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受到广泛关注。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感悟课程核心内容,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和思考是未来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充分利用史料资源、考证史料内容、撰写历史论文有助于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进而彰显高中历史课堂的时代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培养策略
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并吸收借鉴其他国家课程改革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旨在确定历史史实,这不仅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性素养,更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必备的关键品质。然而,在应试教育和高中历史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力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获取的过程和培养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忽视了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提升自己的史料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帮学生树立史证意识,多选择以学生为主的史料研究、问题探究等教学方式,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下面,笔者便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谈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史料资源,提升问题意识
历史虽是过去时生的事,但部分史实和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对于今天的生活仍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才是学习历史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史料资源,发现并感悟其中的学习价值。首先,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精心编选的史料,我们的城市、家庭等生活环境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历史史料。鉴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史料,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和研究,之后便可使学生通过询问教师、利用网络查找资料、阅读相关历史书籍等方式解读问题,验证自身看法,从而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课时,学生除了可以根据课本上出示的《人民日报》文章和“”时期夸张的宣传画,来体会当时人们进行经济生产的精神面貌和片面追求数量、忽视客观事实的行为,还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寻找是否有当年保留下的遗址。在学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学生可通过家中保留下的粮票和老人的讲述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带着问题进行资料查找,自行归纳总结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巩固历史知识,提升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证史料内容,培养解读能力
史料解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史料信息进行提取、概括、阅读和理解等。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时,应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史料,让学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并通过对关键信息的解读找出课本中对应的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解读能力和对课本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宋明理学”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和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中有关宋明理学的论述,并对学生提出“以宋明理学为例,谈一谈你对中国文化包容性和创造力的理解”等相关问题,让学生从史料中提炼出中国文化融合发展的相关信息,并联系课本中宋明理学思想内容和特点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这种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史料解读和分析能力,扩充学生知识面。
三、撰写历史论文,学习论从史出
历史教学需要培养的是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人,历史论文的学习和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有助于使学生深入探究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提升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同时,历史论文的写作能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历史论文时,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选题,题目最好从细节处着手,以小见大;其次,引导学生在论文写作时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应运用大量历史史实来佐证观点,不应一味写空泛的语言,使自己的观点不具有说服力;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历史问题出发,与当今时代问题或社会热点相联系,以古鉴今,提升论文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例如,在学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时,教师便可以“浅谈中国古代商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为题目让学生尝试进行历史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了解古代的著名商业家,如白圭、范蠡等,并对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体会古代商业思想对今天的指导意义,指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层层论证、论从史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史料资源、考证史料内容、撰写历史论文等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其史料解读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任重道远,是否存在其他途径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积淀和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还需要在未来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戴世峰.基于史料的历史证据意识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2016(01).
[2]刘燕.基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学科素养的教学——以《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2).
作者:杭伯行 赵广前 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