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情景教学浅论(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现用高中历史教材可能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历史文化课的教学之中,尽量多采用一些情景教学的手段,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其效果来看更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文化课;情景教学;实践与认识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途径不胜枚举,但情景教学肯定是其中重要途径之一。所谓历史情景教学,指将历史事件、人物和地点等形象化,具体化以及立体化,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视”在学生面前,以便学生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想像力,扩充他们的知识范围,从而实现执爱祖国的文化,为本民族的智慧和才气感到自豪,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教学目标。
一、高中历史文化课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目前高中历史教材,文化课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就以高三《中国古代史》为例,共41课,其中文化课就有7课,占了总课程内容的六分之一强,历来是高考必考或常考的内容,显然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使学生学好历史文化课,对教好全部历史课具有重要和不可忽视的意义。
其次,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施情景教学手段。当前,受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我国绝大部分的地区中考时历史科是不列入考试范围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学校将历史课取消,这一切都导致学生历史知识相对薄弱,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幼稚,除此之外,受社会生活环境影响,当今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阅历十分有限。在这种背景下,使他们学好历史课肯定存在很多困难。
第三,受课时和编写体例的限制及需要,高中历史课,尤文化课内容极其简略,缺少趣味性,虽然《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对象是已经具备了一定历史知识和思维的对象,但文化课对他们而言还是门崭新的学科,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讲,也有较大难度。
第四,就目前“高考”课程而论绝大部门学生之所以学历史是无奈之举,再加上长期存在的将历史学科无情划入“皮肤科”的不良倾向存在,中学生一般都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通过历史文化课的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情景教学的实践
情景教学所包括的范围实际上是相当广泛的,但我本人通过几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历史文化课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下几分面着手,现将其总结如下,与同行共同探讨。
1、充分利用图表及课文专栏文献资料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尤文化课章节,作为教材有机组成部分,编入了大量插图,表格及专栏文献资料,这些无疑是情景教学的重要素材。它以直观清晰的形象为学生感知、理解、分析和记忆抽象的历史概念,拓展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减少了学生掌握、抽象历史概念的困难。除了正确利用插图之外,利用表格、课文专栏资料来比较、鉴别类似概念也是极其有效的,且其开发利用成本较低,对于硬件设施薄弱的学校尤其适合。如在讲解儒家思想文化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获得较深刻印象,能够清晰地理解可制作采用如下表格形式,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注意其字体颜色等变化展示给学生,也颇受学生欢迎。
科举考试只许考四书五经。李贽反对理学,批判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的观点,主张“穿衣服吃饭是人伦物理”
戴震批判程朱理学。主张求“天理”于“人欲”之中,把“天理”和“人欲”统一起来
2、创造和利用模型,创设物具情境
在历史文化课教学中所谓的物具是指具有历史教学价值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或文物,如古钱币,古器等历史文物;还包括文物的赝品如兵马俑,历史人物或历史物景的模型等。历史知识本身就包括历史人物及其活动、历史物品历史环境状况以及事件进程等。所以学生历史知识就要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这些事物的比较精确、完备、稳固的表象。因此,很好地创设物具情境,展示物具并配以有说服力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使枯乏无味的文化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经久不忘,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参与其情境去探索新事物,提出新观点。
我国历史文化中的桥梁、宝塔、宫殿、瓦岩、钱币以及长城等古迹在高三《中国古代史》中大都以插图的形式编排上了。但是,它们又往往缺乏立体感,无论怎样证明,学生们仍然觉得印象不深。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老师自己或组织发挥学生或采取购买等形式制作,拥有部分模型,如《长城》(部分)、甲骨文(常见)等模型。在上课时,我一边让学生仔细看模型,一边配以声情并茂、详略得当的介绍,学生都能聚精会神地听讲和观察,且印象深刻,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同时老师还可动员学生注意,了解搜集身边、家乡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文物应从自己开始,从身边开始,保护好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
3、利用影视资料,创设影视教学情境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幻灯、电影、电视等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总之,利用当代的戏曲的音像资料,基本可以实现教学目的。
总之,通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尤其是历史文化课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现用高中历史教材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历史文化课的教学之中,尽量多采用一些情景教学的手段,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其效果来看更是值得肯定的。尽管本人教历史的时间尚短,经验也很缺乏,前述的认识和体会尽管可能是相当肤浅的,但我愿意将其写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第二篇:高中历史情景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
摘要:作为高中历史情景教学的重要方面,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将多媒体教育技术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去,其次要选择丰富多彩的素材资料,最后通过多媒体的交互表现力,来实现高效的情景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景教学;多媒体课件
当前时期下,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入地改革,各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及理念应运而生。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也是如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情景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式。对于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基本上主要以历史教师在讲台上讲授为主,而学生仅仅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识记以及诵读。这样的授课方式太过于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学生接受的只是口头上的传达,而并没有接受直接的影像与视觉上的接触。结果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不牢固以及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浅化。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加强高中历史的情景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并将多媒体课件与之进行有机地、科学地融合。本文就是通过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情景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有机结合的深入研究,旨在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更新观念,将多媒体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情景教学进行资源整合
当前时期下,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在这些教育技术之中,多媒体课件技术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教学观念进行实时地更新,以对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尽可能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的最大化效果,同时通过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整合教学恰当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经典图片及影片资料,丰富历史教学情景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他们都喜欢看历史方面的影视剧,尤其是近期电视台上的一些热播剧,有很多学生都已经看过,也就是说看影视剧能够提起他们的兴趣。那么,将影视剧放到课堂上,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环境,且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历史与观看历史影视剧是一样有意思,通过观看历史影视剧,来对比、分析历史课本上讲解的内容与历史剧中讲解的内容的关系以及差距,然后学生结合影视剧与历史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观看历史影视剧,能够让历史事实生动而又逼真地加以反映,非常形象和直观,学生对此可以很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之中,首先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如下几部历史影视剧,如《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孙中山》、《太行山上》、《西安事变》、《大决战》、《开过大典》、《建国大业》、《秋收起义》、《》、《邓小平》等影视剧。观看完这些影视剧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影视剧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这些影视剧进行评价,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们在不断地讨论中对历史事实加以学习,并掌握真理。在讨论完这些影视剧之后,学生对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认识,并总结出我国必须要走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通过不断地进行总结,才能够达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快乐的学习之中提升了自己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最高的。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应该注重加强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选择一些历史影视剧让学生首先进行观看及欣赏,然后组织在一起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一些结论。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将历史教学与课堂情景紧密结合
多媒体课件具有非常多的特点,其中两个最为基本的特点是: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以及良好的交互性。(1)丰富的表现力。对于多媒体课件而言,由于它运用了信息技术的一些优点,它不仅能够很逼真、形象地对外界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加以表达和再现,而且还可以对宏观以及微观事物加以模拟,对无形事物加以生动而又直观的表达,多复杂现象进行简约化处理等等。那么,这样就能够使得原本较为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无限的魅力。例如,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有关于三大战役的描述,那么历史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三大战役的视频以及图片资源,让学生对三大战役有一个形象的、直观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宏观地了解三大战役的场面以及对中国的解放战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事件问题的能力。(2)良好的交互性。对于多媒体课件而言,它不仅仅可以在内容的学习使用方面提供比较良好的交互控制,而且还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措施来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方向进行科学指导,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例如,在对三次工业革命这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对三次工业革命之中所涌现出来的各项新技术以及各项新的方法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加以再现与表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这些技术与方法加以理解,从而总结出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总之,将高中历史课堂情景教学与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机地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该在高中历史情景教学之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娜.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6)
[2]王菊霞.历史课堂情景教学之我见[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5)
[3]黄艳.情景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0,(12)
第三篇: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情景教学
【摘要】本文试从自己教学实践的体会,论述情景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性:它是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良好方法,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论述了情景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操作及情景教学的手段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情景教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学手段;历史图片;问题教学
历史是一门对人类往事的记述和研究的学问,往往与现实生活有很远的距离。它既不会重演,又无法实验,所以我们很难再去体验当时的情境,这就给历史教学带来了重大的难题。传统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由教师满堂灌,课后学生利用时间死记硬背,结果历史课成了学生沉重的包袱。而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提升课堂效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那怎样才能在历史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创设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去感知历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如何巧设情境呢?我在课堂中采用的方法有:
一、用现代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境
现行的教科书中,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往往一笔带过。而现代教学设施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条件,拓宽了教学道路。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史料,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再造历史形象,弥补教材的不足,由此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把众多历史人物和丰富的历史故事以静态或动态的画面展现在课堂上,将空洞的历史变成有声有色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强烈的刺激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到南京大屠杀时,课本中仅提到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军民的人数:30多万。可以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理解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记住历史教训。
二、利用图片,进行情景教学
历史中有很多图片,我们可以借助图片再现历史情景,可以将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历史图片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的真切,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例如: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问题时,人民版必修二给了三幅图:《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职业介绍所前的长队》《胡佛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让学生发挥其想象,来创设经济危机时的历史情景。再把另外一幅图《资本家大量销毁产品》与此情景做对比,使学生对这次危机有更深的认识,并体会危机中灾难最深的是劳苦大众,从而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的强烈。”而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前苏联心理学家马秋斯金也强调: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师生合作进行的探究与发现未知事物的活动。为此我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精心设计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讲人民版必修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为庆祝新中国诞生,在开国大典上鸣礼炮,你们知道当时设置了多少门大炮,齐鸣了多少响吗?”然后告诉学生:“是54门礼炮,齐鸣了28响。设置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隆重的时刻来纪念?是怎样爆发的?为什么会爆发?它有什么重要意义?”这样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从而在主动的、轻松的心态中进行探求新知识。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高中生也不列外。如果在课堂上适当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验和理解新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引发他们的自主探索。这样会使学习活动生动、事半功倍。
例如:讲人民版必修一《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时,针对罗马法生涩、庞杂、理论性强的特点,我把“今日说法”这个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节目“移植”到课堂中,通过案例展示、法官判案、大家说法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质疑,并在玩中释疑,用实例破解概念、以浅显揭示深刻。教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学生即会集中精神,愉悦的接受知识,同时大脑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教师越教越乐意,学生越学越开心。
以上只是我自己在教学中一些很粗浅的尝试和思考,还不够成熟。但我相信只要不断地思考和尝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让自己和新课程同行,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就一定能在新课改的教学中获得成功。
第四篇: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摘要】历史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如果创设的情境不当,就不利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
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实质上说明不同的学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而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听”又“看”又“做”,就会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为高中历史教师,几年来在历史情境教学方面积累了一点粗浅的经验。
1.创建历史情境的方式
1.1创建角色体验型情境。“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景,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情景教学中的角色体验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历史角色便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自己身边的同学,这样学生对历史角色必然会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会。
进入角色的表演,通常为:“如果你是某某,你准备怎么办?”在学习罗马法的时候,有一个难点是如何理解《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历史情境:
案例: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
第一组:假如你们是《十二铜表法》颁布前的法官,你会怎样判决?你将怎样解释这一判决?
第二组:假如你们是《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的法官,你会怎样判决?你从内心深处想做出这样判决吗?
第三组:假如你们是原告,你们是否同意他们的判决?有什么感受?
在操作过程中,第一组法官判给了罗莫洛的家人,当时立即有扮演原告的学生表示反对,第一组法官于是想方设法做出解释,这正好体现了《十二铜表法》颁布前,法官随意解释习惯法。第二组的法官虽然心里不想判给士兵的家人,但由于规定财产按遗嘱分配,不得不宣布判给了士兵的家人,宣判结果一公布立即得到扮演原告的同学的掌声。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某些历史角色,把某一段关键的历史情节表演给学生看,以帮助他们理解教材。教师课前布置表演任务,学生做准备,为了扮好角色,使其更直观,同学各尽所能,把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令其他同学看到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学生能力也得到提高。
1.2创设过程型情境。历史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对历史过程理解的要求,如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等。如果完全按教材内容平铺直叙地处理,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如果创设过程性型情境,就会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以岳麓版必修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为例,课程标准对本课的知识要求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笔者在授课时给出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历史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之后,用坐标曲线绘出其在民国时期的兴衰史,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巧妙设问,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近代荣氏企业发展最快的是哪个时期?促进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②荣宗敬曾论述“实业救国杜侵略”的思想,你认为这种方案能成功吗?为什么?③从兴衰历程中,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④探讨近代民族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上,学生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学生探究热情高涨。我适时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荣氏企业这个案折射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学生主动参与,事件直观形象,有效问题的创设也让学生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
1.3创设对比型情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是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最高境界。设置对比型情境,选取前后对比性强的材料,创设情境,用事实证明结论,让学生与历史有效对话,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中国还在以泱泱大国沾沾自喜时,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这种联系与对比能引发思考,为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可以设置以下情境: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时,英国的蒸汽机正吼着工业交响曲。
画面二:当雍正颁布抑商手谕时,英国的查理一世正躺在断头台上,仇恨的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画面三:当乡里人赶着牛车,年复一年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驶入全新的时代。
画面四:当范进因中举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将人类带入科学时代。
通过对比,同学们对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封建经济的落后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情感态度方面也就有了一个升华。
2.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反思
实施历史情境教学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这种教学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无效情境,不利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加以纠正。
2.1角色体验情境,应避免有过场。让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表演,演绎历史事件,是情境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学生往往按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念一念,走过场,热闹过后忽视了历史学科内容,而且所占时间过多。这样的课堂有做秀之嫌。角色体验最终要落脚在问题探究上,这一点至关重要。巧妙设计合理的问题,以问题探究为核心,才能避免课堂的华而不实。
2.2没有探究题的情境就是无效情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创设的情境都是问题情境,没有探究题的情境就是无效情境。探究题设计的好坏就是情境设计的好坏。
2.3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实施有效情境教学的保证。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影响,只有当两者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才能够保证互动的有效性。而要使两者积极因素能够充分调动,就应该在历史课堂情境教学中做到平等和谐、自由创造和发展能力。
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做能做的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正是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五篇: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设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历史教学采用更为生动、有效的教学形式,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正日益得到重视。历史情景教学法因其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相契合而备受关注。创设情景教学开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视野,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研究与发展的新思路。基于此,本文将以《辛亥革命》为例,阐述高中历史情景教学设计的实践。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景教学
新课改为高中历史教育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增进学生的情感教育。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因此,新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引发了历史学界对历史教学设计更多的思考。
一、分析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预期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规范地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确定教学重点、开展预设与生成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为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难点、正确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重要保证。
历史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学生学习特点及具体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只有全面分析考虑以上要素,才能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课《辛亥革命》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及说明。首先,本课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同时,新课程提倡实行“三维目标”,即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应转变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加强历史情感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三个维度的关系,协调三者在总体中的比重,促进教学目标全面实现。其次,《辛亥革命》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内容,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不同于高二年级与高三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所担负的学习负担相对较轻,更喜欢参加课堂活动,更倾向实践操作。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系统的思维能力,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价值观逐渐形成,开始有能力理解历史抽象概念,并需要进一步提升独立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其培养对于事物的认识、分析与理解能力。第三,本单元主要叙述了“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包括三节课,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整合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
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整合教材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课依据大纲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以及本课所位于的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主题围绕求民主展开,分为“民主之酝酿、民主之践行、民主之丰碑”三部分进行讲解。
其次,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立本课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再次,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及课堂实践,确定本课教学难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
三、制定教学策略,创设历史情景
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取的关键在于情景的设置能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体验兴趣、体验方式的选择是否实用性强,探究问题的创设是否科学有效。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
首先,确定教学步骤,选用情景创设。本课内容共分有三部分: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经过对教材的整合与设计,本课分以下三部分进行讲授:民主之酝酿、民主之践行、民主之丰碑。
其次,建立教学活动,体验历史情景。常用的角色模拟一般都是采用历史剧表演的方法。学生自己扮演角色与进入角色,使得平时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历史角色从书本中的人物变成了自己所熟悉的人,从而对历史人物产生亲切感,自然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同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语言、观察、模仿、想象、思维、分析、理解等能力都在不断得到开发和提高”。
第三,选择组织形式,进行深入探究。对于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可以依据课程的具体情况,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特点,主要采取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进行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历史教学的实践证明,在高中课堂上创设有效的历史情景,有助于增强历史知识的的生动性与直观性,也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历史。新课标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教师在实行教学设计时使用恰当的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情感的升华,激发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教师可以采取“名人效应”策略,带领学生阅读名人书信、朗读名言名句,感受革命伟人教诲,激发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
[1]张玉民,范天成.教师创设教学情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袁兆桐.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历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