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思考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笔者将丰富课堂教学信息作为抓手,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例如多媒体手段成为了历史教学的重要帮手,笔者运用网络搜集了与历史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成效非常明显。例如在《粉碎、两个反革命集团》一课教学中,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段有中南海警卫团亲身参与粉碎反革命集团的一位当事人回忆内容作为补充信息,讲述了同志在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在汪东兴等领导人的配合下,一举粉碎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如在什么地方、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人员抓捕等等,这些内容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而言具有非常浓厚的吸引力。有了这样的教学信息补充,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应当发挥师生互动作用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师生互动,单向的讲解或是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都无法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只有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分工,采取有效的互动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应如此。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既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又紧扣教学节奏进行点拨引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对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方面进行对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同时也发挥了重难点的点拨作用,古今对照从现在中日两国之间存在东海纷争,尤其是钓鱼岛问题这一状况入手,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实力对比和如今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的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笔者在课堂上出示了我国在国防军事实力方面的一些典型场景,如新型战机一跃而起,辽宁号航母披荆斩浪,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
三、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应当创设多彩开放氛围
历史是一本浩瀚的全书,每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成为书中的一个符号。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不能机械灌输成品答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掘,要以包容的胸怀对待学生思维的创新,无论对错与否都要保护学生思维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拓展思维,提高素质化水平。例如在《洋务运动》中,笔者要求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起源、背景,洋务运动有着什么样的先天性不足,为什么注定了洋务运动要以失败而告终,同时要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具有哪些进步意义。从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客观全面准确评价洋务运动,避免学生因为思维角度的残缺而导致理解的不全面。再比如《》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对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推进方式、变法结局等方面进行分析,还引导学生将当年的和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深度改革进行对比分析,要求他们寻找到其中的相似点、不同点。这样的思维内容对学生而言具有更大的扩展性,让学生思维发散开去认真讨论分析,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问题,达到加深理解的效果。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包容开放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学得更有激情。
四、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应当重视反馈信息搜集
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掌握情况,既是提高历史教学针对性的要求,也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审视不足,提高拾遗补缺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每一节历史课的教学中,都设置了当堂教学反馈这一环节,多则三五题,少则两三题,通过当堂学习要点回顾检测的方式了解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取得了哪些成效,还有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以这样的针对性反馈信息评估本节课教学成效。每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最后环节的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及时进行巩固。几年来,笔者一直重视当堂教学信息反馈的研究,课堂现场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不仅及时而且准确,能够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的第一手信息,这样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改进。
五、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应当体现情感激励效应
情感是推动教学开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历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来自于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也有来自于教师的激励效应。教师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体现情感促进效应,首先要抓住教材内容进行情感促进,例如《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港澳回归时进行权力交接、部队进驻等具有纪念价值的历史瞬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节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思想教育,对青少年一代而言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评价学生,寻找学习中的闪光点、进步之处进行表扬鼓励,增加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快乐因素,这也能够达到推动教学有效开展的目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因素,不断优化方法模式,形成合力推动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作者:王丹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冠今中学
第二篇
一.历史概念阐释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一般的、内部联系的反映。历史概念就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的、一般的、内部的联系的反映。历史概念通过特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评价、启示等要素表现出来,又随历史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历史概念按其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同分为相对简单概念和复杂概念,如八股取士和科举制,军机处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因其反映对象不同,分为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海国图志》、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属于史实概念,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等属于理论概念。
二.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地位
众多的相互联系的历史概念及其体系组成了历史知识,学生正确熟练掌握历史概念,是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关键。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缜密的逻辑语言向学生再现客观历史现象,中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启发,运用感觉、直觉、表象等心理因素,形成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史实认识仅停留在历史现象上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到史实的本质,把握其内部联系,即向历史概念形成转化,因为历史概念是历史思维的“细胞”,每一个历史概念又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学生只有认识了该事件的现象和本质,形成历史概念后,才能运用它们去进行判断推理,经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才能得出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结论,这一过程对学生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如何加强历史概念教学
1.对简单的历史概念
在新课教学活动时,用缜密、准确的语言向学生阐释明白,以必修一“鸦片战争”为例,“出超”、“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解体”的含义(指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且日益商品化)。林则徐、魏源等倡导的“新思想”的含义(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御外国侵略的思想)等,这些相对简单的历史概念的理解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应让学生听新课时就过关。对史实历史概念,应注意在新课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讲授分析或师生互动等方式,切实让学生从背景、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影响等要素加以过关。
2.对复杂历史概念
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等,它们由多个小知识点组成,知识涵盖量大,是历史科基础主干知识,又是历史高考重要考点,因而应让学生整体掌握。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例”,首先,教师应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把握历史概念的“纵向”知识,便于学生了解历史结构脉络,为形成历史概念打好基础。此概念由这样一些“纵向”知识组成:含义: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实质:帝国主义大国对世界重新瓜分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形成: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确立。体系隐含的众多矛盾导致体系具有不稳定性。维系体系的工具:国际联盟。局部调整:体现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上。瓦解:20年代凯末尔革命打开缺口,30年代体系名存实亡,二战爆发体系彻底瓦解。其次,教师要讲清历史概念的“横向”联系,即掌握相关重要历史知识,中国山东问题就是一个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的重要知识点:1897年德国抢占胶州湾,第二年山东成为德国势力范围;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第二年通过对华“21条”,使得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要求收回以前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遭拒绝;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山东问题才得以基本解决。像这样相关联的重要历史史实,在教学历史概念时,是不容忽视的。
3.对历史理论概念
如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人文主义等概念,由于学生阅历有限,知识不丰富,往往理解起来很困难。在教学时,教师应加强对理论概念的讲授,将理论知识史实化,可以采取分析、比较、讨论等多种办法,让学生实现理性认识。比如,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概念,可以这样处理:首先,交代出“民主革命”的含义:以反封建为目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如法国大革命。在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主革命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才能取得真正的、彻底的胜利,如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次,交代出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以为界标,分别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三,从社会性质、革命任务等方面分析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和广度、结果与前途、所属的世界革命范围、所处的国际背景等方面比较分析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这样,应该说学生能理解这个概念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考历史概念的考察力度加强的今天,历史教师应在讲清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基础上,史论结合,加强历史概念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陈好胜 单位:甘肃天祝一中
第三篇
一、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反对“一言堂”“满堂灌”等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落后教法,避免披着“新课改”的外衣,实际仍进行着“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坚决杜绝“穿新鞋,走旧路”现象的出现。
二、采用“双向五环”教学法
可通过采用“双向五环”教学法,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益。“双向五环”即指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分为五大环节,以主体多元为“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双向五环”为基本内容,把促进学生的“主体多元”发展渗透在“双向五环”教学之中。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教师在每一节上课前要设计好导学案,导学案能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以问题的形式由易到难分层设计,能清楚展现学生学习的“路线”,学生能按照导学案要求,以良好的状态进行自主、有效学习。预习有内容、有方法、不走过场。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白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比如,在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时,在导学案里,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6个情景创设、6个问题、1个材料分析题、1个合作探究活动,从宏观上展示本节知识线索,使学生们在课前预习中,基本上把握本课知识。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5名成员,人数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挑选责任心较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组长。每个小组有分工、有评价,采用对学、群学的形式,围绕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下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学习,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一些疑难、困惑问题,及时作出点拨、指导。
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当学生们的自主质疑、讨论学习收到一定成效后,通过提问、学生小组推选代表回答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展示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有重点。要求学生走位要迅速、站位要合理、姿态要大方、语言要简练、聚焦要迅速、分工要合理、展示的欲望要强烈。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爱问、会听、敢议、能评,教师点拨和追问到位。
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导
本教学法的高潮、精彩部分,就是在通过前面的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已获得一定知识、能力已初步得到提高的基础上,把本课的重点问题精心设计成让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合作探究,注意质疑问难,注重知识拓展,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引导,能创造性地回答问题,促进知识生成。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每堂课都必须有当堂测评环节,以多种方式(如课堂检测练习、课堂小测验等)跟进、监测、反馈、检测学习效果,使三维目标达成度更高。检测题应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当了解到全班的检测情况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环节结束时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法,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很好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注重知识拓展,使学生能提出有创见的问题,能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知识生成。运用此教学模式,我参加了广东省连山县第三届高效课堂大赛(县级),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所创设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有关专家、学校领导、同事、学生的高度评价;2014年4月1日,清远市教研室来本校调研,听了我的课后,对我的这种教学模式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结语
在探索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当今教育飞快发展,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才能与时俱进,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作者:严敏超 单位:广东省清远市连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