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设问浅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新课程设问浅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历史新课程设问浅谈

摘要

设问在课堂中能够起到启发思维、点燃智慧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师生互动最直接的方法与途径。高中历史课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迎来了一个新局面,提高有效设问就更值得教育者关注。本文从实践出发,对有效设问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历史 设问 有效性

设问是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将设问作为继讲述之后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将问题巧妙地提出并引导学生积极作答,成为了考量教师教学艺术的标准。然而在如今的高中历史课堂中,依然可以看到因“夸大”设问功能或一味依赖设问而导致低效问题、无效问题的出现。当设问频率高发于历史课堂,如何提出带有创造性、思维性的有效和高效问题,更应值得新时期的教育者关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有效设问进行了深入探析。

一、让问题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

要想让问题真正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教师先要改变自己的设问习惯,如将原来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改为“如果不这样,会怎样?”的提问方法,这就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挑战,是让他们学会从全新视角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引导。如教师讲到《鸦片战争》时,由于重要内容是虎门销烟,所以一些学生会主观的认为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是林则徐被罢免引起的,这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主观认识提问:“假设当时林则徐不被政府撤职查办,那么鸦片战争的结局会改写吗?中国的历史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吗?”当学生从“反方向”进行思考之后,他们就会意识到在当时,仅凭几个大臣根本无力改变封建制度走向腐朽,而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兴起的状况。同时,教师设问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就是好的设问。如在教学《秦汉统治》一课时,教师可以模拟“审判”场景,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今天开庭审理秦朝人民状告秦始皇一案,秦朝人民告秦始皇残暴无度,不关心民情民生,而秦始皇认为自己一统六国,功不可没,请同学们选择一方为自己的当事人,以律师的身份思考应如何为其进行辩护?并给出有力的证据”。这种设问方式显然是对学生思辩能力的一种挑战,新颖的形式又给了学生思考、提问、讨论的时间,同样也给了他们创新的可能。

二、让问题成为引发学生探究的动力

古人常说:“小疑小进,大疑大进。”问题是学生深入探究事物本质的原始动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过程就是不断质疑与解疑的过程。问题会带学生走进“迷阵”里,同样也会引导他们走出“迷阵”,体验到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理性、深刻而成熟的问题会使学生通过探究而感受到一种拨开迷雾见月明的快感,以及感受到历史的神奇与魅力。如结合当前的美国现状,很多人提出了现在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的说法,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说法的?有人认为1787版的宪法是“非民主”的,你是不是有不同的意见?这些问题虽然不一定是教材中的内容,但却是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思考,不但可以让他们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有效连接,还会因为问题的现实性让学生更感兴趣,也更乐于探究,尤其是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更利于学生的思维向多方向进行拓展。

三、让问题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阶梯

由于学生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所以问题应该也是呈“阶梯”性的,教师在进行设问时,既要避免问题的跨度太大,造成学生思维“脱节”,又要避免问题太过繁琐,让学生抓不到重点。如一些教师习惯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这样的“提问模式”:大家认识图(视频)中的人物吗?能不能讲一讲他(她)有哪些主要事迹?类似这样的设问混淆了认知与练习的概念,认知更注重让学生体验与感悟,而练习侧重让学生“消化”自己感情和体验的内容。所以,教师在组织这样的教学时,可以设计方向明确且有层次感的问题。在学习《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时,学生对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肖像图进行观察后,可让他们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1.俾斯麦的眼神与表情表现出了怎样的特征?2.同学们是否能够从这些特征中分析出俾斯麦是怎样的一个人?3.俾斯麦有哪些重要事迹?学生从肖像中观察到俾斯麦紧锁眉心、嘴角稍有下拉,有的学生得出了俾斯麦表情“严肃且冷峻”,眼神“坚定而深邃”,从而感觉到俾斯麦应该是一个具有野心、态度强硬,并且善于谋算的一个人。这就对接下来教师讲解俾斯麦之所以被称作“铁血宰相”,以及他运用铁腕推行各种政策的行为做好铺垫。当学到他发动对外战争时,俾斯麦冷静的谋划、老练的外交手段等形象都会鲜明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教育创新,历史教学亦是,要让低效问题远离课堂,让问题不再停留于诸如“你们对这个过程了解吗?”“你们知道这个事件(或者人物)吗?”这类无效的设问上,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能够打破学生固有思维定势,引发他们产生创新意识的“高质量”问题,让设问真正发挥启发思维、点燃智慧的作用,让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大放异彩。

作者:孙绪强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

参考文献

[1]林元培.高中历史课堂情境式设问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3(26):163.

[2]龙先东.通读•补充•设问•归纳———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史料运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