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渗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应用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中,从而对历史规律以及发展进度等进行阐释,达到培养与提升学生历史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及主观意识的目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理论,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唯物史观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高中历史
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历史命题、历史教学都要求高中生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通过历史知识及唯物史观处理历史问题[1]。高中生在学习与探索历史时,核心素养下的唯物史观将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与核心理论,它是学习历史知识、厘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学习价值的关键所在。
一、历史唯物史观概述
在探究与学习历史时,唯物史观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与核心理论。在揭示和分析人类发展规律及社会历史客观基础时,唯物史观是重要的方法论与科学历史观。人类在认识历史时,往往遵循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原则,通过繁杂的历史表象深入分析历史本源,科学的方法论与历史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唯物史观决定的,学生只有正确掌握、灵活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方法和立场,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包括唯物史观,即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世界,不断实践[2]。这要求我们不但要肯定和简化物质决定意识,而且应从具体情况去分析问题,通过发展、联系的观点认识世界,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世界问题。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唯物主义史观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产力、上层建筑及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厘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轨迹,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与认识古今中外的发展形势。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的运用与实践
(一)基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
随着人类历史的快速发展,我们首先清楚地认识了人类社会的物质前提及劳动创造的价值,而具体的物质世界是这些劳动形成的前提。此外,人类社会阶级,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等上层建筑在其中的所有,都是以经济基础为依据的。由此可见,从唯物论视角认识历史,就是从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发展情况对历史进行研究,了解人类各方面的变化与发展。比如,欧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时,人类科学的发展拉动了生产力,从而在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出现了巨大变化。所以,当工业革命在各国迅速兴起时,也是各国建立与完善本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如1861年沙俄的改革、统一德意志、日本明治维新,这些都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积累丰富的物质基础,进而为建立与完善本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保障。
(二)基于联系、发展的视角,认识历史发展成果
在教学高中历史时,一些学生尽管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详细记录课堂笔记,但其历史成绩进步缓慢。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缺乏科学唯物史观的指引,导致一些学生无法用发展、联系的眼光审视与分析问题,特别是在研究历史事件时,不能从内外因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在学习和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内容时,有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惨败,其中,清政府闭关锁国,腐败无能,发展落后是内因,面对英国的船坚炮利,清政府根本无力抵挡的外因是英国经历资本主义革命后,越发强大,具备先进的武器,军队素质优良,造成中英之间差距悬殊,所以,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当时中国的败北。由此得知,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与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并结合事件发生时国内外的情况,这样才能有效了解重大的国内外事件。比如,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是诱发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通过这种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理解历史知识。
(三)秉承矛盾分析策略,具体、全面地处理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学会通过矛盾分析方法,具体、全面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修建长城”这一内容,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这一内容的争论都比较大。司马迁认为,修建长城会坑害百姓,使得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而且修建长城不能彻底解决外族侵扰。在长城修建后,历史上有很多人肯定过它的价值,汉代贾谊认为:在保卫民族、农耕方面,长城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历史事实,用客观的态度进行分析。第一,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西晋、北宋、南宋王朝因为外族入侵而灭亡,其余王朝的灭亡都与内部动乱有关。实际上,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内乱,由于没有长城保护,诱发外族入侵,加速了西晋的灭亡。第二,劳民伤财是修建长城的负面影响之一,但在外族入侵抵御方面,特别在西汉初期,长城作为巨大的屏障,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到了明朝,尽管有长城作为“防护墙”,但因为统治者昏庸无道,使得王朝走向衰落的道路,这与长城修建与否的关系不大。因此,通过具体分析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史实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唯物史观如何影响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育人、立德的功能,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引导学生感受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让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不断落实。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通过唯物辩证的方法与观点,认清史实在特定时空内发生的必然性,感受历史发展的曲折与成就。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知识,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历史,就能在学习中形成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应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本质联系看待事物的发展,给予事物本质属性充分的尊重,从表面判断中走出来,通过客观、科学的思想从精神、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厘清历史脉络,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效率,从人文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祖国建设为重要任务,培养不断拼搏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形成高素质、健全的人格,为促进民族文化发展而不断奋斗。
四、结语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历史文化的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以史为鉴,从而不断约束和激励自己。高中历史是一门必修课,除了在高考中会占据相应的分值比例外,还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学习历史成为高中生的重要使命。要想让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唯物史观的价值,透彻理解历史知识的本源,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在课堂上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科学的引导,始终把学生的发展视为重要目标,让学生真正懂得历史,感受历史学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玉林.基于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0-11.
[2]刘娟.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7(20):48.
作者:陈贞 单位: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