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作为当今新课改的重要成果,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态,将学生能力、思维、素养作为工作重点。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明确当下教育要求,立足新高考、新标准、新教材、新要求,提高课堂教学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全面推动高中历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得明失。”高中历史教师应全面解读历史学科的特点,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方面,转变传统“知识讲授+ 知识练习”的教学架构,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使其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文化弘扬的历史使命。基于此,本文立足高中历史教学,分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学情,提出具体培养策略,以期为广大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特点
(一)学生发展的关键素养和必备素养
素质教育指出,当今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学与育人工作之间的关系,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注重能力、素养的培养,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于学生情感认知、道德思想等方面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校作为学生能力发展的“主阵地”,要将历史核心素养的五大内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有效提取其中最为基础、最为精髓的核心要素,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动力,推动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三维目标内容的概括,而核心素养倡导知识孕育能力,认知发散思维,不仅与三维目标的内容有所契合,而且亦是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重要导向。高中历史教师在融入核心素养时,应在原有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目标中进行整合,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对其核心内涵进行丰富,彰显素质教育育人价值的同时,实现教育向人性本质的回归。
(三)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现阶段高中生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等方面来看,教学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容易遗忘历史知识,而对于核心素养的解读也只是停留在学习层面。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文化、历史情感的重要载体,能够通过构建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传递有效历史信息的同时,使其成为学生能力提高和情感体验的“阿基米德点”。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从传统“知识讲授者”向“知识引导者”转型,并对知识进行合理加工,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内化的同时,促进其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举措
人文素养对学生德育品行的发展早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而历史核心素养不仅是对学生情感认知的深化,而且也是对历史文化、历史情感的融糅。学生离开校园以后,同样可借助历史核心素养去正确看待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究以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促进自身能力、素养协同发展的同时,展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展现教材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教材是历史教育的主要依托点,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基于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加强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其对历史事件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知,促进其历史理解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一课时,可将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提前下发给学生,并借助微课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为学生展示当时社会背景下,人民遭受的苦难以及孙中山为国、为民所制定的重要决策,以此明确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挖掘辛亥革命背后的隐性情感,联系“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绘制思维流程图,引导学生总结二者的异同点,提高自身历史理解能力。其次,教师还可借助微课、多媒体等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根据两个事件发展顺序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收集相关史料,联动纪录片、影视作品,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使其认识到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发展团队协作,增强学生的历史认知
“合作”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高中历史教师融入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其展现了良好的育人价值,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设计多种类型的团队合作任务,既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能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碰撞,增强其对知识的感知力;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的合作活动,能够帮助教师更为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情,总结其可能存在的学习问题,并以此制订后续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与指向性。为此,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现阶段学生的学情,对教材内容深度解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的同时,有效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单元时,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开国大典》等优秀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和平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什么—国两制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指导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基。其次,教师可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等知识开展团队探讨活动,让学生思考“该制度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当今政治热点,引出多种形式的历史事件,鼓励每个小组收集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总结该制度提出的原因以及对国家发展的现实意义,以此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除此之外,历史教师还可以融入群学理念,鼓励班级小组共同绘制本单元的思维流程图。小组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思维流程图的内容、结构等设计多种形式的问题链引导其进行有效思考,并对其他小组填充的部分进行点评、完善,帮助每一名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加速对其历史价值观念的培育。
(三)依托主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主题活动教学法作为当下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其方式灵活,形式多元,不仅能契合当下学生的认知,为其带来别样的学习体验,而且在多种类型的主题引导下,能够进一步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深化认知的同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对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思路的束缚,依托主题教学活动的优势,挖掘知识背后的隐性情感文化,使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对历史发展产生更为客观的认知。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改革”的重要性及内涵,以此树立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自觉肩负起国家振兴的历史使命。基于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经济”为主题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出行所使用的工具,以情景剧、朗诵讲解等方式进行介绍,并结合自身谈一谈社会变迁对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近几十年来的世界经济变化,并通过对比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政治近些年来发展所经历的曲折,培养良好时空观念的同时,为日后学习、发展明确方向。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全面解读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探寻其与课堂教学、学生能力发展的契合度,制订多元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家国情怀,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同时,提升教学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以《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各个朝代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其进一步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文化底蕴,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学成就。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为学生展示关于文化研究的史料,带领学生分组阅读,并通过阅读交流会分享自己的看法,加深对宋元儒学内容、影响的理解记忆。其次,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文化,通过演讲、情景剧等活动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派别的文学特点,培养学生文化自豪感的同时,唤醒他们的爱国情怀。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指导学生课外历史学生,让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点精心深挖,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历史知识运用能力,为其爱国情怀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展现了良好的育人价值,为学生发展、教师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同时,历史核心素养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追求,教师要巧妙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把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融入在课堂内外,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历史魅力,为学生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的同时,带领他们感受核心素养对学习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在日后学习中,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评价的运用,通过完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给予学生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服务,使核心素养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 张金玲 . 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以《辛亥革命》的教学为例 [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8):33—34.
[2] 万李 . 旨在史料实证素养的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6):47—49.
[3] 向丽 .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86—87.
作者:呼芳弟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