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中历史课堂开放性教学应用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普及,“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逐步淘汰呆板、单调、无聊的教学模式,顺应时展趋势,高中历史教学应提倡新型教学模式。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应探索出新型教学方式为学生教学服务。本文重点对开放性教学进行探讨,并分析开放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历史;开放性教学;应用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学过程多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授的都是单一固定的书本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不仅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局限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开放性教学方式尤其重要。开放性教学以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为基础,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既促进学生历史知识水平提升,又拓展学生思维。
一、开放性教学概述
1.开放性学习的定义。
开放性教学是近来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历史教学发展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开放性教学指教师抛弃传统教育观,树立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开放性教学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综合性、趣味性、高效性、自主性与多样性是开放性教学的特点。
2.开放性学习的优势。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中开放性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相对于其他教学方式具有更多教学优势。一是能集思广益,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奠定学习基础。传统教学中,学生遵从家长或教师的安排,他们的观点或想法常常被否定或被忽略,长此下去,学生便不愿表达内心想法,甚至不愿思考直接等着教师的观点。开放性教学的多样化让学生具体参与到不同教学形式中,眼界和思维得到扩展,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巩固原本的知识结构。二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放性教学注重自主性、趣味性与多样性,和传统历史课堂相比,开放性教学的实施营造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活力,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进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三是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开放性教学的实施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优缺点,鼓励并保持优点,及时纠正缺点。学生更能理解教师对班集体的用心良苦,同时,及时纠正教师不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开放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1.实施对比教学法,突出教学重点。
对比教学法是一种直观明了的开放性教学方式。高中历史教学知识涵盖范围广,时间夸度大,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将历史知识融合在一起,学习中常混淆历史。利用对比教学法,比较相同的历史事件,可以明显对比出不同历史背景,突出教学重点。此外。对比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传统对待历史教学的局限。例如:近代历史上中国的“”是学的日本“明治维新变法”,为什么“”失败了,而“明治维新变法”却使日本走上强国的路?对两次变法的原因、历史背景等进行对比学习,可以知道为什么中国变法失败,而日本变法却成功了。
2.以学生试讲为主,课堂还于学生。
传统历史课堂都是教师一人独讲,学生只需机械记录教师所讲的重难点,考试时,也是抱着历史教材死记硬背。历史的枯燥无味,再加上学生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教师所讲内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因此,高中历史课上应以学生试讲为主,教师为辅,高中生已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历史知识,进行加工与整理,在课堂上传授历史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到相应历史背景,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既锻炼学生能力,又把课堂还给学生。例如:学习“法兰西帝国”时,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拿破仑的事件,整理之后再在课堂上讲解。有的学生就会发表拿破仑虽然给其他国家造成灾难,但他个人人生经历是值得学习的观点。
3.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再现历史场景。
所谓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物。对于一些过去的历史,通过口述无法让学生理解过去事物是怎样发生或为何发生的,达不到历史教学效果。因而,高中历史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添加适量图片、视频、音频等增加感官效果,再现历史的真实性,更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情怀。例如: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教师让全体学生观看《南京!南京!》,影片里的场景再现了当年大屠杀的惨相,更能让学生时刻不忘这段悲惨的历史,铭记中国必需强大的深刻道理。
总的来说,开放性教学模式对高中历史教学革新具有重要作用。开放性教学的应用顺应时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与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培养全能型人才。为此,在具体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掌握实施开放性教学的技巧,高中生要积极配合开放性教学,共同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力量。
作者:陈静 单位: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朱小娟.高中历史课堂开放性教学的探析与实践[J].新课程导学,2015(05).
[2]王忠东.高中历史课堂开放性教学的应用探究[J].教海探航,2015(09).
[3]曹燕.高中历史课堂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师教育,2013(07).
第二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注意力培养
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多年,我深切的感受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5分钟,那么,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45分钟内,怎样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完成有效学习,完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课堂有效学习的重要性
1、从历史教材内容编排上来看
高中历史新教材是按照模块式、专题式的模式来编排的,包含必修一(政治文明史)、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和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三大块。教材的内容含量大、理论性较强,知识呈现出跳跃性、综合性的特点,这就增加了每一节课的教学难度,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传授给学生大量的信息,而并非是完全依照教材的内容传授。也就是说,学生单纯依靠阅读教材获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跟住老师的思路,健全相关知识,并真正理解知识点,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否则学来的知识就可能是盲人摸象的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无法理解树枝与树枝之间的深层次联系。
2、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上看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依据的蓝本,“依标施教”是基本的教学原则。《课标》中明确要求高中生具备以下历史思维能力: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在校的学习时间中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因为它需要教师有目标的选择史料、组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正确的思路、点拨学生的疑惑、提升学生的理论认识等若干步骤,并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这是学生自学无法独立完成的。
二、课堂教学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1、情境教学法
多数情况下,学生或者刚刚放下数学书,或者刚刚发完测试卷,或者正背着英语单词……伴随着上课铃声和历史老师进入教室,就开始了历史学习。这应该说是教学的常态,也是学生学习的常态。但是在这种状态下开始的历史课堂,原本属于正常的教学设计、学习方法和目标预期都有可能变得不顺畅。因此,为了迅速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让学生在和谐、积极、充满趣味儿又有浓郁历史氛围的情境下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实践中,我喜欢用故事、情节来构建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进课堂。例如:在讲到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余光中先生的配乐诗——《乡愁》,当略带忧伤的音乐响起,朗诵者沉郁而又饱含深情的声音朗诵出“乡愁”时,我发现学生的情绪立刻被带入情境,接下来,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学生就已经明确这节课的主题即:祖国的统一问题,而且学生的心理情感也已经融入了课堂,这就为有效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2、课堂讨论法
当课堂教学进行了20分钟左右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开始分散,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课堂讨论,以拉回学生的注意力。讨论意味着思维的交流,需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思维的齿轮在紧锣密鼓的转动。我们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完成教学预期。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这一课时,在梳理过简单的基础知识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道讨论题:世界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读过问题后,学生首先需要纵观三次科技革命期间中国的历史,调度基础知识,从中区分出哪些现象是受到科技革命的影响而产生的?其次要分析破坏性影响与建设性影响,第三要分角度论述问题,第四需要组织语言,整理答案。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3、绘制知识树结构图完成课堂小结
新课教学结束时,学生的情绪会懈怠,会产生终于结束了的感觉,其实,学习还没有完结,我们还需要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深化认识。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开动脑筋,绘制一幅本节课的知识树结构图。在图中,不仅要求列出各个知识点,而且每一部分都要相对应的写出对该知识的理解。实践表明,学生绘制知识树结构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思考。学生在绘制知识树结构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发现自己听课中没有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克服懈怠,而且可以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深化认识。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做好课堂小结,我们才真正有效地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当然,课堂教学是鲜活的、生动的,不仅有我们预设的教学,还会在课堂教学中生成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灵活处理,如由主干知识衍生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单独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描述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知识梳理、集体提问、做笔记、课堂练习、课堂辩论、小组竞赛等不同的教学形式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的课程类型,但它们都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完成有效地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领悟学习历史的真谛。
作者:孙丽 单位:吉林省桦甸市第四中学
第三篇:高中历史课堂主体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某种教学方式的稳定化、系统化和理论化,教学改革的真谛在于对旧有教学模式的改造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寻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校历史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对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主体教学模式进行了较深入探索和尝试,获得了一定经验和体会。
一、对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解认识
主体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主体性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的含义包括: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要尽量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问题是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对主体性教学过程及课堂教学要素等分析,主体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上一般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明确教学目标—带问题自学—课堂小组议论—教师解疑—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二、我校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教学模式的一般原则
我校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教学的一般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即所谓的“三主一核心”原则。
1.以教师为主导。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2)教师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学生不断向知识深度和广度探索。(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和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4)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学生求“知”不得的时候,教师的讲授还是不可少的,但不能支配一切,越俎代庖,而是发挥“导”的作用。
2.以学生为主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因此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改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3.以训练为主线。
针对高中具体情况,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这里所说的“活动”可以是阅读、讨论、表演,我校则以提倡训练为主要形式(主线),它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潜力的各项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亲自参与,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主体教学模式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构建主体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有重要意义。
1.建立民主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学生将始终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乐于参与教学,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场。其次,教师必须设法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变成学生自主选定的目标、内容、方法。最好的途径是和学生共同商讨(座谈或问卷调查),把教师的正确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自我要求,把教师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要求和措施变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求和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采取问卷和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如针对有些学生反映的对整块知识、历史阶段特征不易把握等实际问题,我们经过共同商讨,对部分教材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采用“结构图示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使相关教学内容有机集中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有效把握。
2.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现实中,不同班级、任何学生个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状况不一致。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现状,那么,要实现主体性教学将是一句空话,教师的导向设计也只能是闭门造车,一厢情愿。或是降低要求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或是提高要求使学生感到不知所云,无所适从,最后只能以讲代导,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包括:(1)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掌握的程度。因为在授课中教案的编写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编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完成的。如果脱离学生实际,编写出的教案和确定的教学目标则将是一纸空文。(2)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不是完全的无知,而是对该知识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同,并可分为初步认识,初步了解,一知半解和已经掌握四种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程度,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才能使学生各有所获。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主体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历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根据学科特点,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自主学习能力:(1)据教材或学习项目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2)自学教材时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答的能力;(3)就历史的某一阶段进行总结、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4)进行自测自评的能力;(5)利用自由时间安排学习计划的能力;(6)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的能力。因此,对历史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在课堂中经常采用“中心问题教学法”组织教学,我认为这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保证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主体性原则,我的做法通常是:在课前预习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一般不轻易地对学生进行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求得统一,使学生亲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劳动成功的欢愉,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后通过给学生留下一些不同程度的悬念,让学生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基础上,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用更多方法解决新问题。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主体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个人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竞争意识、责任心、创新意识和对小群体的关心大为加强。当然,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均不能按照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现,同时,我们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借鉴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真正使课堂教学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成为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
作者:何雄 单位: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第四篇: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
现如今,素质教育在不断发展进步,对师生来说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教师必须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及时解决课堂重难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针对性;学习兴趣;课堂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量改变自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历史课程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学课堂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学生对历史课程没有兴趣,在课堂中消极懈怠。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一、确定准确目标,增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由教师的教学目标决定的,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执行,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联系教学内容、联系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既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又要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这样的课程时,关于情感目标要将近现代目标纵向迁移,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物质变化和风俗改变是必然发生的,学生在学习这样的课程时要站在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分析。在课堂上,教师要将知识方面的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从已有知识点出发,同时将生活实际引入教学课堂中,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感受身边的变化。教师也可以设计综合活动课程,确定课堂讨论的主题,如“不同人眼中的时尚”、“什么样的着装才是适合中学生的着装”等。在讨论探究课堂中教师没有提出任何条目的学习任务,但在学习过程中,在体验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采用多种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某个事物有兴趣的时候,才会主动地接近,进而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就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率。首先,教师要设计情境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要设计新颖独特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实践,提高学习效率。精彩的导入主要包括故事性导入、情境性导入等。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导入,不可以千篇一律。接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课堂悬念,教学悬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当然就会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后,在课堂中要有一定的竞争性,高中普遍都有一种竞争性的学习心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历史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在课堂中创设适当的竞争机制,组织学生合理地开展竞争学习,这样课堂学习氛围会更和谐,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会逐步树立。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很多种方法,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采用多媒体,有效突破课堂重难点
多媒体有效地将声音、画面、文字集合在一起,更直观形象,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死板的文字概念,更是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同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仿佛让学生置身在历史长河中,感受历史,品味历史。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盲点,在知识点的阐述过程中,有很多是无法用语言进行合理描述的,但是通过画面视频就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陌生感。将学生的全部感官集中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除了上述三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外,教师还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直面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设计评价体系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有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教师看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过程同样重要。在考察知识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精神世界的丰富及学生情感方面的感悟。二是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用考试评价学生,这显然是不合理不全面的,在评价方式中可以加入口语测试、作业评价及提问的方式等。评价机制要向发展性的评价转变。
作者:张晓敏 单位: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庆华.优化课堂提高效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09,08:125.
[2]余良谷.巧用历史图片教学———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才智,2014,32:215.
第五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影视资源运用
摘要:
高中历史承载着学生博古通今的重要任务,只有让学生对高中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历史,认识历史,运用历史。面对高中历史任务重、内容多、知识复杂等特点,高中历史教师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要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一些影视作品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分析影视资源运用的作用和方法,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历史;影视资源;资源运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的引入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与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有效的影视资源也能达到如此的效果,高中历史教师要仔细探索影视资源引入的作用及如何引入的问题。
一、高中历史教学运用影视资源的作用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高中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自主进行探索与记忆,才能最终掌握高中历史知识。高中历史由于贯穿中西古今,因此在影视作品中有许多与高中历史挂钩的情景与细节,通过这些影视作品所展现出的历史事物与场景,再配合艺术的优美音乐与解说,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激发了解历史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教学《汉朝思想统一》前,适当将《汉武大帝》中汉武帝与董仲舒的对话作为教案,让学生从“思想”的枯燥理论中超脱出来,吸引学生注意,自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拓展学生历史知识面,虽然影视作品作为一门艺术高于生活,而且也有可能处于表达的需要会偏离正史,而采用一些野史作为补充,但是野史者,补正史之不足也。学生可以从高品质的影视资源中获得更多的历史描述,更能配合高中历史的学习。最后,影视资源能为学生答疑解惑,面对高中历史有部分高深的理论和深奥的思想,影视资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学习中,因为学生对西方历史的不完善了解,导致在学习时倍感吃力,教师可以借助《大国崛起》、《西方历史》等客观性较强的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西方通史。
二、高中历史教学运用影视资源的方法
首先,利用影视剧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整体认识历史,建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每堂历史课前15钟至2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运用有声有色的历史影视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例如在人教版《经济建设的曲折与发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地上关于水稻和及制造业发展的纪录片播放给学生,虽然学生可能不太懂技术进步的原理和速度究竟有多快,但是通过数据的对比,学生自然就会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规模,同时也能体会出经济发展的艰辛,更有利于他们学习这部分的历史内容。另外,在学习文化生活丰富的历史时,影视资源的引入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辉煌灿烂的文学》中涉及太多文学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中对文化生活的描述丰富多彩,学生很难掌握其中的区别,所以可以借助《水浒传》、《红楼梦》等改编的影视资源,将明清小说的场景具象化,学生通过影片中对人物着装和工具的使用,可以实际感受到影视作品中对于经济的描述,以及对于社会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辉煌”、“灿烂”的文学历史。其次,利用影视资源设计问题,促使学生理解历史,刺激思维,解读历史中隐含的知识。教师可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影视资源,补充教材的历史内容。例如有些纪录片、科教片、专题报道等可信度较高的影视资源可以从不同的历史角度,帮助学生深入解读历史问题,不仅扩充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建立健全学生的历史观,更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历史,以史明智。例如在高中历史关于世界列强欺压中国、侵略中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对导火索、不平等条约等历史问题有全面了解和掌握,这时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的历史学习中有目的地穿插《甲午中日战争》、《鸦片战争》等历史纪录片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在影视资源的介入下,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中国近代史,完成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危害和影响有更加深入的掌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从影视作品中可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从影视剧的剧情发展开了解和感受历史,例如在《阿Q正传》这部影视剧中,关于阿Q精神的描写,历史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问学生为什么阿Q会出现这种状态?旁人为什么看见阿Q被执行死刑时还显得如此麻木?这究竟与历史有何关系?通过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感受,再结合历史时代背景,自然就能将历史了解更透彻,也对当时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认识。最后,高中历史教师可以运用真实的历史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批判思维。针对如今许多影视剧粗制滥造的局面,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用正统的历史“练习”批判思维。比如针对中华儿女抗战的历史,在银幕上出现了许多“抗日神剧”,不仅不符合历史的客观发展,反而深深地伤害了受难同胞的情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此类影视剧目进行批判,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不歪曲、杜撰历史,达到懂历史、会判断历史的目的。通过影视资源对高中历史的介入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高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影视资源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与方法,尽可能地让其被利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
作者:苏庆华 单位:福建省建瓯一中
参考文献:
[1]沈卫冬.刍议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9:75.
[2]吕延孙.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影视资源的方法与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0:24-25.
[3]邓梅.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22:160.
第六篇: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初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教学一线教师的关注。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认为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例如:笔者在讲授《美国1787年宪法》导入时,首先投影一位神秘的嘉宾,并作介绍:“他出身非主流,童年时代———父母离异,家庭残破;少年时代———误入歧途,吸毒泡妞;青年时代———励志向上,考入哈佛;中年时代———入主白宫,创造历史。”接着表述:“奥巴马成功地上演了逆袭。事实上这样的情况每一天都在美国上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部宪法,走进美国梦。”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语言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二、明确目标,自主思考
一堂高效自主学习课,离不开教师对这节课的预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精心编制导学案,其形式可以为列图表、列提纲、内容问题化、填空与问答结合、出示知识网络、图配文等。例如:本人这样设计《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导学案:课堂导入,结合必修1、2、3三本教科书,请学生概括邓小平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然后,导学案的结构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基础知识,分四个标题:革命家、改革家、理论家、爱国者;第二板块为情感升华,学生阅读史料,感受小平同志的品质。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自学完成这一部分内容。当然,教师设计自主学习导学案时,精巧的设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教学规律。
三、组织讨论,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核心部分,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教师往往把本课的重点、难点放在此时解决,精心设计问题,提供足够史料,做到论从史出。比如在讲《美国1787年宪法》中联邦政府权力构建如何体现制约平衡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请同学们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体验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个机构“最高领导人”。设问:角色一:参众两院议长:(1)请问:参众两院议员是如何产生的?(2)请问:如果《贫民救济法》被总统否决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部法律生效?(3)如果奥巴马总统违法,你们作何反应?角色二:总统:(1)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当选的?一届任期多长?(2)请问:克里美国国务卿是总统先生您任命的吗?(3)如果不认可国会通过的法律,你会怎么做?角色三:最高法院大法官:(1)请问:你是怎么当上大法官的?(2)请问你拥有哪些权力?(3)总统是否可以因为私人恩怨而下令解除你的职务?三组讨论之后分别找三个学生来阐述、填写三个权力机构是如何制约平衡的。这样设计的合作探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娱乐、轻松的过程中化解重点、难点。
四、充分展示,全面评价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评价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多样性、鼓励性、合作性、差异性原则,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比如,用积分制记载学生整个课堂的表现,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分标准可以由集体讨论制定。这样的标准更有说服力,大家会更加认同。
五、检测反馈,构建体系
不管什么教学模式,最终都要回到学生掌握了多少上来。这些必须通过检测反馈,这也是检验自主学习课堂效益的有效方式。在设计题目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设计好变式练习,引导学生概括和迁移,让学生从不同视角来思考问题,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层次需求。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独立总结和评价能力,课堂小结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进行,教师只做适当补充、完善。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让一些学生在下课前几分钟走向讲台,讲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材框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这样的总结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了宏观架构历史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必须体现新课程的学生观,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模式无疑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当然,这一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还需要更多的教师、在更多的方面继续进行探索和尝试,共同来推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作者:吴凌雁 单位:仪征市第二中学
第七篇:高中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应用
摘要: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历史内涵,并且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事例,以更好地教授学生历史知识和历史结论。生活化教学将历史变成了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在现实中“看到”了历史的影子,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会得到显著提升,历史素养也由此得到了明显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教育;历史学科;生活化;教学思路
因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使得历史学科只能按照考试大纲对学生进行强化教学,系统地讲授被提炼出来的历史知识和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没有充足的认识。而历史作为文科的“代表”之一,深入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对其行为思考也有着重要作用。对此,教师要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研究,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制定必要的策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历史知识,强化历史基础,使之应试能力得以强化训练的同时,提高文化修养。
1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思路解析
教学内容生活化。大多数历史老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喜欢直接把概括性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唯有死记硬背。而生活化的的历史教学理念则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作出更好的把握和安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更准确。例如,在对某一历史人物作评价时,教师要能够列举几件该人物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并让学生以此对人物进行综合性评价,教师再从中引导、补充和总结,由此深化学生对此历史人物的印象。教学观念生活化。之所以生活化教学效果的突出,正因教师改变了以往“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于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且广泛的知识,能够将生硬的历史事件与鲜活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从而打破以往只会死记硬背的局面。需要注意的是,将学生带入生活化教学中,不仅是为培养其历史素养,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并掌握联系实际,能够将所学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从而实现历史知识的内化。课堂评价生活化。教学评价是对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状况的小结,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目前,课堂评价多参考学生考试成绩,故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整体认识,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生活化的教学所提倡的评价体制即是以个性化、多样化为准则,综合考量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个人创新能力等丰富的评价标准。
2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应用
明确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目标。为防止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脱节,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不应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太过深奥、晦涩难懂,要使其明白历史知识是生活必备的常识,是耳熟能详的先人故事。对此,即要求教师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围绕三个层次来学习历史,第一层次即帮助学生将基本的历史知识牢记于心,掌握历史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第二层次即指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借鉴历史,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熟练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第三层次即要教授学生掌握应试技巧,也要促其历史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整合历史学科生活化教学的内容。由于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更为精深,高中学生在上历史课程时,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还需要拓宽知识面,掌握更多课外的历史知识。对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协同学生一起整合历史内容,具体为:一是将乡土资源和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笔者认为,乡土资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较为轻易接触到的历史层面,充分运用乡土资源能够有效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乡土人文的感情。二是将生活中的名胜古迹、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纳入教学范围,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介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历史古物和文化现象,并将所学历史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能够实现从知识到实践的转化,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化功能。开展实践活动,促进生活联系历史。历史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也要放眼课外与社会,践行学以致用原则。为此,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组织学生参加与历史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与社会活动,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和历史相关的社会活动。例如,在学习古代史期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寻访当地老人,挖掘民间故事和地方历史沿革;在学习近代中国革命史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革命遗迹,感受当年的革命历程。此外,针对部分历史情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演讲或角色扮演,吸引学生更为积极的投入到历史事件的讨论中,在活动中得到对此期间历史的更多感悟,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3结语
历史生活化教学向我们更多地展现出了历史学科的人文思想与教学效益观,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指明了方向。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在此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努力使高中历史教学趋向更为精彩、鲜活而灵动发展,在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中促进完善学生的素质教育。
作者:王洪军 单位:江西省樟树中学
参考文献:
[1]樊榴红.论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历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7).
[2]韩登连.高中历史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创新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2).
[3]侍建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J].文教资料,2008(31).
[4]赵艳.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3(04).
第八篇:高中历史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培养
摘要: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指导者转变为引导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课堂还给学生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主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我国大部分省市开始推行使用新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时代性强,内容编排力求生动活泼,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更加注重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来论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及相应的一些做法。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及重要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学生接受式学习不同的现代化学习模式,它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自我发展。比起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知识往往会留下更深的印象。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变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成为学习的本质。
二、高中历史课堂需要推行自主学习的原因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课堂上教师卖力讲授,而学生虽兴趣不高,却苦于升学的压力,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然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在每一课的课文中设计了一些思考性的栏目,如在课文后设置开放性的试题,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历史,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
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高中历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叙述一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对学习的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自然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就只会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不会深入地去研究,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在教材的编写上,新课改的历史教材编有较多的图片,在对历史过程的叙述上也更为生动、活泼,图文紧密结合,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以下是对此的两点建议:
(1)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所学的内容,因为离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较远,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不便。再加上高中历史教材改革后,教学的目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更高、时代感更强。因此,教师要做到把所教授的历史史实与现实联系起来,与学生自身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必修一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相关内容时,传统的讲授方法往往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呈现给学生,课堂气氛较为枯燥,学生也难以理解与本国不同的政治体制的运作过程,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教授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虚拟一个情境来还原当时的历史,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扮演国王、首相、内阁成员等角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充分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具体运作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现历史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2)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学校的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到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来了解葡萄牙、西班牙当时的航海路线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然而对于有些知识,学生可能事先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如对于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就已经对其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而在讲授必修一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时,可以运用一些图片资料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不用将其作为新知识通过大量的影像资料来展现。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道“: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一堂课的课堂效率。以下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两点建议:
(1)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
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而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总是带着一种畏惧、淡漠的眼光看待教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些问题和见解也不敢或不想跟教师交流,这种现象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现在所提倡的学习活动不再是接受式的教学下学生被动地学习,而是相互合作、共同学习,更加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所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成了自主学习的主人,师生协作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历史课堂上教师改变原先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多倾听学生的观点,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之所以提倡互动,是为了达到师生、生生之间行为和思维的互动,使课堂从“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为高中生的接受程度、理解能力和自身的基础不同,学习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有些教师常常凭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将学生分出等级,对于处于“后进生”行列的学生则冷眼相待,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面带微笑地给予学生鼓励,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在备课时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不易过难或过易,在课堂提问中也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来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信心。
3.教师应扮好引导者的角色,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有不少教师完全垄断了课堂的时间。新课改实施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整个课堂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拥有了自己支配课堂的权力,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以下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来叙述教师这一引导者的角色是如何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的。
(1)通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将课前还给学生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讲授新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出问题的答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即将要学的知识的理解。如在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极格局终结后的世界格局,在课前可以给学生留下“巴以冲突和美国的911事件是不是必然事件”等类似的思考题,让学生了解当前的世界暂时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像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教师讲授新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课中还给学生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重要性,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例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材料分析、辩论、社会调查等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对于高中生来说,材料分析和小组学习往往是历史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对于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就可以通过几组材料来展现,一个特点对应一组材料,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经济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波及范围特别广这三个特点。除此之外,还要促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3)督促学生复习课堂知识,将课后还给学生
课后的时间是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的过程,这同样也需要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的教师会通过课后练习题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印象。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点较分散,我认为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来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综合等思维方法,还能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对其他知识的理解。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应改变传统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意识,积极地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尽一份力。
作者:关冬姣 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2012级历史系3班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杨兆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效“七法”[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教师版,2014(21).
[3]陈武.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4]黄鲁春.历史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教师版,2015(09).
[5]吕雅俐.以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J]现代教学,2014(09).
[6]杨本锋,宋玉娇.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动起来[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教师版,2014(21).
[7]张艳.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教师版,2015(05).
第九篇:生本理念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生本理念在当前大部分的学校都得以践行,而且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践行这一理念,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下面谈谈生本理念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实施措施。
一、通过课前预习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而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充足的课前预习能够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老师要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监督。例如,老师在讲“秦朝发展的历史阶段”前,提前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课后自行阅读课本并且查找相关的资料与书籍,用自己的语言对秦朝的发展进行总结。通过课前作业的布置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在生本理念下培养师生之间的友好、融洽的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可以采取“问题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上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提问,一来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比如,在讲“中央集权制”这一问题时,老师讲完课程后,要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首先要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让学生谈自己所理解的中央集权制是怎样的,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接下来,再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与总结。在这问答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得到了很好的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使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成果得以正常体现。老师可以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几位学生组成一组,使得在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够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生本理念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打造,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努力改进自身的教学手段,为培养高素质的历史人才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鞠红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参考文献:
张新伟.对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讨[J].中学时代,2013(23):75-76.
第十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措施优化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呈现出与日不同的面貌。一改传统的历史重复曲教学模式,以创新式的探索教学模式来替代,促使高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创新学习,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漠然原因,提出了改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构建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教学课堂氛围,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高效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创新
伴随着新课改的进程之中,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给高中历史课堂带来了生机。多手段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在思想上的启迪,审美意识的提高,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加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现代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都是以陈述历史为主,说明历史的变迁,涉及的历史史料多,情况复杂,历史的教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历史,用以应付考试,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极不协调,历史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理念上的滞后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历史课程属于分科课程,在过于强调其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同时,却内容艰深而难于理解,学生骨子里对历史的学习观念没有改变,课堂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弱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在历史课上,心在其他课程中,使学生掉进了对历史学习的恶性循环中。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
在新时期历史教学课程的更新,促使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精心准备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活跃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他们的创新意识,探求历史的根源,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创设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步骤、与时俱进的学习气氛,培养开拓创新的实事求时的精神,提高新时代的综合素质人才。
1、采用设疑寻问导入模式,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高中学生有着好奇的性格,对趣味性并带知识思想性的历史问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课前精心预设各类的疑问情境,将高中学生的思维细胞加以激发,诱导他们对知识点的思考,逐层探入,并将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化成一种成功的导航,化枯燥为趣味的神奇魅力,将历史课堂办成一个悬念丛生,学生不断探究的情趣课堂。如:“罗斯福新政”一课,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美国经济形势、社会危机等资料,再通过引导式的设问:“美国当时正面临什么状况?”学生回答:“经济和政治危机正席卷美国。”“美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罗斯福担任总统?”“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危机,美国人必须改弦易辙,而胡佛反危机失败,民心偏向于罗斯福演说的新政,而罗斯福亲和形象、出价的口才和独到的政治见解,使他成为了民众意愿所归。”这样的问题设置,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像磁铁般地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从教师的讲解,开动脑筋地追根溯源,踊跃地参加讨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形成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形和动感视频等形式多方位地将历史知识信息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地感到历史的再现过程,加深对史实的印象,灵活变通地掌握住历史的知识要点。如:在“禁烟运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在清王朝危机四伏的统治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开辟海外市场而进行全球殖民扩张,从而爆发了鸦片战争,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动态的鸦片战争示意图,并展示林则徐在虎门硝烟的电影录像片段,通过多媒体中鸦片战争的图片展示,培养学生分析其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由现象看本质,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之下,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学生在动态的多媒体图片课件展示中,需要静态地、客观地分析问题,并从鸦片战争战败的历史史实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奋发图强,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又如: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文中,为了让学生对中国的改革历史事件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中国改革的历程,生动地呈现出中国改革创举的历史性画面,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历史思考能力。
3、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有充分的学习权力,通过自主安排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建立融合的师生关系,创设师生互动情境,调动学生的主人翁理念,大胆去思考、去分析,不断探究出新的人生哲理和历史的闪光点。如: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的历史事件中,关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合约,让学生体会清政府是如何一步步地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等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又分别是什么?这些由易到难的问题设计,可以让自学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难易梯度不同的问题中探究深层的内容,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的语言提炼,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辨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性思维的生成。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课堂要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接受能力提高,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灵活多变的情境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历史事件的延续性和关联性予以整理,使分散的历史资料进行有效地整合,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排除历史学习的阻碍因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整体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李娟 单位: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福芹.谈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
[2]江伟.社会史: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趋向[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
[3]陈明洪.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0(05)
[4]董振刚.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讨[J].才智.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