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综述(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综述(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综述(6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课堂历史趣闻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处于摸索和前进中,老师们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开展教学工作和调研工作,总结有效的方法,激活高中历史课堂。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会觉得这门学科较为枯燥无味。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巧用历史趣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高中历史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一、巧用历史趣闻,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的活跃度是教学活动取胜的关键点。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活跃度较差,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结果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低下。针对于此,教师要巧用历史趣闻,将历史故事与本节课要讲解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起来,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教学内容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这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的标志。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对秦朝历史、秦始皇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相应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评判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简单讲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故事,即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成为我国古代的第一位皇帝。在他死后的第二年,属于他的巨大陵墓才完工。到年底,即将登上皇位的胡亥将所有修建陵墓的工匠都杀掉。于是,秦始皇的陵墓只剩下了传说。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墓这一工程动用了70万工匠,历时约38年,耗费了国家税赋的三分之一。《史记》中明确指出:秦始皇陵墓是2000年前人类建筑能力的极限。这样,通过秦始皇陵墓这一历史趣闻来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借助历史趣闻,丰富课堂的内容

尽管历史事件枯燥无味,但是历史故事却充满了趣味性。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将历史故事与历史事件融为一体,丰富课堂的内容,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有趣起来,使学生能轻松地记住历史事件,并对历史这门学科能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讲解《解放战争》这一教学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的基本任务及概况、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当明确了教学难点之后,教师结合当年的历史趣闻来带领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1945年8月28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开始了为期43天艰难、尖锐、复杂的重庆谈判。在重庆谈判期间,的政治秘书王炳南把王昆仑、屈武等介绍给。高兴地请客人们落座。“红学”名家王昆仑说:“此次谈判,恐怕收效甚微。”诙谐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大家再推一把,拉一把。国共两党准会结婚。”侯外庐教授担忧地说:“国民党犹如病入膏肓、风烛残年的老人,共产党又好比一位青春正茂的妙龄女郎。这样两人结婚自然会希望渺茫。”打趣说:“老头子刮刮胡子净净面,不就行了吗?”众人哄堂大笑。尽管众人都怕谈判无果,却抱着客随主便的态度完成此次重庆谈判。这一历史趣闻的讲解便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重庆谈判的艰难和复杂。同时整节历史课堂的内容也丰满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

三、引入历史趣闻,拓展学生的历史素材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目光仅仅局限在历史教材上,并不知道很多流传在民间的历史故事,因此无法准确地看待历史事件。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既要给学生讲解书本上的历史事件,还要适当引入历史趣闻,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历史素材。通过历史趣闻来阐述历史事件,降低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难度,便于学生准确把握历史背景。如讲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教学内容时,新中国初期,中国受到了世界其他大国的排挤。在万隆会议的最后一天,总理参加了闭幕式的演讲,当时有许多国外势力和各国代表都反对中国、排挤中国。然而总理巧妙地提出四字方针“求同存异”,让国外观察员和各国代表都刮目相看,并大赞总理的演讲。历史教材中仅仅是介绍了万隆会议,并没有介绍万隆会议期间所发生的故事,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这些故事丰富学生的历史素材。

四、活用历史趣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很多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时,无法从横向和纵向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问题,只是从大脑中搜索与该历史问题相关的问题,从而机械作答。这种解题方法会影响到解题的准确度,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借助历史趣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便于学生全面认识、准确定位历史学科,形成新的史学观。如讲解《鸦片战争》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着重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让学生认真分析虎门销烟的原因、背景和意义,这样做便于学生全面、准确地分析历史事件,将历史事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起来,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历史课堂氛围本应是活跃、充满激情的。教师与学生这两者并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更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作者:邓金龙 单位:江苏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

历史课程作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进一步了解,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分析问题,并学会从历史角度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本文首先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特征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改进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水平,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某种角度来讲,对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能获得最佳预期效果的教学方式均可视作有效教学。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要想进一步实现有效教学,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转变以往沉闷死板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展开全面的探讨与分析。

一、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特征

(一)学生有效的学

第一,学习效率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极为有限。一般而言,一堂课45分钟,要求教师在有限的45分钟内,将预先设定好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向学生讲解。在此期间,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时间虽然有限,但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高[1]。第二,愉快的学习体验。在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真正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并对历史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与探索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中,并主动融入到教师为其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对具体问题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使其学习欲望被有效调动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发散思维,深刻体悟历史情感。

(二)教师有效的教

第一,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当丰富教学内容,授人以渔,选择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历史基础知识,满足其终身学习的需求,并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2]。同时,教师的有效教学为学生今后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培养其在历史课程上的专业特长,提升人文素养。第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由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发展而实现的,因此,有效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学实践中,历史课堂为教师提供了发现困惑、消除疑问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自身知识储备的增加,充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进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最终促进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因素

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文素养及教学方式等等各方面因素均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表演及适当的笑话等都可视为教师的人格魅力,通过对自身人格魅力的发挥,可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对其产生感染作用。其次,教师的人文素养,即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及历史思维等,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广博的历史知识,促进其综合发展[3]。最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可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进而改进教学效果。

(二)学生因素

在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及认知能力对教学效果均可产生重要影响。第一,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动力,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下深入探究历史知识。如果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较差,那么不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均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第二,所有教学都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实施的,对学生以往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情况充分掌握后实施针对性教学,才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4]。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起到重要的影响。

三、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历史知识的传递者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担负着历史教学全过程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明确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确定教学方式,以不断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可以说,教师因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有效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发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增强人文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充分发挥自身在历史课堂上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积极探索,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而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5]。

(二)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素,在历史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要求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进一步明晰,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要想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自身出发,正确认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及认知能力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尊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放学生的思维。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

第一,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对相关历史情境进行再现,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与历史表象产生直观感受,激发其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图片、文字及影像等方式将历史史实展现给学生,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进而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开发与锻炼[6]。第二,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创设历史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获得正确的答案。在问题设计上,应保证问题的开放性,并保证问题难度适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习积极性。第三,实施引导式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讲授法为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历史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界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势必日益深化。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适应有效教学的发展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在不断反思中提升教学有效性,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海菊 单位:甘肃兰州第六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周桂花:基于有效教学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研究[J].群文天地,2012,01:179.

[2]刘黎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184-186.

[3]陈龙: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概念的有效教学[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5:79-81.

[4]康彬彬:开展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114.

[5]黄金华:基于新时代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4,05:122.

[6]孟丽娟:把有效教学落实为高中历史课程的上位目标[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83-84

第三篇:高中历史课堂气氛探讨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进行开来。高中历史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以史为鉴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中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性阶段,为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阶段,高中历史新课改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探究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引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组织各种激发兴趣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本领,合作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前按照课标进行备课,在上课过程中按照目录给学生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气氛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氛围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讲高二历史(岳麓版)《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各个学派的基本代表人物和指导思想,并指导学生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出战国时期的百家,即“儒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人物的动态图画和简介,使学生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充分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联系战国时期的具体背景,分析百家争鸣的产生背景,进行课堂的学习。这种多媒体教学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它作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促进了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引进“翻转课堂”,活跃课堂氛围

在新课改下,“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进来。所谓的“翻转课堂”,具体地说,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例如,在讲高二历史(岳麓版)《文艺复兴》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指导思想及其实质,同时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带领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深刻影响。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出一些具体问题,即“文艺复兴兴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文艺复兴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树立的基本旗帜是什么呢?你们能举出有关文艺复兴的基本代表作吗?”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并尝试着寻找问题的合适答案。学生在阅读课本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文艺复兴的实质内容是什么呢?文艺复兴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呢?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理解这些问题,并解决学生的疑惑,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使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了有效学习。

三、组织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氛围

合作学习虽然一直被社会和学校所推崇,但是真正落实的并没有多少。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讲授后学生做课后练习,考试之前进行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历史教学和学习方式扼杀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其实归根结底,是不愿意背诵历史。而在新课标上面,合作学习又被放在了重点的位置。例如,在讲高二历史(岳麓版)《新文化运动》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进行的重要标志,思想阵营和重要意义。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在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配合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具体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孔家店’的具体含义?新文化运动为何要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什么?应怎样进行理解?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基地为何在北京大学?”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本阅读,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使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促进课堂的顺利进行。这种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在高中历史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模式”等。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组织新颖的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点,促进有效学习。这个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宣传,学校的推广,教师的实施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实施。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作者:何建明 单位:广东省东源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初探[J].湘潭县湘潭中学学报,2013.

[2]朱学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

第四篇:高中历史课堂历史插图应用

【摘要】

高中历史教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历史知识以及历史价值观的重要的责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用于教学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历史插图作为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不仅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而且也增加了历史教材的信息量。通过历史插图,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对相应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探究和分析,并积极地制定策略优化历史插图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

【关键词】

高中历史;历史插图;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和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相互以配合、图文并茂,能够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从而打破了历史事件空间、时间的限制,更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旧习惯于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结合插图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让高中历史插图形同摆设,没有充分发挥插图的真正作用,不能够利用插图来创新教学,丰富教学的内容以及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有限性,限制了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开展。

一、高中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人的感知通常对图片等对比鲜明的事物较为强烈,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知识认知的过程中。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保持在一个水平,没有较大的突破。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就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感官,让学生的头脑受到强烈的刺激,利用图片的鲜明对比以及更好的表现方式让学生对接触到的信息更为深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信息接收。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讲到《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就有一副两个日本士兵进行杀人比赛的报道这一插图,更能够对加深学生对该文内容的记忆,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历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要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在历史教育的渗透素质教育。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向。充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插图教学,更是有利于学生的审美意识,便于学生观察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激发。比如,在《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这一内容中,文中的插图“中山装”由于独出心裁、别具一格的款式给学生的审美以巨大的重新,同时,对中山装的含义进行深刻理解,增强学生的审美的同事,也理解“三民主义”在“中山装”中的具体体现,更好地完成教学。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

知能并重是教学一贯的教学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用历史插图教学作用正式历史教学知能并重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构建一个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内容中,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各国的武器使用以及伤亡走势图,让学生分析当时清政府失败的原因,通过战场的分析探究清政府的弱势在什么地方,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地理解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二、高中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插图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内容能够起到补充、说明、增强趣味以及点缀教学内容的重要作用,更是历史教学中不可获取的一条辅线,能够不断增强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比如,在欣赏《蒙娜丽莎》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从改插图中人物的微笑入手,从而探索欧洲文艺复兴的精髓和精神境界。比如让学生分析蒙娜丽莎的微笑被世人所称道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了文艺复兴时期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作者的绘画技术精湛,着重表现出了人物的感情和作者的美好愿望,突出“人”,而不是“神”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文艺复兴的中心知识点和重点学习内容,把握课程节奏。除此之外,可以利用插图再现历史事件,更好地进行新课程的导入。比如,在教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内容时,文中所配的插图就是《处理查理一世》,图中体现的是一个穿着华丽衣服的人物被推上断头台,从处死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中引入英国资产革命潮流。再如在教学《独立宣言》这一内容时,通过对签署《独立宣言》现场的插图学习,从现场人物的表情以及风味,可以看出《独立宣言》签署的重要性,从而渗透出北美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获得胜利的原因。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结语】

总的来说,高中历史教学中插图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程导入,设置情景等还能够更好地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加容易和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增强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刘国浩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贲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2】孔祥志.浅谈历史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09)

第五篇:高中历史课堂学生解题技能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历史纵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进而培育学生历史素养。

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需向学生明确事件的脉络,明确容易考查的知识点,了解各历史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明晰大纲。高中历史教师需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解题进行全新的教学方式。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与生活实践中,学生需根据教师引导可增强其自身在思维下的独立思考与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表达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师需给予学生正确方向的引导,学生以此提升思维能力,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由此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及思维方式。教师需明确其所要讲授的历史知识,为学生谋划其是如何应用在考试的解题表达中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意识,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进行适当指导,逐渐提升学生利用自身思维去思考生活中出现的历史应试解题课程相关的问题,由此提高高中学生的历史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解答有关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的题目时,其即指第一次鸦片战争,由于之后的概念有其自身的其他概念表达。教师需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谨性,即使在结合题目进行教学的情况。此后,高中历史教师需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独特观点来根据史实进行表达训练,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表达习惯的同时,需培养其善于书写,文字清晰简洁,答题语言精练的良好习惯。选择或题目解答正确还需学生在历史教师引导下运用历史思维思考问题,提高历史理论知识应用到题中的能力,在历史的洪流中、在历史的背景下,综合考虑那个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

二、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其历史时间阶段认识

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解题的文字表达应包括语言内容的书面化表述,以及站在那个时代看问题的观念与思维,善于运用历史教学学科语言。优秀的语言表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为学生讲授解题方法,如总结方法的具体运用等。教师还需提高学生对于教材重要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能力,并擅长进行文字表述。教师需注重考试评分细则及高分评定标准,并向学生们进行讲授。由于书面表达在高中历史解题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教师需将书面表达基本能力等内容向学生明确讲授并予以重视。如培养学生紧扣主题;要点全面;运用多样性表达;句子连贯、准确;书写卷面需清晰;所要求词数充足;清晰表明自身观点;举例表述理由;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建议等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在培养学生明确历史阶段与时间等概念时,历史事故离不开人物、事件。我们中华民族的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因此故事自然也数不胜数。从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禹建立夏朝)到奴隶社会瓦解(春秋),经历无数朝代更替,教师可通过此时代的经典历史人物故事如姜太公钓鱼、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做题兴趣。而后是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以及进入近代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现代的社会主义建设等。通过使学生明确历史时间脉络,利于其解答题目时的体系性。考生答题需在教师引导下逐渐符合考试标准,步入正轨。如高中历史教师进行选择题教学时,需使学生充分理解历史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并可酌量进行熟记。此外,注重技巧的讲授,如对于明确事件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的题目,通常选项中有与经济有关的,则选经济项,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直接原因的题目则选择与题干时间挨得最近的事件。而对于出现在材料题中的原因题目,则历史教师需向学生讲授模板,如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主观原因一般包括:事件导火线、主体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等。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影响。对于材料题目而言,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材料,根据题干,其规定依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一定在材料中,只是需要学生运用历史思维与历史知识进行提炼与解答。教师需规制学生,注重主观题必须字迹清晰,条理清楚,重点是要标序号。每一点内容回答不要求冗长,精炼点到即可。此外,还需注重根据分值来回答。如6分的题目,最多3点,一般都只有两点,注重这些问题也将利于学生的历史解题成绩。

总之,在高中历史考试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利于学生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与历史学科素养的能力,最终提高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作者:顾迎芳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第六篇: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

在高中课堂中,历史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对于文科生来说,是高考必考的科目。而且高中历史的涵盖内容非常广,包含了文化、思想、正在等多个领域,但在实际的高中历史学习中依然存在着老师教得辛苦,学生背得痛苦,死记硬背,背完就忘,实际的教学质量依然得不到提高,本文将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况出发,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方法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提出新课改,开始推崇和讲究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教材的改变确实变得丰富多彩,教学资源也变得多样化,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却依然存在学生兴趣乏乏,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老师、学生、家长都是奔着分数去学习,老师辛苦、学生痛苦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果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而是轻松的进步,是一线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想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要明白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能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的行为。有效教学包含了三个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教学要有正确的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意义。其次,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问题,而不是背诵内容;再次,能让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愿意主动的学习。

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倡导有效教学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传统的应试教育把学生打造成了学习机器,像一本移动题库一样,只会背题,做题。但死记硬背的导致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都是极差的,而且好多学生处于只会背知识,不会“用”知识的尴尬局面,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无法在教育出满足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所以必须改变教育方式,与社会需求接轨。

2、意义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倡导有效教学,具有几方面意义:首先有效教学对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其次通过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愉快的学习,并增加信息,提高综合素质;再次通过有效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能力也能有很大提高。

三、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1、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兴趣,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过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首先要让学生爱听你讲课,激发学生对历史可得兴趣,让学生认同历史老师而后认识历史学科。作为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师,必须要提升自己通过语气语调、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你,从教学本身坐骑,培养自己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效、高效。

2、充分做好教学方案,做好课前准备

要做到有效、高效的教学,运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的实践,让学生了解并接受朝代的变迁,就必须做好课前准备,也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必须要在课前,科学合理的对教材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内容进行解析,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思考,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展现方式、提问方法、案列的导入、知识点的把握、以往知识点的关联以及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采用等进行思考和安排,利用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做出有特色的、有创意的、有内容的教学方案。

3、优化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无论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教无定法,学无常规。高中历史的内容非常枯燥,但也非常重要,高中历史的教学不能再以传统的满堂灌为目的,应该更加关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指数和解决问题的感受。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不应该局限自己,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无论是多媒体、现场教育还是提问式教育,或者是以故事的方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历史课堂参与到历史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形成自身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只要达到了这样的目的的方法就是好的、有效的方法。

4、及时课后总结,教后反思,不断改进积累

课后总结并不是简单的回顾教学内容,而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及内容的思考重新审视,这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对此找到解决办法,在之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改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佳。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关系到学生的高考升学,还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大学主动学习的过度,也是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时机,所以必须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作为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新的理念,做好教学每一个环节,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加轻松的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

作者:张存福 单位: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宗丽,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吉林教育:综合,2015(17)

[2]朱洪君,试论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教学,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9):286-286

[3]陈美华,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