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化学实验优化研究(8),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从课程特性上分析,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个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对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围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为重点,在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几点能够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设计的具体途径,旨在为实际的教学工作提高扎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优化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想要实现优化设计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忽视实验作用、实验创造性的缺失以及教学主体改变难度大等问题一直影响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化学知识储备能力,就需要在一定优化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实现.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原则
优化设计原则需要充分建立在强化实验作用、加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及转变课堂主体三个方面进行.强化实验作用是从认识上加强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创造性能力是激发学生的动脑思考,培养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
1.实现高中化学实验优化设计的具体途径
例1以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③①解析: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起来.该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选项中的顺序进行实验,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派一个代表出来解析如此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因,其中一个小组给出了最正确的解析思路:过量的BaCl2溶液,必须用Na2CO3溶液除去,④必须排在⑤后面,把沉淀过滤后,再加盐酸调节,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故③排在①后面.通过优点这一点不仅能够知道原有的设计方案不仅影响教学效果,加上实验操作的繁琐,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改进,并且是采取学生讨论得到的改进方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不仅保证了实验效果,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有一定积极意义.
2.通过题目进行亲自实验
例2有4瓶常用溶液:①BaCl2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③④②(D)④①②③解析: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四个小组进行了分别进行一个选项的验证.这种以学生作为实验主体,将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演示实验并总结实验结论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成后,进行题目的解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先根据待鉴别的溶液颜色确定出一种溶液,由已确定的溶液作试剂,再去进一步鉴别其他物质.由于④CuSO4溶液呈蓝色,故可最先通过观察得出,用CuSO4溶液作试剂,分别加到其他三种物质中,只有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故第二个鉴别出来的是①BaCl2溶液,然后再用BaCl2溶液作试剂,可鉴别出③Na2SO4溶液和②NaCl溶液,故其检出顺序为④①③②或④①②③.
3.进行探索性实验
例3下列仪器:①试管②坩埚③量筒④蒸发皿⑤烧瓶⑥集气瓶⑦烧杯⑧漏斗,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①②③④⑤⑧(B)①②④(C)①③⑥⑦⑧(D)都能直接加热解析:一个问题情境被创建,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之后再根据小组讨论总结得出的结果进行实验.学生完成实验得到结论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实验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很多,有些不能加热,如量筒、集气瓶、漏斗等;有些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试管、坩埚、蒸发皿等;有些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烧瓶、锥形瓶、烧杯等,这些仪器的底面积较大,受热不均时会使仪器炸裂,故应垫石棉网加热.例4能够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A)AgNO3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解析:此题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三种溶液的共性与特性,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了解BaCl2、NaCl、Na2CO3这三种溶液均可以和硝酸银反应发生沉淀,但是实验发现BaCl2、NaCl与稀盐酸、稀硝酸不会产生反应,NaCl与稀硫酸混合也无明显变化,BaCl2与稀硫酸混合产生白色沉淀,Na2CO3与稀硫酸混合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答案为(B).这种动手操作的实验方式让学生在了解化学物质特性的过程中更加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巩固与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总结
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不仅对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意识能力都有着重要帮助.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教学观念的改变,在原有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作者:鲁作文 单位:吉林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丹红.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策略探索[J].新课程•中旬,2014,19(1):182.
[2]罗艳玲.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探索[J].语数外学习,2013,11(2):189.
[3]李贵顺.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思想[J].新课程:中旬,2013,19(10):186-187.
第二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够发挥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想要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教师要有意识地革新实验教学的方式。要创设更多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教学过程,并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开展对于相关学习任务探究的机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展开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才能够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
一、利用演示实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学切入点。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的积极教学功效。演示实验通常是那些具备一定危险性,或者是以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实验水平还难以操作的实验内容。然而,不少需要演示的实验内容中都包含着非常重要的教学知识点,这也是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将其得以呈现的原因。在这部分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并且可以通过思考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特定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果或者是实验产物等来让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且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分析探究。这会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也会很好地实现在演示实验中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很多演示实验都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良好教学素材。比如,演示20℃的金属钠投入到82~95℃的水中的反应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是金属钠在投入到水中的瞬间,浮于水面并发生非常剧烈的反应,多次试验最后都会发生燃烧。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相关问题,比如,结合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思考精确的金属钠的密度要怎样获得等。通过演示实验和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发挥演示实验的积极教学功效,要通过有效的知识呈现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这才是更为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
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分析探究
教师同样可以丰富学生实验探究的形式,可以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特定的实验主题展开科学探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有的实验探究问题学生一个人可能很难将其解答,对于这样的内容则可以组织学生间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让学生借助小组的力量来共同展开对于很多问题的分析与探究,让大家集合集体的智慧,共同为很多问题找到答案。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很多问题的解答更容易,学生们在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也能够让自身的思维受到引导与激发,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积极收获。比如,在离子反应实验教学中,为了探究什么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需要具备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问题,比如: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这会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平台,能够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共同展开对于很多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学生在过程中,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构建。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渗透到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与总结的能力,这也是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有效锻炼。不少实验过程都需要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只有抓住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实验环节与实验现象,才能够获取整个实验的核心与实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模式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例如,可以适当地引入对比实验,也可以在实验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观察任务。这些都是很值得尝试的教学切入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都会发挥很好的效用。比如,在碱金属元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钾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放在一起做,通过对比试验,提升学生的观察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对于两种物质的性质以及对于实验现象都有更深刻的了解。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使用所提供的各种仪器和设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测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对材料的收集整理,从而能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和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对于促进学生分析总结能力的提升会很有帮助。让学生养成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实验教学而言非常重要,这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四、总结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学切入点,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的积极教学功效。教师同样可以丰富学生实验探究的形式,可以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特定的实验主题展开科学探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渗透到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与总结的能力,这也会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房春娥 单位:江苏省射阳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浅析
摘要:
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优越性成为高中物理、化学等学科实验教育教学的有力帮手。当下,需要学校领导提升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认识,加快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为多媒体教学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多媒体 投影 实验
基于网络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减少很多烦琐的化学实验步骤,通过多媒体影像就可以观察到化学变化进而进行深入研究讨论。一方面节省了很多的实验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的播放也可以将试验中要重点研究的细节扩大化,便于学生进行观察研究。
一、高中化学实验对多媒体的应用分析
具体地说,高中化学实验对学生操作要求极高,无论是实验流程还是次序先后都有明确规定,学生一旦在化学实验中出现错误操作或者是打闹就很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导致事故。如,氢气在还原氧化铜过程中,先加热后通过氢气就会引起爆炸。因此,以往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既喜欢化学实验又害怕化学实验。基于这种情况,采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在进行实验操作前通过多媒体将实验的具体流程多次播放,在可能出现实验危险的地方重点强调,有效地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危险。从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看,可以直观地将化学的实验流程播放给学生看,在播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步骤记忆深刻,也有利于学生的动脑能力、分析能力的开发。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学生会像常入实验室的学者,得心应手。
二、将投影技术应用在高中化学课堂
高中化学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分析理解的能力。通过多媒体投影技术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演示,能够使学生透过化学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分析,进而通过观察了解到化学原理和变化。高中化学实验,很多时候会产生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容易被人观察到,通过投影可使细微部分放大,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化学变化中的细节,便于今后的学习和化学试验中观察能力的提高。如:钠原子的立方结构、粒子运动、分子形成都是不能被肉眼观察到的,通过借助多媒体的三维动画功能,可以将化学变化直观地显示出来,使学生切身感受。此外,作为一门实验的学科,化学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从应试角度看,长时间进行化学实验前的准备,尤其是针对一些没有必要的化学实验进行长时间的准备是浪费时间的表现。尽管化学是学生高中时期学习的主要学科,但是毕竟上课时间有限,如单纯花费大量时间在化学的实验上,对于学生正常的化学基础知识理论学习没有帮助,同时也会影响高中化学上课进度。但随着多媒体走入高中化学课堂,降低了实验所花费的时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或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时进行录制,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看,针对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重点研究讨论,即可完成教学进度,学生也能收获实验结果。从上述观点看,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不再是一门辅导化学实验的技术,而是真正融入到了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进行实验演练,一方面节约了大量实验需要耗费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化学的实验结果,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此外,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有机统一,能够刺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促进高中化学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三、细心用心看影像,实际实验保安全
基于高中化学实验的严谨性,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细心、用心和严格进取的思想。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用心做好每一个实验,严格对待每一次化学实验结果,进而引领学生进入化学的实验。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角度看,尽管多媒体能够对高中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反复播放,但也要求学生细心、用心地对待实验流程和结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更加严格,避免在化学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不能避免的结果。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中,十分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和具体流程,力求通过严格的实验带给学生直接的感受,影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基于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在多媒体影像播放中,会进行错误的实验操作,如,制取氧气、H2还原CuO时,大试管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在进行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点燃前,未进行验纯,贸然点火,出现爆炸。以多媒体呈现真实的化学实验案例,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总的来说,目前我国部分高中化学实验依然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原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学校经费、领导重视程度等多个方面。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必然会成为我国学校新型教学方式。对于化学、物理等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讲授很难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不能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如进行具体实验,也可能因操作不规范带来操作失败或更为严重的后果,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优越性成为高中物理、化学等学科实验教育教学的有力帮手。当下,需要学校领导提升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认识,加快学校内部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为今后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作者:范海凤 单位: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姚磊.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
[2]谢纯.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
第三篇: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探究实验实践和设计
摘要:
化学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实验性较强。本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价值作了简要阐述,并具体分析了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探究实验的实践和设计,以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反应速率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高中 化学反应速率 探究实验 实践和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主要是站在化学动力学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研究,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对大部分高中生而言,这一课程的学习成效都不是特别好,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处下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怎样对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进行实践和设计已经成为了众多化学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化学反应速度概率
教材中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主要包括其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定量表述等。在高中化学(必修2)当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就从定性提升至定量,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高中化学(选修4)中对微观角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学习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该研究的教学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该实验,切身感受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所产生的影响,将定性描述上升至定量表述,使其能够运用温度、催化剂以及浓度等对反应速率进行调控,并能够对其加以解释。同时,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并得出相关结论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探究实验的实践和设计
在这个阶段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化学学习基础,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理解和消化与化学速率相关的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进行调控,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不同化学速率所带来的影响。该探究实验的实践和设计一共分为概念引入、概念理解和概念应用者三大环节。第一,概念引入环节。在该环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在教学素材和问题设计方面,可以通过实验小竞赛的方式进行,先选出六名学生,并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用Mg和稀硫酸制备氢气,第二组学生用Zn与稀硫酸制备氢气,第三组用Fe与稀硫酸制备氢气,这三组所用的稀硫酸的浓度是相同的。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物的用量应该与颗粒的大小控制在一个相近的水平上。最先收集到一试管纯净氢气的小组为胜利者。第二,概念理解环节。这环节有包括三个阶段,具体如下。在第一阶段,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化学反应的速率进行定性描述。在教学素材和问题设计方面,可以收集一些腐烂的水果、生锈的铁以及爆炸等各种反应速度快慢不一的图片作为素材资料。素材收集完成之后,便进行问题设计,例如,可以通过实验中的哪些现象判断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此时,学生的认知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在第二阶段,主要就是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进行探究。在问题设计方面,可以参照如下标准,哪些因素会对化学反应快慢造成影响?这些因素又会对化学反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实验探究方面,可以以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作为例子,对温度和催化剂这两个因素对该反应快慢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完成之后,再加入一个思考和交流环节,从具体的实际事例出发,分析影响反应快慢的各种因素,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此时,学生的认知开始上升至理性和定性的阶段。在第三阶段,教学目的主要是对化学反应的速率进行定量表达,这是在物理运动速度表达公式的角度上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概念和表达进行讨论研究。此时,学生的认知处于定量阶段。第三,概念应用环节。该部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运用和反应速率相关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问题设计就集中在习题设计当中。具体习题设计可作如下参照,已知氯酸钾(KClO3)在进行分解时,会释放出氧气(O2),生成KCl,但是其反应的速率很低。请设想,能够通过何种方式加快其反应的速率。上述三个环节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例如,在对第二环节的第二阶段进行分析时,实验具体情况如下所示。双氧水在实验过程中被作为分解的素材,实验对教材的内容稍微做了一下改动,教材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被放到了催化剂之后,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二氧化锰(MnO2)能够对双氧水分解产生催化作用,但是对三氯化铁(FeCl3)溶液作为催化剂的情况并不熟悉。另外,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其他因素,怎样同时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就是在实践进行之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变量控制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双氧水的分解速率的影响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较频繁,如下所示。教师:哪些主要因素会对双氧水的分解产生影响?学生:催化剂、温度和浓度等。教师:三氯化铁溶液和二氧化锰都能够对双氧水的分解产生催化作用,除开催化剂这一影响因素,怎样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处理?原因为何?学生:对其他条件加以控制,使其始终保持在相同状态,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其他因素对速率的影响。......
三、结束语
除了这一实验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做了温度影响实验和上述环节一当中的实验小竞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兴致都非常高,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变量控制的实验方式让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使其原来所掌握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验证。直观的实验现象和与教师的切身互动让学生对反应速率的知识有了更加系统和准确的理解。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更加明晰了实验教学思路,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也使得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灵活,进而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作者:袁芳芬 单位:合肥一中
参考文献:
[1]孙黎颖,张国华.化学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教学改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2:42-46.
[2]杨宏伟,周丹丹,刘冬岩.高中化学3套教材“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内容的分析及教学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2:138-139+142.
[3]邱发勇.《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条件》自主学习型教学设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112-113.
第四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任务驱动研究
摘要:
在高中理科的学习中,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而化学实验作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且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将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任务驱动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引言
化学,是高中理科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很大的影响。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实验又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且深入的学习化学知识,同时能够将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并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而学校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适应日新月异的环境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经验,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在新型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模式中,还应该保证学生拥有自己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这样,以任务驱动为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在之前的教学研究中,任务驱动型教学也有一定的实践,主要被应用在英语教学和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则是新的尝试。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简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采用的是老师讲和学生听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学习,而没有主动去问为什么和怎么做。长此以往,不仅学习的效果会大大折扣,学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学生也将会逐渐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会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有不利影响,也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不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构建理论演变发展而来的。从具体上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将学生所将要学到的知识融汇于问题当中,以问题问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构建,使得学生围绕着知识点,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初是被应用于英语教学和计算机相关科目中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则属于新的尝试。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思路讲,学生则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维持,同时也会压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学生将会转变自身的角色,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人公,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习的任务。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完成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有很高的自豪感,因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有自己经过深入的思考,才能够发现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生在有机化学部分的学习中,在学习醛类知识时,他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知识了解到醛类物质的各种性质,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家庭装修带来的甲醛污染,那么有哪些措施能够针对甲醛的性质来解决这一关乎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呢?学生们还可以联想到在市场上有一些除甲醛的产品,那么哪些是有效的呢?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可以经过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还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在其未来的发展当中,不仅仅需要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为需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任务驱动型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型学习的过程中,从任务的选择和制定到任务的进行过程再到最终的完成,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很大的灵活度和自由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喜好进行发挥。在任务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只能保证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有些学生只能完成老师硬性布置的任务,但是有一些学生则不仅能够做到以上两点,还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完成更高层次的任务。考虑到同学们的差异性,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最大程度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五)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中,活动主体往往不是个人,而是将同学们进行分组,进行小组学习。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达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进行不断的磨合,有可能成员之间意见会发生分歧,这就需要同学们具有团队精神,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学会思考与接纳。在任务驱动型教学的任务完成后,同学们都会拥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高中理科的学习中,化学学科十分重要。化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繁杂抽象,而且较为琐碎,学生理解起来有不小的难度。而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大多学校课堂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的授课方式。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占了一定得比重。教师通过化学实验,能够直观的传达化学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的教学要么是教师演示,要么按照教材或讲义的安排进行实验。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更会给学生留下照本宣科的不良影响,长此以往会扼杀同学们的创新能力。那么任务驱动型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再好的教学方法都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则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
(一)学习任务的提出
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了解化学,对化学产生兴趣。化学实验的进行以学生需要学到的知识为基础,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亲自动手进行试验,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学习的任务在提出时,要紧紧围绕学生需要学到的知识,在学习任务提出之前,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师应该从课本知识出发,帮助学生在紧扣主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发挥,提出相关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其中一点就是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因材施教。而教师在任务的布置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到这点。对化学学习基础较好以及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要给他们更高的自由度,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学习,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则应该注意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小且趣味性更强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学习成绩,并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学习的引导者。而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师要完成观念的转变,认清自己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所处的位置已经不再是主导,而更多的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把任务布置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给他们更大的自由度,让他们在以所学知识为主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不仅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到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任务的分析过程
当学生经过思考和老师的帮助,提出学习任务后,就要由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实验的最终结论往往是固定的,但是验证这一结论的实验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食盐是否加碘这一实验中,学生既可以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化学学习联系起来,还可以向家里的长辈请教生活中是否有相关的“小妙招”来验证食盐是否加碘,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根据自己所学知识来设计实验。相类似的学习任务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更能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而同学们之间也可以就不同的实验设想进行交流与探讨,选出最佳方案。而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可以向老师求助,但是这时老师不能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和点播,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解决问题。
(四)学习任务的执行
当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了。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保证实验始终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同时教师首先要向同学们讲解进行试验的有关注意事项,保证实验安全进行。然后教师要对实验仪器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尽快熟悉实验仪器的用途和特性,尽快开始试验。教师还要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是否存在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学生完成试验后,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结论,并和预先准备好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完成学习的任务。
四、总结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另外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对于老师来说,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因材施教”,让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达到更高水平,也能够激发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要转变现有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者:吴君磊 单位:台州一中
参考文献:
[1]张义建,郝瑞锋,赵铭燕,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化学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108-111.
[2]海自祥.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4):158-159.
[3]林欢.高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科学中国人,2015(26):213.
[4]董自红.高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2):33.
[5]邓艾梅.基于“任务驱动”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以“原电池”的教学设计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68-171.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趣味实验应用
【摘要】
阐述趣味性化学实验的作用,认为趣味性实验能呈现学科的兴趣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考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动教学的改革力,并能体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魅力与价值,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趣味性 实验兴趣力 想象力 思考力 创造力 改革力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核心的学科,在所有的教学内容中,实验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如何能够高效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成为了许多化学教师的研究重点。一般认为,实验应当是严谨的、严肃的,这与实验本身要求的科学性有关。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也逐渐发现,将化学实验趣味化不仅不会影响实验的科学性,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这也促使相当一部分教师开始重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实验。
一、呈现兴趣力
一般来讲,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的顺序来依次开展学科教学,而就实验来说,通常都是理论先行,实验论证,这样的方式对学生来讲就是先接触到相对抽象的理论,然后才是实验。根据第一印象理论,当学生接触到的是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时,其内心无意中就会给学科定位在比较难的档次。从这一个角度考虑,教师不妨换一种思路,让实验,特别是趣味实验先行。因为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趣味实验先行不仅能够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在第一时间呈现出化学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力。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过氧化氢的,在讲解这个知识点前,笔者设计了一个“大象牙膏”的趣味实验,根据过氧化氢在碘盐的催化下的化学反应过程KI2HO2HOO2222=+,当过氧化氢在碘盐的催化下能够短时间内分解出大量的氧气和水,在这个时候假如增加适量的如洗洁精一类的发泡剂,就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其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就像大象采用的那张巨大牙膏。对学生来讲,对类似“大象牙膏”这种生活中可能接触机会比较少的东西会有很大的好奇心,而一旦发现原来通过简单的实验就可以制作时,又会对学科有一种崇拜感。这样的实验不仅呈现了学科的有趣性,而且也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与兴趣。
二、激发想象力
从我国现有的、主流的教学方式与教学体制上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也使不少学生在理论知识面前都变得思维清晰、情绪冷静、严谨严肃,但它也会在无意识中削弱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个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有别于传统实验,趣味实验往往会采用意想不到的实验介质或者与众不同的实验方式,利用“超乎寻常”的实验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其中讲到硫的性质时,笔者想到不论是在电视节目上还是实际生活中,都不难看到杂技演员或者街头卖艺者表演的“喷火”,虽然表面看起来表演者非常神奇,自身能够生火,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是利用了硫的性质,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手指点火”的趣味实验。事先用手指头沾上适量的混合好的药粉,并且在小木板上固定好一支点燃的蜡烛,表演时,将烛火吹灭,在还有余烬的几秒内,迅速将沾有药粉的手指轻碰烛芯,蜡烛瞬间会复燃。这个趣味实验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手指具备了火柴的功能,能够点火,实际上利用的是硫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能够使得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从而帮助硫燃烧得更旺的一种现象。通过这个实验,生活中看似神奇的现象,都是有科学根据的,而这需要学生结合合理的想象力去研究与探索。
三、锻炼思考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反复地、多次地提到的一个问题,即学生能力就是“思考力”。但实际上,不少学生已经习惯了听老师讲,吸收记忆教材中的要点,并将其运用在考试上,这个过程并不能称之为思考。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是具有一定的批评精神、怀疑精神、假设精神,就是对问题或者现象有自己的判断,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在解决问题或者验证结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能力。从实验的角度上讲,由于趣味实验通常是“不安章法出牌”,这就使得学生难以百分之百地沿用自己以往的思维方式,而是要换一个角度或者在尝试探究中去看待问题,这才是思考力的锻炼过程。比如有一个叫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在我们通常的理解中,手帕如果被火烧到了,肯定会烧掉一个洞,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情况。在这个实验中,笔者先于烧杯中导入10ml的水与20ml的酒精,充分摇匀使其完全融合后,拿一条手帕放入其中使之浸透,两分钟后用镊子夹出手帕并挤掉酒精,放在燃烧着的酒精灯上点燃它。可以看到,手帕着火后产生了很大的火焰,此时适度摇晃手帕来熄灭酒精灯上的火。当火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损。这个实验看似超出了正常的理解范围,但只要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它借助的是酒精遇火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使得水和酒精大量挥发并带走热量,摇晃手帕又再次散去热量,如此一来,酒精灯上的火焰温度被降低至低于手帕的着火点,因而手帕并没有受损。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想明白其中的奥秘。由此可见,趣味实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力。
四、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指的是从无到有或者从次到优的能力。对于趣味实验来讲,它的可贵之处就是利用物质的特殊性以及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反应性来呈现出不一样的实验结果。比如笔者曾经设计过的一个“滴水生烟”的实验,具体操作是,取3克碘片将其放于干燥的器皿内研细并加入0.2克铝粉,使其均匀混合后倒入坩埚并堆积成小丘状。在丘顶上掘一个小坑并用滴管往坑内滴两滴水,此后可以发现小丘发光发热并且产生浓厚的棕色烟雾,其中有夹杂着紫色碘蒸气。在这个实验中,一般情况下,碘和铝在常温下并不会发生反应,这就意味着要使之发生反应,就必须要借助其他物质或者改变两者相处时的外界环境,而水,就是这个反应中的催化剂。由此可以发现,类似这种超脱于一般情况的实验,是需要改变原来的习惯或者换一种思考方式才能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假如学生能够亲自设计并且操作这种实验,那么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个人创造力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改变”与“优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趣味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当注意监管,保证所创造的是合乎科学规律的。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实验成功的几率,提高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尊重科学的一种学科表现。
五、推动改革力
最后要提到的一点就是趣味实验对推动教学改革力的作用,实际上,在教学改革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里的自主能动性不仅指的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一种态度与表现,而且指的是学生能够从解决问题、思考未知、探索世界的角度去看待学习这件事情。与传统的,常规的化学实验对比起来,趣味实验更需要学生有打破常规的思考与勇气,有敢于承担失败的勇气,有渴望创新、改变、更好的一种诉求。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去督促与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唯有把知识学深、学透,把各个板块之间的知识都全然掌握,才能够在创新中找到彼此之间的关联,从而抓住彼此之间的契合点。当学生能够实现这一学习效果时,就是自主能动性的一种表现。需要注意的是,改革的步伐不是一次性的,改革的力度也不是一锤子的,它是有步骤、有计划、有过程、有偿试的。因此,与之对应的,教师在应用趣味实验来培养学生时,也应当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在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
六、总结
由于高中学习顶着高考这一项重任,不少教师与学生都会无意识地把学习引入到一种屏住呼吸、争分夺秒的严肃认真的状态。这固然有利于提高学习的集中力与聚焦性,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习本身的兴趣度。特别是在化学的学习中,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强调的就是观察力、动手力,而这又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应当为化学实验注入更多的趣味性,使其能够成为呈现学科的兴趣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考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动教学的改革力。由此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魅力与价值,从而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黄海军 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第六篇: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摘要】
化学实验课程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理论知识的依托,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点。本文就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的几个原则,创新实施过程的几种方法以及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创新提出见解。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化学 实验 创新
化学在整个高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化学实验教学又是整个化学课程的重点。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整个高中课程教学的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型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研究能力,如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课外实验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原则
在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时,首先应当注重探究的关键原则。化学实验的主体教学是要以学生的思维为起点进行教学,这样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多加思考和勤于实践,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新课改后的教材实验部分也更加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其次我们应该注意简明其中的这些原则,实验的实践和教学都应该适当的注重操作的简便程度,尽量用最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来得出实验最后所要的结果。如果实验过程需要的仪器数量过多或者实验操作过程太过于繁琐,不仅浪费学生和教师的时间,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第三原则是注重直观,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最为方便的操作,结论导出直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尽量让实验效果显著。如果直观原则和简明原则相互冲突,我们要以直观原则为主。第四是成功的原则,实验的设计应当让学生能亲自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准确的分析出实验结论,验证化学性质。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实践得出准确的结论,能大大激励学生的信心,提高化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第五是环保原则,化学实验所用的实验试剂往往具有污染性,乱放乱倒很容易引起污染,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全面考虑到此类问题,将实验废液集中处理,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等,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化学课本教材上有一个用浓硫酸和铜片反应的化学教学实验,这个化学反应实验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还没有出现反应的铜片会和浓硫酸继续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的过程当中生成了一种叫二氧化硫的有毒气体,这样导致药品的浪费而且环境还被污染了。教材后来对该实验进行了修改:把铜片置换成铜丝,把胶塞的一侧挖出一个凹槽,以便让铜丝可以从凹槽的地方伸出来。化学反应结束以后,只要把铜丝小心地拿出液体表面,其化学实验的反应就会马上停止。之后,我们在进行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胶塞上的凹槽大小我们并不好把握,而且铜丝也相对较为柔软,穿过胶塞后密闭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就会导致反应出来的气体不足,这样化学实验的现象就不够明显了。而笔者在给学生演示这个实验时利用一5ml的注射器做出了改进:1.把大试管换成具支试管,让支管导出气体来。2.使用单孔胶塞,把5ml的注射器插入胶塞。3.把一段细铜丝系在注射器的柱塞末端上,并且把一段螺旋状的粗铜丝系在细铜丝的另一端上,用来反应。4.反应过程中,把注射器柱塞推动,让粗铜丝浸入液面,从而发生反应。5.反应结束后,拉出注射器柱塞,让铜丝分离出液体,反应便立刻停止。这样改进后的优点有:1.气密性很好因为5ml的注射器刚好与我们平时用的玻璃管的粗细大小是相同的,插入单孔胶塞时,能够保证气密性。2.节约了药品,减少了污染使用推拉柱塞能够控制铜丝,该实验做到了自我操纵反应,做到了收放自如。3.操作简单方便,效果也明显。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目前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一些不足,如许多人为因素或客观条件使得实验的结果不太理想,化学实验的总体成功率较低;实验试剂的污染性容易对实验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即实验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实验现象表现不够明显,重点不够突出导致实验的直观效果较差;实验过程中药品的用量和实验装置管理不规范,实验操作较为繁琐等,这些原因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使得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化学实验创新意识。基于以上的不足,笔者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以下观点:首先,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创新时可考虑使用借鉴的这种方式,借鉴一些已经成功的实验的经验和实验方法,或者可以利用其他的一些与学科相关的先进技术来进行化学实验的深入探究。其次是组合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时可尝试将不同的阶段分离出来,形成许多个独立的方案,然后再进行重新的组合,得出一套全新化学实验教学方案。再者,就是使用添加的方法,可以尝试在过去的固定实验方案里加入一个独立的新环节,以完善和改进实验。最后是减少方法,与添加方法相反,减少方法是在固定的实验方案里减少实验环节,以达到精简实验过程,突出实验的重点,使得实验现象和结果更加直观的目的。例如:在有的化学课本教材中,关于钠的燃烧的实验,是用蒸发皿或坩埚进行操作的。但是这样做会因为使用的仪器的局限性,导致学生观察不了钠块熔化的全部过程,也不容易观察到燃烧的现象和所产生的物品。而有的化学课本教材中,是使用石棉网进行这个实验的,虽然这样做因为学生和仪器在同一视觉平面上,所以学生能够观察到这个实验的现象以及所产物的颜色,但是,石棉网会在这个实验中被烧毁,从而导致不能循环利用,这样耗损太大,不够环保。这时,教师应该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良。可用一块硬的铁片替换石棉网,用铁夹把铁皮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已经吸干煤油的钠放在硬铁片上,接着用酒精灯放在铁皮下边进行加热,这样不用多久,学生就能够看到钠块被融化了,钠块会剧烈地燃烧起来,它的火焰是黄色的,产物也看得比较清晰,呈淡黄色。该实验这样改善后,因为铁片的导热性好,所以实验反应的时间很短。而用过的铁片也能再次使用,只要用清水清洗就行了,还有烧黑的地方,只要用砂纸打磨,铁片不会损坏,清理完后还是焕然一新,能够重复使用。这样的实验改进,把实验的成本节约了,实验的时间缩短了,而且实验的直观性也增强了。
三、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实验过程的创新
1.实验的过程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对某事物感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推动的原动力,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轻松地形成化学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起始要设计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开头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而不应着急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可采取指导教师进行实验的演示操作来导入学习的方法,本节课程学生需要了解的实验内容和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比如在向学生介绍三价铁离子化学性质时,教师在讲解时先通过演示一个相关的实验,以便调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我们先把萝卜放到硫氰化钾的液体当中浸泡一段时间,把萝卜取出后再用蘸有三氯化铁的小刀切入到萝卜里面,就会看到萝卜流出红色液体的现象,就像流血了一样。通过这个课前小实验的演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急于了解实验的内容,还能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记忆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式。
2.实验的过程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材当中存在着很多验证性的一些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是被动接受实验结果,因此不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这类实验课程时可以尝试将其改为探究性实验,指导教师尽量去引导学生用一定的知识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套化学实验方案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如在进行铁与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时,教师可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介绍铁的发现、在生产和生活当中应该怎么防止被腐蚀,然后再向学生提出这个实验要深入探究的一些问题:铁的生锈是什么导致的;在铁的化合物当中哪些是具有氧化性的,哪些又具有还原性,哪些两者都有等,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的深入探究。化学的实验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他们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得化学实验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探究性实验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大胆假设、独立表达,以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作者:刘田玉 单位:玉林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宗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07)
[2]许荣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5)
第七篇: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在学校的基本普及,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t-it学实验教学。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条件及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分析,提出多媒体技术合理应用于实验教学能够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字:
多媒体优化 实验教学 策略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于探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方法,最终实现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优化统一。中学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化学实验是一致的。但由于我省新教材的启用和现行实验条件和课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的限制,在教学中很难真正体现,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增加实验的时效性和安全性,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进行实验设计的条件,同时还可以进行化学实验考核,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势在必行。
1化学实验教学条件日渐改善
多年来,由于教育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学校化学实验设备、器材和药品短缺,致使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教学变成了讲实验、说实验,使学生学起来困难、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尤其是“两基迎国检”中加大了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切实解决了实验设备、器材和药品短缺、陈旧的问题,改善了教学条件,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互相渗透提供了条件。
2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本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记忆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驱动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其强烈的真实感、直观性和表现力,通过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既有利于他们长期保持注意力,又可以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体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通过观看铯与水反应的实验视频,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反应的剧烈爆炸程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益于学生掌握碱金属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2提高教学技术现代化
教育需要创新,化学教育更需要创新,化学教学需要引入新的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也在课堂上被广大教师所应用,吸引着学生集中精力潜心学习,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我校在多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了校园信息网络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学校在校园网中建立了一个信息资源库。其中包括成绩分析库、课件库、试题库、论文库、教案库、优质课录像库、学生作品库等,把老师、学生日常搜集的资料分类存放,便于师生查找和使用。提供教师与各种资源的连接,实现教师间的交互。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1加大教学密度,增大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板书、画图、例题、习题,特别是在复习课中,需要把知识穿成线、结成网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备课时把这些需要板书的内容制成课件,在需要的时候只要轻点鼠标就会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既标准又快捷。还可以重复点出或根据需要点出,这样既增加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讲“元素”有关知识的时候,把元素周期表制成课件,让每一种元素都动起来,讲到某一内容时如哪些是金属、哪些是非金属、什么是周期、什么是族等,用鼠标一点相应的内容就动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
3.2模拟展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特别的思维方式。离开这个基本点,就谈不上学好化学。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是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多媒体展示也能帮助学生很快形成化学概念,如在讲“元素”时,笔者把不同的分子的模型展示出来,如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等,里面相同原子的颜色相同。然后把组成分子的原子分开并动起来,相同的原子聚在一起,帮助学生很好地形成元素的概念。
4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化学实验
4.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
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利用投影仪,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提高。
4.2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
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运用媒体课件模拟这些错误操作,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4.3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联系
化学来自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涉及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内容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模型、挂图、板书等手段,真实性和直观性较差,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为配合教学,笔者上网搜集了大量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在学习到某一部分知识时,就播放有关的资料,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5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5.1辅助性原则
计算机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方式。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仍处于从属地位,所以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要正确把握课件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必要的讲解、提问、比喻、分析等还需要教师完成,特别是对于课堂气氛的控制、学生的认知反馈、非智力因素的激励等,电脑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2科学性原则
播放实验视频时,操作要正确,现象必须明显,上课前一定要检查投影颜色有没有失真,防止出现差错。例如,在多媒体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要确保投影在屏幕上的火焰颜色是苍白色的,如果是其他颜色,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课堂的作用,反而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
5.3适度性原则
利用多媒体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实现的实验,但如果热衷于模拟实验而忽略实际操作,势必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会走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直观的实验能给学生更深的认识,能因为实验复杂费事而都采用多媒体实验视频来代替。例如,酯化反应中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特殊香味,只有学生亲自闻过后,才能感性的认识。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做到多媒体教学与化学传统教学的充分结合。
作者:段国莲 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一中
第ba篇:高中化学学习实验作用探析
摘要:
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独有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观察事务的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感知生活的事理,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方式,提高智力水平、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发挥作用在我九年级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老师就让我记住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三年学习过程中,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学好化学必须依靠化学实验。认真做好化学实验,充分其特有的作用,能激发我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一、化学实验激发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包含丰富理论知识与无数实验操作的自然学科,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设置富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让我对学习化学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老师进行以下实验操作:将适量钠用棉花包住,将其放置于石棉网上,待往上面滴了少量的水后,棉花燃烧了起来。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水可以灭火,它怎么还能点火呢?于是我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浓厚兴致,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展开主动学习。又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盐酸滴到坚实的水泥地面上冒起气泡等实验,抓住了我们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使我们通过深入学习,加深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二、化学实验提高我观察事物的能力
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要求我们不光注意实验的表象,而要对实验的目的、所用到的药品、器材、实验的操作程序等有全面了解;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同时要根据所观察的现象认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学习铝的化合物Al(OH)3的制备时,老师提供了以下几种实验药品:Al2(SO4)3溶液、NaOH溶液和氨水。我们往两只盛有Al2(SO4)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氨水,很快就发现都有白色沉淀生成,不少同学得出结论:两种碱都可以制得Al(OH)3。但细心观察会发现,加入NaOH溶液的试管起初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又消失了,而加入氨水的试管继续加入氨水白色沉淀仍然存在。我们得出的结论是:Al2(SO4)3与氨水和NaOH均可以反应生成Al(OH)3沉淀,但Al(OH)3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所以应该用氨水和Al2(SO4)3溶液反应来制备Al(OH)3。在长期的化学实验中,经过反复的训练,自己对实验中的一些细微现象也能够察觉,我不仅学会了科学的观察,还提高了观察的能力。
三、化学实验培养我探究问题的意识
学习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要考虑全面,并利用化学实验去探究,这样得到的知识最科学,也有利于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例如有一道训练题:设计一个实验说明Mg(OH)2在NH4Cl溶液中溶解的原因。自己首先分析NH4Cl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归纳出能使Mg(OH)2溶解的两种机理:1.NH4Cl中NH4+水解出H+,2H++Mg(OH)2=Mg2++2H2O2.NH4Cl完全电离出NH4+,2NH4++Mg(OH)2=Mg2++2NH3•H2O区分哪一种机理关键在于溶液的酸碱性环境。在酸性环境中难以判断哪个正确,但是可选择中性环境,因为如在中性环境中能溶解,则“2”对,反之“1”对。于是,化学实验的焦点集中在寻找中性或接近中性的铵盐。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向装有少量Mg(OH)2的试管滴加NH4Ac溶液,观察到Mg(OH)2逐渐溶解。从而通过该化学实验证明“2”机理正确。
四、化学实验告诉我知晓生活的事理
处于高中阶段的我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意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因而会对日常生活中的奇闻趣事抱以较高的关注。如新闻曾报道某家庭妇女在同时使用了洁厕剂与84消毒液后,差点中毒身亡的事件。为验证该报道的真实性,我和同学准备了洁厕灵与84消毒液,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结果这两种物质混合时发生反应,产生了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氯气,老师告知因为洁厕灵与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盐酸(HCl)与次氯酸钠(Na-ClO)。化学实验还告诉我食盐中含不含碘,彩色焰火怎样产生,如何制作电池、温度计……让我进一步知晓了生活事理,增加了生活经验,深刻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化学的魅力。
五、总结
总之,化学实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的最好载体之一,它以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形式在化学学习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拓展思维方式,提高智力水平、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作者:卢盛宇 单位: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2)班