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转变与创新
一、高中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一)“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缺陷
这一教学模式是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下产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作为客体,只负责认真听讲并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也只注重重点和难点的梳理,并没有考虑到课程内容同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联系,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建立起一个完整历史知识系统,更无法对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自由发挥程度降低,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也只是从教学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为基础。这样一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将大大降低,只有部分善于记忆并对历史知识本身有很大兴趣的学生才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论证式”教学模式的缺陷
该教学模式指的是高中历史教师应用教材中现有的内容及理论作为授课重点,课堂教学中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的一种授课模式。因此能够体现出极高的操作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对教师总结的内容强化记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晚清两大不同派系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依据一定的历史事实来评价慈禧太后的保守和残忍,以及改革派受到了怎样不公平的待遇,并由此引出封建王朝灭亡的必然性等。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为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促使其主动对历史进行思考;同时教师也没有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扩展,例如当局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等,给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历史无法独立进行思考和总结,答题思路如出一辙,个人能力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及时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提高课堂互动,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来,重获课堂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详细备课,课堂中掌握进程以及互动程度,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现状,才能够充分发挥该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课前,应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我预习,通过预习查找资料了解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情景式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是现阶段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的手段,通过还原教材知识的场景,促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大量的引用史料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结合史实让学生得出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运用生动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等等。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能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情境进行更深刻的体会和领悟,对知识的记忆也将更加深刻,经过长期的积累,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及知识系统,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总结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应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为基础,积极改革和更新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互动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自主的融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成敏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创新学科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专业结构
高中课程专业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你要胜任这门课程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加之历史学科的本身特点也决定了你必须是一个永远的阅读者和学习者。当今社会教师职业的发展日益专业化,教师走专业化道路已成世界潮流。所以,作为一名高中专业教师,要始终学会以谦卑的心态对待知识,它将使我们不断站在新的高度去教书育人,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之所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专业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它指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具备系统的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还应具备宽阔的学术视野及扎实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其关键是课堂教学行为要变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个方面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阶段性学习为向社会学习、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和质疑,树立起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因势利导,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自在不言中。创新思维既包含聚合思维,又包含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我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近代化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潮流,你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还是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关近代化在此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设计此问题旨在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学科思维品质。如果囿于一些陈旧的结论把它强行灌输给学生,这一定是一堂毫无生气的课!时下一些学校为推行课改而流行固定模式教学,这未免有点矫枉过正之嫌。其实教无定法,真正彰显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就是我们新课改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重视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从内容上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强了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内容,这有助于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从学情出发,并且设计要有趣味性和针对性,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既能激发学习欲望,又能探究出货真价实的成果。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要通过不断启发学生,因势利导,又要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出的一些超出想象的“奇谈怪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客观理性地评价学生交流成果,切忌程式化以及无原则的激励评价。探究性学习就是提高学生学科创新思维能力的源头活水。
四、总结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法,历史教师必须给学生注入新的学习理念,要积极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动机,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历史、解读历史,并参与学习评价的全过程。只有采用新活动、新探究、新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作者:柳克平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第四中学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艺术性研究
一、以生动风趣的语言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工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授技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历史教学自身知识点相对枯燥,无论是历史事件的记忆还是历史人物的记忆都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容易陷入直接讲解、单调灌输的境地,特别是语言的平淡无奇,更降低了历史教学的有效程度。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通过丰富多变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推动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笔者在教学中将自己当做一个演员、表演者,使自己的全部精神状态投入教学情节中,在语言方面形成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讲述一些反面人物,例如、秦桧等时,运用愤慨悲愤的语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他们的卑鄙;而对岳飞、这样的英雄正面人物,在教学中陈述时充满情感,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想起伏的切合度,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的氛围。又如教师可以模仿一些历史人物的方言腔调,较典型的是模仿同志以湖南话讲述一些重要观点等,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二、以历史关联的故事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历史是一本浩瀚的长卷,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当前与历史相关的各种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有些是完全遵照历史客观,也有些进行了编造改编甚至游戏化,整个节目与历史相去甚远。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具体的故事融入教学中,提高内容的丰富性,例如《甄?传》播出后,许多学生对雍正的认识受到较大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部电视剧中的情景与真正的历史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寻找差距,了解历史上真实的甄?、真实的雍正,这样的教学活动让故事性和历史史实得到有效统一,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较大帮助,同时以更直观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理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广泛搜集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故事,可以是历史事件,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与历史相关的乡村野说,等等,通过这样的关联故事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
三、以师生互动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无论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是参与的积极性都有了显著提高,历史教师如果完全按照单向模式组织教学,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充分增强教学艺术效果。例如在《洋务运动》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知识节点思考题,要求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是什么,从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环境,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运动的主要内容、采取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接下来对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及积极意义等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以这样的思考题组织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活跃思维,主动积极探究教学内容,在与教师的相互交流探讨互动中加深理解,提高辨析能力。师生互动是历史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在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的同时,也要在学生小组之间开展巡查点拨,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谈谈学习成果,相互交流讨论并且补充完善,教师进行最终的点评总结,这样的互动模式极大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效果,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艺术性大大增强。
四、以现代媒体的演示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信息容量巨大,迫切需要补充生动的信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接触更多内容。教材显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借助现代媒体的辅助,才能让更多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可以选取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作为补充信息,如甲午中日海战的壮烈场景等,从这些视频资料的演示补充中,引导学生既增强对侵略者的悲愤,又对英勇无畏的军民表达敬佩之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任人欺侮,那是因为国力低下、军事实力不强,弱国无外交无主权,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在这样的演示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演示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的纪录片,无论是航母为代表的海军还是新型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等,与当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不可同日而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悲愤的心情进入激动兴奋的状态,学生自豪之情满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豪感转化为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思想动力,圆满实现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与情感渗透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五、以实践活动的补充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内容与生活圈有交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更多历史,把握其中蕴含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等。例如《全国大动乱》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到群众生活、文化视野等各个方面,搜集“”期间的各种乱象,从而为增强学习理解效果提供较大帮助。这些来自于学生身边的故事、身边的信息、身边的素材,特别是自己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十年动乱,对于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帮助非常明显。另外,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对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以不同时间节点进行比较,分析说明什么样的深刻主题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历史教学更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六、总结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充分强化艺术性的研究,进一步优化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措施,充分整合资源推动历史教学深入开展。
作者:顾冬建 单位: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探析
一、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语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这一人文学科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从而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精神。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当前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对环境的破坏以及环境对人的报复这一生活现状,引导学生学习古代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古代中国人是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同时又是如何尊重自然环境规律的,在讲述都江堰时,教师就可以如此引用,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
2.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高中历史兴趣平平,这与错误的历史教学观念有关。历史常常被学生理解为“死记硬背”的学科,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为了激发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将生活化教学引入高中课堂,将高中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历史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很多历史事件会对当今社会产生影响,教师应该善于寻找这种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雅典的民主政治”这一课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奥运会导入,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对学生的要求,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当前的高中生应该改变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而应该立足实践,感受生活,去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通过揭示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如在教“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单元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搜集老照片、能反映时代特点的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向老人询问过去的生活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从中积极思考与探索。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备课中的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备课是教学的基础阶段,是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做的准备工作,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为了促进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良好作用的发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将历史教学置于学生生活环境这一背景之下,从而为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应该在教育部制定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特点,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渐进的发展过程。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寻找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将其纳入教学目标中。如在“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课中,在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明确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基本情况和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与影响,同时还应该使学生掌握运用图示、表格等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如当前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当前社会存在的不良风气等,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表述。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中,教师可以制定如下目标:“了解身边的历史,收集你身边有关孔子、孟子、庄子等以及百家争鸣的相关资料,在生活中实现思想的积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别人意见,善于倾听别人观念的意识。
2.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教学课堂是检验教学目标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系统教授历史知识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实践基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生活化的内容,并进行适当扩展,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一些生活化的知识,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师生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参与者、操作者和开发者。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如在讲授“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课时,在讲授“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时,应使学生明白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而采用的教学行为和组织的教学活动。传统的“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更加多元化、趣味化和生活化,从而真正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与历史教学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课程中,教师可以联系2008年美国大选奥巴马的成功以及近期希拉里宣布竞选总统这些新闻,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美国政治,并以“美国的政治是否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样呢?”导入课程,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引入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时显得更为有效。
3.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中的运用
课堂结束之后,往往会通过作业或者练习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会以书面作业、考试测验的方式进行,该种片面的评价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应该设置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如在“音乐与影视艺术”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电视、电影的看法,设计“影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一主题的辩论赛,将学生在辩论赛中知识的运用、语言的表达等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三、总结
作为生活化教育的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指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整个社会就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社会中的人,生活中的事,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学必须与生活相结合,让生活化教学为高中历史注入活力。
作者:汪飞飞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与历史图片关系探析
一、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可以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历史图片当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直观和形,许多历史事件隐藏在这些图片当中的。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简单地文字描述是相当乏味的,教师们一旦结合历史图片来进行有关的教学,学生们通常就会被历史图片中的景象所吸引住,从而逐步提高学生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然后由于历史图片有相当强的还原性,那么这样就会更加能够激发出学生们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们探索历史的激情。
2.启发性比较强,有助于发散学生们的思维模式
历史教学当中最好的素材就是历史图片,学生们通过学习历史的有关图片可以近距离的去了解历史和接触历史,有时候还能够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念,在学生的大脑当中会呈现出一定的影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能力,
二、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历史的见证就是历史的图片,是一种比较稀少缺乏的史料资源,运用图片来教学,其实并不是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定的观赏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们进行历史的有关学习。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对历史图片进行仔细的处理,确保可以发挥出图片的最大作用在使用图片的过程当中,目的还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1.图片的选择要遵循适量性和重点性相互结合的规律
历史图片是很多的,但是在一堂课内使用的数量还是不易多的,教师们需要注意严格的筛选,突出其中的重点。由于图片的作用仅仅是起到了辅助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文字的有关教学,如果图片太多的话就会形成一种反面的影响,从而造成成绩的持续下降,因此选择怎样的历史图片、选择什么样子的历史图片都需要依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进行选择,不可能由于历史图片的使用不当而引起反效果。
2.历史图片的使用需要遵循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基本的原则
历史图片是最直观的素材也是中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历史图片在教学当中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把历史图片逐渐的穿插在文字教学过长当中,好让学生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对学到的部分史实和概念来进行局部的理解,这样才能增加历史大事件的真实感,激发出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
3.图片的选择要符合高中生的现有水平
教师们在进行选择图片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依据中学生的基本的认知水平,选择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的照片,额可以激发出他们学习兴趣的一些图片。在设计或者一些历史图片的时候一定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把图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结论
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就是历史图片,当然历史图片也是教师们去实施教学的主要的手段之一,更是学生们获取有关历史知识的重要通道。历史图片具有许多特性比如生动性、形象性以及直观性,她还可以起到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和效果。所以,一般来说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学生们实施历史图片的有关教学,将历史教学质量提高到一定的境界,把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出学生们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们综合的发展。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历史图片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还而且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那么这样就需要教师们充分了解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搜集一些有针对性的历史图片来进行有关的教学,最后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黎军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第一中学
第六篇: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探析
一、领悟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课堂内容也由教材决定,这种“灌输式”教学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营造一个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生的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记忆和描述,能够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一种观念。例如,在讲授“思想史”的第一专题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内容,我把教材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详细地分析、讲解了一遍,并纵向列出两点主要思想:第一,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中流砥柱;第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在讲到诸子百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时,我向学生讲解了“百家争鸣”的含义,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先进性。我着重讲解了“争鸣”的含义,使学生了解了当时各流派代表人物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他们“争鸣”的目的,即他们希望自己门派对自然、对世界的认识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我的详细讲解和明确论点,能够使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既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记忆,又让学生领悟了历史这面镜子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从历史发展中汲取了更多的经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
二、借鉴新高考学习思路,创建新教学体系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了做了重大调整,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不但在形式上能让学生更易接受,在内容上也更加多样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一种较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历史学科体系从传统的按照时间排序转变为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的学科体系,这无疑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挑战,面对这一改革,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1.借鉴专题角度教学
教师应重新梳理、整合教学内容,新课标中专题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从新的角度切入历史,使学生无论是在纵向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历程,还是横向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都要变得更加容易。例如,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明、精湛的文化成就以及它们在历史中的演变。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其中算术学、种植业、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都是执牛耳者。中国古代的科技精华,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问世早于世界其他国家数百年;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也十分精妙,通过对各种植物景观和山石流水的搭配和建造,形成了世界园林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古代的艺术更是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不论是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等娱乐项目,还是书法、篆刻、绘画、雕刻等文化项目,都令世人瞩目。这些艺术门类不但各自拥有独立的发展空间,还可以相互借鉴、融会贯通、不断创新,即使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能对世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种多样,内涵深远博大,不同朝代的文学又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汉代的乐府诗、唐朝的五言绝句、宋代的词、元朝的戏曲以及明清的小说等,它们个性鲜明却又一脉相承,构成了我国文学史上壮美的篇章。
2.借鉴专题结构教学
新课标中,必修课和选修课中的专题内容有许多都与大纲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同。新课标中的学习模块和学习专题在同一类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历史问题上都能体现出更强的纵向联系性,但阶段性历史的整体描述则稍显不足。而大纲的教材内容正好相反,阶段性历史的整体表述比较完整,同类型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论述则相对薄弱,因此,新课标中学习模块和学习专题与大纲教材内容互为助益。尤其在阶段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新课标中的专题作为一个框架,对大纲教材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各个阶段内容更具连续性。
三、融合新课标内容,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在教材内容上去除了过时的研究理论,采用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的成果,吸纳了现代化范式、整体范式、文明史范式以及社会史范式等史学新范式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思想,构建了以人类文明和社会走向发展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大力提高了文化史的地位,将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融合在一起,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一个历史大环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性地把新史学范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融合在教学内容里,引导学生了解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对以往的研究成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择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新的观点重新整合历史知识体系。这三种范式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问题进行了分析,使历史事件更加直观、更加立体,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分析也更加客观,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观点客观地评价历史,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当讲到“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我分别从三个历史范式角度诠释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从革命史范式角度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从现代化范式角度说,它的失败告诉我们:面对当时中国的国情,资本主义路线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从文明史范式角度说,它推翻了君主专政的社会体系,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内容。
四、小结
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历史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挑战:教师自身的历史知识基础要更扎实,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有新的突破,要与新课程教材中的内容相协调。在观点更加明确、体系更加完善的新课程教材内容的指导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在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记住历史事件,还要从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中认识世界。
作者:吴润香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第二中学
第七篇:高中历史课高效教学策略探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备课
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是密切相关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备课。教师要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将一些先进的前沿的理论知识带到历史的课堂中来,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课堂的与时俱进,并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与之相关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进行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打乱教材的安排,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入手,在对这个事件的分析与评价,了解这个事件背景的同时向纵深的方向深化发展,让知识层层嵌套。
二、创新教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改单一的教学为互动式的对话教学,在历史的课堂上只有师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历史课堂才能够真正“活”起来,即学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交流,生成新的知识和问题,促进学生对历史问题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如: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借助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具有视觉冲击的方式将日军的侵略暴行和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精神近乎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切身的感触与长时间的记忆,这样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更为高效。
三、科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高中阶段的评价不能够只是以量化过后的分数来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评价,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和整个历史学科的进程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整个历史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只看学生考试的成绩,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的积极性以及课堂表现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其次,要尽可能地表扬学生而不是惩罚和贬低学生,要善于从学生日常的学习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引导学生继续保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爱,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原有的知识更要采取各种措施与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达到学有所用。
作者:李彦锋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实验中学
第八篇:高中历史教学应用漫画作用探析
一、有效弥补学生经验的空缺
实际上中国在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一直是使用图像来传达信息的,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需要通过很多历史图片予以记载,人们通过图画来进行表情达意并衍生出后来的象形文字。我们在咿呀学语时期,也是最先通过图片来了解这个世界的。心理学家指出,初高中阶段是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历史漫画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可以发散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看图思考的能力。图片可以对历史文字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更加形象、简单地对历史文字进行说明。同时,在一些历史故事中也会经常性地使用到漫画,因为许多历史故事没有原型,它们大多是根据古典和史记中记载的内容而被人们用现代白话文的形式编纂出来,所以将故事以漫画的形式配在讲解文字旁,不仅可以使画面产生美感,同时还能让学生很清楚地了解故事的大概,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积累量,弥补经验上的空白。
二、有效配合文字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的讲授内容比初中时前进一步深化,需要学生掌握总体的历史发展脉络,巨大的篇幅描写有时会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学生往往读了整篇的文字,也没记住具体的历史信息。但是如果配以漫画则可以对整篇的文字进行总体的概括,能够简洁明了地将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再者历史图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美化版面,不论是在教材中还是在老师讲课的课件里,将历史漫画与文字进行结合,可以使整个版面显得不那么枯燥呆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历史漫画能够直观地把历史事件展现在学生的眼中,老师在进行讲课时,可以通过历史漫画以及一些图片一一展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发生的事情,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共鸣。例如,在讲授“”时期时,有一个漫画形象是两个孩子骑着一头比大象还大的猪,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的场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时期人们“高涨”的生产积极性。正如漫画中所解释的那样:“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另外,在历史教材中运用漫画,可以使受到学生对创作者创作的意义和艺术表达的熏陶,会被图画中的意境所感染,同时也会激发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其美育的功能。
四、总结
总之,将历史漫画有效地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对文字进行补充;其次,它可以以非常直观、简洁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出当时的历史场景;最后,因为漫画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它可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视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其有效地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发散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作者:张建兵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第九篇:高中历史教学思想教育渗透
一、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在课堂中进行思想教育
历史属于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我们现在生活中不可能再次重演。所以,我们无论是使用传统教学工具粉笔、黑板还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讲解,都很难将历史教材内容形象、具体地描绘出来,也无法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自然也无法发挥出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具有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声画同步教学优势现代教学设备以及多媒体技术则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它可以利用其感染力强和声像效果的特点将教材内容中所描绘的历史情境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渲染一种浓厚历史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体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的熏陶。比如,在教学必修一专题二《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影视资料中有关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片段,伴随着高昂的音乐旋律,中国人民群众欢呼雀跃的场景显得极为震撼。忽然,画面一转,南京大屠杀的片段出现在学生面前,敌人拿起枪,冲向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并且使用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方式,刀砍、活埋、焚烧……在刀光枪响中,黎明的天际一片血红……望着眼前的悲惨画面,学生的心揪紧了,他们的表情开始变得严肃,脸上也表现出了愤怒的神情。这样,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为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了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激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的决心。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历史教材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体现了不同特点的思想教育,如,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等等,所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我们还要更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比如,在教学必修一专题四《祖国统一大业》时,我们就可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然后,带领学生分析“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一国两制”的特定含义,使学生懂得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历史背景以及“一国两制”成功实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地增强,中国只有变得强大了,才能更好地维护本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样,我通过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分析、研究历史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了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能收回香港和澳门的决定性因素,激发了学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使他们更加认识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进而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三、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
只是靠课堂上对历史教学内容的讲解,是远远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一教学目的的,我们还要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恰当地组织开展历史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上的教育和熏陶。比如,在教学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部分内容后,我把学生分为5人一组,让他们以组为单位,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社会生活中搜集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变化相关的资料,重点从人们的物质生活、习俗、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传播媒介等方面进行调研,并上网搜集相关图片,利用PPT软件,将其进行整理归纳。这样,通过开展历史课外活动,让学生以为组为单位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调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社会主义情感教育。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效利用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汲取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进而形成稳定的道德感和人生观。
作者:李正友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中学
第十篇: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运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学科教育自身的要求
高中历史学科就是将已经成为历史的客观事物以教学内容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对于历史教学而言,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发展经历,而另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让学生对历史有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评价。
2、历史新课改发展的要求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突显情感教学的教育理念,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推动力。强调情感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受到感染,历史新课改更强调能力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水平,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让学生用历史观念去解决问题。
3、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人需要
高中历史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特点,历史教学与各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全学生的人格,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够让学生尊重客观事实,通过对历史现象和事件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了解历史人物,帮助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去了解事物的发展,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
二、科学构建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目标
1、重视学生的道德感
历史教学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感。即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等符合道德行为标准和社会价值而产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在学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学习氛围营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历史进行科学的评价,有强烈的是非观念和积极健康的责任感等等。
2、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智感
理智感指人在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它和人的认知活动、求知欲望、认识兴趣的满足及对真理的探求等相联系。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智感。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并能够大胆的探索,追求科学,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坚持。
3、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历史有客观公正的了解,并能够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的情感目标之一。因为,历史学科教学具有着深远的历史性和浓厚的民族性。对历史事件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在我们祖国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保土安民,奋起抵抗。在我们祖国有重大发现的时候能够紧紧增强民族自豪感,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重视民族的团结与和睦等等。
三、渗透情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方法
1、深入剖析历史人物,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尤其是我的的历史人物,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出学习民族英语的专栏,让学生在系列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不同人物的事迹并能够在比较中了解历史人物的精神,在学习中不断的内化,让历史课堂更加的灵动而真实。因此,教师要科学的备课,采用情景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更为重要的是从历史人物的学习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荣辱感。
2、依托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历史学习氛围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水平为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外在条件支持历史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借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体验历史课堂所要反映的情感,通过视频还原相关的历史,让学生能够身临情景的了解历史。此外图片、声音也是营造历史学习氛围的有效保障。在这些真实的的教学环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荣辱与骄傲,教师不用归纳总结,学生便会形成健康的历史价值观。
3、深入学习历史事件,塑造学生的情感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而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尤其对于历史这一特殊的学科而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显得更为重要。历史课程的学习虽然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受到了社会偏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学习历史基础知识、背诵基础知识的层面上,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也停留在表面,缺少真正的研究。因此,广大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授学生学习基础的历史知识,进行历史知识教育,来引导学生接受世界的先进文化,更新观念。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学习我国和世界历史,可以明白历史对社会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起到借鉴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上这些成功或失败的事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等科学的价值观。
作者:向丽丽 单位:江苏省涟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