使其切实领悟到历史学习的魅力。

作者:周银华 单位: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