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探微(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探微(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探微(10篇)

第一篇:生本理念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传统的课堂模式已不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需求,“生本理念”应运而生。简单来说,生本即以学生为本,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并且生本理念在我国的中小学课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生本理念;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在以往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上,无论是课堂主体,还是教学设计,更多都侧重于教师层面,认为教师是整节课的主宰和领导者,是课堂的中心,因此出现了很多误区。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成为“低头族”,偏离了教师的初衷。那么,该如何运用生本理念来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负责

贯彻生本理念的前提是教师做最好的自己,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学生原本就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往我们本末倒置是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如今只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在情理之中的,而很多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或者在潜移默化中下意识地将自己置于主动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活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建构,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勇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勇于对自己的课堂做出改变,这本身就是生本理念的一种体现,是对学生负责任的一种表现。高中历史课堂不仅是教育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的平台,更起着塑造学生人格的作用,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修养来影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任重而道远。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和平相处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师高高在上,与学生之间是存在一定距离的,这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并无益处。很多历史知识本身由于年代比较遥远,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一味地将自己定位在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层面上的话,无形中增添了距离感,再次为历史学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了融化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这一层冰,教师不妨首先放下自己的身段,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学在轻松、温和的环境下进行,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更何况对于历史这一类的人文学科,任课教师本身就是最好的发言人,一举一动都散发着人格魅力,是学生最好的教科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爱上历史学习。

三、优化教学设计,突显学生地位

如今人人强调“存在感”,其实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不爱学历史、不爱上课就是因为没有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的科目有很多,在高考的重压之下,课业负担十分繁重。我了解到很多学生还是十分热爱历史的,但由于教师自顾自地讲授,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趣,让学生原本对于历史的期待也一点点地消耗殆尽,原本期望在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之外的历史课堂上展现自我的小愿望也逐渐落空。为此,教师不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安排一些突显学生地位的环节和活动,比如,小组学习能够把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彼此分工协作,集思广益,在学习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历史重现、辩论风云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能够为有才华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老师和同学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满足他们小小的虚荣心和成就感……例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学完,我会布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汇总到一个表格里,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概括,而不是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代替学生去完成这个任务,再将结果灌输给他们。其实学生的能力很强,教师要充分相信他们。

四、正视历史,不畏将来,促进学生的情商教育

比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国人在对待历史时存在很多误区,比如不买日本货、不去日本旅游就是真的爱国了吗?作为历史教师,应教育学生在不忘国耻的前提下正视历史,不要走极端。一个国家是由很多个个体组成的,这个个体包括你、包括我,只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国家自然而然就会变强大,让历史不再重演。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这节课之后,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大阅兵仪式,在强烈的对比之下,每个人心中的爱国情都在沸腾,有的学生还默默地捏紧了拳头,在历史课本的扉页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觉得这节课的教育是成功的。很多时候,情商教育要比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我希望我的学生德才兼备。

总而言之,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宗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把生本理念落到实处,打造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让每一名学生都健康发展,发挥历史学习的真正作用!

作者:顾玮 单位:河北石家庄市第三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孙小军.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成功:教育版,2012(10).

[2]徐有能,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3(41).

第二篇:高中历史课堂导游式教学法研究

摘要:

从教学实践上看,历史作为“事件式”学科,既关乎时间,也与地域、文化等多项元素相关,给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形成较大困难。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教学经验,对“导游式”教学法进行了研究,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关键词:

导游式教学法;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历史学科的实质在于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学生不仅可对历史事件进行系统的认知,也可针对相关事件提出自身观点与看法,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但在当前高中阶段历史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仍无法自行建立起独立的学习框架,时常出现难以摸清方向等情况,这便需要教师以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帮助。本文对“导游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中的教学价值进行探究。

一、“看客”视角,经历事件

历史是一定地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各类事件的总和。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必然要认识、理解、分析及深化各类事件于人、于社会、于世界的意义。因此,如何组织学生从事件出发,既能描述事件原委,又能深化事件价值,是历史教学的热门教研话题。当前,学生对按部就班地讲解历史事件感到枯燥,在事件的记忆、分析、组织与联系等方面能力不足。而“导游式”历史教学策略恰好能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看客”视角经历事件,通过“导游词”将事件原委连贯组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为例,教师以“事件”为主线,首先带领学生经历鸦片战争发生前夕的社会百态,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男耕女织”场景,对家庭式的自然经济模式进行介绍。同时,介绍当时中国皇室、大官僚及大地主的腐败生活,使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封闭及阶级性特征。其次,通过图片、视频使学生了解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鸦片走私事件,利用当时中国与英国的贸易示意图强化学生对当时经济交易不对等的感受。引领学生进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事件中,如“英国机械装备生产状况”“英国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行径”,使学生加深对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认识。随后,进入战争阶段,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带领学生进入战争中的具体事件。如以林则徐的禁烟行动为中心,叙述多个事件,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禁烟行动。总之,通过事件“导游”,为学生营造一个个可供感悟深化的事实体,为其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时间主轴,理清关系

“导游式”历史教学策略的经典线路即为以时间为主轴的教学线路,通过时间主轴而引申各类拓扑图,使学生能从整体上认识到历史推移所产生的事件及其影响,从而达到加强历史时间概念的教学目的。以时间为主轴,理清各类历史事件间的关系,首先要求教师优化“时间主轴”,既不能毫无重点地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简单陈列历史事件、人物等知识点,也不能过于注重事件本身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忽略了时间的关系。在时间主轴的“导游式”历史教学策略中,教师以“导游”口吻开始历史“游览”,又在一定程度的历史意义范畴内停止回顾;回顾过程中,教师可使用提问的方式重述,加深学生对该段历史的理解,包括重要时间及重要事件与意义等;可使学生自成一派,也以“导游”身份展开以时间为主轴的叙述。教师应在课前完善“时间主轴”的课程设计,通过PPT形式制作时间轴线,将不同意义的时间点进行分类标注。例如,从1840年到1843年,教师以时间顺序,通过图文、视频及讲解等形式分别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前后发生的各类事件:首先,1840年为事件起因年,英国工业革命在前,中国落后腐败在后;1840年至1842年间,中国沦为两半社会;1842年至1843年间,中国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深远影响。呈现时间轴线时,教师应强调时间特征,并通过“事件———时间”“时间———事件”的方式反复讲解,以提高学生历史时间概念认知。

三、评价论述,辨认价值

历史教学以历史事件本身与相关构成元素为基础,其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事件的认识与分析进一步发掘其存在的价值,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在当下以及未来以正确、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一切历史事件。教师在以“导游”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在适当的历史事件中发表对事件本身及历史意义的评价,也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意义进行思考,使其从更深入的角度看待历史、思考历史。在“导游”发表历史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与公正性,应在给予学生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充分提升评价的开放性,以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游览”结束,学生也接受了教师的基本评价后,学生会进入独立思考中。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通过呈现争议性言论,提出开放性问题、假设性问题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保证学生历史价值观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使其用正义、客观、独特的角度看待历史,并用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游式”教学在时间、人物等因素中的处理逻辑相对清晰,对于学生整体学习框架的构建具有一定辅助作用,加上其特有的引导性价值,在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可产生重要的教学价值,可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姚蕾 单位:江苏省常熟中学

参考文献:

[1]曹永芹.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

[2]陈荣荣.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第三篇:高效高中历史课堂构建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但是,高中历史课堂氛围比较枯燥乏味,为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历史教学,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

新时期;趣味;高中;历史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教学时,要改变原有的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通过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学习。

一、挖掘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其他方面的知识相结合

教师在历史教学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认真阅读和研究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参照这些要求,了解哪方面需要完善,哪方面需要去除。教师在教学前要改变原来教师单一地说而学生在课本上记的传统教学方法,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工具,采用多样的教学工具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前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结合。如,在学习红军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判断各个根据地所在的方位和红军的行进路线,教师对红军长征的过程做简要的介绍后,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画出红军行军的路线,在画出红军的行军路线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体会和学习红军在长征中形成的勇往直前、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可以结合同志在长征途中作的《长征》这首诗,通过一句一句地分析诗句,将诗句与课本结合,形象地展示出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在历史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将其他方面的知识同历史内容相结合,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多样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后,才会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和喜悦。为了改变历史课堂沉闷的形象,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利用多种方式将历史史实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枯燥的历史文字信息变得更加生动。如,在学习《中国古代艺术》这一课时,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戏曲片段,因为高中生平常对戏曲的关注度较低,在戏曲作为背景音乐的条件下,询问学生知道的戏曲类别有哪些?这些戏曲类别都有什么区别吗?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述戏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京剧是我国艺术的瑰宝,教师在介绍某一京剧背景时播放相关的京剧片段,让学生通过看京剧片段了解京剧中蕴含的文化。在进行书法的教学中,可以将书法的发展过程制成PPT或是FLash动画,将书画的发展历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的知识呈现拉近了学生和课本知识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合理规整,设计时间表

我国的历史跨越上下五千年,历史事件多且杂,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去粗取精,有些历史事件对于历史教学并不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一带而过。教师在讲到重要的知识点时,应该停顿一下,告诉学生这是重点。对于不是重点的知识,在课上不必多说,学生可以课下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我国历史悠久,为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历史时间表,在设计时,要先听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认为哪些方面是重要的,哪些方面是不重要的,教师听取学生的意见后进行补充,总结每一单元的知识点时也要采取这种形式,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下进行课程知识的整合。通过设计历史时间表,使历史学习中的重点问题都在其中反映出来,这样学生在进行历史复习时便有了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四、通过日常参观加深认识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在进行历史课本内容的讲解时,还要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定期观看《新闻联播》和在搜狐新闻或网易新闻客户端上观看新闻。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己观看《复兴之路》,这个纪录片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学生在观看这个纪录片的同时,将学到的知识与影片的内容相对应,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史实发生地或是纪念馆等地,通过将学生带到史实发生地,让学生体会历史的真实,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总之,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课本内涵,对课本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课堂教学和实践参观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作者:林永明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李家山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蕊.如何增加高中历史课堂的有趣性[J].中学课程辅导,2014.

[2]胡慧平.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景设置[J].中国科技信息,2012.

第四篇:高中历史生本课堂构建

[摘要]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凸显学生主体性,这是课堂教学之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之需要。根据学生学情基础展开多种教学设计,能够极大提升课堂教学和谐指数,促使不同群体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身主动发展的必需动力。

[关键词]

高中历史;生本课堂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教育教学则要以生为本,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以生为本的最基本追求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认知思维成长,成就教育和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合作学习形式,设计课堂训练内容,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更多内驱动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实现思想蜕变和成长。

一、联系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

首先是教材资源的整合,其次是教学方法资源的整合,再次是教学辅助资源的整合。高中学生对历史有一定认知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做好学情调查。比如教学《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给出问题设计: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通的?中国瓷器为什么能在海外扬名?典型的青铜器有哪些?学生大都能够顺利解答这些问题,也为本课学习做好认知铺垫。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弄清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古代手工业主要内容等方面问题,学生快速进入到自主学习之中。在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都能够从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或者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等角度展开阐述,并列举大量实例加以佐证。教师利用问题预设展开学情调研,并根据学生实际布置新课学习。由于教学设计适当,学生顺利进入学习认知状态之中,并取得非常显著的学习效果。这说明教师教法应用的成功。以生为本是一种教学意识,更要体现于具体教学设计操作之中。

二、基于学生思维优化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学法应用,也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课堂合作学习形式时,要从学生学习思维实际出发,合作内容选择、合作形式设计、合作效果评价等都关系合作学习目标达成,教师要做出详细考察和调研。小组讨论是典型合作学习形式,但并非合作学习设计的唯一选择。课堂演绎、小组辩论、小组竞赛、社会调查、实验操作等,都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思维启动实际作出科学设计,提升合作学习有效性。《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关于“曲折发展的十年”的内容涉及面繁多,笔者进行合作学习设计时,先给出集体讨论话题: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过哪些积极的探索?获得哪些显著成就?出现过哪些失误?然后是分组投放讨论话题展开讨论:话题一是中共八大精神与实践解读,话题二是“”和化运动功过探讨,话题三是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和“八字方针”,话题四是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曲折发展经验教训总结。学生针对单一话题展开讨论,学习成效非常显著。教师将学习内容分解到小组之中,大大减少了学习难度,学生学习精力集中,以集体智慧解决相关问题,自然给出较为深刻到位的解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增强。

三、依据学生学情设计训练内容

学习训练是高中历史教学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训练任务选择时,需要充分考量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果能够展开分层训练教学设计,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权利,无疑可以极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彰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历史课堂训练任务以不同题型展现,教师还要对训练题型进行优化处理,丰富训练设计角度,增加多样训练题型,特别是实践操作类题型的增设,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丰富感知视角。教师设计课堂训练要依据学生学力实际,特别要关注学生生活认知情况。比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教师可以设计一组实践性训练:一是课前搜集相关信息和实物,如老照片、旧服饰、旧器物等,探索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二是了解我国服饰发展历史,以服饰变迁为题写一篇小习作,展示服饰发展历程。三是搜集有关菜谱,并亲自操作,为家人呈上一道特色菜,并将操作程序、效果写下来。学生对这些训练任务非常感兴趣,因为都是课下操作,已经将课堂训练延伸到课外。学生需要单独实践操作,其训练主体性特征非常明显。学生从相关操作训练中获得的学习认知带有主体色彩,自然是鲜明而深刻的。教师设计课外训练任务,给学生创造独立实践的机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实质要求。教是为了不教,对学生授之以渔,能够唤醒学生的认知内省动力。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增加学生参与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操作,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多元互动水平,还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多向思维,满足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诉求。

作者:周婷婷 单位: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

历史课堂中运用移情换位三部曲教学法,是历史教师巧妙的运用移情法和换位思考法以及创设情境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感知高中生的情感状态以及高中生的需要,及时对教学方式做出调整,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中是将历史进行细化,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计划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抓住历史知识的重点,对每个时期的历史知识都做到详细的了解,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片面的理解,对整个历史发生的环境没有充分的联系在一起。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历史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引导学生用辨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老师可以通过搜集影像、图片等资料,对我国当时的整体现状做一个简单交代,引出我国新时期之初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基本方针的原因,由前期的铺垫到问题的引设,将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方针这一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从我国的国际地位、国内的发展状况、以往的外交情况等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我们国家在初期阶段的外交现状进行深入思考,面对这样的形势应该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后教师开展下一步教学。

二、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在对历史事件进行环境创设之后,学生了解到有关事件的历史背景,明确了问题的关键,教师进行下一步换位法教学,利用换位思考法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当时历史事件中的决策人,在决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当时国家外交部的负责人,考虑我国当时的外交背景,包括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国际地位、尽受帝国主义欺辱,在新中国成立时又受到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的封锁孤立政策,中国共产党已经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可以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新中国要想改变当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以及完全消除帝国主义残留在华的势力、特权,保障新中国独立自由以及领土完整,作为外交的决策人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将学生放在领导人的位置,以当时领导人在面对新中国的这一外交局面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加深学生对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以及原因的了解。

三、反复运用巩固教学

学生使用了移情换位法,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背景和原因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在学习下一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时,教师同样还可以利用移情换位的方法,让学生再次将自己放置在外交部负责人的位置上,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使其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进行讲述,说明五项原则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平五项原则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其中互相尊重主权以及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作为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一项基本行为准则,和平共处是基本目标等,以及新中国实行这一外交原则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既充当了领导人的角色有充当了教师的角色,将学生放在教学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全面的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辨证的对待历史问题。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移情换位法进行教学,对历史教学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当代历史教学的内在要求,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当引入这一教学方法时,教师要不断的提醒自己要通过学生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在进行教学准备和使用教学方法时,要基于学生的需求以及体验,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教学标准进行知识的传授。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是移情法的功能所在,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一个班级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所以教师在统筹全班教学的同时,要注重个体的发展,移情教学法是将学生对情感的需求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对满足高中生情感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生全面人格的发展。使用移情换位教学法的高中历史课堂,是建立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环境基础上,注重高中生独立人格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种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法的运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沟通学生与老师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移情是老师了解学生的手段和前提,换位思考是教师将学生放在历史事件中,以历史人物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掌握知识,移情换位法可以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语: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使用移情换位法,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历史教学的情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思考、表达出对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教师发挥指导学生的作用,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作者:赵鹏英 单位: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历史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正在以迅猛之势推动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将多媒体技术引进世界历史课堂教学则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和手段。笔者从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记忆世界历史知识三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世界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中世界历史教学;多媒体技术;学科特点;有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中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对世界历史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激起学生主动学习世界历史,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情境,“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使学生跨越时空、地域的鸿沟,拨动学生的情感,从内心自然接受和形成历史观。”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兴趣。例如笔记在讲必修2第六单元第2课《罗斯福新政》时,以罗斯福与胡佛总统竞选的视频导入新课,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上一节课中转移过来,从而引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欲望,全班学生都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当时两位总统候选人如何针锋相对的演讲场面,都想知道罗斯福总统是怎样“打败”胡佛总统,得到美国大多数选民的支持,此时,笔者再引入本课主题———罗斯福新政,且有红色三号字体标注这五个字,这样的课堂导入既顺理成章,衔接自然,又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效果非常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培养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世界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对整体世界历史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它涉及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内涵。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把复杂的、繁琐的历史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加上巧妙地设置悬疑,合理留白,“使视听与思考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可以轻而易举地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进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例如,笔者在讲必修1第二单元第1课《雅典民主政治》这一课时,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使学生很难去理解西方政治文明的内涵,很难去理解当时雅典虽是奴隶社会,却为何能实行民主政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雅典的民主政治,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投影仪上打出雅典的地理环境和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通过学生对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对比,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政治制度形成的间接影响,并且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边看图边讨论,这对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记忆世界历史知识

世界历史知识内容纷繁复杂,而且比较抽象,学生在记忆方面可能会发生困难。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比较生疏的世界历史知识以图表、动画、彩色文字、表格等形式简单化、形象化,就会大大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必修2第二单元第1课《新航路开辟》时,由于对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缺乏空间想象,光靠教师语言描述很难使学生明白且记住。于是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当时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路线地图,在地图上把四位航海家的路线用四种不同颜色标注,并通过自定义动画一一为学生展示,边展示边讲解,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笔者还做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当场填写。学生通过刚才对地图的回忆在这张表格中及时填写信息,这样学生对这四位航海家航行路线了解得更加深刻,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忆世界历史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高中世界历史课堂不仅仅有助于加强教学的时代性、生动性、竞争性、开拓性,更有助于突显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主动性、探究性、情境性、时效性。然而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世界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观念,走出从“人灌”到“机灌”的困境,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刻明白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演示说明,更不是教师的表演展示,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问题、协商问题的互动过程。教师要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王丽娜 单位:苏州市第六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冯言家.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

[2]袁凌云.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2006(10).

[3]张娟妙.教师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4).

[4]马彩丽.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应处理好的五个关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4).

第七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及改进

摘要

教学内容繁杂、无序,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是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有必要借助于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与研究之机,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深入优化与改进。为此,结合丰富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经验,在重新理解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内涵基础上,分别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效果提高三个方面,就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改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探索性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与改进建议,旨在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改进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繁难偏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无序,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鉴于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高中历史课程积极借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之机,在教学内容简化、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改革,上述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改进,但是由于缺乏具体可用的教学策略、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离预期目标还很远,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继续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此,笔者结合丰富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经验,在重新理解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内涵基础上,分别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效果提升三个方面,就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改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性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与改进建议。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策略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着“三多”,一是内容多,教材中各种字体的文字资料、图片、说明、讨论材料等,都要求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很难判断重点,也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资料多,与教学相关的纸质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的诸多文字、视频、图片资料,以及学生自己查找的网络资料等,学生选择起来可谓是目不?接;三是考题多,学校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题海战术”是被应用最多、也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全国各地名校的模拟题、高考原题,甚至是某个学校、某位名师与学生的教案、笔记本,等等。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必须“精简”教学内容,将学生从众多内容中解放出来,从而有精力、有时间开展更多的自主、探索学习。

1.提炼内容主线

主线指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主要线索,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有一根主线,学生抓住了教学内容的主线,就可以沿着主线自主找到教学重点,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主线如何确定?有效的方法就是“提炼”;要求教师先要吃透教学内容,厘清教学线索,确定教学内容的主线,并围线主线设计教学环节。

2.浓缩内容要点

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教学内容“少而精”的课堂,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化,除了“少”以外,更要注意“精”,要想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精”的目标,只有进行“浓缩”。一般做法是针对预期教学内容“减字找规律”;所谓减字就大胆的进行舍弃、凝练,用最少的文字精准表达内容本意和知识。

3.精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等,同时也包括教师所用的各类教具、基础设施等。实践证明,教学资源越多、教学效果越好的说法是错误的,教学资源不在多而在有效,面对越来越多的、优劣难辨的历史教学资源,有必要进行“精选”,基本原则就是“贴近实际、简单高效”,不仅能佐证史观,更能拓展知识。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环节基本都是固定的,依次从前向后推进直至教学过程结束;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学过程异常枯燥、学生逐步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提高陷入停顿;非常不利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

1.精简课堂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安排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关注,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学环节太少,只有一个环节的话,学生学习难免出现疲态;而如果教学环节过多,整个教学过程又显得“碎片化”,不利于教师掌控教学过程。从实践效果看,二到三个环节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2.精准科学设问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整个教学活动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如果设置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经过深入思考就可以回答,难免失去了设问的意义,反之如果设置的“提问”过于复杂、难度过大,既使学生经过深入思考也是无法回答,那同样也失去了设问的价值。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精准性、科学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明确提问目的,是强化知识还是检查效果,或者是激发学生关注和兴趣,不同目的的语气和要求不同;第二,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依据学生认知水平高低控制提问难度;第三,采用生成式提问,依据教学需要设问、提问。

3.精心组织活动

“满堂灌”是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当前“满堂问”又成为另一种形式,普遍存在一种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混乱的问题。课堂活动,除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外,还有学生的学习活动,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应该是贯穿始终、同步进行的;要求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适时的指导、引导,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除了要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外,还应该注意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多方入手为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而努力。

1.突破概念瓶颈

概念教学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厘清了某些历史概念就明确了历史内容、事件的范围,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历史的前提;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概念教学、厘清其内涵、突破其瓶颈,扩大历史知识的宽度,为学生主动探索所学知识奠定基础。

2.联系生活实际

实践证明,现实生活内容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以致用”是最高的学境界,也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所教内容不同,引入不同的生活情境、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为了便于学生思考、探索,可以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总之,借生活化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参与度,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培养良好态度

学习态度始终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话,那么良好的学习态度就是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效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关键。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长期、细心的引导和培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有意识的观察学生学习所得,适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逐步尝到学习探索的“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

作者:李姣丽 单位:玉溪一中

参考文献:

[1]李俊花,王翠.浅谈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6,(54).

[2]李红.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6,(20).

[3]陈风格.浅论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J].亚太教育.2016,(12).

[4]邹晓星.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政治学科整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5]李红.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6,(20).62

第八篇: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有效构建

摘要: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过分看重历史教学的应试性,忽略了历史教学的人文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历史教学形式,创新历史教学法与授课形式,科学组织与评价,从而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有趣、精致、有效,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

高中历史;历史课堂教学;历史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遵守教学规律、教学道德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较大的提升与发展,以此来高效地、最大限度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随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师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将更多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即努力做好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者、促进者和管理者。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把握住有趣、精致、有效三个基本点,加强对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优化,积极地打造与构建符合高中历史教学规律的新型授课模式,营造出良好的、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环境,更好地促进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发展。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高考应试为目标导向,高中历史教师也主要是开展单向灌输式的知识教学,这对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是相当不利的。归其原因,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过分看重历史教学的应试性

首先,在当前我国现行的高校人才录取和评价举措与体制下,社会、学校、家长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关注点仍然以“高考”为主;有很多人都普遍地认为,高考是改变人生命运最大的转折点。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将历史课教学与高考应试直接挂钩,甚至一切高中历史教学活动都是以应试高考为导向。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通常只是要求学生会背诵,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做正确就行了,并不要求学生对历史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理解。因此也就忽略了对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也认为自己学习历史的目的只是为了应对高考,没有意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最终对于历史课堂失去学习兴趣。其次,由于高中历史学科是由庞大的史料组成的,因此,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需要大范围的、长期的知识记忆与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课程的内容,这导致很多高中历史教师总是强调知识记忆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教材体系中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但是却没有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地、有效地理解,更不能内化为自己的历史知识与情感。这样,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于高中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二)忽略了历史教学的人文性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着知识传授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多重重任,所以,应当将人文精神培养放到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来〔1〕。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强调历史教学的知识性的同时,只是一味地对学生开展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即只定位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却忽视了教学的过程与教学方法、人文情感以及态度价值,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个性化差异,往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从而导致高中历史教学缺乏人文气息,极大地削弱了高中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功能,严重束缚了学生身心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其次,良好的高中历史教学环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人文性教育是支撑历史教学顺利发展的坚实基础。虽然高中历史课程的知识点比较丰富,但其内容却比较分散,而高中历史教师授课的学时却是有限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只能在这较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强调课堂知识的输出数量,很少会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延伸和拓展。这使得高中历史教学都过分依赖教材,缺乏了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有效联系,最终真正实现历史知识有效转化的教学输入也不够理想〔2〕,最终造成高中历史教学的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降低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极大地限制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由于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高中历史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动机、效果等各个方面的不足,不能给予及时指正,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思想都不能采取积极态度予以重视。因此导致了很多学生对高中历史课堂学习失去了兴趣。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再好的教育方法与教育价值都无法体现。其次,由于教师对学生个人情况的忽视,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细致,只是一味地将学生的历史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这严重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在此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容易使学生对历史课堂产生应付心理,从而导致学生们会认为自己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的,极大地降低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为了让高中历史教师有效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实现历史教育视野和教育功能的有效拓展,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树立高效教学理念,把握住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优质与高效。

(一)创新历史教学形式,让历史教学更加有趣

首先,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导入,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富有趣味性,从而降低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知识理解时的思维障碍,降低学生的历史学习难度。例如,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导入抗战视频音像等,可以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促进学生历史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培养。这比单纯进行理论性的文字讲解和重复性的知识点记忆会更加有效。其次,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开放性教学环境的创设,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互动学习。这显然比教师单纯的知识灌输更能让学生获得历史学习上的愉悦感,也更容易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历史学习氛围,保护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历史学习的被动性,让学生保持积极、快乐的学习心态〔3〕。再次,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历史课的准备阶段和整理阶段多导入一些历史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内容变得更有趣味,而且可以通过故事载体对历史授课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打破了原有历史教材体系的限制,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热情,营造出快乐化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

(二)创新历史教法与授课形式,让历史授课过程更加精致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要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与授课形式,在高中历史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4〕。由于历史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分散,在学习与记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贴近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偏好,让学生掌握一些历史课程的学习技巧,从而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紧跟历史教师的授课节奏,及时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开拓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历史学习情感,树立良好的历史责任感。其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增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课外给学生更多历史学习和历史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知识的价值,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充分“激活”,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情感得以良性发展〔5〕。例如,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参观一些当地的历史古迹来感受历史知识的“厚重”,有效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的视野。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导入一些与社会实践相关的史事资料,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有机融合,有效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再次,高中历史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手段的科学应用,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基于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的需要,高中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情感教育素质,积极贯彻和落实德育教育目标,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不适和逆反心理,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获取更多情感上的愉悦感和精神上的满足感。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地与学生多交流、多互动,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实施互动性、快乐性的历史教学,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科学组织与评价,让历史教学成果更加有效

首先,在组织教学时,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课堂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做历史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是教学组织者、促进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做一个快乐、民主和充满教学智慧的人,不要一味开展灌输式、单一化的历史知识教学,而要通过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开展历史教学;要贴近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客观规律,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生动化的历史教学情境,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有效衔接,这样学生在历史课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变得更加主动,对历史课的学习才会变得更加有兴趣〔6〕。例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导入环节,历史教师要尽量选择趣味化、互动化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到历史课堂上来。其次,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每堂课上历史教师除了要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之外,还应当在教学组织上给学生预留下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开展反思性学习或互动性学习,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战争期间签订的各个条约的具体内容以及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不要一味地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机械性的记忆,而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给学生预留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多结合“鸦片战争”和“马关条约”等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7〕。再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及时地进行总结与评价。比如,在一堂课的末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堂表现,采取科学的教学评价策略,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表扬,既要保护好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自信心与热情,同时也要让学生总结反思在课堂学习到的内容与不理解的内容,培养辩证思维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培养学生优良的历史责任感〔8〕。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学生纳入到教学评价的主体体系中来〔9〕,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多开展自主评价和相互评价,这会比教师一味实施单向评价更加有效,也更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10〕,更好地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总之,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足够的尊重,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这才真正是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显著的、最根本的特征。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积极有效以及有趣、精致的构建与打造,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以及实现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性保障〔11〕。所以,在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积极构建中,需要高中历史教师重点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教师唯有紧跟时展的潮流以及教育发展的潮流,不断地自我反思与提升自我的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课堂构建的组织者、促进者。为高中学生创设一个更加优越的高中历史课堂学习环境,更有效实现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打造出一个高效的、优质的历史学习课堂。

作者:李艳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韩江英.点亮课堂成就高效———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上旬),2011,(12):72-73.

〔2〕郝绪兵.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与教学实践———以人教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4):162-164.

〔3〕解玉荣.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109-110.

〔4〕赵剑峰.对“启蒙”的不懈追问———《启蒙运动》教学设计及思考〔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4):37-43.

〔5〕谢华.有效开发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策略———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6,(6):125-126.

〔6〕胡孜.基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高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构建〔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3):55.

〔7〕李惠婷.简约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实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3):86-87.

〔8〕何睦,杨蕊,王光明.演绎推理———高中生高效历史思维的必要能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2):44-49.

〔9〕董小康.“导学案”引领下高效历史课堂模式的创新〔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10〕徐梦梦.构建以“合作学习”为特色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J〕.经贸实践,2015,(16):262.

〔11〕陈奕平.素质教育与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世界近代史”课程为例〔J〕.历史教学,2003,(6):63-65

第九篇: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研究

摘要

历史课程的教学创新有各种切入点,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的教学理念,并且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创新的方法。有效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创新,能够让课程教学的综合实效得到提升。在此,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创新教学;研究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而言,进行一些适当的教学创新很有必要,这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课堂学习感受,也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范畴与视野来理解课本中讲述的内容。历史课程的教学创新其实可以有各种切入点,首先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意识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才会在课堂上去进行这种教学尝试,并且不断探索课堂教学创新的方法。有效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创新,能够让课程教学的综合实效得到提升。

一、构建历史和现实的桥梁

历史课程的教学创新可以有一些较为灵活的方法,教师要在充分结合这门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可以构建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桥梁,这会缩短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会让学生对于很多内容的感触更加丰富直观。历史事件虽说发生的时间比较久远,但是不少历史事件的遗留效应在今天还能够得到体现,这也是历史和现实之间关联的有效体现,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历史的这些特点,并且有意识地构建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桥梁,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的感知能力,这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其实仍然在自己身边,能够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所学内容。在《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中便可以采取构建历史和现实之间桥梁的教学创新的形式,如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引导学生写一篇题为《话说孙中山》的文章,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感受来表达自己的一些独立观点。有些学生的整篇文章都洋溢着爱国之情,而且表现出许多创新性思维,如有位学生由孙中山的背景展开“纵向联想”,指出孙中山的力量源泉来自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情”;接着又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中极少数的失去民族气节的社会渣滓;最后在文章中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当今青少年身上肩负的历史重担,号召同学们努力奋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我也在班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了分享,不少学生听完这篇文章后都觉得很受启发。教师总会觉得学生对于历史缺乏认识上的深度,让学生结合历史表达自己的独立观点也不太具有可行性。其实,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不少对于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其实课本上讲到的内容他们都已经比较了解,他们还能够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历史事件长久以来的影响对其进行思考,学生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鉴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多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更多表达与分享的空间,这才是创新型课堂应当有的教学展开形式。

二、灵活进行历史事件的比较

随着学生所接触内容的不断增多,很多相似或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容易产生混淆,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展开一些内容的比较教学,这是一种很值得尝试的知识教学形式。区分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混淆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进行比较教学,这种模式对于高中历史课程也有着很好的操作空间。教师要善于将那些典型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在“同”和“异”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实质的认知,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自身的思路,让学生将从前的一些错误认知逐渐更正,进而深化自己对于学过的内容的掌握。以《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为例,不少学生对于这两个条约都容易产生混淆,这一问题在大大小小的考试测验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二者间的比较教学:两者的性质都是帝国主义侵略者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出卖中华民族权益的不平等条约,两者的差异则是教学重点。《南京条约》强迫开五口,《天津条约》强迫开十口,这些口岸很容易记混,但若是从地理位置上分析这些口岸,就会发现《南京条约》上的口岸都在东南沿海,而《天津条约》上的口岸已经延伸到北方和内地。找到了这个“异”,就不易混淆了。可见,对比教学在避免学生对于相似或相近的知识点间的混淆上效用非常明显,这种方法也是知识教学创新的一种体现。

三、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

历史课堂上学生学到的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这些都已经是既定事实,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却可以有不一样的角度与视野。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要鼓励学生思维上的创新。在平时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时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开放的态度来理解与看待各种问题,这会让学生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更深入。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作业设计或者是学习任务的设置上融入一些新的元素,这些都是鼓励学生思维创新的方式,并且能够极大地让课堂教学得到丰富。在学完维新变法后,我让学生结合这一历史事件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可以以任意形式来完成这个课后的学习任务。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歌词:“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想法看似简单,成功太难,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夜深了,你还不想睡,你还在想着她吗?多余的心情,老佛爷她不懂心疼;当初你不该帮那皇上。”这首歌词是他在听了《心太软》这首歌后,联想维新变法前后的历史有感而作的。学生的这种表述非常有创意,从歌词中能够看到学生对于这一事件的一些理解。基于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这种自由开放的表述,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与思维认识各种历史问题,这才是教学创新背景下应当获得的教学效果。

作者:成中兰 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第十篇: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对策探析

【摘要】

本文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为研究的对象,在分析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人文素养;创新

一、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则分析

(一)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原则

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的放权,引导学生在一定范围之内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友谊。只有教师首先改变自身的定位,学生才可能转变在课堂上的思维方式。传统的课堂上都是教师一言堂,问题的答案也大都是唯一的,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学的方法,内容等,让学生回归社会。传统的教学类似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整个教学过程和社会严重脱节。所以我们要紧跟社会的变化,快速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让学校与社会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流动,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变活了,学生也会更喜欢这样的课堂。

(三)课堂教学的示范性原则

示范性原则是实现创新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一个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育者自身就要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感染,带动起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而且现在提出的创新教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是学生特点,教师来创造性的安排教学过程,所以创新教学的推行必然要求教师拥有创新能力。

(四)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教学在我国的教学过程中并不陌生,我们的教师始终坚持着启发教育。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快更牢固。可是启发原则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式,适当地给出提示,或者协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手脑并用的过程,即让学生解决了问题,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启发性原则要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联系高中学习实际,加大学科重要性的教育

对高中三年的学习情况,最好的检验就是中考。不论家长还是学生都会将精力放在中考分数高是学科上。而像历史这样分数很少的学科一般都要给所谓的主科让路,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虽然历史在中考中的比例不大,在中考成绩中并不重要,但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却是很重要是一部分知识储备。我们都知道读史使人明智,因为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现在社会的缩影。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能总结出先辈的错误,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景,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既然要解惑,那必然要先有“惑”。教师应该善于引导,教师并不是电脑,什么都要会,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疑问加以引导,让学生知道很多知道都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就算是目前已经被接纳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证据的发现,新技术的提高,都可能会改变现在的结论。比如说,关于人类起源,书上说人是进化而来,人的祖先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不得不离开森林,开始双足走路,那为什么有了人类之后,其他的灵掌类动物一直没有再向人类的方向进化呢?为什么其他动物就一直不能进化出语言呢?所以,善于质疑,勇于质疑,才能打开创新这扇大门。

(三)营造民主教学氛围,提升学生敢于发问的意识

学生有了疑问,还要让学生敢问出来。有的学生对书上的内容有了质疑,又怕会被老师和同学笑话,高中阶段正是孩子敏感的时期,自尊心越来越强,所以,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来问你。要营造民主的氛围,也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由传统的教鞭政策转变为现在的谈心政策。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内心动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世界,讲课的时候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来,即能提醒学生注意听课,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如何营造民主的氛围,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创新教学方法的推行。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学科教学环境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文科,它并不仅仅只是历史的知识,还会涉及一些人文地理等的知识。这里面包含了许多新奇的内容,如果仅仅是教师言语上的讲解,由于学生没见过,不了解,很难有直观的感受。但是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很多先进的教学技术,从听觉,视觉等入手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官刺激,让学生记忆深刻。所谓图文并茂,充分满足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敏感部位不同的事实,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创新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路径寻绎与实践探索,是每个历史教师的必然追求。在历史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通过创设有效的历史学习情境、提高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等,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促进学生历史文化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岳现坤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徐新.培养历史素养与历史教学的应然[J].中学教学参考,2016(22).

[2]张艳.关于历史中记忆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