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公民意识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教学公民意识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公民意识培养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目前历史学科所必须做到的。当下,多数青年学生的公民意识淡薄,对国家、法律、环保等方面关注度过少。鉴于此,在他们学习过程中提高这些意识,就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重点任务之一。历史科目包含内容较多,其中可提取出来作为公民意识教育的素材也较为丰富。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巧妙将其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引起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高中历史;公民意识;培养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古老的学科,其中所蕴含的知识丰富、体系众多,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要了解世界过去发生的事情,还应从中感悟到与当今社会息息相关的历史史实,并从中学到借鉴方法,将其熟练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拟简要分析培养公民意识的原因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什么是公民意识,为何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紧跟“公民”这个概念出现的,当前我国大多数人对“公民”这个意识的认识极其不完整。公民意识是公民本身对自己的认同,它反映了公民自身对法治的认识、对民主的认识、对人文知识的认识。而公民意识的本质则在于人格的独立、自由和能动性、明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界限,其实质则在于强调一个人在社会、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及个人对自己政治、法律地位的自我认识。目前多数学生受升学考试的影响,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度过低,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在课堂上培育他们的公民意识,引发他们对国家、社会的思考。以此,为国家输送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出只会学习、不会思考、不会实践的学生。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鉴于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教师应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

教师担任着讲解知识的重任,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之前,教师应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传达给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首先,教师本人需要对社会、国家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与认识,并熟悉相关培养公民意识的技能,因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大多数来自于教师本人。鉴于此,高中历史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业务水平,还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学习与公民意识相关的法治、环保、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必须明确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关注。而最为重要的则是,教师需要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做出好榜样,给学生提供可参考的范例,以此,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其次,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包含的知识较为丰富,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应仔细研读教材中可能出现的与公民意识相关的内容,并考虑将其与历史知识结合,在课堂上将其充分讲解出来。如,学到我国的近现代史时,教师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人士,像林觉民、张謇、邓世昌等,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时,教师可结合我国的历史,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学习“人文精神”相关知识、“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培养学生人权、义务等公民意识。最后,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应该选取一些的经典的教学实例,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如,学习“新文化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列举“”的相关事例,给学生讲解的生平,让他们了解为了祖国奉献自我的伟大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当自己的利益与其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其他利益为先,以此培养学生的功德意识。耳濡目染的力量不可小觑,高中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教师,若教师本身具备完善的公民意识,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学习起来,从而对公民意识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二)营造科学民主的教学环境

对公民意识教育来说,创设一个民主、公正、科学的课堂环境,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鉴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创设一个恰当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以“辛亥革命”这一内容为例,我在讲解完重点内容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如果你们是孙中山,面对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你们会怎么做?”“参照历史事实,你们觉得孙中山是怎样一个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认为:可能是时局命运所迫,孙中山所做的一切决定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甚至考虑过成全民族大义的,即便最终他主动让出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但我相信,这其中也有不能说的苦衷,从客观来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也是孙中山想要看到的结果。还有的同学则认为: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应该适时表现出其英雄气概来,不应该软弱与妥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孙中山还是一个大英雄。作为高中生,在评判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能做到用辩证的态度去看待,我认为非常难得。若是我给予其恰当的鼓励,能有效激发学生自尊自信,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再比如,学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这一内容时,在讲解完其主要分类之后,我要求学生自己研读课本,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将各类科技发明与文化归类,这样的课堂环境是轻松的、民主的,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此过程中,产生对祖国的归属感,从而感受到国家的伟大之处,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

(三)善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便能进一步接触并理解公民意识。我在教学中会采用“辩论法”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以“辛亥革命”这一节内容为例,我引导学生围绕“武昌起义的发生是偶然的吗?”这一辩题展开讨论。首先按照学生对这一辩题的态度将其分为正反两方,然后选取各个席位的辩手,在课堂上展开辩论。一场辩论赛结束之后,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也会增强。再比如,学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围绕“张謇投入实业中是否值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学生会明白“实业救国”这个道理,也会明白这些历史人物为了国家的复兴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他们也会从中悟出人应该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要树立起报效祖国的伟大决心。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借助翻转课堂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在此过程中,激起他们的公民意识。以“抗日战争”这一知识为例,我在教学中,首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亮剑》第十四集中的片段,以引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好奇;接着,我引导他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为何日本能够侵略我国?”“国共合作抗日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是如何抗日的?”然后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教材上的内容,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学习,学生也就能掌握本章节的重要内容,以此帮助他们树立起爱国之心。以上,是教材中关于爱国方面的公民意识,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还包含政治文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将其摘取出来,并结合相关案例,给学生充分讲解出来,以此培育他们的公民意识。近几年关于公民意识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上,我认为,还应从教学实践出发,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公民意识,并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然后高度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起报效祖国之心,唤起他们的法治意识、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亚夫.学校历史课程的公民教育追求[J].全球教育展望,2009(04).

[3]牛晓琴.我国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实施研究[D].山西大学,2008.

作者:王键 单位: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