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理念转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转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理念转变

摘要: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改制,正在逐渐地覆盖高中历史的传统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在逐渐改革。本文从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思路、客观的教学评价等方式,对高中历史新课程创新理念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思路进行对比研究,让高中历史教学思路实现质的变化。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目标;高中历史

2008年末,沈阳市高中历史新课开始逐渐改革,每位历史教师必须要对历史新课程进行学习,教师逐渐对新课标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2002年底开始,教育部就针对改制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逐渐替代《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简称大纲),对历史课程和大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新课标正在逐渐地覆盖高中历史的传统教学理念,也同时希望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提高,在新的教育格局下,要求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让学生对高中历史的认知上有一个新的高度。

1.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标可以让我们意识到,不仅要重视历史知识的教学,更要高度重视传授教学的方式与过程的创新

之前的教学方式是以思想教育、知识和能力为教育背景。要求我们的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重大事件、历史呈现出的现象,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并逐渐理解历史的概念,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及其主要的发展趋势;让学生的思维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并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而新课标相对大纲有了三点不同:一是历史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并且把教学方式与学习的过程,作为教学目标单独罗列出来,加强了“继承”、“训练”、“思维”、“总结”等过程性教学内容,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的变化;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目标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包括素质教育、学习思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历史的情感等,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明和人文素养,并把历史理论教育与社会发展做出有效的结合;三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具体内容,表达的内容,相比大纲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

2.在高中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上,新课标逐渐完成了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多样性以及重典型的转换

以前的我们学习历史教科书,按照古代历史序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解释,其特点是加强历史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连续性,但这种方式强调政治史,同时没有把握好社会生活史、科学技术、文化史、经济史和政治史的重点分配,对学生吸收历史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广泛,学习内容比较复杂,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以至于学生对历史理解的不够透彻。新课标就不一样了,在这个方面就做出了质的飞跃,将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问题,根据类别进行整合,将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思想文化演变、经济发展、政治文明3个主要学习的部分,每个部分都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重点历史作为教育主题;然后将有巨大影响和社会意义的历史进行详细分化,构建成了4个历史选学模块,主要内容包括从古至今每个历史的文化遗产、历史知识等。这种结合方式,学生可以很快的适应,内容的多样化也使历史课程体系得到全面的发展;加强了重点知识、专题教学以及知识重点的系统化教学方式。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多元化历史过渡到多元文化的认知,从多元文化升华到多元化政治的学习高度,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更高的体现,对学生新思维的开拓也呈现出了显著的效果,从而使历史教学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3.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新课标成功转变为灵活多变、互动性极高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主导地位。历史课程是由教师自已授课讲解,学生在老师的威严下听课、记录、学习、练习等。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灌输的方式,进行历史知识教学,让学生的感知、体验都在较小的空间中进行,主体地位的根本不是学生,所以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并逐渐产生惰性。新课标中特别提出,“高中历史必须要全面呈现出新的教育能力,有效的提高现代公民在历史方面的专业素养,在教学方式上要把一切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除了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有历史读后感、课堂小剧表演、调查活动、搜集相关资料等,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开放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研究学生在历史上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的主要设置应在促进教学理念转变的大背景下,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主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在教师评价上,新课标已经成功实现了从以各种考试为主,过渡到多元化、内容多样化以及其他活动综合评价的有效改革

以前,无论是国家教育部门对学校进行评选,还是学校对教师评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肯定,都是以学生期末考试的分数,做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创新、实践、道德、综合素质的评价总是那样微不足道。这种忽视,是完全在抹杀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要求“不循规蹈矩是基本原则,对学生的能力体现和学习过程、兴趣爱好、自我价值和学习态度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与大纲相比,又有了二个新的变化:一是考核内容,新标准不仅只停留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还通过道德品质、与人沟通、理解能力、情感态度、同学协作、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综合考核;二是多元化评价,从单向到多向,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体系。上述“四个转变”,让学生可以更好发挥自己的学习特点,同时也让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创新不够等。新课标的与时俱进,让历史课程创新有了一个新的高度,也适应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让现在的学者对历史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

作者:奚亚杰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幕菊,刘兼,康长运.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