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活的课堂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活的教育”思想对于一线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以“活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活的课堂”?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谈一些探索。
一、激发兴趣,营造“活的”课堂氛围
“活的”课堂氛围是实现历史“活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营造“活的”课堂氛围。一方面,“活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在于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能否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一班级的学生在不同教师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或活跃或拘束,这是因为不同教师给学生营造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一样。因此,“活”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从言行举止开始打造,微笑、自然、幽默、民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营造“活的”课堂氛围先要创设“活的”历史教学情境。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怎样使过去的历史“活”起来呢?除了运用文字史料、历史图片、历史视频等使“干枯”的历史人物事件“丰盈”起来,还需要利用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让学生挖掘身边的历史。比如,教师在讲授分封制时可以从师生的姓氏起源讲起,讲授近代物理学的成就时可以从影片《流浪地球》讲起。教师从身边的、生活的历史讲起,更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做”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活的”历史课堂,学生要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做”为核心,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都是围绕学生的“做”开展的,其基本学习步骤如下: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所需的材料,设置预习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开展合作探究,相互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旁听小组讨论,适时加以引导;小组代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拨提升。如在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教学中,学生分成了多个小组,分别探究唐装、书法、茶艺、戏剧等多样传统文化。通过上网、翻阅书籍等,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会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而在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中,学生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宣传了传统文化,树立了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为教而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活的”历史课堂,需要“活的”教师来指导。“活的”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职业信仰。教师应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要把自己的工作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做教师不仅是脑力和体力的劳动,更要有情感的付出,教师宽容爱护每位学生,懂得敬业与奉献。其次要有力行“活的教育”的品质。“活的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实践策略。“活的”历史课堂教师心中始终要有“活的”学生,用“活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践行“活的教育”,落实“教学做合一”不能是一时之兴,而是要认认真真,持之以恒。最后,教师还要有精深的专业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业能力的长进……否则年年卖旧货,还有什么意味呢?”“活的”历史课堂教师要时刻关注自身的成长,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专业技能上与时俱进。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在同一跑道上的奔跑者,那么教师就必须拥有一直领跑的专业能力。
作者:曹权 单位: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