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支架式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落实三维目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分别从情境设置、搭建问题支架、合作探究和历史课本剧教学四个方面,浅析这一理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关键词:支架式理论;最近发展区;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后,教材打破了通史体例,采用模块加专题的形式编排。虽形式新颖,但打破时间轴顺序的设计也给教学带来难点。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1]这一理论体现在发展性教学、建构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三方面内容上。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搭建通往潜在发展区的支架,对初高中的学习衔接有很大帮助,下面就来浅析这一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一、情境设置
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看起来与我们相距很远,但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学会以史为鉴,指导现实生活。在讲解《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时,涉及很多理性分析的内容,要掌握纷繁复杂的法国大革命的发展历程,就需要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起学习支架。课前的三分钟播放《马赛曲》,在音乐伴奏下,在投影仪大屏幕上播放历史图片:《被奴役的法国农民》《法国三级会议》《凡尔赛宫》《路易十六》《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通过声音与图片的结合,带领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使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接下来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大国崛起》,其中是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像资料,再现当时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场景。紧接着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和教材内容,写一篇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前,人们对政府的看法。可从工场手工工人、农民、工场主、大资产阶级等不同阶层任选其一。然后请学生以朗读的形式进行交流,师生对这些文章作出评价,指出文字中的史实错误,也可以挑出优秀部分与大家分享学习。“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徒式学习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2]通过以上的环节,学生逐渐形成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
二、问题支架
教师在授课中要起主导作用,用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学情,做好新旧知识衔接。在讲授《两极世界的形成》时,教师提问学生:美国的霸权政策包括哪两种形式?什么是“冷战”“热战”政策?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美国为何要推行霸权政策?它有什么推行霸权政策的基础?美国实施霸权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联系一下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谈谈你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根源、实质及后果的认识。通过多角度有层次的问题,促进新旧知识的碰撞,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掌握更高认知活动的能力,如同架设起建筑行业的脚手架,学生逐渐形成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三、合作探究
有些难点是需要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同学合作完成的。合作探究既要有利于提升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也要有利于共同解决重难点知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赋予每个学生独特的角色,比如领导者、记录者、激励者等,同时小组角色也要互换,使每位学生都能平等参与其中。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抗日战争》西安事变时,许多学生对于中共为何力主和平解决这一事件产生疑惑。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几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有的小组主张杀蒋,理由是进行独裁统治,迫害进步人士,双手沾满鲜血。有的小组反对杀蒋,理由是如果采取这一举动,必将使得当时中国局面更加混乱,日本人会抓住可乘之机,进一步侵略中国。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好引导,给学生指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矛盾,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想到,中国共产党不主张杀是从中国的民族利益出发而作出的决策。当然,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一些更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只要能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即可。这样,学生的家国情怀、史料史证等素养得到了培养。
四、历史课本剧
另一种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历史课本剧的方式来实现,“课本剧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智力因素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它考验学生的词语能力、空间能力、视觉能力、身体动觉能力、音乐能力、评价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以及张扬个性的能力、自我表现的能力等”。[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愿组队,分配任务,有编剧、导演,写台词、排演等形式来展现一定的历史场景。学生首先要搜集史料,在客观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编剧,不可脱离史实,这样有利于培养史料史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学中来,既加深知识的记忆,也可以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难点。这样,历史课本剧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时,宗教改革的背景和路德的改革主张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起来很难,尤其是宗教改革的背景,前面没有知识积累和铺垫,再加上宗教教义很深奥,学生不易接受。作者设置了一个场景,让学生表演鞋匠和德国啤酒商,通过表演,学生从对白中领悟到宗教改革前德国的历史背景。
五、结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借鉴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师生互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决重点、难点。教师只有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安全通过“现有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新的发展水平”三个台阶,才是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希望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探讨,为学生平稳衔接初高中历史学习搭建起平台,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有一定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荣仙.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评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0).
[3]雷再荣,胡红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形式——编演课本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4).
作者:杨译 金宁宁 单位:辽宁省实验中学 吉林市万信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