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改前,高中历史是按通史体系编排,通过时间的先后顺序来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课改后,通过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模块来编排。通过古代、近代、现代的世界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来了解历史,学生只有将三个模块学习后才能将历史知识全面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但在高中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很难适应,普遍反映历史内容杂乱,有些史实介绍不完整,重难点难以把握,并且与初中的历史内容相脱节,很难形成体系。而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到的不单单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更需要学生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本质与规律,从而形成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这就需要教师对历史知识优化组合,使之系统化、整体化,以便学生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整合一般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关系重组。模块史的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基本主题,而每一课则是这一单元主题之下的分支主题,所以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涵盖面较广的教学主题。如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我确定这样的教学主题“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把整课内容串联起来。在抓住历史基本主题的基础之上,按照历史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要用这个主题把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还是《理性之光》这一课,在把握其主题过后,还要把这一课放在整个单元(西方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中,本单元的主线是人文精神的发展(从重视人的地位与价值到重视人的思考与判断)。而启蒙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前承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发展,后启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这样就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了系统的认识,同时加深对启蒙运动的理解及其地位、作用的认识。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根据新课标,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设计
在完整、准确的优化教学内容基础上,根据新课标,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设计尤为关键。在今天高考的指挥棒下,历史课堂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更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历史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健全的人格等。这就要准确定位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历史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通过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三者彼此渗透,融合,缺一不可。在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之后,要进行详细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应着重设计新课导入、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及合适的教学方式,并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落实,使学生彻底内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与方法,也就实现了有效的历史教学。
三、运用史料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和归纳,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那么,史料教学就是非常好的途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近的培养。在教学中我经常适当地补充一些史料。通过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课本中的结论或得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领悟学习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而形成历史知识结构,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到必修一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时,我引用了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同时提出探究问题:“乔治•布什为什么认为自己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更好的理解了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分权制衡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生动的史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创新,找到更多、更好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崔丽娟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历史课本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比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而不是包罗万象。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每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其次,指导学生在阅读时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前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再次,要引导学生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当学生弄清文章讲的主要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课堂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勤于动脑、善于动脑,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事物的本质问题,当学生得不出结论时,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比如,在讲“匈牙利共和国成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问题,当时有学生提出:“社会与共产党合并,为什么最终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匈牙利共和国?”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学生的看法,立刻有学生告诉他,因为社会主动提出来与共产党合并,共产党提出的条件之一是建匈牙利共和国。我对其予以肯定,这样大多数学生就会知道我的教学理念,从而不再一味地问为什么。因此,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加上教师及时地启发诱导,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自己回到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能力。
3.教师要精心命题
教师精心命题是高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讨论的保障。因此,在命题方面高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注意命题的综合性。高中历史课本内容多而杂,因此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命制出有效的历史题目,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弥补因教材章节带来的知识割裂的不足,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其次,注意命题的学科性联系。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等学科联系密切,因此,教师在命题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历史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知识的融合和经验教训的借鉴,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贮量,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为课堂讨论做好保证。再次,注意命题的新颖性。高中历史知识虽然是“死”的知识,但是为了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命制多角度的、新颖的历史题目,以激发学生积极探讨的兴趣,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获得有价值、有生命力的历史知识。比如在讲台湾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台独”进行引入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历史时期了解台湾,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最终我们会梳理出以下内容:(1)三国时,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浮海至夷洲(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2)隋唐时,台湾称流求。(3)元朝时,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琉球(台湾)的管辖,大大地密切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这标志着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4)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5)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6)1683年,清政府进入台湾,台湾纳入清朝版图。(7)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8)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霸占为其殖民地。(9)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到中国人民的怀抱。(10)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致使海峡两岸人民分离至今。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原来的教学模式似乎将两者的关系颠倒了,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地位。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掌握好火候,把握一定的“度”。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引出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同时也要鼓励和表扬打破传统观念的学生,引导这些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
作者:李四海 单位:安溪梧桐中学
第三篇:新课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1对新教材的分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2“标”“本”兼顾,全面准确领会新课标的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价值观念。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3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有着最为神奇的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最有效的作用,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优化,减少学生学习的思想负担。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只靠死记硬背是不够的,只有对历史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得教学更加事半功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把握学生的兴致点,激活课堂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活跃兴奋,才能积极的开展新课标教学任务。高中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致高,课堂学习更为主动,如果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教学的目标更容易实现。教师在把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融入情境教学,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与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如在课堂上适时的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相关的图片及数据说明,在教学设计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入历史文化馆或博物馆,切身的去了解历史,再采用小组讨论,表演等形式,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上的主人翁。
4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考虑到高中历史教学特点,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立足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积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4.1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
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时,我们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应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4.2确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过程中,为了保证整个培养过程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确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应从专业角度指出学生研究过程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在短期内获得能力的迅速提升。由此可见,确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是保证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
4.3鼓励学生开展并参与社会调查。
高中历史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差异,从学科特点来看,高中历史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要想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参与到的社会调查中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本领,达到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5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只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寓教于乐,不断转化并采取高效优质的教学方法、途径与策略,课堂教学的有效和创新就一定能不断深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一定会在不断创新课堂中得到成长。
作者:任大为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性
一、课堂互动在历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教学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历史进展,从中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尤其是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每一个朝代都有新的文化现象出现。如果在历史教学中不细细品味,很难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情况。在古代,我国教育也比较重视历史学习。在科举时代,《左传》《春秋》等儒家经典都是科举考试者的必读书。在现代教育中,历史教科书不再使用儒家历史典籍,在学习中也不再将历史典籍贯穿在识字教学中,而是单独列出历史科目来学习。但现代的历史教材不像历史典籍那样将历史事件编成了散文,因而在学习中很难把握某一个重点事件。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历史教学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学文科的人就意味着要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课堂互动的主要特征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之内进行互动,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打破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历史教学和其他科目教学不同,历史知识不仅仅限于教科书,还有大量文献可以辅助学习,课堂互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找各种文献资料来进行课堂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另一个特点是,历史课堂互动,在采取提问的教学方式中,不仅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这样可以解决自己的疑惑。历史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正是新课标提出的培养人才的要求。
二、历史课堂互动的类型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课堂互动教学适合高中生,这样的互动也为以后进入大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历史课堂互动教学的类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教师和学生个体的互动。这种互动就是传统教学中的提问,让学生就学过的内容进行表述,这样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及时纠正。第二,教师和学生全体的互动。这种互动由教师组织,对某一个历史事件让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像“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果成功了,我国目前是怎样的格局?还有“”如果没有受到阻挠,中国又会怎么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想象。但也有弊端,一些不爱思考的学生往往成为“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第三,学生个体间的互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主要是提出的两个问题具有对立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分析论证,在大家互动讨论之后再进行总结。这样的互动可以避免“南郭先生”出现,养成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习惯。第四,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然后就这个问题让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互动。让学生大胆提出个人的观点,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其他同学可以对这个同学的问题进行反驳,这样的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第五,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相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的探讨。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个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件,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收集不同的历史资料,一部分收集欧洲在新航路开辟之后的相关资料,另一组收集拉丁美洲的历史资料,了解印第安人衰落的根源。然后让两组人互相讨论,由此可见,哥伦布、麦哲伦这样的航海家,一方面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繁荣,但也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灭顶之灾。让他们知道学历史要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三、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互动的实现
高中历史的课堂互动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转变,才能将课堂互动进行下去,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要做好课堂互动,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改变传统形象,将自己从高高在上的地位改为走到学生中间,要允许学生“侵犯”自己的尊严,敢于发出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具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探索勇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还要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让学生互动并不是不再需要教师了,而是教师的身份变多了,教师既要设计教学互动,还要参与其中,最后还要进行总结。
(二)学生的身份转换
进行课堂互动教学,学生也要相应地进行身份转换。要改变过去那种被动接受,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听的方式,要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讨。在上课前要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增加学习效果。
(三)课堂互动中的新媒体运用
课堂互动仅仅依靠教科书很难完成,要用到新媒体课件,通过声图并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讨论才有效果。除了在课堂上使用新媒体教学之外,教师还要发动学生上网寻找相关资料,要么是文章,要么是影视剧片段,将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才能全方位地了解一段历史,了解一桩历史事件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四、结语
历史课堂互动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历史的正确方式,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历史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高艳 单位:乌兰察布蒙古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