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问题教学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课前引导问题教学
教师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可以采用课前提问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提出课前引导问题,学生们就需要彼此讨论分析,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气氛就被构建出来。这样的学习气氛的构建就是这节课的好开头,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就会轻松很多。但有几点事项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
1.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课前引导问题教学对教师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能给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第5课《开辟新航路》的时候,笔者将课文内容与《马可•波罗行纪》结合起来做课堂引导:同学们都看过或者听说过《马可•波罗行纪》,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但是同学们知道这本书在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吗?这种影响促使了什么事情的发生?这样的结合学生兴趣的课堂引导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自主思考、分析、讨论来获得答案。
2.教师要注意将问题与学生结合起来
教师在提问题的时候将问题与学生自身结合起来,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真思考,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面对与自身相关的问题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会认真地思考问题,而不是敷衍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国共的十年对峙》的时候,笔者我向学生提问:“国共两党在1924年发起了第一次合作,双方共同为抵抗列强入侵、结束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而努力。但是在1927年的时候,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却因为国民党右派的篡权而破裂,此时如果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你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我在提问的时候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考虑进去,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提问互动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将课文读、看一遍,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再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有了问题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彼此的分析来获得答案,然后教师再将答案精炼,用比较正式的书面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在这样的历史课堂中扮演了后台角色,组织点拨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比如,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时候,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在春秋时期思想是“百家争鸣”但是在以后的朝代中却是“独尊儒术”?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是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教师也不会做解答,因为考试不考。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却鼓励学生这样提问,因为这样的问题教学可以让学生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桎梏,拓宽自己的思维。在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对学生的提问给出了赞扬,并且回答了学生的问题:“春秋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局面还不稳定,每一种思想都是为各自的统治者服务的,因此每种思想都能为自己取得一席之地,但是在国家统一之后,儒术占据了主动地位,因为它有利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既然儒家思想获得了承认,那么其他思想就会遭到排斥,这样就造成了‘独尊儒术’的局面。”这种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问句
问题教学法的重点就是提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多提问,语句要多采用问句。比如,在学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之后,我会问学生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采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对不对。在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时候,我会问学生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过程是什么。在学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我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在革命中胜利。不管教师在提问中采取什么问句,只要向学生提问,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完成老师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让学生不再觉得高中历史枯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四、结语
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比以往更高,考试成绩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我希望通过本文帮助更多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问题教学法,让更多的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
作者:周洁云 单位:江苏昆山市震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