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议(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议(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调查研究显示,当前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仍然运用讲授式教学,而学生只能被动听讲,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及全面发展,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本文从构建自主学习环境、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借助合作学习开展自主学习等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分析、实践、质疑等应用所学知识,有效实现学习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学习欲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

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了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自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是思维的开端,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质疑.例如在讲“氯气性质”时,教师可以借助一则材料开展教学,即1945年4月的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利时战场,德军趁风开启了大约6000支预先埋设的压缩氯气钢瓶,瞬间黄绿色的云团慢慢飘向法军阵地,毫无准备的英法士兵先是咳嗽,后是喘息,有的则口吐黄液慢慢倒下.这就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争.通过故事引入方式,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不少学生产生疑问:这种有毒气体到底是什么?有哪些性质?从而开启自主学习模式.

二、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学习不应依赖传统的模仿和记忆方式,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具备动手实践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师要深度挖掘化学教材中值得思考和探究的知识点,并将其转化为问题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化学平衡”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化学反应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平衡受哪些因素影响?如果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如何选择合成氨工业工艺条件?让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反应速率进行深层次分析将所学知识点串联,最后形成思维合力.此外,教师应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尤其在实验环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例如,铬酸洗液,该液体在应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化,其成分发生还原反应,逐渐丧失氧化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得出结论,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三、借助合作学习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作自主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并非单独个体学习行为,需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并主动承担小组职责.小组长要及时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每个小组成员应完成的学习任务.此外,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常见优等生不愿和学困生合作,或者在合作中学困生在一旁观察优秀生操作等情况.这就需要小组组长负责对组员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使每个成员都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合作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考试成绩及课后练习题完成情况作为合作分组流动参考依据,激发落后生奋起直追,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来说也能促使他们不断努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鞭策,共同提高.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遵守阶梯性原则,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考虑合作小组成员水平,发挥自主合作学习的互帮互助作用.例如,在讲“SO2-4的检验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把BaCl2溶液滴入Na2SO4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再滴入盐酸会产生何种现象,而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你们小组认为SO2-4的检验方法哪种方案最严密?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习自主性,从而获得深层次和积极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殷昌.基于高中化学自主学习下教学模式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10).

作者:刘艳 单位:安徽省庐江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与改进

摘要: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要想切实掌握化学知识,仅仅依靠课堂上那些理论内容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相应的实验内容,了解各物质间的变化规律.调查发现,在当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足之处;改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放在教学的关键点上.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拓宽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正视那些存在的学习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利用教材设定,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资源不够充足.调查发现,由于缺乏教学资源,有些学校在化学实验教室的建设上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有些学校不具备完善的实验资源,教师往往采用“讲实验”的方法进行授学,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意义,会使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学习问题;有些学校的实验器械使用时间过久,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精度.一个带有误差的实验过程,只能得出一个错误的实验结果,不仅不能将教师的教学思想完整传达出来,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存在误解.2.未能明确实验目的.高中化学的学习相比较初中阶段的内容来说,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深入,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且需要结合相关的理论内容和实验现象,综合性地完成实验目的.调查发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实验内容已经展开了,但是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实验目的还没有明确、完善的认识.实验过程有时是按照教师的演示进行模仿,有时完全靠同学“代劳”.这样的学习方法,往往使学生难以发现一些具体的实验细节,对于实验结论,无法形成全面性的认知.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教师讲,学生听”,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化.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将实验教学内容完整地传递给学生,但是降低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探究意识,没有让他们领悟到实验教学的魅力.一味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对化学实验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丧失主动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化学这门学科.

二、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

1.完善实验教学资源.在完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时候,教师要有详细的计划.不妨与实验室的管理教师商量,就当下的实验设施建立一个基本的台账.对“已经破损的实验器械”进行淘汰处理,并且向学校的相关领导提出重新采买的申请;对于那些“存在故障的实验器械”要进行详细标明,查看是否有维修的可能,尽可能降低维护成本.教师要注意对实验室的器械进行维护.在实验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对实验器械进行整理,延长实验器械的使用寿命.2.明确实验教学目的.在开展化学实验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探究.例如,在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在实验前将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板书在黑板上:Cr2O2-7+H2O幑幐2CrO2-4+2H+.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反应前后两种物质的不同颜色,如Cr2O2-7显示为橙色,而CrO2-4显示为黄色.那么,在反应中,如果橙黄色变为橙色,就说明当增大生成物浓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如果橙黄色变为黄色,就说明减少生成物浓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的实验结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多元拓展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教师要结合化学实验内容,延伸出多元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高中化学实验的设定中,有的实验内容可能涉及一些比较危险的物质,如Cl2、CO等.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实验视频,如氯气的制取与性质探究、硝酸的性质探究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重点,建立实验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的软件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纠正一些错误的实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总之,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多元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化学知识.

作者:史晓军 单位:江苏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生活素材应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生活素材,展示化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源于前人的经验,经验源于生活与实践.将生活素材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方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能提高化学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面从生活素材在化学教学、化学实验以及化学习题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生活素材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生活素材,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令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首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把课本上的文字知识转变为生活中看的见的现象.同时,教师要把化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或举例.其次,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次,教师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如微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魅力.最后,在学习枯燥的化学概念时,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并难以记忆,教师要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醋酸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出醋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在炖排骨、煮鸡、做鱼时,加一点醋,能促进钙、磷的溶解;在炒菜或煮汤时,加入一点醋,在提鲜的同时,能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C;在预防感冒时,关闭门窗,用醋熏蒸,能杀灭细菌;暖水瓶的水垢,用醋浸泡,更容易清除;毛巾异味,用醋清洗,异味消失;等等.这些都是醋酸的结构带来的用途.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离不开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

二、生活素材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用品作为实验工具或材料.生活用品比较常见,容易准备且安全.生活用品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能体现化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也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深入研究的动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既是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与深化,也是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会到化学学科的真实,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讲“酸碱指示剂”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摘一些颜色鲜艳的花和叶子,注意不同的花与叶不能放在一起,将同一种花、叶与适量的酒精放在研钵中充分研磨,直到所得液体的颜色与植物花、叶的颜色相接近,然后对其进行过滤,得滤液.从不同种类的花分别进行萃取、过滤、得滤液、备用.再利用制得的指示液,测生活中常用物质的pH,如肥皂水、自来水、糖水、水果汁、茶水、苏打水等,并用通用指示剂测量与自制的指示液进行比对.通过这个生活化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学是有趣的.

三、生活素材在化学习题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知识的场合,而化学习习题则是对学生课堂知识的练习和巩固,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完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把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化学的好奇.同样,在课后习题作业中,教师也要引入生活素材,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以及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课后习题,改变之前枯燥单一的习题模式为有趣、丰富的生活经历.引入生活素材的课后习题,还可以把传统的学生自己做题改变为学生之间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并把化学课后习题作为一种学生交流感情的媒介,而不再是负担.例如,在讲“碘”后,教师可以留下这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合作完成.某商店夜晚被盗,凶手什么线索都没有留下,现场仅有一张可能残留凶手指纹的纸条,请学生利用碘的性质,检查指纹是否遗留在纸条上.学生依据碘的性质,受热升华变成碘蒸气,碘蒸气能溶解在手指上的分泌物中,形成棕色的指纹痕迹进行设计实验,从而检查是否留有指纹.通过生活化课后作业,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高中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把生活素材引入化学学习中是明智之举.生活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使教材内容中的间接经验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直接经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化学间接经验的再认识,对生活中直接经验的再感悟,促使学生在认识与感悟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作者:吴勇飞 单位:广东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对照实验应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照实验是将实验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对照和比较,说明不同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的实验方法.对照实验,能使化学实验更加鲜明直观.常用的对照实验方法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和相互对照.下面分析对照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空白对照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空白对照实验一般是用来验证实验对象的某种性质,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它分为两个组:一个对照组和一个观察组.对照组作为对照之用,不施加实验条件.例如,在探究“浓硫酸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放入10g蔗糖,然后将10mL浓硫酸加入到其中一个烧杯并搅拌,另一个烧杯内的药品保持不变,让学生观察结果.学生观察发现加了浓硫酸的烧杯内的蔗糖变黑,并慢慢蓬松涨开,而没有加浓硫酸的烧杯内的蔗糖则没有明显变化,从而使学生对浓硫酸的性质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自身对照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身对照实验不需要另设对照组,它是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放在同一研究对象上.施加实验条件前为对照组,施加实验条件后则为观察组.这是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基础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试管中加入3~5mL的饱和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让学生对比观察此时溶液变化情况与滴入酚酞溶液前的区别,学生发现滴入酚酞溶液后呈红色.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学生发现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将溶液静置后再与之前对比,仔细观察其变化过程和现象,学生发现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又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充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让学生观察放入物品的变化情况.

三、条件对照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条件对照实验要对对照组和观察组都施加条件,然后对两组进行对比,但是对对照组施加的条件因素不是我们打算要研究的因素.例如,在探究“漂白粉的漂白效果”时,教师可以选择三支相同容量的试管,分别命名为A、B、C,然后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品红和漂白粉溶液.将A试管静置,对B试管进行吹气,向C试管内用滴管滴加盐酸溶液,观察三个试管的实验现象.对A、B两试管施加的条件因素不是我们预计研究的因素,将A、B两试管作为对照组;对C试管施加的条件因素是我们计划研究的条件因素,将C试管作为观察组.观察发现;A试管内没有变化,B试管中的漂白效果不明显,C试管中的漂白效果最强.通过对比可以知道:酸性越强,则漂白效果越明显.又如,在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取两个装有氯气的集气瓶,让学生先观察氯气的颜色,然后向A瓶中注入少量水(约5mL),向B瓶中注入等体积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将A瓶作为对照组,B瓶作为观察组.片刻后,对比两个瓶里氯气的颜色,学生发现B瓶中注入碱溶液后,瓶里的黄绿色褪去,而A瓶中注入水后,瓶里的黄绿色变化不明显.

四、相互对照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互对照实验,是在同组实验之间进行相互对照.换句话说,相互对照实验之间互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例如,在讲“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需要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取A、B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的FeCl3溶液,给两支试管立即套上大小相同的气球,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对比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尝试采用相互对照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取A、B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向A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向B试管中滴入1~2滴1mol/L的FeCl3溶液,给两支试管立即套上大小相同的气球,对比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相互对照实验,学生发现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并且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效果也不一样.综上所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实验的具体特点,把握对照实验方法的内涵和应用原则,对实验进行优化创新设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用空白对照实验、自身对照实验、条件对照实验和相互对照实验,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作者:杨海燕 单位:云南大理市下关镇下关第二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问题设计误区与对策

师生互动的效果直接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效率,而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就是进行提问.如今的教学中,提问是每个教师都会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存在误区,这些误区会影响课堂提问的作用.那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现有提问的误区呢?

一、问题太过空洞,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化学知识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化学理念也不是凭空出现的.科学家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研究起因和结果,总结出化学概念,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设计问题时,有些教师会忽略这一点,总是把化学知识架空,只问学生相关的知识点,而不去探究其内在的联系,问题显得空洞无趣.教师设计的问题会直接影响课堂效率.一旦问题设计出现了错误,不仅会导致这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下降,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课标、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也要结合这些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体会化学的生活性.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的例子不在少数,教师要想找到相关的例子并不是难事.只要教师有这个意识,就能把问题设计的有趣,有内涵.例如,在讲“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时,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让设计的问题更有意义.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话中的“酒”是咱们生活的东西,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学生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回答:我想到了果酒、米酒.有的学生回答:我想到了乙醇.教师听到学生提到了“乙醇”,马上接过话题,指出:乙醇就是酒的组成成分,也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提问导入新课.紧接着教师指出:现在我们都意识到酒后驾车的危险性,交警也一直在查酒后驾车的人,你们知道检测酒精的原理是什么吗?教师结合现在“查酒驾”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处在被动状态,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很多人觉得教师进行提问,只是一个过程,就算没有提问的过程,也能顺利进行教学.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进行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内容,还要时刻结合课堂的变化,让问题变得更加灵活,起到提问的作用.在课堂上提问,不只是一个形式而已,而是能够改变课堂进度,使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展开思考.如果教师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教学进度就会受到阻碍.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起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作用,让学生根据问题产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首先,教师提问:同学们,说到太阳能,你们能想到什么和它有关的应用呢?学生回答:太阳能热水器.教师继续提问: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工作的呢?有的学生回答:太阳能热水器要在太阳的照射下才能工作,有太阳,就能把水加热.这个学生分析的很正确,但是没有用化学术语表示出来.教师指出: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好,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太阳辐射来加热热水器中的水,这是把光能转换成了热能.通过这样循循善诱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在无形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三、提问方式过于死板,应结合相关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本身是有趣的,但是因为现在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更注重课本上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化学最本质的东西,就造成了化学枯燥的假象.在提问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故事、事例和实验等,提高这个问题的可研究性,提高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在提问时,有些教师没有任何铺垫,直接进行提问,无法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提问教材知识之前,教师要讲一些有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原子结构的历史提出问题:科学家一开始研究出来的原子结构,并不是我们现在接触的原子结构.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而且不参与化学反应.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模型,他认为原子是可以再分的.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散射实验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那么,我们现在研究的原子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本堂课的重点.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述,都好奇真正的原子结构,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总之,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设计,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入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作者:游海燕 单位: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的基础与精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概念知识,了解后面隐藏的现象,甚至通过理论猜测现象.化学概念抽象难懂,与其他化学知识存在一定差别.加上部分教师直接灌输理论,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中化学概念概述

1.概念定义.高中化学概念反映化学事物、化学性质及化学性质等本质属性.所有概念都可分成内涵与外延两部分.前者指的是事物特有属性,后者则是适用的一切范围,两者成反比状态,也就是内涵越广、外延越小.比如,同系物概念,如下表.2.概念学习的重要性.高中化学侧重于让学生掌握现象蕴涵的本质.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基本概念,就不能掌握所对应的知识点.反之,则能够掌握一类知识.有些概念是抽象概括出来的,有些概念是人为规定的.在化学概念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学生需要提炼与分析相关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问题教学法的作用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教学,使教学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教学法,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互动,实现知识的多向互动.2.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教学法,需要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及独立思考,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与思考水平,并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展开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1)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灵活运用知识.(2)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实现知识点纵向与横向联系,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同时掌握化学思想与方法,将化学知识转化为自身化学技能.

三、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

下面笔者以“物质的分类”为例,分析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1.新课导入.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新课导入前准备一段憨豆先生洗衣服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洗衣服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举例引出分类法.大量举例,让学生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师:大家平时洗衣服时怎么分类的?生:颜色深浅;布料性质;内衣外衣……师:为什么分类结果不一样?生:分类标准有差别.这时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垃圾回收、超市货架等.总结日常生活中分类,极大地方便生活.这些在化学学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2.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引出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不同标准分类的作用.教师给出一系列物质,让学生进行分类.师:N2、空气、Fe、HCl、NO2、Al2O3、糖水、NO.请大家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生:按照状态分成气态、液态及固态.根据物质组成分成酸、碱、盐、混合物、纯净物及单质,阐述每种分类的物质.(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回顾每个概念)师:我们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物质,酸、碱、盐、混合物、纯净物及单质中是否存在包含关系?生:其中纯净物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师:我们能否更加详细地划分氧化物,划分标准是什么?生:按照金属分成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根据化学性质分成酸性、中性及碱性氧化物.师:依据酸性氧化物指出其他概念的定义.生:引出碱性氧化物与中性氧化物的概念.接下来通过问题与习题练习,化学学习中分类法有关应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物质组成概念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总之,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既要考虑如何串联知识点,也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吴建林 单位: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第七篇:高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模式运用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转变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模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的基础上,重视采取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内涵

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学者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具有不同的理解.梳理众多国内外的参考资料发现,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基本主体是小组活动.这种教学方式,重视师生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基于合作学习模式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教学方式等,从而为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1.构建互助合作小组.在构建合作小组之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性别、能力、成绩以及背景等方面的认识,采取异质混合方式进行编组,保障各个小组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应将小组规模控制在4~6人左右,不仅有利于学生间展开密切的合作,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教师进行检查与指导,在班级范围内营造互相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促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获得提高.2.明确小组共同学习目标.在构建合作小组之后,教师应明确各个小组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此外,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教师并不是以单个学生的成绩作为标准,而是将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标准进行评价与奖励,并积极开展小组间的竞争活动.这样,有利于发挥小组成员的潜能,使其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尽其所能,在小组内营造互相支持、鼓励、帮助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3.精心设计导学案.在对化学教材与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发掘的基础上,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学习.同时,教师应设计内容细致的导学案,加强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引导.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与过程等.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障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讨论问题,获得知识,提高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设计探究性问题.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问题,或者是设计带有悬念的开放性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讲“乙醇的氧化反应”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探究性问题:乙醇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何种现象?在该实验过程中,铜线发挥的作用是什么?过度饮酒会对人体产生何种影响?引导学生合作观察实验.这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开放性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协调等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设置探究性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认识,将其灵活地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构建互助合作小组,明确小组共同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导学案,设计探究性问题,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亮,王后雄.变式探究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4).

2.周锋.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

作者:凌应响 单位:四川资阳市雁江区中和中学

第八篇:非预设性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本文简述非预设性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非预设性问题;高中化学教学

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实施,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课堂教学得到落实,教学核心也转移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上.高中化学是基于实验为主的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观察、讨论,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非预设性问题,教师要及时捕捉并有效化解,这对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非预设性问题的形成和分类

课堂教学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备案内容循序渐进地讲述,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信息交换与能量的互换,影响着课堂的参与者,涉及化学学习内容中的定性、定量的推测计量,难以避免出现争议,在课前预设方案可能忽视,这就是非预设性问题.其形成的原因具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变化过程和心理反馈过程不可控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学生产生的疑问各有千秋,有些问题可能不在教师教学的预案中,必然出现非预设性问题.其次,与教师的个体素质差异有关.有些非预设性问题在教师的预案范围内,而有些则出乎教师的预案,形成偶然性的非预设性问题.其大致可分为认知型和实验型非预设性两大种类.在问题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教师是非预设性问题的引导、捕捉和催化者,学生是非预设性问题的发现、提出者.

二、非预设性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与瞬间万变的自然现象息息相关,其形成的系统理论反映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思维产生较强的影响.教师引发问题、催化生成,使学生自觉思维、萌发新颖的思维疑问,并提出意想不到的教学问题,具有强大的、潜在的资源价值.1.发挥引导作用.新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融为一体,给学生充裕的思考空间,营造活跃、快乐的学习氛围.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勇于对课堂内容的死角、比较挠头的化学知识进行提问,是当代学生学习的一大特色.教师充当着引导者、指挥者的高瞻远瞩角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揣摩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捕捉到课堂学习过程的非预设性问题,将潜在的、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和发现问题.2.运用多种教法,促进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会出现一些操作问题.教师不可能在课前预见课堂中问题发生的所有细节.因此,教师要善于在非预设性问题出现之时根据问题产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巧妙地将教学预案在学生意识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改变,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生成.例如,在讲“有机物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在投影仪上放映金刚石的结构图,让学生陈述对其结构的分析.学生踊跃发言,其中一个学生直接地对金刚石的结构定义为金字塔结构.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答案.教师快速地诊断出学生出现认知错误的原因,及时地调整预设教案,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意见不统一.最后教师明确地告知学生图片中呈现的只是物质结构的剖面图,其基本结构是每个原子与相邻的4个C原子组成一个正四面体,围绕着这一结构向外不断地延伸,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网状结构.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问题的发掘、分析到明确事物的本质,使学生跨越了认知障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3.开拓学生的非预设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控制学习中的变量,呼应实验目的,融合高中化学非预设性的教学体制,实行开放式的信息交换与能量的转化系统,引导学生进行即时探究、延时探究和拓展实验,达到对化学知识的深度发掘,将学与教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之,非预设性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对教师的心智及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要将不同的非预设性问题从各个角度转化为科学的真相,构建完整的教学模型,指导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假设,执着于自己探究的观点,体验到经历多重实验得到令人信服结论的成就感,培养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宫开.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刘加海 单位:江苏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九篇: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优化探讨

现代教育的目标不断变化,化学教材内容也不断更新,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化学教学生活化

高中阶段学业繁重,学生都有很大的压力,加上化学知识点繁多,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日渐下降.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化学教学的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枯燥的知识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巩固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化学应用,强化学生对化学生活化的意识.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现象,但是学生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内容,需要教师把这些现象引入到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在化学课堂中学到的化学知识,大部分都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化学知识可以说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利用这些内容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并且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讲“空气质量的改善”时,教师要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两者相辅相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而空气质量报告则是包括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等级.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和空气质量报告共同组成了空气质量评价的标准.现在我们生存的环境正在变坏,大气污染物越来越多,空气质量也成为重大问题.因此,掌握空气质量相关的知识,是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学生要掌握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以及缓解措施,并且能分析哪些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学生生存在这个大环境中,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存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这些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踏踏实实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按照教学方案进行思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这种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环境.现在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跟着自己的逻辑思维走,给学生在思想上的绝对自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中生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化学的方法,要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独立地进行正确的思考.现在的化学题型中,有很多是在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平时的教学中锻炼出来的.很多化学理念,学生需要亲自探究才能掌握.学生只有自己研究过,才能明白其中运用的化学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探究的正确步骤.例如,在讲“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探索式自学,然后进行讲解.教师让学生说出可能会提供能量和营养的食物.学生纷纷说道:“面包、馒头、牛奶、苹果.”也有学生说道:“每一种食物都能提供营养和能量.”教师说道:“大部分的食物是能提供给我们能量的,但也存在一部分食物并不是提供能量.”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继续说道:“同学们知道营养素有哪些吗?”学生都在课下做了准备,回答道:“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教师紧接着说道:“这些营养素,哪些是给我们人体提供能量的呢?”学生回答道:“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很多化学理念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不仅用来辅助教学,也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相关知识.考试时肯定会考实验步骤的题目,这些步骤如果只靠死记硬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煎熬,而且作用很小,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实验原理、步骤的印象,也能提高科学素养.例如,“制取蒸馏水”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实验,教师要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按照教材的步骤展开实验.这个实验要求学生要学会装配简单仪器装置的方法,学会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就能达到这些目的.利用大试管、弯玻璃导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小试管、烧杯等仪器,按照教材中的示意图连接好,配置成简单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然后根据教材中的步骤,开始实验,最终得到蒸馏水.这是相对简单的实验,却是后续实验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作者:徐炜 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第十篇:高中化学教学导入艺术初探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导入环节,明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下面谈谈高中化学教学导入艺术.

一、利用实验进行导入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导入环节更加出彩.新课伊始,教师如果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为学生安排一个新颖的实验作为新课的导入,相信学生一定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简单来说,利用实验进行化学课堂导入,其重点在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化学课堂更加引人入胜,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趣.例如,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时,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水中生火”的实验,通过玻璃管将氧气与浸在热水中的白磷接触,结果白磷竟然在水中燃烧起来,出现了“水火相容”的现象.这个奇异的现象,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为什么白磷可以在水中燃烧呢?这个实验就像一个魔术,奇异而精彩,使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我借此时机向学生导入本节课的新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讲课作好铺垫.教师还可以利用创设矛盾的实验导入新课,将一些新奇的实验带到课堂中,打破学生固有的定式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新知识,为化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实验进行导入,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对实验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二、利用趣味话题进行导入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绪.利用趣味性的话题进行知识的导入,无疑是一种轻松的教学方式,既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放松学生的学习神经.趣味性话题包括很多种类,如幽默的小故事、简单诙谐的谜语等.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故事和谜语的兴趣都非常高.在课堂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地运用有趣的故事和谜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我提出这样的谜语:无色味最轻,遇火有水生,还原有本领.对于这个谜语,学生兴趣盎然,并对谜语进行分析:无色味最轻指的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且相对分子质量是最小的,符合氢气的性质;遇火有水生指的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能够产生水;还原有本领指的是,氢气能从氧化物中还原出中等活泼或不活泼金属,与有机物中的不饱和化合物可发生还原反应(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综合这些知识,学生很快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氢气.又如,与空气相关的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趣味话题进行新课导入,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利用生活进行导入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内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抓这一特点,利用生活实例进行课堂导入,提高学生对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的认知.高中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都比较丰富.在这个阶段,教师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课堂导入,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解释,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中和反应”时,我提出问题: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即可治愈.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了,涂些稀氨水可止痛止痒.又怎么解释?这两个问题都与中和反应有关,并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利用这样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经过学习和探究,学生明白了,人患胃酸,是胃里的胃酸浓度较大,此时利用氢氧化铝对胃酸进行中和,能缓解病人的症状.而被蚂蚁、蚊虫叮咬后人会感觉痛痒,是由于昆虫分泌出的酸性物质有刺激作用,而稀氨水具有弱碱性,氨水浸入皮肤内,能与甲酸发生中和反应:HCOOH+NH3•H2O???HCOONH4+H2O,生成的甲酸铵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人便止住痒.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总之,高中化学教学导入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贵在得法.利用适当的手段和策略进行新课导入,能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要力求创新,适合学生,使学生带着放松的心情去接受新的知识.

作者:陈昌峰 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