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史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融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影像史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影像史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融合

摘要:当前的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影像史学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是很好的教学新方式,既改变了中学历史的认知方式,培养了学生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对区域历史文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促进与高校的接轨。

关键词:影像史学;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思考

引言

影像史学是指通过影像视觉和语言表述历史事件和对历史的见解。近年来,以历史纪录片、纪录电影等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优秀历史影像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为影像表达历史提供了参考样本和研究思路[1]。下面笔者就谈谈影像史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融合的一些实践性认识与思考。

一、影像史学和高中历史教学相融合的实践

(一)有感于历史校本课程的研发

影像史学有别于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求学生主动地收集史料、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问题进行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随着数码照相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运用手中的手机和相机,记录下感兴趣的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历史责任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举办多种丰富的历史活动,如“记忆中的宁德”历史微电影拍摄活动。例如,在活动中,晔琳小组的拍摄主题是“传世”。小组作品设计围绕主题,学生通过查询各种史料,参观历史遗址,查阅历史文献,培养了新高考形势下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微电影可以运用PremiereCS5.5软件制作,再配以解说词和音乐,仿佛一步步走进记忆中的宁德,看完微电影,学生们都沉浸在浓浓的乡情中,家国情怀已然得到培养。

(二)融合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传统的历史课堂会让学生觉得历史很遥远,历史的细节和血肉被生生地剥离。如何让二者相结合,既能适应高考,又能还原历史课的原味,追寻历史的灵魂,是许多一线历史教师追求的目标。影像史学让学生自己记录历史,从被动地学转化为主动地学,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打造历史课堂独特的魅力。例如,在上人教版必修三《人民教育事业发展》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通过回首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三个篇章,以教育发展为主线,运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能力。第一篇章回首过去:教育与中国近代化。这部分内容以图文形式展示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等的创办,感知教育推动中国近代化。第二篇章正视现实: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拍摄了《三代人眼中的高考》微电影,有的小组以访谈录、口述的形式对身边的熟人进行拍摄,有的小组将不同时代的高考场景和标语制成微电影,时代的变迁一目了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眼中的历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一个个故事中感悟“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第三篇章展望未来:更好的教育铸就更好的中国。播放党的对中国未来教育的规划,让每个学生都谈谈自己的认识。追星的学生将“影视史学”中的老照片、老人物通过自己的探究编辑,变成新照片、新人物,学习的成就感和新鲜感油然而生,自然对历史课也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三)提升于历史试题的斟酌中

影像史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还体现在对历史试题的斟酌中。针对材料解析题的答题规律,教师可以在学生编制的影像史料的基础上,设置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分析,学生的兴趣、能力在制作微电影的基础上得到更大提升。例如,在走访霍童古镇后,针对学生编制的《世界文化遗产——黄鞠灌溉工程》微电影,设置以下问题:人们为什么对黄鞠有如此高的赞誉?黄鞠灌溉工程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指出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取自己熟悉的一项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照世界文化遗产评审的标准,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模拟申报活动。在制作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把熟悉的材料转化成相关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影像史学和高中历史教学相融合的几点思考

(一)推动学生认知方式的转变

影像史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可以促进中学生历史认知方式的转变。将影像资源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可引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改变,实现学生在历史教学中从获取文字类知识到培养实践创造性的转变。以文字史料、文字描述与静态图像、动态影像素材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以图证史”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进行筛选制作,有利于培养其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学和影像技术相结合所带来的文化创意功能,培养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影像史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可以促进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更深刻。在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教学环境下,面对应用学习和传播工具前所未有的快速更新速度,学生和教师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种学习和研究模式产生的影响在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职能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尤其明显,现代教育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推动区域历史教学资源的利用

影像史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能够促进对区域历史文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影像史学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它不是简单的影像拍摄,而是融入了制作者对这段历史的理解。采集的主体不再是专业史学家,人人都可以记录下今天的历史。这些影像资源,随着城市的发展,将会成为明天的史料,有助于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制。

(四)推动中学历史与高校的接轨

影像信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能够推动高中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对接。“影像史学”是传统历史学研究和影视传播学实践在数字技术条件下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数字应用技术的深入发展,当今高校科研机构已经更多地将技术与人文学科密切结合起来,历史影像实验室围绕传统历史学的发展和创新发挥了独特功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多家用人单位明确提出欢迎该专业学生入职就业。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影像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高校的学习方式,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三、结语

在影像史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融合的实践中,笔者也遇到一些困惑。比如,如何处理好手机与拍摄之间的关系,高中生自觉控制能力与大学生相比显得较弱,一些学校严禁携带手机;如何安排时间,毕竟制作一部微电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高中生不同于大学生,主要将精力放在备战高考上。同时这一融合对历史教师而言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人文学科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已成为新时代的趋势,高中历史学科必须紧随时代的需求,才能展示历史学科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琼,杨共乐.高校影像史学实验教学与中国历史文化传播[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2):267-270.

作者:薛梅芳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